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防治与减轻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们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防止沙尘暴灾害损失,就必须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1、必须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机制,完善和改进沙尘暴的监测手段,提高沙尘暴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将沙尘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国气象局已经召开了2次全国沙尘暴研究和预报服务会议,从2001年3月1日正式开展了全国沙尘暴预警预报服务工作,2002年成立了第一届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筹措资金进行全国第一期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工程,并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覆盖我国沙尘暴发生和严重影响区域的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有效地监测预警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
2、加大退耕还林和绿化西北生态环境建设。要保护好现有植被,在减少人为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北;要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所以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适宜的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加强《防沙治沙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使建设小康社会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加快防灾抗灾生物工程和技术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搞好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4、加强群众防灾减灾科学普及工作。要注意收听沙尘暴天气预报警报,视沙尘暴到来的时间,对学生离家近的提前放学,远的留校,提前结束露天社团活动等。提前做好塑料大棚等安全防御措施,经实地调查,春季塑料大棚走向与强沙尘暴天气有极大关系。一般大棚走向与沙尘暴天气风向平行的损失大,与风向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损失小。
❷ 根治沙尘暴的方法是什么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编辑于 2013-05-04
查看全部2个回答
沙尘暴即刻天气实时+预测天气APP下载!
沙尘暴天气相关信息推荐
即刻天气实时天气+15天天气预报+天气热点,即刻知天气,安享好生活!精准预测,放心出门吧~
本月23652人下载
咨询
上海极客公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告
王二明的养生茶价钱_拼多多_畅销商品批发价
本月251人下载
正品低价_品质保障_极速发货_轻松购物_优惠价格!看一眼就心动!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根治沙尘暴的方法是什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标识标牌厂家选 山西百利源 按需定做
山西百利源-设计,标识,亮化,钢构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告装饰公司-专业标识标牌制作-2万多平米厂房-专业为您定制,生产各类标识牌-种类齐全,质优耐久,做工精量,欢迎咨询
广告2021-03-14
如何根治沙尘暴
1播放
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怎么样?
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96浏览
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去治理它呢?
沙尘暴 (sand 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兇 沙尘暴的元兇: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9赞·1,757浏览
没有治理沙尘暴的好方法吗
我认为不行。且不说财力等社会问题(如果真的能解决荒漠化问题,我相信国家一定会不惜巨资的),中国沙漠化面积巨大,哪有那么多的废品呢?还有,即使做了无害化处理,废品中肯定还是含有一些有害物质的,这些有害物质必然会对沙漠的土壤造成污染,使沙漠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加大了进一步治理的难度。另外,沙漠地区还有一些动植物,如果加入了这些废品,必然就干扰了它们的生境,不利于他们生存。第三,覆盖不可能是全面覆盖,必然会有一些孔隙,你应该知道,这些孔隙会形成风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加大,反而会加强地表风蚀!第四,应该考虑到一点:沙漠地区在长期的演化中地表已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结皮,这些结皮对控制地表起沙有一定的作用,而这些物品放入后会破坏这些结皮,加剧地表起沙。所以,沙漠化防治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要谨慎研究的。 同时,楼上说的用紫茎革兰也不行,因为这些植物的生长要耗费沙漠土壤中的养分,而且比其他沙漠植物耗费的更多更快。几年后,这些植物会死亡,而此时沙漠土壤的养分水平也十分低下,不利于别的植物的种植,造成负面效应。
103浏览
沙尘暴说明了什么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3赞·148浏览
沙尘暴即刻天气点击查看天气!
沙尘暴天气相关信息推荐
jiketianqi.com广告
正在加载
评论
❸ 与减轻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们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技术措施:1.植树造林
2.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
3.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
宏观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❹ 怎样有效避免沙尘暴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的宝贵及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意识到。为了解除沙尘暴的威胁,各国政府一致认为推行免耕法和少耕法是十分必要的。
免耕法在英国普遍实行,政府十分鼓励这种做法,那里一半的玉米栽培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而加拿大政府则制定了一项法律,明文规定废除铧式犁,以保证实施免耕法;日本、伊朗、菲律宾等国也普遍采用立法的方式来树立免耕法的权威性。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也逐渐将推广和采用免(少)耕法定为国家的政策之一。1985年,江苏省采用免(少)耕法播种小麦950万亩;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北方各地,“苗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法也得到了大力推广,效果很好。
而在中国西部地区情况更为严峻,那里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专家们认为只有推广免(少)耕法,才有利于发展西部的农业,改善西部的环境。
免耕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人们之所以能想到这种方法,还要从日益肆虐的沙尘暴说起。
1934年,美国西部出现了一场席卷大片国土的沙尘暴。这是一场灾难,美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单是卷入大海的土壤,就多达500万吨。人类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危害,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地球能经受得住多少次这样的灾难呢?
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人们依然记得,美国西部大开发是依靠来自各地的移民进行的。整个19~20世纪初期,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来到美国西部,这里肥沃的土地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他们勤恳地劳作,开发耕种,逐渐有所收获,最终成了农场主。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人们利用机械对土地进行反复耕作。但是,1934年的沙尘暴使一些有远见的农业研究部门和生产者开始认识到,这种用机械多次反复耕作的方式不利于水土保持,弊大于利。
为了防治沙尘暴,有些人重新提出了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播种时,并不翻整前一茬作物的耕地,而且直接开一条窄窄的沟或挖一个穴,撒下种子就可以了。这样的耕种方法照样可以出新苗长庄稼,并且由于耕地的表层翻动少,也就少受破坏,从而能保护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这种方法对于有坡度的耕地更为必要,它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增进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渗透和贮存,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重新提出这种原始方法的人是美国的一位农业生产者,名叫哈利·杨。他仔细分析了这种原始的耕作方法之后,受到了很大启示,并且在实践中证实了免耕法的益处。
20世纪60年代初期,哈利·杨就开始做实验,他在自己的4.25亩的土地上,开沟直播种子而不翻耕土地。这一耕作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且从此出现了一个专业名词:免耕法。
许多人认为免耕法是简单的复古现象,是时代的倒退,是对现代化的摒弃。并且,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有一定的弊端。但在赞同免耕法的人看来,这是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在新条件下的合理运用,是对传统的扬弃性继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农业耕作的一种进步和发展。
❺ 防治沙尘暴有哪些措施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其防治措施有: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沙尘暴的危害: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沙尘暴
❻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
5、加强科普宣传。
6、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
7、在沙漠边缘种植乡土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
(6)哪些方法有助于减轻沙尘暴危害扩展阅读:
沙尘暴的个人防护要点:
1、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5.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❼ 沙尘暴席卷多地,我国有哪些针对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林语堂在回忆北平20世纪上半叶的时候,写过一段文字:“人们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备,对付来自蒙古沙漠的大风沙,…届时天空阴暗,太阳看起来泛着黄色。尘土很像一朵厚厚的云,它钻进人们的耳朵和鼻孔里,弄的满嘴砂砾。”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面对沙尘暴来临时,人们的描述不尽相同。
2021年3月15日,西起喀什,东至哈尔滨的广大地区陷入一片扬沙之中。北方朋友圈摄影大赛如约而至,均是沙尘暴照片。为什么应万物生长的美好春季偏偏会刮起沙尘暴呢?
3、加强《防沙治沙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重点搞好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❽ 防治沙尘暴的方法
沙尘暴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培养基层的科技技术力量,尽快完善农村科技市场,搞好科技服务,提高荒漠化地区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2.技术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飞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测气候,选择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区,确定适宜的播量,种子处理技术,防治鸟兽病虫害,封禁保护等。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积(>1000m2),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两个沙生先锋植物。可撒播,也可条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边长茂滩林场秋天在沙丘上用沟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陕西、宁夏流沙区用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榆林群众用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风蚀又解决水分不足问题。簇行距0.5m×1.5m,每簇4~5个插条。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现实情况要比典型介绍复杂得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沙地农田防护林:半湿润地区降雨较多,条件较好,可以乔木为主,主带距350m左右。半干旱地区东部条件稍好,西部为旱作边缘,条件很差,沙化最严重。沙质草原一般不风蚀,但大面积开垦旱作,风蚀发展,极需林带保护。东部树木尚能生长,高可达10m,主带距200~300m;西部广大旱作区除条件较好地段可造乔木林,其他地区以耐旱灌木为主,主带距仅50m左右。干旱地区风沙危害多,采用小网格窄林带。北疆主带距170~250m,副带距1000m;南疆风沙大,用250m×500m网格;风沙前沿用(120m~150m)×500m的网格,可选树种也多,以乔木为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护牧林营造技术: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不严重者可以25h为最大防护距离,严重者主带距可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h。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设副带。灌木带主带距50m左右,林带宽主带10~20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疏透。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立式沙障两类。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秆、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带状平铺沙表层,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生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影响水地水分,但有利于沙土改良。立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一部分在沙障前后,从而减少输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行中沙粒的作用。由于绝大部分运动沙粒在近地表30cm内,多数又在10cm高度内,因此不需要设置过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风沙流,防止沙害。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❾ 如何减少沙尘暴的危害
形成原因:在内蒙古和新疆每年只能种一次庄稼。春天大雪消融后耕种,秋收后大片土地又无任何植物保护,裸露在外的全是沙土。由于我国大部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半年降水少,而且吹西北风,风力大,西北风将这些地区沙尘带到东部就形成了沙尘暴。
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1,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大草原植被和树木的覆盖面。2,控制乱砍乱伐,保护现有树木。3,进行计划放牧,保护草原植被,减少山羊等对草原植被破坏严重的牲畜的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