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村里怎么种植红薯才可以达到亩产10000斤
地瓜在上世纪曾经有过主食化的发展趋势,全盛时期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上下。如今种植红薯的范围尽管降低了,但仍是规模性栽种的农作物,而且伴随着栽培技术的提升,生产量也比以往高了很多。一般情况下地瓜的亩产值在在六七千斤顶,强的可达1亩上万斤,下边大乡就介绍一下地瓜增产的关键点。地瓜增产须依照“高垄稀植”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高垄方式比平地上方式要提高产量10%之上。由于起垄后地瓜的叶片经光照的总面积立即长都出现了,而且有益于根茎的自由生长,
期内如遇旱灾,则需浇灌,使土壤水分维持在70%上下;彭大肥当地瓜苗长到60厘米时,逐渐展现封林状况,逐渐追肥彭大肥,地瓜块茎生长发育,针对钾肥需求大,并且因为减少土壤层病虫害,能够与高钙奶钾镁肥开展混和使用,疏松土壤与此同时还可以补充微量元素,促使生长发育环境提升,与此同时钾肥达到块茎彭大要求;薯提灌标准对总产量有危害。以往红薯种植便是粗放经营,雨天多就多收一点儿雨天少就少付一点儿或是免收,如今健全的提灌机器设备确保了土壤层潮湿肥水充裕生产量高。病害合理预防危害红薯产量。以往让红薯种植户烦恼的地下害虫,在现阶段高效率灭虫剂眼前获得有效控制,对地瓜导致的灾难少了许多,提高了地瓜的产销量和质量。
B. 玉米亩产多少斤,附种植方法
玉米亩产量在800-1200斤左右,但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像地理环境、品种、土质、栽培管理技术等。玉米对水肥的要求非常高,在选择种植环境时,一定要选择土壤肥沃,能灌能排的土地。如果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必须要给它多施一些肥料,而且要合理施肥,这样才能满足玉米在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C. 百香果亩产量一般多少斤,附种植方法
D. 薯仔亩产量一般能达到多少斤,附种植方法
薯仔的亩产量正常可达到2000-5000斤左右;非重茬地产量高些,可达8000斤左右;有些好的薯仔品种,加上科学的管理,甚至可以达到亩产上万斤。想要高产,首先要选择丰产、无病害的薯仔品种,土壤要深厚肥沃、保肥性能好、排水良好。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C时,即可进行播种,注意要合理密植,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除此,还要做好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E. 玉米的亩产量是多少,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1、不同地区、品种的玉米产量并不相同,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为500-700公斤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为600公斤左右,新疆地区亩产为700-900公斤左右。2、种植玉米时,要选择饱满且无虫害的种子,用温水浸泡7-8小时后,铺在装有湿润纱布的篮子里,环境温度保持在30°C左右,便能促进玉米发芽。F. 芡实的种植方法:如何种植芡实获得最大亩产量
芡实的种植
一、直播法
直播法较粗放,出苗率和产量都很低,只有大面积湖荡栽培才用此法。4月上旬平均水温达16℃以上时即可播种,种子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5~2千克。播种方法有穴播、泥团点播和条播3种。
二、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虽较麻烦,但产量高,苏芡和小面积栽培均采用此法。
浸种、催芽。
中下游地区于4月初(晚熟种可推迟10天左右,下同)取出贮藏的种子,漂洗干净后,用浅盆或其他合适的容器盛清水浸种。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需经常换水,日晒夜盖,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则在16℃以上。经7~l0天,种子大部分发芽(俗称“露白”或“破口”)后即可播种。
育苗。前5~7天,在田中开挖好2米见方、深20厘米的育苗池。清除丝状藻类、浮萍、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整平底泥,一般不需施肥。
假植。播种后1个月左右,当芡苗已有2~3片箭形幼叶时,即可移苗假植。l千克种子需40~50平方米秧田,按此标准在移苗前把秧田准备好。秧田中灌水15厘米左右,除尽杂草和有害生物,整平泥土。秧田不宜过肥。
定植
6月中下旬芡苗圆盾状后生叶直径已有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按2米(早熟种)或2.3米(晚熟种)见方的株行距(每667平方米为125~166株)开穴。没有条件也可不开穴。苏芡定植密度以每667平方米栽140株左右(株行距2米×2.3米)为宜。
田间管理
①补苗 芡苗成活后,至少要进行1~2次查苗补缺,以保证全苗。查苗时,看到生长不良的芡苗,要检查其心叶是否有积泥,如有应予清除。
②水层管理
定植时水层不宜浅于30~40厘米,成活后可逐渐增加至50~8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2~1.5米。在浅水稻田种芡,水深以保持30~50厘米为宜。
③耘草壅根
在芡叶封行前,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耘田除草3~5次。天热时要在上午耘田,下午热水耘田对芡实生长不利。清除的杂草应踩入土内做肥料,易复活的杂草应搬出田外处理。耘田除草时可结合壅根,即在耘草时应逐次将穴边泥土向穴中推进壅根。耘草壅根时,不能碰坏芡叶,踏伤根系,勿使淤泥埋没心叶(“窝心”)。打老叶易伤植株,影响产量,一般不采用。
④追肥 根据苗情决定追肥次数和数量(芡叶在7~8月封行比较适宜)。施追肥可与除草壅根相结合。植株缺肥的标志为:
叶片薄而发黄,新叶生长缓慢,与前一片叶大小相差很小,叶面皱褶密。芡叶为浮水叶,不能排水追肥。一般采用肥球深施(封行前)或叶面喷施(封行后)两种追肥方式。肥球用泥土和肥料沤制而成,即用腐熟人粪尿250~375千克,分2~3次拌入500千克半干河泥中,每拌1次应堆放几天使泥土充分吸收养分,待半干时再捏成泥团,每个约重0.5千克。如在泥团中增加一些复合肥料,效果更好。施肥团时,应远离植株10~15厘米,每株每次l千克左右。一般在封行前施肥2~3次。植株生长盛期及封行后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能明显增加植株抗性和提高产量与质量。
⑤泼凉水
7~8份天气炎热,田内气温和叶面与花朵上的温度高达40℃以上时,对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十分不利,应在清晨经常下田用手泼凉水于叶面,以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开花结实。泼水时。必须泼清水,不能将浑泥水泼在芡叶上,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和引起烂叶。
采收加工
芡实当年可收获。在9~10月间,果皮呈红褐色时便可收割。如果种植的面积小,人力充足,可随熟随采收。采回的果实,用木棒等物锤击带刺的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也可将果实堆放在地上,待果皮腐烂后,洗净晒干,然后再除去果壳,把芡实米晒干。
G. 一亩土地,怎么种植收益高
可以栽种西瓜、小米椒和草莓盈利相对比较高。
三、种植草莓
当中草莓就更不用多讲了,它的价位大家买的时候都有一定的体验,仅仅是买的价位大多数全部都是在30元一斤左右,而草莓大多数的亩产全部都是在3000斤左右,质量特别好的,还可以到达5000斤左右,当中以3000斤来计算的话,其亩产盈利也基本上是在60000元,刨开栽种成本和管理成本,亩产盈利几万元也是稳稳的。
H. 想要种植一批小麦,怎么才能让产能变得更高
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是国内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以小麦为主食。小麦是一种高产作物,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大,国内大多数地区是种植冬麦,秋收后马上进入种植小麦的季节,怎样种植小麦才能提高产量呢?
I. 莲子的种植方法及产量(亩产)
莲子的亩产量与莲子的品种以及栽培场所有关,一般情况在150~400斤每亩。
莲子高产种植方法:
1. 莲田选择和整理
莲田应选择有灌溉条件、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冬闲田或绿肥田为好。土质以壤土、粘壤土、粘土为宜,灌溉便利的砂壤土也可,土壤pH值应在6.5~7之间。瘠薄砂土田、常年冷浸田、锈水田不宜种植。莲田整理要求精耕细作,做到深度适当,土壤疏松,田面平坦,施足基肥。冬闲田,冬季应深耕晒垄,每亩施入栏肥2000公斤,开春再灌水进行两耕两耙,平整田面等待移栽。绿肥田一般在2月下旬进行两耕两耙,第一次翻耕后亩施石灰25公斤,以促使绿肥腐烂。若绿肥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不需再施栏肥,产量过低,必须补施部分栏肥。
2. 品种和种藕的选择
藕种的好坏直接影响莲子的产量、质量,首先应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品种选择。产子莲为目的的宜选择十里荷一号、太空36号、太空3号。其次对种藕的选择,要求品种纯正,上年单产高,未发生病害的留种田里的种藕,做到边选边挖,以具有本品种特性、色泽新鲜、藕身粗壮、节间短、无病斑、无损伤、顶芽完整,具有三个节以上的主藕和二节以上子藕作种。
3. 施足基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结合莲田整理,每亩施足栏肥2000公斤,绿肥田配施25公斤石灰。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作面肥,以确保基面肥充足。适时移栽是提高单产、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4月上中旬移栽为宜。种植密度一般以每亩种植120~150株藕种为宜。早栽宜稀,迟栽宜密;高肥宜稀、中低肥宜密。
4. 中耕除草,清除寡荷
莲子从移栽到荷叶封行,先后要进行2~3次耘田除草。当莲主茎抽出第一立叶时开始耘田,之后每隔10~15天耘田一次,到荷叶封田为止。耘田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皮水,耘田时将杂草拔尽并埋入泥中,达到泥烂、面平、无杂草的要求。耘田时结合追肥,可使肥料深施,提高肥效。莲子对除草剂特别敏感,一般不提倡在莲田使用除草剂。
5. 科学施肥
莲子生育期长,耗肥量大,而莲子根系吸肥能力较弱,施肥应强调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吃多餐施追肥,适补微肥。莲子大田追肥每亩总用肥折尿素4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硼砂2.5公斤左右。施肥时掌握“苗肥轻、花肥重、子肥全”原则,分期多次施用。第一立叶抽生后(成苗期)结合第一次耘田追施苗肥,亩用尿素5公斤、氯化钾2.5公斤。点施在莲苗周围。施肥后即行耘田。始花期重施花肥,于第一花蕾出现时施用,亩施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全田均匀撒施,不能将肥料撒到荷叶或花上,田间保留3~5厘米水层。结蓬初期施壮子肥,亩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2.5公斤、硼砂0.5公斤,施肥方法同上。之后每过10~15天施一次追肥(每次肥料用量递减10%),全程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