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半监督学习 包含哪些算法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SSL)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是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法。半监督学习使用大量的未标记数据,以及同时使用标记数据,来进行模式识别工作。当使用半监督学习时,将会要求尽量少的人员来从事工作,同时,又能够带来比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半监督学习目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❷ 机器学习有哪些学习方法
在继续学,我感觉有一些特定的方式来完成你的思想思维以及思想作为。
❸ 非监督学习对样本进行聚类的常见方法有哪几种
有简单聚类方法、层次聚类法以及动态聚类法
❹ 什么是无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设计分类器时候,用于处理未被分类标记的样本集
目标是我们不告诉计算机怎么做,而是让它(计算机)自己去学习怎样做一些事情。非监督学习一般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在指导Agent时不为其指定明确的分类,而是在成功时采用某种形式的激励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训练通常会置于决策问题的框架里,因为它的目标不是产生一个分类系统,而是做出最大回报的决定。这种思路很好的概括了现实世界,Agent可以对那些正确的行为做出激励,并对其他的行为进行处罚。
强化学习的一些形式常常可以被用于非监督学习,由于没有必然的途径学习影响世界的那些行为的全部信息,因此Agent把它的行为建立在前一次奖惩的基础上。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这些信息都是不必要的,因为通过学习激励函数,Agent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因为它(Agent)知道自己采取的每个动作确切的预期收益。对于防止为了计算每一种可能性而进行的大量计算,以及为此消耗的大量时间(即使所有世界状态的变迁概率都已知),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益的。另一方面,在尝试出错上,这也是一种非常耗费时间的学习。
不过这一类学习可能会非常强大,因为它假定没有事先分类的样本。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我们的分类方法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在这方面一个突出的例子是Backgammon(西洋双陆棋)游戏,有一系列计算机程序(例如neuro-gammon和TD-gammon)通过非监督学习自己一遍又一遍的玩这个游戏,变得比最强的人类棋手还要出色。这些程序发现的一些原则甚至令双陆棋专家都感到惊讶,并且它们比那些使用预分类样本训练的双陆棋程序工作得更出色。
一种次要的非监督学习类型称之为聚合(clustering)。这类学习类型的目标不是让效用函数最大化,而是找到训练数据中的近似点。聚合常常能发现那些与假设匹配的相当好的直观分类。例如,基于人口统计的聚合个体可能会在一个群体中形成一个富有的聚合,以及其他的贫穷的聚合。
❺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有什么不同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1、原理不同
监督学习是指利用一组已知类别的样本调整分类器的参数,使其达到所要求性能的过程。无监督学习指根据类别未知(没有被标记)的训练样本解决模式识别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
2、算法不同
监督学习的算法是通过分析已知类别的训练数据产生的。无监督学习的算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方法、等距映射方法、局部线性嵌入方法、拉普拉斯特征映射方法、黑塞局部线性嵌入方法和局部切空间排列方法等。
3、适用条件不同
监督学习适用于样本数据已知的情况。非监督学习适用于无类别信息的情况。
以上回答参考:网络-监督学习、网络-无监督学习
❻ 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都各有哪些有名的算法和深度学习
听他人说的:无监督与监督学习的区别在于一个无教学值,一个有教学值。但是,个人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无监督学习一般是采用聚簇等算法来分类不同样本。而监督学习一般是利用教学值与实际输出值产生的误差,进行误差反向传播修改权值来完成网络修正的。但是无监督学习没有反向传播修改权值操作,当然这里只是说的是特征提取阶段。
❼ 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机器学习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就是人们常说的分类,通过已有的训练样本(即已知数据以及其对应的输出)去训练得到一个最优模型(这个模型属于某个函数的集合,最优则表示在某个评价准则下是最佳的),再利用这个模型将所有的输入映射为相应的输出,对输出进行简单的判断从而实现分类的目的,也就具有了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的能力。在人对事物的认识中,我们从孩子开始就被大人们教授这是鸟啊、那是猪啊、那是房子啊,等等。我们所见到的景物就是输入数据,而大人们对这些景物的判断结果(是房子还是鸟啊)就是相应的输出。当我们见识多了以后,脑子里就慢慢地得到了一些泛化的模型,这就是训练得到的那个(或者那些)函数,从而不需要大人在旁边指点的时候,我们也能分辨的出来哪些是房子,哪些是鸟。监督学习里典型的例子就是KNN、SVM。
无监督学习(也有人叫非监督学习,反正都差不多)则是另一种研究的比较多的学习方法,它与监督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事先没有任何训练样本,而需要直接对数据进行建模。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我们自身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很多处都用到了无监督学习。比如我们去参观一个画展,我们完全对艺术一无所知,但是欣赏完多幅作品之后,我们也能把它们分成不同的派别(比如哪些更朦胧一点,哪些更写实一些,即使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朦胧派,什么叫做写实派,但是至少我们能把他们分为两个类)。无监督学习里典型的例子就是聚类了。聚类的目的在于把相似的东西聚在一起,而我们并不关心这一类是什么。因此,一个聚类算法通常只需要知道如何计算相似度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❽ 如何有效实现无监督学习
目标是我们不告诉计算机怎么做,而是让它(计算机)自己去学习怎样做一些事情。非监督学习一般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在指导Agent时不为其指定明确的分类,而是在成功时采用某种形式的激励制度。需要注意的是
❾ 非监督学习有哪些
在机器学习,无监督学习的问题是,在未加标签的数据中,试图找到隐藏的结构。因为提供给学习者的实例是未标记的,因此没有错误或报酬信号来评估潜在的解决方案。这区别于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无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密度估计的问题。然而无监督学习还包括寻求,总结和解释数据的主要特点等诸多技术。在无监督学习使用的许多方法是基于用于处理数据的数据挖掘方法。
非监督学习对应的是监督学习。
聚类(例如,混合模型,层次聚类),
隐马尔可夫模型,
盲目的信号分离使用特征提取的技术降维(例如,主成分分析,独立分量分析,非负矩阵分解,奇异值分解)。
在神经网络模型,自组织映射(SOM)和自适应共振理论(艺术)是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SOM是一个地形组织附近的位置在地图上代表输入有相似属性。艺术模型允许集群的数量随问题规模和让用户控制之间的相似程度相同的集群成员通过一个用户定义的常数称为警戒参数。艺术网络也用于许多模式识别任务,如自动目标识别和地震信号处理。艺术的第一个版本是"ART1",由木匠和Grossberg(1988)。
❿ 机器学习的分类
机器学习的分类主要有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数据形式。学习目标等。
从学习策略方面来看,如果比较严谨的讲,那就是可分为两种:
(1) 模拟人脑的机器学习
符号学习:模拟人脑的宏现心理级学习过程,以认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以符号数据为输入,以符号运算为方法,用推理过程在图或状态空间中搜索,学习的目标为概念或规则等。符号学习的典型方法有记忆学习、示例学习、演绎学习.类比学习、解释学习等。
神经网络学习(或连接学习):模拟人脑的微观生理级学习过程,以脑和神经科学原理为基础,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函数结构模型,以数值数据为输人,以数值运算为方法,用迭代过程在系数向量空间中搜索,学习的目标为函数。典型的连接学习有权值修正学习、拓扑结构学习。
(2) 直接采用数学方法的机器学习
主要有统计机器学习。
统计机器学习是基于对数据的初步认识以及学习目的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拟定超参数,并输入样本数据,依据一定的策略,运用合适的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运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统计机器学习三个要素:
模型(model):模型在未进行训练前,其可能的参数是多个甚至无穷的,故可能的模型也是多个甚至无穷的,这些模型构成的集合就是假设空间。
策略(strategy):即从假设空间中挑选出参数最优的模型的准则。模型的分类或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损失函数)越小,模型就越好。那么策略就是误差最小。
算法(algorithm):即从假设空间中挑选模型的方法(等同于求解最佳的模型参数)。机器学习的参数求解通常都会转化为最优化问题,故学习算法通常是最优化算法,例如最速梯度下降法、牛顿法以及拟牛顿法等。
如果从学习方法方面来看的话,主要是归纳学习和演绎学习以及类比学习、分析学习等。
如果是从学习方式方面来看,主要有三种,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 强化学习。
当从数据形式上来看的话,为 结构化学习、非结构化学习、
还可从学习目标方面来看,为 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函数学习、类别学习、贝叶斯网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