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盾构联络通道有什么作用
盾构联络通道一般设置在两条隧道中间,成为设置在两个隧道之间的一条通道,起连通、排水及防火等作用。
盾构隧道施工法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方法。
(1)一建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盾构掘进结束工作:
1、第二台盾构机到达鹭江站以后(计划 2002年8月),盾构机掘进即告结束,在这之后,承包商需进行下列工作。
2、承包商应按照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拆卸盾构机,并负责吊运到业主指定地方。
3、承包商应按照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拆卸隧道内的轨道和工字钢并清理隧道。
4、承包商应继续按照工程师批准的方案进行联络通道/泵站和洞门的施工。
5、承包商应按照工程师批准的方案对隧道管片进行修补。
6、承包商向工程师提交分段验收隧道的申请和有关资料后,工程师应进行初步验收,并将初验意见书面答复承包商,对被验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限定处理期限和再验收日期,并对资料所缺部分和错误之处限期补正。
7、参加由业主组织的竣工验收,并督促承包商做好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和移交。
B. 工程施工方法有哪些
建筑工程都需要做的专项施工方案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六)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
8、大江、大河的导流、截流施工;
9、港口工程、航道工程;
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每个地区以及各个公司的要求不同。我们还要求的有:1、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2、三宝四口及临边围护专项方案 3、塔吊安装、拆除专项方案(包括基础计算) 4、井架或施工电梯拆装施工方案 5、井架(施工电梯)的出料平台计算方案 6、各类应急预案 7、防坠棚搭设方案 8、悬挑钢平台设计方案
C. 公路工程基本施工方法有哪些
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水平分层填筑法。纵向填筑法,竖向填筑法和混合填筑法2:1水平分层填筑法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是路基填筑的常用方法,3:2纵向分层填筑法。常用于地面纵坡大于12%的
D.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的地下铁道区间隧道结构通常采用矩形断面,一般为整体浇注或装配式结构,其优点是其内轮廓与地下铁道建筑限界接近,内部净空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合理,顶板上便于敷设城市地下管网和设施。
缺点:
1、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2、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经济。
二、顶进法
顶进法又称顶管法,是利用机械力将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或钢质管道顶入地层中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层,在软岩和其他松软地层中也有使用。
优点:顶进法对于长距离运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缺点:
1、曲率半径小而且多种曲线组合在一起时,施工就非常困难;
2、在软土层中容易发生偏差,而纠正这种偏差又比较困难,管道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
3、推进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时处理这些障碍物则非常困难;
4、在覆土浅的条件下显得不很经济。
(4)一建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施工时注意的问题:
(1)严格按新奥法原则组织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用量测信息指导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正设计和采取应急措施。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应及时预报变位状况,以便修改设计,或制定加强措施,防止坍塌。
(2)隧道施工放样应保证精度。施工时应根据隧道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据此实地放线。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置一个水准点。
E.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有哪些
地下车站及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矿山法、沉管 法、盾构法等。明挖法:适用地下线路在地下几米深时,一般车站施工用明挖法的 比较多,早期的地铁区间施工也用此法;盖挖:当地铁经过城市的闹市区、交通主干道下面 时,为尽快恢复城市地面交通、保护两侧建筑物的稳定,选择盖挖法是十分必要而且合理的; 矿山法:在地质层水较多,不能用盾构法施工的区间用矿山法,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 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法则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造价较高,适用于小型车站。
望题主和网友采纳感谢。
F. 道路施工中 什么是冷冻法施工
道路施工中的冷冻法是一种与常规施工相比较复杂的施工工艺。
其基本原理就是采用泵站冻结法,这与水箱的原理差不多。
泵站配置有一到数台大功率的压缩机,有的压缩机功率高达数百千瓦。
先用氟利昂降低盐水温度,冷盐水通过一根根打入土层的管道进入土层,不断循环,把土层中的热量带出来。土层慢慢降温,最后被冻得硬邦邦的,就跟一根冰棍一样,这时就可以凿洞开挖了。“冷冻法”通
过冷冻把天然岩土变成冻土,可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隔绝地下水,这样就可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崩塌等安全隐患,同时对地面环境的影响较小。
G. 盾构联络通道 旁站内容有哪些
旁站方法是指监理人员在盾构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各驻地监理部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有关内容,应初步确定盾构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根据盾构工程特点,建议应该设立以下旁站点:
1、始发、到达前的加固体抽芯检测;
2、始发、到达前的洞门钢筋破除、掘进;
3、重要的换刀作业:包括每次开仓前的旁站(含带压作业);
4、联络通道管片拼装、切割、洞门、联络通道混凝土浇注;
5、第一次隧道堵漏施工样板;
6、重要的放线测量
7、管片混凝土浇注等。
H. 公路工程基本施工方法有哪些
公路工程主要是路基要劳固,垫层要结实,路面要平整。
I. 隧道施工方法有哪些
1、全断面开挖法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较差。
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其原理是利用两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导洞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两侧导洞皆为倒鹅蛋形,有利于控制拱顶下沉。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层。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顺序为:
(1)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2)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3)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
(4)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5)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
(6)建造内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侧壁导坑开挖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地质条件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
(2)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
(3)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进行另一侧开挖。
(4)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米。
(5)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6)中隔壁及临时支撑应在浇筑二次衬砌时逐段拆除。
J. 裙边加固、抽条加固(一建市政)
所谓裙边加固,指的是基坑周边连续不间断的一种加固措施。抽条加固,是对基坑内部处理中,除了对基坑周边加固外,还要对基坑内底板(或顶板)作间断式的加固方式。
根据不同的加固目的和要求,又可分为加大断面为主的加固,和加配筋为主的加固,或者两者兼备的加固。加大截面为主的加固,为了保证补加混凝土正常工作,亦需适当配置构造钢筋。加配筋为主的加固,为了保证配筋的正常工作,需按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等构造要求适当增大截面尺寸。
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