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脸神经炎怎么治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包括:
1、保守治疗:如急性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可小剂量激素治疗,主要减轻面神经管水肿;神经营养药包括维生素B族等;理疗可减轻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康复;
2、手术治疗:面神经管减压术可减少神经肿胀自相压迫引起的损害,隔半月后可针灸治疗。如在寒冷季节需进行面神经保暖,因眼睑闭合不严,需戴眼罩,防止泥沙进入,导致感染。
⑵ 怎样治疗面神经麻痹
西医药治疗
急性期短程应用泼尼松,每日30~60mg,可有一定效果。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等可常规应用。由于麻痹一侧的眼睛不能闭合而成半张开状态,所以治疗时可用甲基纤维素滴眼剂或暂时性眼罩保护暴露的眼睛。
中医药治疗
〈1〉风邪袭络: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或有虫蚁行走感,或面肌松弛麻木,兼有头痛、鼻塞,颈项发紧不适,或耳周胀痛,面部烘热,脉浮,苔薄白或兼黄。
应服用有关治疗疏风散邪,解表通络的药物。
〈2〉肝风内动:口眼歪斜发作突然,面部潮红,耳根胀痛,肢体发麻,头重脚轻,眩晕,舌淡红苔黄或苔少而干,脉弦数有力。
应服用有关治疗平肝熄风解痉的药物。
〈3〉气血两亏:口眼歪斜,面肌松弛,眼睑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无力。
应服用有关治疗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药物。
〈4〉风痰阻络:口眼歪斜,面肌麻木,语言不利,喉中痰鸣,舌体僵硬感,时有流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缓。
应服用有关治疗化痰祛风通络的药物。
眉毛外侧脱落
甲状腺机能减退
眉毛往往容易脱落,并以眉毛外侧最为显着。若出现此症状应警惕是否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此病主要是由甲状腺素不足所引起的,如果不正确对待,身心的发育就停滞而成为呆小症。
中西医预防
西医药治疗
在青春期以后发病,只要诊断正确,通过激素疗法就可以完全得到恢复。
中医药治疗
〈1〉气血两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反应迟钝,面色萎黄,纳呆便溏,手足不温,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薄,脉细弱。
应服用有关治疗益气养血的药物。
〈2〉脾肾阳虚:精神淡漠,神疲嗜睡,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皮肤粗糙,肿胀,腹胀,纳呆,腰脊酸痛,面部臃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而缓。
应服用有关治疗温肾助阳,益气健脾的药物。
〈3〉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怕热,视物不清,口干舌燥,月经量少,舌偏红少津液、苔薄黄,脉细数。
应服用有关治疗滋肾益肝的药物。
⑶ 面部神经怎样治疗
面瘫需要及时就诊规范治疗,以中医、面部肌肉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促进损伤的面神经修复、再生,全面激活神经细胞,使面神经支配肌肉功能得以恢复。面瘫早期适当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改善血循环的药物,不宜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多种,目前疗效显着的是采取面神经三联康复治疗,在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最佳,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痊愈。建议您及时到医院就诊。
⑷ 面神经治疗
面神经的治疗主要促进面部局部的炎症以及水肿的消退,并且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通常可以采取以下的治疗措施:
第一、面神经损伤早期可以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比如强地松片或者地塞米松。
第二、可以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比如谷维素以及B族维生素;
第三、可以使用针灸以及理疗的方法,另外,针灸一般是在发病后一周以后进行的;
第四、自我调节,可以自己对着镜子进行手部的按摩,每天可以数次,每次十分钟左右;
第五、如果出现了角膜暴露,可以使用眼罩滴眼药水以及涂眼膏的方法;
第六,部分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手术治疗。
⑸ 面部神经炎,怎样治疗最好
你好:对于你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好的。
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⑹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治疗目的
预防和治疗面肌萎缩和无力,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
2.治疗方法
Beals认为:面部的肌肉组织是受双侧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控制的,面部表情反映了一个高度复杂的反射活动治疗计划应该首先强调,皮层下面部的自发反应或自然反射可通过高强度刺激来诱发肌肉活动,促进粗大表达模式例如,用一小片柠檬刺激颊部这种刺激通过三叉神经上颌支,传导到脑干,通过突触连结刺激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另外,强烈的气味,如氨,引起三叉神经的感觉末梢放电,进入反射弧刺激鼻部和鼻降肌活动,通过间接突触连结经过三叉神经和嗅神经反射性地刺激面部肌肉或通过朗读字母,阅读散文,或做各种形状的分级活动,来激活有意识的面部表情
患者可还坐在镜前进行患侧表情肌训练肌力达0~1级时,可用手指被动活动面部,肌力2~3级时,可做辅助主动活动或主动活动,肌力4级时,可用手指施加轻微阻力
视觉应被强调以代偿视觉和感觉的暂时丧失在进行正常的个人卫生时,如修面时,由于患者一侧面部感觉的缺乏,将要求患者修面时仔细地用视觉注意,必要时治疗师可给予帮助因食物残渣聚集在患侧,故刷牙时要求用仔细视觉注意
另外,若眼睛不能闭合,在睡眠红外线治疗时或遇强风时应戴眼罩
作业治疗师还可与矫形师一起制作一个临时的面部夹板,以防止病弱的肌肉组织被牵伸患侧面肌也能从轻柔的向上的按摩中获益,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以增加循环和维持肌张力
⑺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再加上自己在家里锻炼脸部·如何锻炼·口吹气在嘴巴里面左右运动·或者用手适中力度从下向上搓·反复20次每天做早晚共三次·绝对一点风都不可以吹·配合的好半个月就痊愈··
⑻ 面神经麻痹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炎炎暑期刚过,我在门诊就接诊了7、8个面神经麻痹的或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单侧眼睛不能闭住,口角流涎等。来都异口同声说是”空调吹出来“或者说是“电扇扇出来”病。其实空调和电扇只是个诱因,注意病因有二:1
风湿。2 病毒。下面与大家一起谈谈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和方法。
一、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恢复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后遗症遗留的多少和轻重。
1、急性期的诊断
有面神经炎的耳或面部疼痛史,有开窗睡觉或空调、电扇应用史;有口眼歪斜的表现症状;肢体无活动或者感觉障碍;经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疾病。
2、急性期的西医治疗
(1)保护面神经
急性期尽快的保护面神经减轻水肿和脱髓鞘,除大量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B2、B6、B12外,早期在清晨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毫克,加生理盐水或者5%的葡萄糖中静滴。至少应用一周减量或者改为口服。
(2)抗感染抗风湿治疗
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析以哪个病因为主,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中性白细胞和C反应单白明显增高,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如果中性白细胞不高,且有病毒感染的表现,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治疗。抗风湿可以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等治疗。
(3)急性期中药的治疗
中医把面神经麻痹归列“中风”范畴,即“小中风”“中经络”,与脑血管病的“中脏腑”相区别。辩证为外感风寒或者风湿。
治疗给予方剂五虎追风散,荆防败毒散等。
特别提醒注意:急性期不提倡针灸治疗,会加重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改变。
(4)急性期的防护措施
保暖,带大口罩,患侧的眼睛保护带眼罩或者蒙住患侧眼睛等,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二、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治疗
1、西医治疗
大量B族维生素,C等。相应的对症治疗。
2、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牵正散,五虎追风散,人参败毒散等
理疗:针灸,按摩,推拿等,可最早在发病的一周后进行。进行语言、眨眼、呲牙等功能训练。
⑼ 面部神经炎怎么治疗好得快
面神经炎治疗应设法促使面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皮质激素治疗:可用地塞米松5-10mg/天静脉注射,或泼尼松20-30mg/天,晨起依次顿服,1周后渐停用。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应使用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0.2g,每日5次,连服7-10天; 2、B族维生素治疗:可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给予肌肉注射,每天1次; 3、理疗及针灸治疗:颈乳突附近给予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疗法。针灸宜在发病1周后进行; 4、物理治疗:患者自己对镜子用手按摩瘫痪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患者可对镜练习瘫痪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5、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 6、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手术对部分患者有效,对长期不愈者可考虑面-舌下神经、面-副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⑽ 面部神经痉挛怎么治
面部神经痉挛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面神经痉挛又称面肌痉挛主要是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通常抽动从眼轮匝肌开始出现不自觉的闭眼眨眼现象,渐渐地可蔓延到整侧面部包括颈部神经肌肉抽搐可出现嘴角歪的现象。
面部神经抽搐的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采取西药口服的方法对病情进行控制,主要使用抗癫痫药物来抑制神经的间歇性抽搐,患者在短时间内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但药物治疗也存在诸多隐患,有些患者时常出现药疹、低热、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这种药物治疗的方法主要用于轻度症状和保守治疗的患者。
2、针灸疗法。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和穴位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瘫症状。但此种治疗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在紧张、恐惧、饥饿、疲劳或针灸不耐受等均不能接受治疗。所以,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心理素质高、病情轻、发病时间不到一周的患者。
3、外科治疗。外科手术经治疗后,大部分能逐渐恢复面部神经不同程度的功能,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但此种方法风险较高,手术过程容易造成听觉神经损伤,造成过度或永久性听力丧失、耳聋、耳鸣,以及术中出血、术后眩晕或颅内感染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