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斑啄木鸟的繁殖方式是
大斑啄木鸟学名叫: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
大斑啄木鸟繁殖于为每年的5-7月,繁殖期为4-5个月,3月末开始发情。在繁殖季节经常可以听到雄鸟连续而急促地敲击树干的声音,这是他们宣示领域和招引异性的行为。他们每巢产卵4-5枚,卵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育雏期20-30天,雏鸟即可离巢和飞翔。
❷ 斑点翠鸟的繁殖方式是怎样的
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❸ 斑头鸺鹠的繁殖方式
斑头鸺鹠的繁殖期在3~6月间。通常营巢于树洞或天然洞穴中。每窝产卵3~5枚,多数为4枚,偶尔多至8~9枚和少至3枚。卵为白色。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29天。
❹ 咖啡斑一直在长大繁衍,我该怎么办
可以选择激光去色素斑的方法治疗,治疗时间比较短,最多不过十几分钟左右。每次治疗结束以后,都要给皮肤一个新陈代谢过程,为此,激光去色素斑治疗的间隔时间多数为3个月。激光去色素斑的原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激光产生光线颜色不同,某一特定波长的激光只被相应颜色的色素吸收。因此整形机构利用激光仪产生强度大的光束,使色素消退,以达到去除色素斑的目的。
❺ 海洋食肉性鱼类的生长繁殖方式有哪些
海洋食肉性鱼类的繁殖方式有3种类型:①卵生。绝大多数海洋鱼类属于这一类型,其特点是鱼类将成熟的卵直接排放于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并完成全部发育过程。但也有少数鱼类(如一些鲨鱼)是体内受精,受精卵依然在体外发育。②卵胎生。主要特点是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体内发育,但胚体的营养是依靠自身的卵黄供给,与母体无关系,如白斑星鲨、自斑角鲨、日本偏鲨、许压犁头鳐、海鲫和黑鲪。③胎生。特点是卵在母体内受精发育,受精卵形成的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其营养不仅来自本体的卵黄,也需母体供给,如灰星鲨。
海洋鱼类的产卵量比陆生脊椎动物高得多。其产卵数因种类不同相差十分悬殊,从产数粒大型卵(如多种鲨鱼)到产3亿粒浮性卵(如翻车鱼)。一般来说,产卵后不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大,如真鲷产100万粒左右,鳗鲡产700~1500万粒;产卵后进行护卵的鱼,产卵量较少,如海马产卵数十粒到数百粒。
海洋鱼类的生长和年龄海洋鱼类在各阶段的生长速度和个体的大小都极不相同。据目前所知,个体最小的鱼类是微虾虎鱼,体长只有7.5~11.5毫米;最大的鱼类可达20米,如鲸鲨。鱼类长度生长的最迅速时期,通常是在性成熟以前;性成熟以后,鱼所摄食的大部分饵料用于性产物的成熟和储备越冬脂肪,只有小部分用于长度的增长,因而生长缓慢下来;到了衰老期,鱼类的长度生长几乎完全停止。海洋鱼类各个种的生长速度也不同,有的鱼孵出后一年即可长到与亲体一样大小,有的鱼却要经过许多年。
海洋鱼类的寿命依种而异。鰕虎鱼科和灯笼鱼科的一些种类寿命不到1年,而某些鲟科的鱼可活到100岁。产于中国江浙沿海的大黄鱼已发现最高年龄为29岁,大西洋鲱鱼最长寿命为23岁。有一些鱼类在第一次性成熟产完卵后,便全部死去,如大麻哈鱼和欧洲鳗鲡等。
生活习性营养和摄食营养是有机体的生活基础。鱼类的繁殖、发育和生长都是依靠摄食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后完成的。在摄食食物的多样性方面,海洋鱼类在脊椎动物中居于首位。按所摄食食物的性质,海洋鱼类可分为3类:①植食性鱼,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如遮目鱼、梭鱼和蓝子鱼。②肉食性鱼,海洋中大多数鱼类属于此类食性,如带鱼、石斑鱼、大黄鱼、鲸鲨和姥鲨。③杂食性鱼,摄食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食物,有动物,也有植物,并兼食水底腐殖质,如斑、叶鲹。
按摄食食物种类的多少也可将海洋鱼类分3类:①广食性鱼,以多种饵料为食。②狭食性鱼,以少数几种饵料为食。③单食性鱼,以某种饵料为食。
海洋鱼类不同的食性直接影响鱼肉的质量。一般肉食性鱼类的肉质较好,而植食性鱼类的肉质则稍差。但亦有例外,如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鲥鱼肉味十分鲜美。
涸游洄游是海洋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一般运动截然不同。一般的运动都是条件反射运动,常是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运动。洄游则是一些海洋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和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
溯河洄游是指在海洋中生活,繁殖期间到江河(包括河口)产卵,它们一生中要经历二次重大变化,一次是其幼鱼从淡水迁入海洋环境,另一次是成年时期又从海洋洄到淡水环境中进行繁殖活动。因之它们在生理方面亦产生了有效的适应,方能克服涸游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溯河鱼类在溯河洄游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渗透压的调节。所有溯河鱼类都具有很好的调节能力,如大鳞大麻哈鱼在海中生活时期血液冰点下降为-0.762℃,在咸淡水中生活一段时期后则为-0.737℃,在到达江河上游产卵场时-0.628℃,血液中的盐分显着减少了,同时它鳃部的分泌细胞功能亦显着加强了。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也相当普遍,如我们熟知的鲥、鲚、银鱼、鲟鱼、大麻哈鱼等。大麻哈鱼平时生活在海洋之巾,到生殖时期,就集群溯河而上,它们逆水上游的能力很强,甚至途中遇到象瀑布那样的障碍,亦会克服重重困难,奋力跃出水面,越过障碍,达到目的地。大麻哈鱼产卵洄游的另一特点是“回归”性特别强,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从海洋再回到它原来出生的淡水河流里来进行产卵繁殖。我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淡水鱼,在产卵前由下游及支流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有的行程达500~1000千米以上,这是产卵洄游的又一种类型。
属于这一类型的代表以鳗鲡最明显,它们平时柄息在淡水里,性成熟后开始离开其索饵、生长的水域,向江河下游移动,在河口聚成大群,游向深海。由我国入海的鳗鲡,究竟游往何处?有的说在琉球群岛附近产卵。欧洲、美洲大陆入海的鳗鲡,业已证明在大西洋百慕大以南、水深400米左右的海区产卵。鳗鲡性成熟期较长,雄性的8~10年,雌性则更长。鳗鲡的洄游,一般多在夜间进行,开始洄游时身体肥满,但在长距离洄游途中消耗巨大能量,又不摄食,体质极消瘦,到达产卵场产完卵后,亲鱼大部疲惫而死。孵化后,幼鱼逐渐向原来的栖居处所洄游,其时幼鱼白色,头细,形如柳叶状,称为柳叶鳗,它漂泊于水面波涛间,回到欧洲的柳叶鳗须经三年之久,在进入淡水以前,始变为鳗形的线鳗。回到美洲的柳叶鳗,行程较短,约需一年时间方可变态进入淡水。
❻ 大斑啄木鸟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4~5月。3月末即开始发情,期间常用嘴猛烈敲击树干,发出‘咣咣咣……’的连续声响,用以引诱异性。有时亦见3只 (两雄一雌)在一起为争偶而争斗,彼此搅作一团,上下翻飞,边飞边叫,直至另一雄鸟被赶走为止。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心材已腐朽的阔叶树树干上,有时也在粗的侧枝上。由雌雄鸟共同啄凿而成。每年都要啄新洞,不用旧巢。每个巢洞约需15天完成。巢洞距地高多在4~8米,有时亦高至10多米和低至2米。洞口圆形,直径为4.5~4.6厘米,洞内径为8.5~10厘米,洞深18~28厘米。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仅有少许木屑。每窝产卵3~8枚,多为4~6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4~27mm×16~21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通体赤裸无羽,肉红色。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20~23天的喂养,雏鸟即可离巢和飞翔。
❼ 小溪石斑鱼的繁殖方法
摘要 淡水石斑鱼一冬龄就可产卵。产卵习性与罗非鱼一样会在池塘底部挖许多产卵的巢穴。产卵一般在下午,产卵后主要由雌鱼守卫受精卵。雄鱼也会协同守卫,但随着胚胎发育,守卫行为愈来愈弱。卵为椭圆形,卵色呈黄暗绿色,不透明,粘性卵,卵分散排列在池底上,很少有重叠现象。体重140克的雌鱼每次产卵约为3000-4000粒,在水温26-29℃下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出仔鱼。
❽ 斑鬣狗的繁殖方式
雌性斑鬣狗的泌尿生殖系统在哺乳动物中很独特。雌性的阴蒂很长,像勃起了的阴茎,阴道口则是在其顶端,故只能靠此来分辨性别。雌性会用这个器官来排尿、交配及生育。由于在没有雌性的协助下是不可能交配的,故雌性斑鬣狗可以自行选择与谁交配。和蜘蛛猴一样,雄性的阴茎没有茎骨。
由于产道在差不多阴户的位置才转向至阴蒂,而阴蒂本身亦很窄,所以生育对斑鬣狗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很多饲养的初产母亲的胎儿都是死产,原因是过长的分娩时间。相信有10%的野生初产母亲死于分娩。斑鬣狗一般每胎会有两只幼狗,而要10个月时间来喂哺。
斑鬣狗的妊娠期约4个月,幼崽出生时已开眼,牙齿已经完全生成。出生时,幼崽重约1-1.6千克,并且会互相咬对方。同性别的胎儿会互相打斗,甚至会死亡。估计有25%的死亡率是因幼崽互咬所致。由于单一胎儿可以获得更多食物及生长较快,这一类的行为可谓是一种适应性。
斑鬣狗奶非常有营养,蛋白质含量是陆上食肉动物最高的,占14.9%,而脂肪则占14.1%,仅次于北极熊,所以它们不能像狮子或野狗般掉下幼崽不理。出生后的2-6个星期,幼崽会被迁到巢穴中。幼崽在8个月完全依赖母乳为生,直至12-16个月大才会断奶。斑鬣狗的成熟期为3年,雌性较雄性成熟得慢。一般雄性在2岁时就会离巢,而雌性则仍须待在巢中。
❾ 石斑鱼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石斑鱼个体总产卵量在7万~100多万粒不等,大型种类有1000万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