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二级市政基坑内有哪些加固方法

二级市政基坑内有哪些加固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3 03:03:52

‘壹’ 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平面布置常用的形式有哪些

1.墩式加固
2.裙边加固
3.抽条加固
4.满堂加固
考查的是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

‘贰’ 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哪些

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有:

1、注浆加固法

注浆法是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注浆的目的是防渗、堵漏、加固和纠正建筑物偏斜。

注浆机理有:填充注浆、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注浆材料有粒状浆材和化学浆材,粒状浆材主要是水泥浆,化学浆材包括硅酸盐(水玻璃)和高分子浆材。

2、树根桩法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其直径通常为100~300mm,国外是在钢套管的导向下用旋转法钻进,在托换工程中使用时,往往要钻穿既有建筑物的基础进入地基土中直至设计标高,清孔后下放钢筋(钢筋数量从一根到数根,视桩径而定)。

同时放入注浆管,再用压力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边灌、边振、边拔管(升浆法)而成桩。

3、锚杆静压桩法

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用土。

锚杆静压桩是指利用锚固于原有基础中的锚杆提供的反力实施压桩,压入桩一般为小截面桩,主要用于基础的加固处理。其优点是所用机具简单,易于操作,施工不影响工期,可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传荷过程和受力性能明确,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缺点是承台留孔,锚杆预埋复杂。

4、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5、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压旋喷注浆法始创于日本,它是在化学注浆法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压喷射注浆就是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Mpa以上的高压射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

‘叁’ 基坑支护(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1、将基坑垮坡处余留的散松土人工配合机械清除,边坡做1:0.5放坡,原边坡基脚湿土清除换成干土,增加边坡土方承载力。
2、边坡及边坡基脚土面全部用40厚砼覆盖,使外部雨水无法渗入边坡内。
3、及时做好边坡降水设备的布设和边坡内部积水的排除,边坡积水处插入PVC水管,间距0.5~1米,将边坡积水引出,排入积水坑。
4、沿边坡方向打入一排钢管,Ø48@间距500,入土1.5米,钢管上端用一根水平横行钢管焊接,使钢管形成一个整体。
5、在钢管内边装模浇筑砼200厚挡土墙一道,挡土墙基础埋深1.2米,基脚做扩大处理,待砼挡土墙达到一定强度,回填挡土墙基脚土方,200厚夯实一次,然后从边坡底边往上斜向堆放沙袋,沙袋错位放置,形成稳定整体,达到边坡加固支护施工的目标。

‘肆’ 城市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

地基基础加固,就是因为天然地基软弱无法满足地基强度、变形等要求,那么就需要事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地基处理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下面5点: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切强度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由于偏心荷载及侧向土压力的作用使结构物失稳;由于填土或建筑物荷载,使邻近地基产生隆起;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地基的剪切破坏反映在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不足,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地基土的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由于有填土或建筑物荷载,使地基产生固结沉降;作用于建筑物基础的负摩擦力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大范围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地面沉降;由于降水地基产生固结沉降。地基的压缩性反映在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指标的大小。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3.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
地基土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工程中,因土层内夹薄层粉砂或粉土而产生流砂和管涌。以上都是在地下水的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使地基土降低透水性或减少其水压力。
4.改善地基土的动力特性
地基土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部分粉土)将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为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
地基处理一般有:1、换土垫层法 2、振密、挤密法 3、排水固结法 4、置换法 5、加筋法
6、胶结法 7、冷、热处理法,7种方法。
1、换土垫层法
基本原理:就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
分类: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
作用: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适用范围: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注:垫层只解决承载力问题而无助于减少沉降。
2、振密、挤密法
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1)表层压实法 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对填土、湿陷性黄土、松散无粘性土等软弱或原来比较疏松表层土进行压实。也可采用分层回填压实加固。
适用范围:适用于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浅层疏松粘性土;松散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杂填土等。
2)重锤夯实法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击浅层土,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粘性土、杂填土、非饱和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
3) 强夯法 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消除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液化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及湿陷性黄土。
4)振冲挤密法 振冲挤密法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颗粒重新排列,孔隙比减少;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力,形成垂直孔洞,在其中加入回填料,使砂层挤压密实。
适用范围:适用于砂性土和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低于10%的粘性土。
5)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桩法 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炸药爆破)在地基中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密”,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后夯实而成土桩(或灰土桩、二灰桩)。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6)砂桩 在松散砂土或人工填土中设置砂桩,能对周围土体或产生挤密作用,或同时产生振密作用。可以显着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并减少地基沉降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松砂地基和杂填土地基。
7)夯实水泥土桩 利用沉管、冲击、人工洛阳铲、螺旋钻等方法成孔,回填水泥和土的拌和料,分层夯实形成坚硬的水泥土柱体,并挤密桩间土,通过褥垫层与原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等地基。
8)爆破法 这个用的不多,原理是利用爆破产生振动使土体产生液化和变形,从而获得较大密实度,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适用范围:适用于饱和净砂,非饱和但经灌水饱和的砂、粉土和湿陷性黄土。
3、排水固结法
基本原理:就是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减小,产生固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地基抗剪强度相应增加,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排水固结法主要由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组成。排水可以利用天然土层本身的透水性,尤其是软土地区多夹砂薄层的特点,也可设置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之类的竖向排水体。加压主要是地面堆载法、真空预压法和井点降水法。为加固软弱的粘土,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电渗排水井点也是合理而有效的。
(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分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一般临时的预压堆载等于建筑物的荷载,但为了减少由于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称为超载预压。
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固结速度,常可与砂井法或塑料排水带法等同时应用。如粘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好,也可单独采用堆载预压法。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2)砂井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 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并加速强度增长。砂井法通常辅以堆载预压,称为砂井堆载预压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但对于泥炭土等有机质沉积物不适用。
(3)真空预压法 在粘土层上铺设砂垫层,然后用薄膜密封砂垫层,用真空泵对砂垫层及砂井抽气,使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加速地基固结。
适用范围:适用于能在加固区形成(包括采取措施后形成)稳定负压边界条件的软土地基。
(4)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 当真空预压达不到要求的预压荷载时,可与堆载预压联合使用,其堆载预压荷载和真空预压荷载可叠加计算。
适用范围: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5)降低地下水位法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减小,从而增大有效应力,促进地基固结。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下水位接近地面而开挖深度不大的工程,特别适用于饱和粉、细砂地基。
(6)电渗排水法 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由于直流电场作用,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然后将水从阴极排除,而不让水在阳极附近补充,借助电渗作用可逐渐排除土中水。在工程上常利用它降低粘性土中的含水量或降低地下水位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或边坡的稳定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基。
4、置换法
原理:其原理是以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置换法又分为:
(1)振冲置换法(或称碎石桩法) 碎石桩法是利用一种单向或双向振动的冲头,边喷高压水流边下沉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粘性土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适用范围:适用于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kPa的淤泥、淤泥质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对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采用碎石桩时须慎重。
(2)石灰桩法 在软弱地基中用机械成孔,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作用以及土与石灰的物理化学作用,改善桩体周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桩与土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适用范围:适用于软弱粘性土地基。
(3)强夯置换法 对厚度小于6m的软弱土层,边夯边填碎石,形成深度3~6m、直径为2m左右的碎石柱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范围:适用于软粘土。
(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加进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其它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范围:适用于填土、饱和及非饱和粘性土、砂土、粉土等地基。
(5)柱锤冲扩法 柱锤冲扩法是利用直径为200~600mm、长度为2~6m、质量为1~6t的柱状锤冲扩成孔,填入碎砖三合土等材料,夯实成桩,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粘性素填土、黄土等地基。
(6)EPS超轻质料填土法 发泡聚苯乙烯(EPS)的重度只有土的1/50~1/100,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压缩性能, 用于填土料,可有效减少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需要时也可置换部分地基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适用范围: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填方工程。
5、加筋法
原理: 就是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或维持建筑物稳定。
(1)土工合成材料 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高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扩散土中应力,增大土体的抗拉强度,改善土体或构成加筋土以及各种复合土工结构。
适用范围:适用于砂土、粘性土和软土,或用作反滤、排水和隔离材料。
(2)加筋土 把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埋置在土层中,通过土颗粒和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一个整体,用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人工填土的路堤和挡墙结构。
(3)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是依赖于土层与锚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来提供承载力的,它使用在一切需要将拉应力传递到稳定土体中去的工程结构,如边坡稳定、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护、地下结构抗浮、高耸结构抗倾覆等。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需要将拉应力传递到稳定土体中去的工程。
(4)土钉 土钉技术是在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土钉体,与土共同作用,用以弥补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不仅提高了土体整体刚度,又弥补了土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低的弱点,显着提高了整体稳定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加固。
(5)树根桩法 在地基中沿不同方向,设置直径为75~250mm的细桩,可以是竖直桩,也可以是斜桩,形成如树根状的群桩,以支撑结构物,或用以挡土,稳定边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软弱粘性土和杂填土地基。
6、胶结法
原理:就是在软弱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1)注浆法 其原理是用压力泵把水泥或其它化学浆液注入土体,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防渗、堵漏等目的。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岩基、砂土、粉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和一般人工填土,也可加固暗浜和使用在托换工程中。
(2)高压喷射注浆法 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通过钻孔置入要处理土层的预定深度,然后将水泥浆液以高压冲切土体,在喷射浆液的同时,以一定速度旋转、提升,形成水泥土圆柱体;若喷嘴提升而不旋转,则形成墙状固结体。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砂土液化、管涌和基坑隆起。
适用范围: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等地基。对既有建筑物可进行托换加固。
(3)水泥土搅拌法 利用水泥、石灰或其它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水泥或石灰的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形成坚硬的拌和拄体,与原地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范围: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
7、冷、热处理法 主要有冻结法、烧结法2种
(1)冻结法 通过人工冷却,使地基温度低到孔隙水的冰点以下,使之冷却,从而具有理想的截水性能和较高的承载力。
适用范围:适用于饱和的砂土或软粘土地层中的临时措施。
(2)烧结法 通过渗入压缩的热空气和燃烧物,并依靠热传导,而将细颗粒土加热到100℃以上,从而增加土的强度,减小变形。
适用范围:适用于非饱和粘性土、粉土和湿陷性黄土。
除此之外还有复合地基、桩基等方法,就不一一阐述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 深基坑支护常用的支护方法有哪几种

1、排桩支护
开挖前在基坑周围设置砼灌注桩,桩的排列有间隔式、双排式和连续式,桩顶设置砼连系梁或锚桩、拉杆。施工方便、安全度好、费用低。
2、土钉墙支护
天然土体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土钉(亦称砂浆锚杆)并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形成类似重力挡墙的土钉墙,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保持开挖面的稳定。也称为喷锚网加固边坡或喷锚网挡墙。
3、锚杆支护
适于较硬土层或破碎岩石中开挖较大较深基坑,邻近有建筑物须保证边坡稳定时采用。
4、挡土灌注桩与土层锚杆结合支护
桩顶不设锚桩、拉杆,而是挖至一定深度,每隔一定距离向桩背面斜向打入锚杆,达到强度后,安上横撑,拉紧固定,在桩中间挖土,直至设计深度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期较长,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不允许有下沉位移时使用。
5、钢板桩支护
当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且未施工降水时,采用板桩作为支护结构,既可挡土、防水,还可防止流砂的发生。板桩支撑可分为无锚板桩(悬臂式板桩)和有锚板桩。常用的钢板桩为U型钢板桩,又称拉森钢板桩。
6、地下连续墙支护
先建造钢筋砼地下连续墙,达到强度后在墙间用机械挖土。该支护法刚度大、强度高,可挡土、承重、截水、抗渗,可在狭窄场地施工,适于大面积、有地下水的深基坑施工。
7、挡墙+内撑支护
当基坑深度较大,悬臂式挡墙的强度和变形无法满足要求、坑外锚拉可靠性低时,则可在坑内采用内撑支护。它适用于各种地基土层,缺点是内支撑会占用一定的施工空间。常用有钢管内撑支护和钢筋砼构架内撑支护。
新型的预应力鱼腹式钢支撑,占用空间相对于普通钢支撑和砼支撑更小,工期更短,具有极其优秀的应用前景。

‘陆’ 在基坑地基加固处理中,树上说有墩式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裙边加固、满堂加固等方法,那我印象中

施工方法和形式的区别。你前面列举的都是施工形式,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都可能采用到这些方式。比如搅拌桩,可能采用梅花式布置的满堂、墩式、格栅式等加固形式来进行地基加固。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

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基坑分级

一级: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

二级:介于一级基坑、三级以外的基坑。

三级:开挖深度小于7米且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基坑。



‘柒’ 基坑处理方法

一、支挡法
当基坑的支护结构出现超常变形或倒塌时,可以采用支挡法,加设各种钢板桩及内支撑。加设钢板桩与断桩连接,可以防止桩后土体进一步塌方而危及周围建筑物的情况发生;加设内支撑可以减少支护结构的内力和水平变形。在加设内支撑时,应注意第一道支撑应尽可能高;最下一道支撑应尽可能降低,仅留出灌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所需的高度。有时甚至让在底部增设的临时支撑永久地留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中。
二、注浆法
当基开挖过程中出现防水帷幕桩间漏水,基坑底部出现流砂、隆起等现象时,可以采用注浆法进行固处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大的工程事故都是由于在事故刚出现苗头时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造成的。注浆法还可以用作防止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破坏的保护措施。总之,注浆法是近几年来广泛地用于基坑开挖中土体加固的一种方法。该法可以提高土体的抗渗能力,降低土的孔隙压力,增加土体强度,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注浆工艺按其所依据的理论可以分为渗入性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电动化学注浆。

① 渗入性注浆所需的注浆压力较小,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渗入孔隙及裂隙,不破坏土体结构,仅起到充填、渗透、挤密的作用,较适用于砂土、碎石土等渗透系数较大的土。

② 劈裂注浆所需的注浆压力较高,通过压力破坏土体原有的结构,迫使土体中的裂隙进一步扩大,并形成新的裂缝或裂隙,较适用于象软土这样渗透系数较低的土,在砂土中也有较好的注浆效果。

③ 注浆法所用的浆液一般为在水灰比0.5左右的水泥浆中掺水泥用量10%~30%的粉煤灰。另外还可以采用双液注浆,即用二台注浆泵,分别注入水泥浆和化学浆液,二种浆液在管口三通处汇合后压入土层中。

(2)注浆法在基坑开挖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种用途:
① 用于止水防渗、堵漏。当止水帷幕桩间出现局部漏水现象时,为了防止周围地基水土流失,应马上采用注浆法进行处理;当基坑底部出现管涌现象时,采用注浆法可以有效地制止管涌。当管涌量大不易灌浆时,可以先回填土方与草包,然后进行多道注浆。

② 保护性的加固措施。当由监测报告得知由于基坑开挖造成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接近临界值时,可以通过在其下部进行多道注浆,对这些建筑设施采取保护性的加固处理。注浆法是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注浆所产生的压力会给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注浆时应注意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速度,以防对基坑支护带来新的危害。

③ 防止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当支护结构变形较大时,可以对支坊桩前后土体采用注浆法。对桩后土体加固可以减少主动土压力;对桩前土体的加固可以加大被动土压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基坑底部出现隆起,增加基底土的承载能力。
三、隔断法
隔断法主要是在被开挖的基坑与周围原有建筑物之间建立一道隔断墙,该隔断墙承受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土的侧压力,必要时可以起到防水帷幕的作用。隔断墙一般采用树根桩、深层搅拌桩、压力注浆等筑成,形成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作用,防止由于基坑的坍塌造成房屋的破坏。
四、降水法
当坑底出现大规模涌砂时,可在基坑底部设置深管井或采用井点降水,以彻底控制住流砂的出现。但采用这两种方法时应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即考虑由于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的下沉,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所在应在周围设回灌井点,以保证不会对周围设施造成破坏。
五、坑底加固法
坑底加固法主要是针对基坑底部出现隆起、流砂时所采取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在基坑底部采取压力注浆、搅拌桩、树根桩及旋喷桩等措施,提高基坑底部土体的抗剪强度,同时起到止水防渗的作用。
六、卸载法
该法对制止桩顶部过大的位移,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倾覆有较大作用。但必须在基坑周围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

‘捌’ 地基加固的几种常用方法

1、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2、树根桩法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3、锚杆静压桩法

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对于经复核承载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础,可采用增大基础底面面积方法提高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土体应力,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

5、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现场含有较多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其它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来判断其适用程度,对地下水流过大及已经涌水的工程,应谨慎使用。

(8)二级市政基坑内有哪些加固方法扩展阅读:

对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改善压缩特性

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4、改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玖’ 地基加固有哪些方法

地基加固方法大致划分为以下两种:

一、胶结法

原理:就是在软弱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掺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1)注浆法;即指用压力泵把水泥或其它化学浆液注入土体,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防渗、堵漏等目的。 适用于处理岩基、砂土、粉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和一般人工填土,也可加固暗浜和使用在托换工程中。

(2)高压喷射注浆法;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通过钻孔置入要处理土层的预定深度,然后将水泥浆液以高压冲切土体,在喷射浆液的同时,以一定速度旋转、提升,形成水泥土圆柱体;若喷嘴提升而不旋转,则形成墙状固结体。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砂土液化、管涌和基坑隆起。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等地基。对既有建筑物可进行托换加固。

(3)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或其它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水泥或石灰的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形成坚硬的拌和拄体,与原地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

二、置换法

原理:其原理是以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1)振冲置换法(或称碎石桩法) ;碎石桩法是利用一种单向或双向振动的冲头,边喷高压水流边下沉成孔,然后边填入碎石边振实,形成碎石桩。桩体和原来的粘性土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适用于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kPa的淤泥、淤泥质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对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采用碎石桩时须慎重。"

阅读全文

与二级市政基坑内有哪些加固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决方法 浏览:263
杜仲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816
压小胯训练方法 浏览:546
苹果手机相机有水印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
空气开关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浏览:172
骑自行车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英文 浏览:946
防弹玻璃成分测量方法 浏览:942
专家教你两种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浏览:672
如新spa机使用方法5档 浏览: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浏览:309
女孩斜疝治疗方法 浏览:381
早醒型失眠治疗方法手术价格 浏览:674
魅蓝3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06
苹果xe卡顿掉帧解决方法 浏览: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联系人的方法 浏览:91
如何引出论点的方法 浏览:640
常用手术器材辨认及使用方法 浏览:961
青毛豆怎么腌制方法 浏览:814
w7开机运行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3
新买的平板电脑正确的充电方法 浏览: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