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模型评价方法怎么做

模型评价方法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8-01 21:49:11

① 综合评价的步骤是什么常用的综合评价模型有哪些

综合评价的步骤:
1.确定综合评价的目的
2.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4.
求单个指标的评价值
5.
求综合评价值
常用综合评价模型:
1、计分法
2、综合指数法
3、Topsis法
4、秩和比(RSR)法
5、层次分析(AHP)法
6、模糊评价方法
7、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8、灰色系统评价方法

② r语言 模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

其实tsdiag()就是检验模型的残差是否自相关。
可以把你的模型残差调出来用Boxtest()函数检验是否自相关,也可以用acf()函数看看滞后阶数的图形是否存在自相关!

③ 建立评价综合模型的方法

区域评价综合模型的正确与否对评价预测的结果非常重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模型才能获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模型,仅仅依靠丰富的地学空间数据和空间分析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的研究及对各类找矿信息的认识。

建立评价综合模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含(斌)矿地层和岩石组合;

(2)确定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和脉岩;

(3)厘定控(容)矿构造,包括物探解译推断的隐伏断裂构造和遥感解译的复合构造;

(4)明确围岩矿化蚀变类型;

(5)提取与成矿有关的重砂异常;

(6)找出与目标矿产有关的物化探异常;

(7)筛选汇水盆地与目标矿产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本次主要依据区域地质构造和矿床(点)分布,将评价区划分为太平褶断带(北区)、历口构造带(中区)、障公山隆起带(西南区)、白际岭岛弧带(东南区)、皖浙褶断带(东区)。通过对安徽东南地区已发现的主要金属矿产资源铜、金、铅、锌、银、钨、锡等7种矿产的空间分析,分别建立了各矿种、各成因类型的综合评价模型。

④ 如何进行模型评价,都有哪几种方法或指标

多指标评价方法很多的啊e你可以看看多准则评价方法waei

⑤ 数学建模中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综合评价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1、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其最大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且可以确切地、定量地说明现象变动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果。但它要求原始资料齐全。平均指数法是先对比,后综合平均,虽不能直接说明现象变动的绝对效果,但较综合指数法灵活,便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TOPSIS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不为最优。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3、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另外还有RSR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各有利弊。


(5)模型评价方法怎么做扩展阅读:

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1、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区别性强,而且往往可以测量,筛选评价指标主要依据专业知识,即根据有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来分析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影响,挑选那些代表性、确定性好,有一定区别能力又互相独立的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

2、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诸评价指标在对某事物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或各指标的权重;

3、合理确定各单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及其界限;

4、根据评价目的,数据特征,选择适当的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5、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等级数量界限,在对同类事物综合评价的应用实践中,对选用的评价模型进行考察,并不断修改补充,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先进性,然后推广应用。

⑥ 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

(1)钻孔概化

鉴于包气带中可能存在的介质类型较多且结构复杂,因此在使用评价模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所要评价的包气带进行细致的岩性划分。

松散沉积物分类标准见表7.1。

表7.1 松散沉积物分类命名(单位:mm)

其中粉土、粘土是含有粉粒和粘粒的沉积物,可作为延缓液体运动的屏障。粘粒含量高,防污性能好;胀缩性粘土和粉粒含量高的粘土防污性能有所降低。较高的粘粒含量既能降低渗透性也能增加防污性能。这种高粘粒含量的沉积物通常被称为“脏”砂砾石,它比“清洁的”砂砾石防污性能好。一般来说,较细粒的“脏”砂比较粗粒的“脏”砾石防污性能好。砂砾石则是非固结的砂和砾石的混合物,含较多粉粒和粘粒成分的砂砾石的防污性能比含较少细粒成分的砂砾石的防污性能好,且砂砾石分选性不好的防污性能增加,分选性好的防污性能降低。

根据粒径的大小对包气带介质分别命名后,为了避免模型的冗繁计算,即将其中复杂的结构关系简化,即按照忽略薄夹层,合并相似层的原则进行。例如:两层较厚的粘土层之间夹杂着细小的砂土或砂石层,为了简化计算,可将此细小的砂土或砂石层概化为粘土层,在计算时,与上、下粘土层合并成一个整体,按照粘土的参数进行计算,其他现象亦可如此。

(2)参数计算

通过式(7.2)或式(7.3)可计算出污染物在包气带介质中残留的浓度及运移的时间来评价包气带防污能力的强弱,但该防污性能评价模型是基于包气带的固有性能,区域内的污染物类型与浓度相同,而Kd=KOC×fOC,那么公式中所需的参数Kd是随介质中有机碳含量(fOC)差异而变动的参数,但介质中有机碳的含量较难直接获取,因此考虑使用其他参数替代,替代参数应是一个既能代表分配系数又能与包气带介质固有属性相联系的参数,经过以往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介质的有机碳含量与该介质的含水率、无机矿物含量、粘粒含量及CEC含量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其中粘粒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且该参数较易获取。

因此选取与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相关性的粘粒含量替代参数Kd,既有统一性,又能计算出相对的残留浓度及时间来用于直观的评价。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类命名表中可查得不同类型松散沉积物的粘粒含量,那么相对的阻滞系数公式即可表达为: 粒含量,常见介质的孔隙度见表7.2,松散沉积物的容重通用范围为1.0~1.8g/cm3,根据可获取的参数计算出的相对阻滞系数R'值见表7.3。

表7.2 常见松散岩石孔隙参考值(单位:%)

对于某些无法直接查得的松散岩石孔隙度n,可用孔隙比e进行换算,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若无法获取孔隙比,可使用1955年太沙基提出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渗透系数经验公式K=2d210e2来反推孔隙比e, 其中K为渗透系数,单位为cm/s,d10为有效粒径,单位为mm。

表7.3 相对阻滞系数(R')参考值

垂向渗透流速: 为渗透系数,单位以m/d表示;hc为毛细负压(由毛细力引起的负的压力水头);Z为下渗水的前锋到达深度,即由指定基准面算起的位置高度(位置水头)。由于初期Z很小,水力梯度 趋于无穷大,故入渗速率v很大;随着t增大,Z变大,hc/Z趋于零,则v=K,即入渗速率趋于定值,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常见松散岩石渗透系数参考值见表7.4。那么有vx=Kx,因此通过整个包气带所耗费的时间单元T有:

T=t1+t2+t3+…+tn=L1/K1+L2/K2+L3/K3+…+Ln/Kn

表7.4 松散岩石渗透系数参考值(单位:m/d)

在所有参数具备的条件下,计算的步骤为:首先将垂向单元设为1m,那么各包气带的垂向单元数即是各包气带的厚度,然后将制定的初始浓度、限制出水浓度以及各层的阻滞系数Ri'带入均质或非均质包气带计算公式(7.2)和式(7.3)中,即在已知x,C(x,y)、C(0,0)和Ri'的情况下,求取y值,该y值代表着经过y个时间单元后,穿透整个包气带介质的浓度达到了限制浓度,而污染物走过一个PV所耗费的时间单元是由公式T=t1+t2+t3+…+tn=L1/K1+L2/K2+L3/K3+…+Ln/Kn计算得来的,即分别用该种介质的在包气带内的厚度除以该种介质的渗透系数,得到污染物经过该种介质所耗费的时间,分别计算的值之和便是污染物经过一个PV的时间,即是所需的时间单元。那么污染物在剖面中累积浓度达到限制出水浓度所耗费的时间为:时间单元数yi×Ti,计算出的时间越大,说明该松散沉积层包气带的防污性能越强,反之则防污性能越差。

根据模型模拟计算发现:包气带结构中,越靠近地表的部分对防污性能大小所起的贡献越大,越往下,所起的贡献越小,表现为阻滞能力较强的夹层,出现在整个包气带结构的上部可增强整个包气带的防污能力,污染物到达地下水所需的时间越长,浓度也越低,而出现在下部时,这种现象逐渐减弱,浓度也有所升高,对整个包气带的防污性能影响减弱。这是由于包气带是影响污染物向含水层迁移和积累的主要因素。包气带介质的颗粒越细、粘粒含量越高、渗透性越差、吸附净化能力越强,污染物向下迁移的能力就越弱;而颗粒越粗、包气带透水性越强,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渗透和迁移。包气带的防污性能好坏,不仅仅与其岩性相关,也受包气带结构的影响。包气带的结构是指包气带岩性的组合情况。资料表明岩性相同,组合不同的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因此,包气带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防污性能的好坏。包气带也是污染物质到达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它除了能够截留一部分污染物质外,还是污染物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最主要场所。

由此可见,在此提出的通过理论衰减模型计算评价包气带的防污性能的方法,全面考虑了包气带介质的厚度,岩性及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⑦ 数学建模中的评估模型有哪些

数学建模中的评估模型有:

1、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

2、灰色关联分析体系;

3、DEA评价体系,比率模式,超级效率模式,线性规划模式,超级效率之多阶排序模型;

4、模糊数学评价模型。

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阅读全文

与模型评价方法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药炮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432
数据冲突的四种解决方法 浏览:554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浏览:419
色素胎记治疗方法 浏览:230
50岁治疗白发的方法 浏览:301
男士怎么能瘦下来的方法 浏览:734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浏览:139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分析电影 浏览:870
雾化药图片使用方法w 浏览:467
地脚螺栓简易安装方法 浏览:248
cnmr是什么检测方法 浏览:229
目前发达国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浏览:817
如何控制类风湿方法 浏览:922
葡萄量筒测量方法 浏览:995
统计研究运用各种方法 浏览:283
寻找研究生硕士老师的方法 浏览:704
苹果平板按键音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79
快速减小腿肚的方法 浏览:143
牛排肉怎么腌制的方法 浏览: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决方法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