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

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10 04:13:56

1. 沉降缝如何处理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2、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3、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4、保护层

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1)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着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如果基础持力层类别基本相同,且为素混凝土基础,我觉得基础就可以不断开。因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变形缝两侧的建筑并无多大影响。

设置意义:

结构物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

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2. 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②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③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④保护层
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3. 墙面沉降缝做法

沉降缝是建筑物墙面上的缝隙,这些缝隙统称变形缝,沉降缝是变形缝的一种,看似一个简单的缝隙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讲解沉降缝做法规范,同时介绍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沉降缝是建筑物墙面上的缝隙,这些缝隙统称变形缝,沉降缝是变形缝的一种,看似一个简单的缝隙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讲解沉降缝做法规范,同时介绍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一、沉降缝做法规范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二、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区别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三、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沉降缝防水处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常见的解决方案。

安装橡胶止水带—浇筑砼—粘贴止水条—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护层—SBS卷材防水层

1、施工前首先要对止水带进行裁剪和连接处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为保证施工质量,止水带连接接头必须粘接良好。

2、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产品,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在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浇捣时还必须充分震荡,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

4. 什么是桥梁沉降缝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沉降缝

桥梁沉降缝是指为避免相临结构不同重量导致不均匀沉降而设置在桥台与桥梁连接处,桥梁之间在桥墩连接处的垂直缝。

大桥桥梁受力于桥礅上,桥礅又受力于河床的地基上,,由于地基的承载力不同(即土质的软硬不等),大桥在使用过程中又存在受力不均的情况而导致大桥会产生下沉。

一般为避免下沉而引发大桥发生垮塌,沉降缝都设置在桥梁与桥礅的连结处。

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设置沉降缝:

1、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2、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3、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4)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沉降缝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着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方案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

挑梁基础

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双墙方案

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

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

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路面沉降缝施工方法是什么有哪位能说说看

防震缝应依照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依照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量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框架结构现浇55剪力墙结构现浇45注:1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依照结构的实际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应该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2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3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 涵洞沉降缝做法

建筑物受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的影响,就会出现变形等的情况,为避免这类现象,会设置沉降缝,那沉降缝的做法是怎样的?

一、什么是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二、沉降缝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1、沉降缝的施工要求:
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是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2、沉降缝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2)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3)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的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3、沉降缝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着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如果基础持力层类别基本相同,且为素混凝土基础,基础就可以不断开。因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变形缝两侧的建筑并无多大影响。

7. 涵管的沉降缝怎么设置

一般每隔4—6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人口涵节间设置,缝宽一般3c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2、涵身部分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

3、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4、保护层

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



(7)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1、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管节断面形式分为圆形、椭圆形、卵形、矩形等。当管涵设计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应设混凝土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贴合,使管节均匀受力。

2、当管涵为无混凝土(或砌体)基础、管体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管底土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加固。

3、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

4、管涵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直顺,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稳固。

5、采用预制管埋设的管涵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有关规定。

6、管涵出入端墙、翼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第5.5节规定。

8. 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布置形式有哪些

沉降缝有哪些作用及设置、构造方法?
(1)作用:防止因不均匀沉降开裂
(2)设置
1)高差大(二层或6m)、荷载悬殊,结构形式有变化
2)基础形式、埋深、不同
3)地基条件不同
4)形体复杂,连接较弱
5)新、旧建筑交接处
(3)构造
1)缝宽:根据地基、建筑高度等确定
一般取30~70或≥120
2)做法:从基础至屋顶全部断开。

阅读全文

与沉降缝构造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抓地的最佳方法 浏览:121
腺肌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浏览:635
重车调整方法有哪些 浏览:791
电脑护肤方法 浏览:501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测量方法 浏览:906
新奥德赛抖动解决方法 浏览:929
辣椒缺铜施什么肥施肥方法 浏览:112
电脑调试摄像头方法 浏览:781
帕萨特18t发电机涨紧器安装方法 浏览:934
笔记本电脑耳机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9
win7恢复语言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09
无资料地区水文研究方法 浏览:689
肺部内膜结合临床治疗方法 浏览:710
挽回方法是什么 浏览:206
充电线电阻测量方法 浏览:186
如何用简单方法制作皮冻 浏览:854
在家快速止咳缓解的方法 浏览:457
牛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浏览:569
笔记本爱奇艺全屏卡顿解决方法 浏览:862
如何养好赛鸽的方法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