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牡丹花的详细介绍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一、土壤
1、土质:牡丹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养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碱土。
二、浇水
谚语说、俗语说:“牡丹宜干不宜湿。”牡丹是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平时浇水不宜多,要适当偏干。
三、施肥
谚语说、俗语说:“清牡丹","浊芍药”。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饼肥或粪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为好,即开花前半个月浇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水;开花后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开花。
四、温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
五、光照
谚语说、俗语说:“阴茶花,阳牡丹。”牡丹喜阳,但不喜欢晒。地栽时,需选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盆栽应置于阳光充足的东向阳台,如放南阳台或屋顶平台,西边要设法遮荫。
六、常见病害
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1)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③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②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③4-5年轮作一次;④选育抗病品种;⑤分栽时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繁殖与栽培 清新脱俗的牡丹花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对生长势旺盛、发枝能力强的品种,只需剪去细弱枝,保留全部强状枝条,对基部的萌蘖应及时除去,以保持美观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使植株开花繁而艳、保持植株健壮,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数量。在现蕾早期,选留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将过多的芽和弱芽尽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个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让其开花,以集中营养促进植株的发育。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肏屄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匀的培养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腐烂。因此,遇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要及时排水,切不可让其根部积水。牡丹不耐高温,夏季天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最好搭个凉棚,为其遮荫。中午前盖上草帘或芦苇,傍晚揭去。这一措施及时做好,可以防止落叶,若任其受热、落叶,将严重影响以后开花。牡丹因根须较长,植株较大,因此适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则应选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种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o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上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上有以下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五、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
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
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另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六、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
1、单瓣
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赛珠盘”、“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荷花型
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结实能力较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雪莲”、“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3、菊花型
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或减少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4、蔷薇型
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花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5、托桂型
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瑞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6、金环型
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极少,以“白天鹅”、“俊颜红”品种为代表。
7、皇冠型
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排列规则,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群稠密耸起,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8、绣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似“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9、千层台阁型
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较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10、楼子台阁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进程中,有些品种同株、同枝常开2-3花型或更多种花型。如“赵粉”、“青香白”、“白鹤卧雪”、“山花烂熳”等,同株可开“皇冠”、“托桂”、“单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确定某一品种的花型时,应以该品种演化达到最高的花型为标准。
八、果实种籽
单瓣花结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价值和用途 牡丹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养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痒、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牡丹花语 牡丹:富贵,圆满、浓情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情。 中国牡丹主要产地 1。河南洛阳,古诗有“洛阳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中国之都”之美誉。
2。山东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之美称,2006年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3。甘肃紫斑牡丹
4。安徽铜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陕西汉中,有牡丹园
7。安徽巢湖银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阳、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陈州、杭州、吴县、成都、杭州江阴、北京、成都、南京、灌阳、北京、上海、嘉兴、宁国、成都、临夏、兰州。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对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较严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开花。
Ⅱ 牡丹花种植 牡丹花种植方法详细介绍
洛阳是一个以牡丹花而闻名的城市,那里也种植了许许多多美丽的牡丹花,牡丹它是属于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它的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是有着花中之王的美誉的。牡丹花广受人们喜爱,其艳丽的色彩,漂亮的花型,美好的寓意都是人们对其喜爱的原因。下面了解下牡丹花种植以及相关知识。 一、牡丹花介绍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洛阳牡丹已溶入了中国牡丹的花海之中,并且香飘海外。公元724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干事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匀的培养土。 牡丹为我国园艺花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被誉为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 二、牡丹花种植方法 栽植:对于牡丹栽植的土壤我们要选择质地疏松的肥沃的并且是带有中性微碱性的壤土,还要将所栽的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然后杀菌等放入事先准备好了的盆里或者是坑内,要让它的根系舒展开,填土多半处将苗轻轻晃动了以后在踏实封土。 浇水:在栽植后第一次是要为它浇透水的,而牡丹又是忌讳积水的,所以在它处于生长季节的时候也是需要为它酌情的浇水的。 施肥:在对它栽植后一年,秋季的时候可以为它进行施肥,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然后在结合松土等就可以了,而在春夏季是多用化学肥料的,在结合浇水施花前肥和花后肥。如果是盆栽的还可以结合浇水来为它施液体肥。 修剪:在栽植的当年,春季萌发之后就要留下5枝左右,然后将其他的抹除,这样就可以集中营养,让第二年的花能够颜色更加的鲜艳,在秋冬季节我们也还能够结合清园为它剪去细弱的,无花的等枝叶,盆栽的时候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喜爱剪成不同的形状呢。 换盆:当盆子的牡丹生长了三四年以后就需要我们在秋季的时候为它加入新的肥土以及大盆或者是分株另栽了。 三、牡丹的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时间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间内,适时进行为好。 2、嫁接繁殖 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主要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种。嵌接法用芍药根作砧木,其砧木是用直径2~3厘米、长10~15厘米的粗壮而无病虫害的芍药根。腹接法是种高接换头改良品种的方法。 3、扦插繁殖 方法是将扦插的枝条先剪下,脱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内使之生根,成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条,要选择由牡丹根部发出的当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时,选择茎干充实,顶芽饱满而无病虫害的枝条作穗,长10~18厘米。 4、压条繁殖 牡丹压条法,是利用枝条能产生不定根的道理而进行的繁殖方法,将枝条压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压埋,不脱离母株,土壤保持湿润,技条被埋处生根,然后剪掉栽植,成为新株,同样属牡丹的无性繁殖法。这种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压条法和双平法。 最后,以上就是有关牡丹种植方法的介绍,牡丹花在我国有悠久的培植历史,已然发展出了多种繁殖方式,希望以上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Ⅲ 牡丹园所种植的植物
牡丹园里种植的植物基本都是牡丹或者是种一些芍药,因为牡丹和芍药种在一起可以生长的更加的旺盛。
Ⅳ 花卉栽培有几种方式
花卉栽培的方式有多种,通常因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分为生产栽培与观赏栽培两类,其中又分多种专业栽培。
(1)生产栽培以生产切花、盆花、提炼香精熏茶用的香花、种苗以及球根等为主的专业性栽培。生产栽培对土地利用最为集约,经营管理最为精细,通常应用高新的栽培技术和最完善的设备,如采用无土栽培、组织培养、环境调控等技术。由于花卉栽培要求高度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生产,从而形成了各种专业经营,专门栽培一种或几种花卉,如专门生产鲜切花、盆花、种苗及球根等。
(2)观赏栽培栽培花卉以观赏为目的,而非生产性的企业。如城市公园、街道、广场、街头绿地、校园、医院及企事业单位庭园中栽植的花卉。家庭养花也以观赏栽培为主。
(3)标本栽培以普及国内外花卉的种类、生态、分类和利用等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花卉栽培。如植物园的标本区、标本植物温室,公园的各种专类园,如牡丹园、月季园、兰花园等。
Ⅳ 油用牡丹怎样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油用牡丹怎样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当前我国广泛推广种植的油用牡丹包括紫斑与凤丹2种,紫斑抗逆性强,属于干燥寒冷类植物,比较适宜种植在干旱、低温等区域;而凤丹则属于江南类品种,可广泛种植于我国多数地区。凤丹苗联系方式微信;18374545223。油用牡丹因其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如广场、单路、专类园、荒山绿化等,同时需要结合地形同其他植株、建筑、山石等和谐搭配,注意因地制宜、季节变化和层次错落的问题,以实现最高的综合性价值。
1油用牡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1广场及道路两侧
在广场林园、草坪等绿化区域中,可以自然种植牡丹丛植。在道路两侧接近行人、行车视线区域,可将油用牡丹和其他绿植搭配建设花带区,以春、夏为主,比如,在分车带绿化区中,可利用油用牡丹、月季、紫薇和芍药等花卉,形成一种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美观景象。
1.2花台
由于油用牡丹喜爱干燥、禁忌积水低洼区,因此,在一些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或者降水量较多的地方,需要利用花台进行种植。花台能够拉近牡丹与游人的距离,大大提升观赏效果。花台通常要求与地面相距70?100,为保证花台的观看效果,需合理搭配牡丹花色、植株高度、形状。
花台通常包含规则式、自然式2种样式,规则式花台主要是一些椭圆、长方形、圆形等形状的台面,以水泥、砖石等材料制成,其台内所栽种的牡丹植株距离大致相等,在台面边缘一般会种植一些比较矮小的花草、灌木,以衬托牡丹之美;自然式花台则是利用形状自然的山石砌成,变化较多且参差不齐,利用自然花草、树木和山石来衬托牡丹[2],进而形成一种相对自然的、有山野特色的风景。
1.3牡丹专类园
在这一类专类园林中,植株种植以油用牡丹为主,配备部分观赏性的牡丹,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不同品种植株,方便进行专门的科普和研究。一般情况下,专员类牡丹园包含自然式、规则式两种类型,规则式植株分配相对规则,按照等距离方法栽种植株,比较整齐,便于集中观赏和研究,不育其他种类牡丹、山石等搭配出现,管理也相对方便。这种集中式、大面积的种植类型,在盛花期时场面十分壮观;自然式则是根据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以油用牡丹为主题,配备自然石块、植株和建筑等,结合地形、气候的特点,凸显牡丹的高贵。
1.4孤植、群植和丛植
这3种种植类型相对灵活,在多数城市中,油用牡丹主要应用于公园、工厂、机关单位和学校绿地的草坪中,形式也在这3种之列。比如牡丹和松树都为传统植株类型,松树的树形比较古朴,在松树旁通常会放置一些造型同样古朴的石块,与牡丹搭配展示。草坪一般视野较为开阔,景物深远,种植的油用牡丹比较突出;丛植草坪里的牡丹,在盛花期中,属于空间构图的中心,尤其是多姿多彩的凤丹牡丹,更是易于吸引人眼球。另外,牡丹群植、丛植也可设计为一种对景、夹景,所形成的空间收放灵活,应用十分广泛。
1.5绿化荒山
由于油用牡丹的根系相对发达,有着较强的防风固山、保水保墒的效果,可将其应用于荒山绿化中,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油用牡丹栽种地块相比荒山,1hm2可减少12m3的水土流失[3],积累、固定碳25t,涵养水源约2500m2。当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绿化覆盖低,农民的绿植种植积极性较低,可将油用牡丹引进该地区,进而改善中西部环境,提升绿化覆盖率。除此之外,我国山西省属于煤炭大省,区域内废弃地、采空区相对较多,即使复垦其土质也大大下降,此时可种植油用牡丹,既保证了种植的经济效益,也能改善土壤的质量,起到生态建设的效果。
1.6其他应用形式
在较多园林项目中都可应用到油用牡丹,如在广大城市地区,可将油用牡丹同其他树木花草、建筑、山石等巧妙结合在一起,将牡丹的尊重感凸显出来,形成一种相对靓丽的景色。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两侧,人们可边赶路边欣赏美景,从而产生一种自然感受。
2油用牡丹应用于园林中的注意事项
在牡丹种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到色环境、气候、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避免牡丹在水分、光照、营养等方面与其他绿植产生矛盾。最后,为保证观赏效果,需要注意牡丹的季节变化,其盛花期与盛果期时间有限,需要合理安排,防止落花时期园林景色过于单调。
Ⅵ 牡丹园秋季冬季叶子落了,套种什么花才好看
秋季和冬季种球根类植物和需要春化的植物比较合适:
球根植物有:朱顶红、郁金香、风信子、秋植酢浆草、银莲花等,冬季开花会很美。
如果要3-4月份还有花看,可以种植瓜叶菊、勋章菊、玛格丽特、六倍利等,现在种植到3月开始就会繁花盛开了。
朱顶红在春季4月开花,冬季又开花,为促进开花应及早加强管理。朱顶红生长快,经1年或2年生长,头部生长小鳞茎很多,因此在换盆、换土同时进行分株,把大株的合种为一盆,中株的合种为一盆,小株的合种为一盆。
施肥。朱顶红在换盆、换土、种植同时要施底肥,上盆后每月施翠姆磷钾肥一次,施肥原则是薄施勤施,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
修剪。朱顶红生长快,叶长又密,应在换盆、换土同时把败叶、枯根、病虫害根叶剪去,留下旺盛叶片。
Ⅶ 牡丹花的栽培方法
栽培与管理
1:土壤,肥料,种苗,准备
牡丹性宜冷畏热,喜高躁恶低湿。栽于高敞向阳排水良好之处为宜。
牡丹为肉质深根小灌木,根长入地达1—1.5米深。故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壤质粉沙土(俗成轻沙地)及粉质壤土(俗成两合土或半沙半淤土)栽种为宜。涝洼黏土,飞沙地不宜栽种,更不能栽种在盐碱地中。盐碱地PH值高于7.8的土地则需要换土栽种。
为使牡丹根深叶茂,大田栽种须在种植前1~~2个月进行施肥深翻土地,深度一般为0.5~0.8米,经夏季日晒鱼淋,促进风化,增加土壤肥力。
肥料以豆饼肥为好,也可施用多元素复合肥。每亩施豆饼肥200千克,豆饼肥须发酵腐熟后才可使用,否则易染病生虫,且易造成烂根。
种苗准备,一般来说在我国夏季高温多湿的江南地区,宜选用较耐高温高湿的江南品种群作为种苗;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宜选用耐寒性均较强的西北品种群和部分中原品种群作种苗最恰当;。而庞大的中原品种群,因其品种生态型丰富,即有生长势强健,适应性广的品种,如“银红巧对”,“金贵飘香”,也有抗性强,耐湿热的品种,如“赵粉”,“菱花湛露”等,还有不少抗病虫害,耐盐碱地的品种,如“绿香球”,玉板白“等,总之,在选择用品种时。一定不可忽视品种群和品种的习性而盲目种植。
2 :田间管理
管理措施适当,植株生长健壮,花开丰满,株龄延长;否则,植株生长缓慢或发育不良。因此,必须根据牡丹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栽培用途而搞好各个环节上的田间管理。
(1)锄地松土
锄地不仅能使土壤疏松,空气流通,而且早春能提高地温。春季2月上旬到3月上旬间进行第一次锄地松土,此次锄地只是在植株越冬覆土的基部疏松一下,主要是加强空气流通。
3月下旬和4月上旬,各年的牡丹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锄地。第二次一定要深锄,一般在10厘米左右,并且要锄细。
8月上旬到8月下旬间是初草灭种的关键时刻,应浅锄,将杂草消灭在结籽之前。
(2)追肥
栽植第一年的牡丹,因栽前底肥已施足,苗小消耗养分少,一般不追肥。从栽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下旬前后进行,保证新枝迅速生长和花蕾发育有足够的养分。开花后正是枝叶旺盛生长和花芽开始分化之时,应进行第二次追肥,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和花芽形成。第三次在11月上旬立冬后封冻前进行,此次用量可多些,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助于牡丹的越冬保护。
(3)整形修剪
牡丹的整形修剪 在分栽后的第二年春天开始(一年生植株不必整形修剪,顺其自然生长),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春分)前后,当嫩芽长至5公分左右长时进行。过早嫩枝场势不明显,不便去弱留强,气温低也易受冻害;过晚新枝伸长,新枝已木质化,耗费养分,因此。适时整形修剪。
Ⅷ 牡丹花苗在浙江能地栽吗衢州冬天会冻死吗
牡丹可以在浙江生长 成活,浙江宁波北仑就有一个牡丹园,南方种植牡丹首先品种上应该选择南方品种;如日系的 金阁 花王 日月锦 岛锦 等等 ,这些品种抗湿性较强,因为南方雨水较大 所以种植的时候要考虑防水措施 如种植的区域不能是低洼存水的地块,种植的时候还应该起40公分左右的土垄 防止积水。至于过冬的问题根本就不用考虑,山东菏泽 河南洛阳 是牡丹的发源地 那里的冬天比浙江温度要低很多,我们在新疆 东北种植的牡丹一样过冬 生长良好
Ⅸ 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着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2012年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12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2012年菏泽牡丹种植约十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2012年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2012年,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2012年,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12年,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