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维持体内能量的平衡的方法有哪些

维持体内能量的平衡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24 05:30:36

❶ 谁知道瞬间平衡自身能量和瞬间暴发全身能量的方法

也许人体的能量也像量子一样,是一份一份的,他不是你一次想多少他就给你多少 ,这是我个人认为

❷ 营养膳食中平衡膳食能量应注意什么

你好!!

平衡膳食是指同时在四个方面使膳食营养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即:氨基酸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酸碱平衡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要不缺、不偏、不过、不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病。

(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质。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完全蛋白质。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鸡蛋、人奶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数食品均属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类与豆类混食,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评分
食物 氨基酸构成评分
人奶 100
鸡蛋 100
牛奶 95
黄豆 74
大米 67
花生 65
小米 63
小麦 53
芝麻 50

(2)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给机体提供热量,故称为热量营养素。平衡膳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这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比例的平衡。一般认为,人体热能的60-7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10-15%来自于蛋白质,20-25%来自于脂肪。按照这种组成比例,并考虑到不同营养素产生能量之区别(1克蛋白质或糖可产热4千卡,1克脂肪可产热9千卡),食物中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6∶1∶0.7。
当膳食中脂肪热量提供过高时,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相反,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3)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我们膳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这种相互间的比例,即可称为营养素间的基本平衡。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知道每人每天应吃(以生食计算)谷物300~500克,蔬菜水果为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克(鱼虾类50克、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食物100克,豆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不超过25克。

(4)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由于自身的缓冲作用,p H值保持在7.3-7.4之间。人们食用适量的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将会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但食品若搭配不当,则会引起生理上的酸碱失调。
常见的酸性食品有:蛋黄、大米、鸡肉、鳗鱼、面粉、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啤酒、花生等。常见的碱性食品有:海带、菠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苹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黄瓜、藕等。
当食品搭配不当,酸性食品在膳食中超过所需的数量时,导致血液偏酸性、血液颜色加深、粘度增加,严重时还会引起酸中毒。同时还会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钙。这种现象称为酸性体质,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2平衡膳食守则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千差万别。除母乳之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合,才能满足健康的需要。怎样吃才能做到膳食平衡呢?中国营养学会为此提出了以下8条建议: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生发达国家膳食搭配中的弊病。粗细搭配,稻米、小麦不要总是选择碾磨过于精细的,因为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存在于谷类的表层。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薯类喊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人体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者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较高,且利用率也较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的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中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提倡奶类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4) 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量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要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提倡多吃一些脂肪含量少的动物性食物,如鸡、鱼、兔、牛肉等。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因素。食物提供人体基础代谢能量和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会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的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我们提倡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用量不宜超过6克。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7)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常常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卫生健康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谢谢!!

❸ 维持人体能量平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按时进餐,保证睡眠、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人体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以供给活动的需要,其中包括有基础代谢、劳动代谢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个方面。

❹ 细胞自噬如何做到细胞内的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请详细地将。

完整而准确地回答你的问题是困难的。因为作为当代生命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自噬”的现象、过程和机制都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中细胞中生命物质的分解、转换、再利用研究较多,而能量的作用机制、能量本身的转换和平衡研究相对较少,这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和对机制的研究不够充分所造成的。所以现在来回答你的问题是勉强的,也是不完整的。只能就你的提问作以下粗略的回答。
1、物质平衡。
细胞是生命体,同样需要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维持自身的平衡。
当它遭受刺激、损伤、环境剧变等状况以及老化的时候,细胞内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为维持细胞的正常运转,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消除、降解和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和变性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因此,“自噬体”既是体内的“垃圾处理厂”,也是“废品回收站”;它既可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又可保卫细胞免受细胞内毒物的损伤。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细胞“认为”当前是多余的细胞器、变性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需要通过自噬被分解、消化,有的被排出细胞,有的被再利用,以实现新的物质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存活。
细胞自噬主要有三种形式:微自噬、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这方面在现有的文献中有较多的报道。
2、能量平衡。
伴随着细胞内物质的变化,能量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每一种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需求的变化,因此细胞体能量的平衡不能单独被理解,它和物质的变化紧密相关。
其实,细胞自噬的动机也是由于细胞内能量平衡的需要。因为受损的细胞不能再维持先前的细胞内所有物质和细胞器的能量需求。

❺ 一个人在外地工作,怎么保持营养均衡有简单的方法吗

去年,中国营养学会修订并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在讨论时认为应加上一个副标题“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这样更加准确地覆盖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因为平衡膳食是核心,只有保证膳食平衡,才能满足合理营养的要求,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并做到膳食平衡呢?

首先,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要平衡,如果摄入长期高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导致肥胖;反之,则会导致消瘦。其实,种种减肥措施的关键也是重建能量平衡,不论抵制食欲还是促进脂肪代谢,都是从减少能量摄入或增加能量消耗两方面考虑,以求得平衡,方能治本。因过度减肥而导致神经性厌食及营养极度缺乏,根本原因即为能量摄入不敷消耗而形成,平时并非罕见。

其次,各种营养素需要量的平衡。蛋白质、糖类、指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人体都有一个适宜的生理需要量,少了不行,但也并非多多益善。不同的食物,其中所含营养素种类和量不同,经人体消化吸收情况的也不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营养学家提出推荐供给量作为正常人群的营养标准。每种营养素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推荐供给量,一般的营养书籍或科普读物中都可量到。再次,营养素之间要平衡。由于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食物必须多样,这一点最重要,被列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1条。其后几条也对食物多样化作出解释。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有人认为吃动物性食物就会引起慢性病,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动物性食物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和生物利用率高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这是植物性食物无法比拟的。当然,植物性食物可提供动物性食物所没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可见,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食用,才能保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对具体人来说,应当针对其体内缺乏的营养素,按供给量标准补充,才是科学的方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很时髦,其中有一部分确有某些保健功能,如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又没有有害成分就可以食用,没有理由加以限制。但是,真正要提高营养水平还是要靠平衡膳食,任何一种保健食品都无法满足人体一日之需。

❻ 如何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

1. 限制膳食的总热量
2. 适量摄入脂肪
3. 中等强度的运动
4. 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❼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

能量消耗:
1.肌肉活动的影响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着
2. 精神方面的活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等会加大能量消耗。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低身体产热增加,环境温度升高,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

能量平衡:
按时进餐,保证睡眠、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❽ 关于人体系统如何保持体内平衡的问题

心脏做功,肺把少氧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肾调节血容量,脑接收和发出命令,肝合成和分解,消化道吸收能量,皮肤保温散热等等。各器官通过反馈与负反馈,神经和体液等很多方法来保持平衡。

科学家称体内平衡作用为内环境稳定。为了达到平衡人体内有极复杂精巧的协调机制。 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维持适当的体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体液必须维持在适当水平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例如盐、糖、激素等必须严格保持一定比例。任何方面稍微不平衡可能很快会生病甚至死亡。这种平衡不用我们自己照管时时刻刻受到监控自动地予以保持。 天热时身体出汗皮肤发红以增加散热量降低体温天冷时身体发抖出现“鸡皮疙瘩”借此提高体温并且减少皮肤水分蒸发的热量损失。这些反应看来简单然而必须由身体多个器官协同工作才办得到。皮肤的神经细胞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测得外界温度改变立刻向脑子发出信号。控制内分泌系统的下丘脑收到信号刺激腺体分泌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随血液流至多个器官刺激器官作出生理调节。身体从食物中吸收到的化学物质平时储存于肝脏这时可能释放出来作为身体加紧活动的燃料心跳和呼吸也可能加快。来自皮肤的信号表示不再需要特殊反应时下丘脑才下命令停止这些活动。 这种完全自给自足、自行调节的机能仅存于人和动物体内。体内平衡的巧妙处和繁复程度堪称无与伦比如此奇妙的系统相信永远不是人工所能仿造的。

正常情况下,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不会引起血液pH值的显着变化,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即:①体液中的缓冲系统。②呼吸系统。③肾脏。
肾脏的调节作用缓慢,但能完整地调节血液pH值。这是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
机体产生的固定酸,每天为40~60毫摩氢离子,它们可以通过肾小管泌氢作用自尿中排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细胞都可以泌氢。肾小管在排出酸性尿时,通过氢离子-钠离子交换,生成新的碳酸氢根离子,从而使在体液缓冲系统和呼吸系统调节机制中损失的碳酸氢根离子得到补充。同时,血浆氢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强呼吸运动,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血浆碳酸浓度下降。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补充和碳酸的减少,使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的比值不因对固定酸的缓冲而发生明显改变,使血浆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样,肾脏通过对肾小球滤过的碳150毫克以内,故常规定性检查为阴性结果。

人之所以会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内耳前庭系,本体感觉和视觉系的正常功能,以及这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作用。视觉是目测环境,随时随地调整动作。如果在黑暗中视觉系统发挥不了作用,,就会走路困难。本体感觉是关节,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在发挥作用,如脚踩在水泥地面和踩在棉花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本体感觉。前庭系比较复杂,包括球囊和椭圆囊,三个半规管,内有壶腹嵴和耳石斑,这些都是管理平衡的感受器。人体处于不同的体位不同的环境下,视觉和本体感觉和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把接受信息传递给小脑,使小脑发出平衡指示,活动关节肌肉,改变体位,保持平衡。这就是前庭系通路。这个通路上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都会引起眩晕。

阅读全文

与维持体内能量的平衡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浏览:241
黑枸杞剪枝方法图片 浏览:547
汽车导航拆卸安装方法 浏览: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他治好 浏览:244
电热棒使用方法 浏览:144
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936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能种在石头上 浏览:174
高冰种翡翠原石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401
租房喝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821
月见草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4
玉树菇食用方法 浏览:955
子宫上长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浏览:476
led灯接线柱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657
ipad如何隔空手势操作方法 浏览:423
如何起小运的方法 浏览:373
有什么草本方法祛痘 浏览:307
北京幼儿教育方法培训班哪里有 浏览:586
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手机后面杂质 浏览:458
光纤测量尺的使用方法 浏览:376
矶竿不带漂的使用方法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