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焓变四种方法
求焓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由各个物质的摩尔生成焓求反应焓
△H=ΣμH (此处说明以下,因为符号打不出来,μ为各个物质在确定的反应中的系数,生成物为正反应物为负。H为标准状况下各个物质的摩尔生成焓,,稳定单质298.15K此值为0,文字叙述: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焓变等于各个生成物的摩尔生成焓与系数的成绩减去各个反应物的摩尔生成焓与系数的乘积。)
2 由燃烧焓计算反应焓
△H=-Σμ△H(此处注意负号,右侧△H为各个物质的摩尔燃烧焓,μ仍然为各个物质的系数。总体文字叙述是: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燃烧焓减去生成物的燃烧焓)
3 基希霍夫公式
△H(T2)=△H(T1)+∫△CdT(此式是已知T1温度下的摩尔反应焓求T2温度下的摩尔反应焓,积分区间是从T1到T2,C为恒压热容。此式仅限参与反应的各个物质均不发生相变才能使用)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② 焓变怎么计算
键能是物质成键放出的热量或者是物质断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如果键能越高说明这种物质成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或者是这种物质断键时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多。既然成键放出的能量多了、那么它本身的能量就小了,因此一种物质键能的大小与其本身能量的大小是相反的。所以焓变的计算才出现一种是ΔH=E生成物总能量 - E反应物总能量。另一种是ΔH=E反应物的键能 - E生成物的键能、这里还要说明一下键能越大物质是越稳定的、相反越不稳定
③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焓变的5种计算方法
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时,可以不注明)
(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号()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同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的值不同。若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状态不同时,△H的值也不同。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不标“↑”或“↓”
(7)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需要写反应条件,例如:△(加热),因为聚集状态已标出。
(8)有机热化学方程式用“=”,不用“→”。
计算方法:
1、 焓的定义式(物理意义)是这样的: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其中U表示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即系统内部的所有能量;
2、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ΔH=ΔU+Δ(pV)
3、末态(生成物)能量减初态(反应物)能量
4、盖斯定律
④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采用t-t曲线外推法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而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因为不知道反应平衡的位置,反应后最高温度可能没有达到化学反应平衡。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给出图像可以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如果给出图像就用t-t曲线外推法。
⑤ 反应热的常用计算方法是什么
反应热计算公式:Qp=△U+p△V=△U+RT∑vB
式中△U≡U终态-U始态≡U反应产物-U反应物,式中∑vB(g)=△n(g)/mol,即发生1mol反应,产物气体分子总数与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之差。
由该式可见,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是否相等,取决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总数不变,系统与环境之间不会发生功交换,于是,Qp=QV;若总数减小,对于放热反应∣Qp∣>∣QV∣,等压过程放出热多于等容过程放出热。
(5)算反应焓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直供系统或间供系统的二级管网,也都存在着运行温差过小的问题。用户的室内采暖系统一般按供回水温差25℃设计,但实际运行的温差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
因此存在着大量电能浪费问题。二级管网和室内采暖系统的节能潜力也很大。
能耗的降低是多方面的,温差的提高势必会管道输送损耗。
⑥ 焓变的计算
利用生成焓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焓变:
H2 (g) + 1/2 O2(g) = H2O (l)
△H = Σ(△f H )产物 - Σ(△f H )反应物
即:反应焓 = 所有产物标准生成焓的总和 - 所有反应物标准生成焓的总和
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变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
ΔH=ΔU+Δ(pV)
在恒压条件下,ΔH(焓变)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
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是熵变。
熵增焓减,反应自发;
熵减焓增,反应逆向自发;
熵增焓增,高温反应自发;
熵减焓减,低温反应自发。
(6)算反应焓有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焓变是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状态、终止状态有关,与物质所处环境的压强、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化学反应的过程无关。焓(H)及焓变(△H)与等压热效应(qp)的关系如下:
在等压,只做体积功条件下:
Δu = qp + w = qp – p(v2– v1)
Δu = qp + pv1– pv2
qp = (u2+ pv2 – (u1+ pv1)
含 H = u + pv (H 定义为焓,是状态函数)
则 qp = H2 – H1 = ΔH
结论:等压,只做体积功条件下(化学反应通常属此种情况),体系焓变(ΔH)在数值上等于等压热效应(Qp)。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用热量(或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说明:
1、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若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
3、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在敞口容器中(即恒压条件下)焓变与反应热相同。
4、从宏观角度:焓变(△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宏观),其中:
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的总量;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焓的总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5、从微观角度:ΔH=E吸收-E放出(微观),其中:E吸收表示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E放出表示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6、体系: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放热是体系对环境做功,把能量传递给环境;而吸热则是环境对体系做功,是环境把能量传递给体系。
7、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mol或kJ·mol-1”,其中mol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8、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分解反应、碳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等。
⑦ 怎样计算一个未知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近似看做焓变,其计算方法可以1,生成物总能量减反应物总能量,2根据断键吸热成键放热计算.要精确计算要考虑熵变.你是高中生吧?高中不会考熵变的计算的.
⑧ 你有三种方法可以确定一个反应的焓的变化
反应焓:在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的焓变为生成物焓的总和减去反应物焓的总和之差。
生产焓:这个是人为的规定,在标准压力下(100KPa)下,在进行反应的温度时,有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压力P下单位量物质B的反应焓变,叫做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燃烧焓:可燃物质B在标准的压力下,反应温度T时,单位量的物质B完全氧化为同温下指定产物时的标准摩尔焓变。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从燃烧焓可以计算反应焓,如果知道反应中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反应焓就等于各反应物燃烧焓的总和减去各产物燃烧焓的总和。
从燃烧焓也可以求生成焓(特别是一些通常不能直接由单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举例: 求C(s)+2H2(g)+1/2O2(g)==CH3OH(L)反应焓变
△fH CH3OH=△cH C+2△cH H2 -△cH CH3OH
△fH 为反应焓 △cH 为燃烧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