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自古就有食不厌精的传统,要得到精细的米面,古人有什么招数呢
石磨是我国古代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或浆的一种机械。在没有石磨的时代,古代人们要吃米粉、麦粉或者豆粉,都是把米、麦、豆放在石臼里,用石棍来捣。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发明了石磨之后,粮食加工才方便起来。
石磨最初靠人力或畜力来推动。到了晋代,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出现了。水磨由两片圆石做成的磨盘、转轴、水轮盘、支架构成。上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磨盘安装在转轴上,转轴另一端装有水轮盘,以水的势能冲转水轮盘,从而带动下磨盘的转动。
根据流水的冲动力,古人发明了两种水磨。在水的冲动力比较大的地方,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以流水冲动水轮,来带动磨转动。
假如水的冲动力比较小,但是水量比较大,人们就安装另外一种形式的水磨:动力部分是一个立轮,在轮轴上安装一个齿轮,和磨轴下部平装的一个齿轮相衔接。水轮通过齿轮的运动使磨转动。
总结:水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可以大量制作出精细的米面。发展到后来,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转动,体现了水力发电动力原理,这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中记载的水转连机磨,一个水轮能带动九个磨同时工作,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