① 单形基本形的简化方法有哪些
一、设计时一般先选择适当的基础埋深和基础底面尺寸,设基底宽度为b,则按上述要求,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由于台阶宽高比的限制,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一般都较大,但不应大于基础埋深,否则,应加大基础埋深或选择刚性角较大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如仍不满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1、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通常采用100mm。
2、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一级高度宜为300~500mm。
3、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4、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单形的推导方法:将一个原始晶面置于对称型中,通过对称型中全部对称要素的作用,必然可以 导出一个单形的全部晶面。注意:不同的对称型可以导出不同单形;在同一对称型中原始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 不同,也可以导出不同的单形来。
每一个对称型中,原始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最多只有七种,因此,同一对称型最多能推导出七种单形。 对称要素较少的对称型,晶面与对称要素可能的相对位置数也会相应减少。对32种对称型逐一进行推导, 最多可以推导出146种单形,称为146种结晶单形。
在146种结晶单形中,如果只考虑其几何形态 的不同,则只有47种单形,称为几何单形。 47种几何单形的形状及描述: 通常对一个单形的描述,包括晶面的形状、 数目、相互关系、晶面与对称要素的相对位置以 及单形横切面的形状等。
② 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有哪几种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平面构成的主要形式有下面几种:
1、重复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2、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3、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4、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向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5、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6、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③ 平面构成中如何区分骨骼的近似与基本型的近似
首先 你要了解基本形和骨骼的概念
基本元素 即点 线 面等简单元素是基本形
骨骼则组织了画面空间 决定了画面各个部分的坐标位置!
所以 基本形在骨骼链接之后 其大小 面积 外形轮廓都会有明显变化
那么 基本形的近似即基本形不变 骨骼渐变 基本形比较单调 同一 简单说 就是基本形不变的排列或者其他手法的组合
那骨骼的近似就是骨骼不变 基本形变化 在形象的近似变化中 有意识的突出某个元素特征的一致性 这样的构成会因为基本形的变化变得生动 但是又因为骨骼的规范不失严谨!
不知道你明白吗 还是很好区分的 纯手工码字 我自己的知识
如果回答满意感谢采纳!
④ 常用的基本形的构成方法有哪七种
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品字形结构,独体字,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重复构成形式
⑤ 请问平面构成 "近似"的书面定义是什么
平面构成
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 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 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⑥ 基本形的繁殖构成方式有哪些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⑦ 基本形的繁殖构成方式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