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碱面方法的题有哪些四年级

碱面方法的题有哪些四年级

发布时间:2022-07-31 08:46:33

① 鲜碱面的制作方法

做法
制作烘焙小苏打:半杯小苏打撒在铺了铝箔纸的烤盘上,放入121℃╱250℉的烤箱或土司小烤箱中烘烤1小时。如小苏打还有剩,请放入有盖的罐中可无限期保存。

取一大号搅拌盆,先放入热水再放一些小苏打,溶于水中,再加入冷水,然后才是面粉,搅拌成粗屑颗粒状的一团,样子看来不像好面团的面团。

粗砾状面团拿到工作台上揉和,要揉足5分钟。(这块面团会比你做过的面团更像坚强的拳击练拳对手。)揉好后用保鲜膜包覆放在室温醒20分钟,然后再揉5分钟(这时候会想骂脏话,还会流汗)。再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发酵至少1小时。

面团分成5到6份,用制面机把每份平(义大利制面机也可以),调好压面口口径大小后就一个接一个放入,至于最后面条的厚薄全看个人喜好,而宽度和形状则看你如何切。我喜欢将面口调倒第二小的地方再放入面团,然后不是用手切成细条,就是用两个切面口中比较细的那个切面。再撒上一点面粉以防沾黏。

煮面要用深锅装一大锅水来煮,煮细面的时间只需花3分钟。如果面条黏在一起,从锅里捞出来后立刻泡冷水,停止面体继续熟透,冲掉多余淀粉。

② 食用碱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食用碱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把带鱼放入80℃左右的热碱水中烫10秒钟,立即捞入冷水中,再用刷子刷或用手捋,即可快速除掉其粉鳞。
2、选用玉米面或玉米熬粥要适量放一些碱。玉米中含有一种结合型的烟酸,不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玉米食品,会缺乏烟酸,易患癞皮病。而碱能把结合型的烟酸转化成游离型的烟酸,有利于人体吸收。
3、食用碱可以缩短炖肉、煮豆子、焯煮菜品的时间,使得菜品容易成熟、软烂。但是碱会破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4、俗话说“盐是骨头碱是筋”。和面团时添加适量盐、食用碱能增强面团劲力,改进面筋的物理性质,质地会变密、增强弹性和强度。使面团延伸或膨胀时不易断裂。面团组织紧密后,成品色泽会显得洁白。
5、白毛巾用久了,会发黄变硬,使用起来很不舒服。可把毛巾放入锅或盆里,加点水,撒入一把碱面,煮沸几分钟。待水不烫时,将毛巾揉搓几下,再用热水冲洗干净。这样,毛巾的黄渍就可以基本消除,而且也柔软多了。
6、织物上的陈迹霉斑,用淡碱水搓洗,即可除去。
7、织物上的烟渍,可先用5O℃甘油刷洗,然后再用碱水搓洗,即可除去。
8、织物上的膏药渍,可将碱粉放在污渍处,加少许温水,揉搓几次即可去除。

③ 蒸馒头放碱的技巧有哪些

蒸馒头要放碱,主要是用老面头做发酵物发面时用到的,这也是最传统的发面方法。主要是针对原来科技不发达时,用面头发酵时,容易产生大量的酸,所以会加碱来中和,但放碱放多少?怎么个放法?很有讲究馒头是我们北方地区的重要主食,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会蒸馒头吃,这么好吃的主食,怎能不懂放碱的技巧?请看下面详细分解

六、检查加碱量是否合适1、【看】:将面团切开,如果看到里面出现均匀的芝麻大小的气孔,说明加碱量合适,若出现长条形的小孔,并且颜色发黄,说明碱加多了,出现不规则的大孔,颜色发暗,说明碱加少了。2、【闻】:扒开面如果有酸味,说明碱加少了,如果有碱味,说明碱加多了,只闻到香味,说明碱量刚好。3、【拍】:用手拍面团,发出“嘭蟛”声,说明碱量刚好。4、【尝】:也是我们老家最常用的一种,就是取少量揉匀的面团放在炉子上烤熟,面团口感发酸,说明碱加少了,口感发涩,说明碱加多了,如果是甜味,那么恭喜你,刚刚合适。总结: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加碱的量一定要掌握好,放碱时要用温水溶化后再使用,放过碱的面团一定要多揉会,揉至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暄软蓬松,口味醇香,色白光润。

④ 蒸馒头如何配碱面

要看做多少馒头,才能决定放多少碱面,比如十个馒头放2克左右碱面即可,详细步骤如下——

食材准备:小麦粉(普通面粉)100克、温水(30-40度)250克、面肥(老面)400克、食用碱粉2克。

步骤:

1、将500克的面肥(也叫老面,面引子)撕成小块用温水浸泡30分钟;

⑤ 求碱面制作方法,带和面比例的

正宗碱面条
主料 面粉500g
辅料 精盐5g 食用碱3g
二、步骤
1、面粉、精盐、食用碱的配入比例是:100:1:0.5
2、取干净碗倒入清水,调入5克精盐。
3、调入3克(半汤匙左右)的食用碱,调匀。
4、面盆里倒入500克的面粉(两人量),倒入配好的盐碱水,边倒入边用筷子搅拌成面碎。
5、把面碎和成稍微硬一些的面团,盖好面团饧30分钟至面团回软。
6、取出面团,揪成小一点的面剂,用擀面杖擀成1-2毫米的厚薄均匀的薄片。
7、把擀好的面片洒上一层干面粉,折叠起来。
8、折叠成这个形状,在面片的前方放上擀面杖方便一会儿放面条。
9、用快刀用直切法缓慢均匀的切下成面条,宽窄随意。
10、往切好的面条上撒上干面粉。
11、把面条的一端扯到擀面杖上。
12、把面条提起来,抖掉多余的面粉。
13、把擀好的面条码放在盖帘上,如果擀的面条较多可以把擀好的湿面条装在干净的食品袋里放入冰箱冷冻起来,需要时候直接下开水锅无需解冻。

⑥ 小学科学一道判断题

不是晶体

在放大镜下,学生将看到的是各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晶莹、剔透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体的微粒,比如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接着教科书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第8页上的照片分别是水晶、雪花、维生素c、黄铜矿等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因为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所以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第8页右上的图片显示的是在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的三种晶体。
第二部分:制作晶体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了第一批
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
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倒人饱和食盐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四)教学建议
1.观察美丽的晶体。
学生在四年级曾经观察过矿物的晶体,教师可以从这里切人。再次出示一些矿物的
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的图片,问问学生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它们的形状有什么
特点(有着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然后教师接着说,除了矿物有着规则的几何形体,自然界的许多物体也有这样的结
构,我们知道吗?白糖、食盐、碱面是我们做饭菜时经常用到的材料,今天我们来仔细
地观察它们的形态。
接着是学生分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碱面,再用放大镜观
察,看看它们又是怎么样的。不仅观察每一颗粒的形状,还要观察同种物质的所有颗粒
的形状。并在记录单上画出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晶体形状。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总结,这些物体的颗粒有什么特点。最后教
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碱面,虽然它们形状各不相同,但同种
物质的颗粒都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然后教师问问学生还知道自然界中的哪些晶体物质。除了学生的回答和教科书上插
图所示,教师还可以进行补充,比如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等。并告诉学生在自然界很多
固体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
见。比如花岗岩中的三种矿物晶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形状不是很清楚,这就
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地质工作者鉴别岩石和矿物时,就常常根据晶体形态来作出
判断。

晶体有三个特征:
(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希望对您有帮助
欢迎追问
望采纳

⑦ 简述碱面涨发的方法和特点急啊

摘要 其原理是在面粉中加入了老面和小苏打,老面中的乳酸菌在适宜的发酵温度下增生,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结果面团中就有大量气泡,好像涨发了一样。希望满意就一定采纳哟!

⑧ 碱面的做法是什么

碱面的做法如下:

  1. 食用碱放到碗里。

  2. 倒入温水和匀。

  3. 水逐渐加到面里面。

  4. 做到盆光,手光,面成小团。

  5. 将面团塞到压面机,反复压面。

  6. 档位先宽后细,直到面团光滑。

  7. 换合适的齿轮,将压好的面切割成均匀的面条。

  8. 压面机下面放一长的案板或硅胶垫,面条可以拉的很长。

  9. 撒点面粉,将面条成团一团团摆放整齐。

  10. 做好拌面料。

  11. 锅内放水将面条煮熟。

  12. 面条过水,拌上西红柿卤,撒香菜,调料。

⑨ 总结初三化学每一章节知识点、典型例题、典型解题方法

历次考试得分率较低题集
九月月考
4、(42%)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1/3 D、洗涤试管时,注入半试管水
10、(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 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 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十月月考
5、(3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13、(66%)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4、(4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洁净的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铜 ⑤自来水
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 ⑦液氧 ⑧电解水后的生成物
27、(53%)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粒子总数为 。
28、(57%)已知铁、铜、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64、65,现有相同质量的1g铁、铜、锌,其中含有原子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

十一月月考
5、(42%)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
A、珠江水 B、矿泉水 C、煮沸的水 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0、(55%)27克铝箔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约等于27克 B、一定小于27克 C、一定大于27克 D、一定等于27克
22、(61%)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4分)
(1)水是由 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
(3)铁是由 结合而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 构成的。

期末考试
7、(5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26、(49%)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往长颈漏斗中加入
稀盐酸,长颈漏斗下端的出口必须 ,
原因是 。

第九单元测试(溶液)
1、(40%)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酒精 B、熟石灰 C、二氧化碳 D、硝酸钾
4、(35%)在①碘酒 ②糖水 ③70%的酒精 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10%)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 D、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三月月考
6、(54%)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比较
7、(52%)下列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10、(50%)许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 )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用料节约,减少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11.(60%)二氧化碳气体通人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14、(50%)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当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稀盐酸 酸 C、硫酸铜 D、氯化亚铁
17、(62%)不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温度 B、溶剂质量 C、溶剂种类 D、溶质种类
20、(42%)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2的质量( )
A、一样多 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煅烧的多 D、无法判断
24、(46%)久置的盛有澄清石灰水溶液的试剂瓶,其瓶塞附近往往有一层白色粉末。取该粉末于表面皿中,滴入盐酸,有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这种粉末中含有(填物质名称)_______,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6、(15%)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之充分反应后,铁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所得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 。(共2分)
27、(43%)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亮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有剧毒。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试推断:(1)A、E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
30、(40%)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 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分)

四月月考
10、(12%)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11.(25%)实验室里将白磷放在水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如下推测,不准确的是
A.它易与氧气反应 B.它遇水不反应 C.它难溶于水 D.它比水重
17、(62%)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A、稀盐酸 B、水 C、加强热 D、CaCl2 溶液
18、(44%)为了防止小包装食品受潮,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放入干燥剂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苏打粉 D、无水硫酸铜
20、(54%)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 、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A、CaCO3 B、Na2SO4 C、BaCl2 D、NaCl
26、(53.6%)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按以下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例,要求有铁参加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化合反应 ;

(2)有无色气味气体生成的反应 。
30、(4)(39%)小明同学想测定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4g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并滴加两滴酚酞试液,再往试管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当加入到7.3g稀盐酸时,他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分析他是凭借什么现象判断反应恰好进行完全:

根据他的数据,请你计算出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区一模试卷
2.(59.6%)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B、牛奶中添加氧化钙以补充钙质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D、用工业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
13.(38.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肯定用到的仪器是

17.(48.1%)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B.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各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
19.(23.1%)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20.(23.1%)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④
26.(37.5%)(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C ;D 。

答案:
九月:4、A,10、B
十月:5、C,13、A,
24、2、3、4、6、7,4、7,2、3、6,1、 5、8。
27、82 28、铁、铜、锌
十一月:5、C,10、C,22、(1)水分子,(2)氧原子,
(3)铁 原子(4)一个质子
期末考试:7、B,
26、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第九单元:1、A,4、D,8、D
三月月考:6、A,7、D,10、C,11A,14、C,17、B,20、A,
24、碳酸钙,方程式略。26、CuSO4、H2SO4,Cu、Fe.
27、C,CO,(2)方程式略。30、20%
四月月考:10、A,11、A,17、B,18、A,20、B,
26、(1)4Fe+3O2点燃2Fe3O4 (2)Fe+2HCl=FeCl2+H2↑
30、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区一模:2、A,13、B,17、B,19、D,20、B,
26、A、CaCO3、CaO、C02、Ca(OH)2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1)酸液(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2)碱液(OH-):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⑵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 再用AgNO3溶液
(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 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常见的鉴别方法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 2CO2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
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
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四]今有水、盐酸、氢氧化钠
三瓶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试液2滴至3滴,振荡,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五]用一种试剂,如何将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锌三种溶液区别开?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倒入1mL至2mL盐酸,观察现象。若一个试管中有无色气泡放出者,原溶液为碳酸钾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个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AgNO3+HCl=AgCl↓+HNO3
如一个试管中既无气泡放出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又无其它现象发生的,原溶液为硫酸锌溶液。
[六]今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再在各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种无色溶液。
取四支试管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四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
其它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
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三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硫酸钾。
K2SO4+BaCl2=BaSO4↓+2KCl
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发生。因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
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两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氯化钾。
KCl+AgNO3=AgCl↓+KNO3
在另一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为硝酸钾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
所以,余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
[七]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H+),阴离子为氯离子(Cl-)。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H+)。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明原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离子(H+)的存在。
检验氯离子(Cl-)。取一支试管,倒入待测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氯离子(Cl-)的存在。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
[八]如何检验H+、Ag+、OH-、Cl-、SO42-、CO32-六种离子?
(1)H+检验。
方法1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液中CO32-的存在。
(二)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镁 MgO 、五氧化二磷 P5O2 、氧化钙 CaO 、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生铁Fe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 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 等大多数气体。

⑩ 碱面怎么煮

主料 2人份
全麦粉150克、面粉250克
辅料
鸡蛋1个、碱2克
调料
水175克、食盐5克
碱面步骤1
全麦麸皮面粉、普通面粉、鸡蛋、冷水、盐、食用碱全部放入容器,用筷子搅成面絮,略揉成团
步骤2
放入压面机多次压制成厚3毫米的面片
步骤3
最后压出合适宽度的面条即可(没有压面机,可用手工相同操作)
步骤4
压好的面条放锅里加水煮熟即可。

阅读全文

与碱面方法的题有哪些四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选择高层管理者最常用甄选方法 浏览:220
机械硬盘放在光驱位置安装方法 浏览:805
外部存储的计算方法 浏览:740
金刚石液压块安装方法 浏览:113
资金货物比例计算方法 浏览:270
快速削水果皮的方法 浏览:827
路灯电压过低闪烁解决方法 浏览:500
挂车改短方法图片 浏览:443
嘴上起皮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浏览:440
矿泉水桶锻炼方法图解 浏览:170
pvz系统使用方法和技巧 浏览:85
尿蛋白高的治疗方法 浏览:603
肚子撑胀右侧胀气有什么方法 浏览:619
手腕腱鞘囊肿治疗方法 浏览:305
一般分析化学的方法 浏览:249
如何用数数的方法做减法 浏览:456
水彩码头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345
如何激励孩子的学习方法 浏览:999
八年级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方法 浏览:154
防蚊扣使用方法 浏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