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机景深怎么调
如小白:EF 70-200mm f2.8,最大光圈值是2.8,现设定为f11进行拍摄。在按快门前光圈是f2.8以方便取景对焦,按下快门拍摄时光圈收缩至设定植f11拍摄,如在取景时按住景深预览,则光圈就收缩为f11取景。
(1)单反小景深拍摄方法怎么调扩展阅读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形成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为相机的景深。
B. 佳能550d的单反相机的景深是什么意思怎么调景深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什么是景深?景深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景深(depth of field)就是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的清晰区域”。这段距离的特点是实焦点后面清晰的距离要长于前面清晰的距离,对于任意口径来说,其焦点之后的景深大约是焦点前面景深的2倍。清晰范围前后较短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景深浅(或景深短);而清晰范围较大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景深深(或景深长)。
景深浅有利于虚化背景
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几方面的标准,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必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的概念,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复杂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的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老虎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弥散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
因此,“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部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被拍摄到景物。
景深规则一: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在不用改变拍摄位置和透视角度的情况下达到改变景深效果的方法(如下图),如f16或f22光圈,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但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数码单反相机和具有光圈优先AE功能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机。
光圈口径与景深的关系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
景深规则二: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这是最便于得到浅景深效果的方法,
景深规则三: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这是拍摄花朵等小物件时的最佳方法,在最广角端近距离拍摄是数码相机的优势之一,而对于拥有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众多家庭用户来说,合理利用这一规则可以使您在拍摄中更加如鱼得水。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采用“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最大景深效果。目前,一般家用数码相机都是大景深,很难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只有在用微距拍摄的时候才能看出背景虚化的效果
C. 相机小景深怎么调
景深3要素 光圈 距离 和焦距,你是想拍背景虚化照片是吗?看你的对焦距离了如果是2-5M样子的人像你没有一个大光圈的定焦仅仅有一个最大光圈3.5-5.6的套机变焦头是很难做到的,只有距离近了或者微距虚化才会很明显因为景深和距离成正比距离近景深才会浅(具体建议你查一下不同焦距镜头的景深表),不过你没有大光圈镜头可以用焦距凑,用135MM以上的镜头即使光圈只有5.6背景虚化也会出来因为景深和焦距也是成反比,只是透视会被压缩环境交代没有了这没有办法。还有一个办法你就用一般小光圈镜头拍然后人走开把焦点手动调节到最近拍一张全画面都虚化的照片(最好上脚架2张照片取景范围不能移动曝光要一致)后期2张图2个图层合成吧。
D. [求助] 单反如何拍摄出景深效果求60D参数设置详情。高悬赏,只求高手支招!
这个问题专业上叫景深问题。你说的那种效果叫小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所以,拍小景深的方法就是:使用长焦端、使用最大的光圈、尽量靠近被拍的物体进行拍摄。同时还必须注意,拍摄主体要远离背景。
因此,可以这样说,不是所有的相机都能拍出小景深的效果来的。能拍小景深的相机应当是焦距长一些的(也用不着很长的长焦,一般等效焦距在140mm左右的焦长比较合适)和有手动调节光圈功能的(且相机本身的光圈不能太小)。这样的机型,也就不仅仅是单反相机了(就算是单反,要是配的镜头太短,也是拍不出小景深的效果来的)。
能手动调节光圈的机型,必须有A挡或者是M挡。使用A挡比较方便。把模式拨盘设置在A档位上,显示屏上的F数值就可以随意选择了(按方向键的左键,F值调到最小数值时,就是该焦段上的最大光圈了)。
E. 数码相机如何拍出景深来
这个问题专业上叫景深问题。你说的那种效果叫小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所以,拍小景深的方法就是:用最长的焦距、使用最大的光圈、尽量靠近被拍的物体进行拍摄。
因此,可以这样说,不是所有的相机都能拍出小景深的效果来的。能拍小景深的相机应当是长焦和有手动调节光圈功能的(且相机本身的光圈不能太小)。能不能拍也就不是胶卷相机或者是数码相机的问题了。
目前数码相机中,除了单反机型外,在一般家用机型中,能拍小景深的是那些具有长焦功能的机型,如:索尼H5/H9、佳能S2/S3、富士S6500/S9600、松下FZ30/FZ50等等。
有人会说,普通的相机也可以,普通的相机有个微距拍摄功能,用这拍就能拍出这种效果来了。说的好像是有点道理。不过大家应当知道,一般这种模式下面可以得到较浅的景深,但这种浅景深和真正的浅景深还有一段距离。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其实根本不能做到完全模糊,并且一般微距拍摄功能的设置是让大家在很近距离拍摄一些小东西当中使用的,其他时候就不是很合适用了。比方说拍人像的小景深,当然就无法使用微距功能的。
F. 数码相机如何拍摄小景深的照片要如何设置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拍摄所用的镜头、光圈、快门。
如果想拍摄小景深的照片,所用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如用焦距100MM的与200MM的镜头,在同等位置、同样的光圈、快门下,200mm的景深小、
大光圈比小光圈景深小。如2.8光圈要比5.6光圈景深小。
快门速度越快,景深越小。如1/500秒要比1/125秒景深小。
至于你需要景深小到什么程度理想,你可以用以上三种指标组合一下,多组合,多拍几张,取得理想效果后再正式拍照。
G. 请问怎么拍出小景深的图片,比如光圈要调多少
一般小DC比较难拍到很小的景深,单反则容易许多。
景深取决与四个互相影响的因素:被摄物到镜头的距离、有效瞳径、镜头焦距及最大允许模糊圈。
在这之中镜头焦距对景深影响相对更加明显。而最大允许模糊圈基本一律视1/20mm
要小景深请尝试:使用大光圈(F值小),有长焦的调出长焦来,尽量靠近被摄体。
多尝试实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相信楼主能在不断实践中越学越好!
H. 单反怎么拍出有景深照片,全自动下可以拍出吗单反拍照有何技巧
把模式转盘调到AV挡,这是光圈优先档,拨动快门按钮后面的转轮,就可以变换光圈值了。需要浅景深(即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就选择较大光圈(光圈数值越小,光圈就越大;反之亦同),需要长景深,画面清晰范围大,就选小光圈。快门速度由相机自动调整。另外,镜头焦距也会影响景深的,短焦距景深长,长焦镜头则相反。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