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敬业与乐业找出4个事实论证的例子
1、爱因斯坦:1945年退休,1955年去世,10年中他坚持每天步行到工作地点,写了200多篇论着,直到临终几小时还在工作。
2、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时候,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一直抱着希望,从未觉得无聊与枯燥。
3、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4、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5、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❷ 《 敬业与乐业 》中对比论证的句子有哪些
《 敬业与乐业 》中对比论证的句子:
1 引用论证。 如文中引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来论证。
2 举例论证。 如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3 比较论证。 如拿“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作比较。
4 对比论证。 如以“百行业为先”与“万恶懒为首”作对比。
5 比喻论证。 如“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就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语言:这篇演讲所用的词语比较浅显,是人们在日常中惯用的词语,容易听懂,演讲的句子一般较短,没有繁复的修饰,听起来顺耳。通俗、生动,具有口语化。运用一些典雅词语,如 法门,旁骛等,某些话语留有淡淡的文言的痕迹,如“不适实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等等,文中运用了一些带有关联词语的复句或句群,而没有将这些关联词语省略掉,表现出极强的逻辑性。具有典雅、规范,是书面语特色。
文章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人生才有价值。
(14)敬业即使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❸ 敬业与乐业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事实(事例)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第四自然段,详细讲述唐代佛家百丈禅师的事例,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的道理,为下一段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打下基础,进一步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的观点。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该校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于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❹ 敬业与乐业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运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这篇文章层次清楚,说理透彻,以敬业乐业为论题,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从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还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证明敬业与不敬业者的结局是不同的。
(4)敬业乐业的论证方法及例句有哪些扩展阅读: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饮冰室合集》,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
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遂作此文。正由于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姜忞《教师教育资源库丛书·语文课教学设计经典案例研究》曾评论此文:文章论证严密,论据充分,语言平实。体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文中大量引经据典,阐释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❺ 敬业与乐业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6
❻ 《敬业与乐业》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急啊啊啊啊啊啊啊!!!
《敬业与乐业》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采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引证法),文中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我们要敬业。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于乐业四字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
分论点是:在“敬业”中,分为"敬业的作用"和"敬业的必要性";在“乐业”中分“乐业的作用”和“乐业的必要性”。
本课文共有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1、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2、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小部分:
①(2~5段)有业之必要。
②(6~7段)敬业之重要。
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发展中领略乐;、奋斗中感知乐;、竞争中体味乐;、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 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❼ 《敬业与乐业》(乐业)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答案: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2、举例分析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
❽ 敬业与乐业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1、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
2、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
3、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
4、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5、还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证明敬业与不敬业者的结局是不同的。
(愿我的答案令您满意。)
❾ 论证的方法有什么《敬业与乐业》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敬业与乐业》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❿ 敬业与乐业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还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证明敬业与不敬业者的结局是不同的。
背景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饮冰室合集》,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
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于作者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以其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