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估算的方法小学三年级
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2、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
❷ 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估算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去尾法。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2、进一法。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3、四舍五入法。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4、凑十法。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体。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❸ 小学三年级的估算技巧有哪些
1、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2、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
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880除以20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3、去尾法:去尾法是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部分的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为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小),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
4、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3)估算方法怎么记扩展阅读:
相关例题:
一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四年级一共需要 104 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方法一:49×104≈5000(元) 50*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104≈5250(元) 50 *105
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0,50×100 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10 等于 5500,肯定大于 49×104 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第三种估算方法,因为把 49 看成是 50,把 104 看成 105,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 50×105 等于 5250,与准确值很接近。
❹ 小学三年级估算口诀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估算口诀是:
1、去尾法。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2、进一法。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3、四舍五入法。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4、凑十法。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5、部分求整体,几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
7、凑整法,把数量看成整式,整百整千在计算,是最常用的估算方法。
“四舍五入”方法:
比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该位上的数字是“5”或者比“5”大,向前进一,该位上的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舍去,例如:6.56,保留一位小数,就是6.6。而6.54,保留一位小数,就是6.5。
在取小数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❺ 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1、四舍五入
四舍五入里的四舍是:1、2、3、4,五入是:5、6、7、8、9。
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因此,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
2、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后得到的近似值。
例如:每条麻袋能装粮食75公斤,现在有1380公斤粮食,需要麻袋多少条?用1380除以75,商为18,余数为4,只用18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19条麻袋才能装完。
3、去尾法
去尾法是把舍去的部分去掉后,所保留的数不变。如,把π=3.14159……用去尾法截取到千分位时的值为3.141。
例如:每件儿童衣服要用布1.2米,现有布17.6米,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件?用17.6除以1.2,商为14,余数为0.66。剩下的布只能做0.66件,不够做成一件衣服的,只能采用去尾法,可以做成这样的衣服14件。
(5)估算方法怎么记扩展阅读
四舍五入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这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
❻ 估算是什么怎样估算
一、什么是估算、怎么进行估算?
什么是估算?所谓的估算就是大致推算。估算有三种情况: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约多少。怎么估算呢?估算都要先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值,如:估算32×58,最大值:都按比原来大的整十数算,最大是40×60=2400;最小值:都按比原来小的整十数算,最小是30×50=1500;约等于多少:用“四舍五入法”取接近的数算,大约在30×60=1800左右。
二、估算比精确计算容易算吗?
有人认为:估算都是把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所以估算比笔算容易得多。估算真的比精确计算容易吗?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⑴思维过程:所有的笔算都有其复杂的算理,学生学习笔算时都是先进行复杂的思维分析、逻辑推理,然后对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得出计算的法则,计算过程中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就是计算的算理,是计算的依据,而计算法则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活动的按一定程序演算的程式化的操作方法,所以在笔算过程中不再思考每步计算的道理,这样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减轻了思维强度,只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就能达到正确、迅速计算的水平,所以在笔算过程中没有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估算就不同了,所有的思维过程都不可简约,必须一步一步地思考和推理,如:估算32×58,先思考:32接近几十、记忆30,再思考:58接近几十、再记忆60,接着提取第一个记忆信息30,再思考:3×6=18、30和60末尾一共有2个0、所以在18后面添2个0得1800,由于30比32小、60比58大,所以1800不是最大值也不是最小值,得数应当在1800左右。从思维强度看估算要经历多次思考、多次记忆、提取信息、计算、比较、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所以估算要比笔算的思维难度大。
⑵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属短时记忆,是一短暂时刻的知觉。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的工作记忆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儿童的工作记忆的信息量更少。由于用竖式计算是每算一步就写一个数字,头脑里只要记住“进几”、“是否退1”和“几十几加几”,工作记忆的信息一般只有一、两个,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工作记忆的信息量很少。但是估算就不一样了:先要思考每个数的近似数是多少、记忆近似数,取提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再计算,因此头脑里记忆的信息量要比竖式计算多得多,甚至会超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估算要比笔算难度大。
❼ 估算的方法小学三年级有哪些方法
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数量单位估计法。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在数学上,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估算不是数学算术中的估算。着名学者杜玉文创立了一种说法:“估算并不一定要接近准确值,它其实是表达人类对事物的渴求罢了。”因此她被称为估算家。
估算时间,估算得早,表明希望还早。有人说“估算是一种不严谨的人生态度”,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估算可以把它分为心理学的一部分,估算与现实差距越大,就表明内心并不憧憬着的生活。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❽ 估算的方法
估算的方法如下:
1、凑整的方法:如凑成一个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2、取一个中间数:如53、57、51
和5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55多一点,有的比5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55,直接用5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3、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
×
8,就可以想到125
×
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4、寻找区间,也就是说叫寻找它的范围
,也叫做去尾进一:以278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至少是200;进一就是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300,这样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5、大小协调:两个数,一个数
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
6、先估后调。
7、利用乘法口诀凑数: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数乘一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如果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则这个数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
358÷6
,用除数
6
乘整十数
60
,其积
360
最接近被除数
358
,那么整十数
60
即是所求的商。
❾ 小学数学中的估算是怎么做的
小学估算一般遵循四舍五入原则。
举例说明如下:
150+317,估算的过程是把150看成200,另外的317看成300,计算可得:150+317的估算结果为500。
再例如:700+651,700可以估算为1000,651可以估算为700,计算可得:700+651=1700。
(9)估算方法怎么记扩展阅读:
四舍五入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这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