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冲压模具加工有哪些方法
1、手工研磨抛光。
传统模具表面加工方法,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手工抛光比较费时,效率低下,一些较复杂曲面或者勾缝研磨抛光会比较难处理。
2、机械精加工—数控铣床
此中冲压模具加工表面加工方法不经加工效率快,而且加工质量好,除有内锐角的型腔和极窄而深的型腔外,其它方面都能胜任。在国外已成为冲压模具加工的主流工艺,我国也在积极发展中。
3、机械精加工-磨削加工
常用的磨削加工设备有平面磨床,内外圆磨床,工具磨床。为了确保精确,一般选用数控方式进行加工。根据不同的零件形状进行选择合适的磨床种类,板式类零件选用平面磨床,弧面及回转面零件采用内外圆磨床或者工具磨床。
Ⅱ 冲压件最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⑴.合理的模具设计。在级进模中,下料顺序的安排有可能影响到冲压件成形的精度。针对冲压件细小部位的下料,一般先安排较大面积之冲切下料,再安排较小面积的冲切下料,以减轻冲裁力对冲压件成形的影响。
⑵.压住材料。克服传统的模具设计结构,在卸料板上开出容料间隙(即模具闭合时,而材料又可被压紧。关键成形部位,卸料板一定做成镶块式结构,以方便解决长时间冲压所导致卸料板压料部位产生的磨(压)损,而无法压紧材料。
⑶.增设强压功能。即对卸料镶块压料部加厚尺寸(正常的卸料镶块厚H+0.03mm),以增加对凹模侧材料的压力,从而抑制冲切时冲压件产生翻料、扭曲变形。
⑷.凸模刃口端部修出斜面或弧形。这是减缓冲裁力的有效方法。减缓冲裁力,即可减轻对凹模侧材料的拉伸力,从而达到抑制冲压件产生翻料、扭曲的效果。
⑸.日常模具生产中,应注意维护冲切凸、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当冲切刃口磨损时,材料所受拉应力将增大,从而冲压件产生翻料、扭曲的趋向加大。
⑹.冲裁间隙不合理或间隙不均也是产生冲压件翻料、扭曲的原因,需加以克服。
Ⅲ 材料冲压基本工序有哪些,各完成什么工作
冷冲压模具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其主要针对金属材料,通过冲床等压力设备迫使材料发生形变或分开,以得到满足实际要求的产品零件,简称:冲压件。
模具的冲压工序有很多种情况,对此很多朋友表示不太理解,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总结最常见冲压工序。如下:
1、冲裁
将材料进行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的总称。其包括有: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等
2、下外形
主要是裁切掉材料外围一圈多余材料而达到符合尺寸要求的冲压工序
3、切舌
把材料中某一部分进行切开一个口子,但并非全部切完,常见为长方形只切三边而保留一边不动,主要作用为定步距。
4、扩口
此工序不常见,多为管状零件需要将端部或某处向外扩大为喇叭状的情况
5、缩口
与扩口刚好相反,是将管状零件需要将端部或某处向内缩小的一种冲压工序
6、冲孔
为了得到零件中的空心部分,将完整材料中间通过冲头与刀口将材料进行分离后得到相应的孔形尺寸
7、精冲
当冲压件需要断面质量为全光亮带时,就可以称为“精冲”(注:普通冲裁断面分:塌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区四部分)
8、全光亮冲裁
与精冲不同的是全光亮冲裁必须在一步冲裁中得到全光亮带而精冲不是
9、深孔冲裁
当产品中的孔径小于材料厚度的时候就可以理解为深孔冲裁,其冲压难度表现为冲头易断
10、打凸包
在平板材料上打出一个凸起而起到相应使用要求的工序
11、成形
很多朋友把成型理解成折弯,这是不严谨的。因为折弯是成型中的一种类型,成型时指所有流动性材料工序的总称
12、折弯
将平板材料通过凸、凹模镶件进行塑性变形后得到相应角度、形状的一种常规工序
13、压筋
此一般用于尖角折弯成型镶件内,主要是通过将折弯位置材料打出凸坑以降低材料回弹,保证角度稳定的一种结构
14、压花
在材料表面通过冲头压出特殊图案的一种工序,常见有:压字、麻点等
15、卷圆
成型工艺的一种,是通过将产品外形卷曲成圆形的一种工序
16、翻孔
将冲压件内孔进行外翻而得到一定高度的侧边的工序
17、校平
主要针对产品平面度要求较高的情况,当冲压件由于应力出现平面度超差时就需要采用校平工序进行校平
18、整形
当产品成型完成后,角度、形状并非理论尺寸时就需要考虑加一部工序进行微调来保证角度稳定,这种工序就称为“整形”
19、拉深
通常指将平板料通过方法得到空心零件的过程称为拉伸工序,主要通过凸、凹模来进行完成
20、连续拉深
通常指在一个料带中,通过一副或几幅模具将同一位置的材料多次拉伸而形成的一种拉伸工艺
21、变薄拉深
连续拉伸、深拉伸都属于变薄拉伸系列,指拉伸后的零件壁厚会少于材料本身的厚度
22、拉延
其原理与凸包类似,都是将材料打凸。不过,拉延通常指汽车件,属于比较复杂成型系列,其拉延结构也相对复杂一些
23、工程模
一套模具中一次冲压过程只能完成一种冲压工序的模具统称
24、复合模
一套模具中一次冲压过程可以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冲压工序的模具统称
25、级进模
一套模具靠料带送料,将两种以上的工序顺序排列起来,随冲压过程依次进给以最后达到合格产品的模具类型总称
文章转自:五金冲压模具设计
Ⅳ 常用的冷冲压工艺方法有哪些
1.
常用的冷冲压工艺方法有落料、冲孔、折弯、成型、翻边、拉伸、起伏成型、冷挤压、旋压、涨型等。
2.
冷冲压是在常温下,利用冲压模在压力机上对板料或热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Ⅳ 冲压加工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冲压加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下冲压工艺的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工件成品来划分
冲压工艺按工件成品大致可分为分离工艺和成形工艺(又分弯曲、拉深、成形)两大类。
(1)分离工艺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同时冲压件分离断面的质量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2)成形工艺是使冲压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转化成所要求的成品形状,同时也应满足尺寸公差等方面的要求。
二、按照冲压时的温度来进行划分
按冲压时的温度情况划分有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方式。这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塑性、厚度、变形程度以及设备能力等,同时应考虑材料的原始热处理状态和最终使用条件。
(1)冷冲压金属在常温下的加工,一般适用于厚度小的坯料。优点为不需加热、无氧化皮、表面质量好,操作方便且费用较低。缺点是有加工硬化现象,严重时使金属失去进一步变形能力。冷冲压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冲压油来改善工艺,同时要求坯料的厚度均匀且波动范围小,表面光洁、无斑、无划伤等。
(2)热冲压将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的冲压加工方法。优点为可消除内应力,避免加工硬化,增加材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减少设备的动力消耗。
三、按照冲模结构进行划分:
冲模是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工具,它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的模柄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随滑块上下运动,下模则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是冲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模具。按照冲模结构来划分工艺基本上可分为简单冲压、连续冲压和复合冲压三种。
(1)简单冲压是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冲压工艺。即是落料或冲孔用的简单冲模,凸模向下冲压时,冲下的零件(或废料)进入凹模孔,而条料则夹住凸模并随凸模一起回程向上运动。
(2)连续冲压是指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通过循环进行,每次送进距离由挡料销控制。
(3)复合冲压是在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复合冲压的最大特点是模具中有一个凸凹模。当滑块带着凸凹模向下运动时,条料首先在凸凹模和落料凹模中落料。落料件被下模当中的拉深凸模顶住,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时,凹模随之向下运动进行拉深。复合模适用于产量大、精度高的冲压件。
四、按基本工序进行划分
按照基本工艺冲压的主要基本工序划分有落料、冲孔、弯曲和拉深等几种基本工艺。
(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分离的工序,落料和冲孔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用途不同。落料时,被分离的部分是成品,剩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是为了获得孔,被冲孔的板料是成品,而被分离部分是废料。落料和冲孔统称为冲裁。冲裁模的冲头和凹模都具有锋利的刃口,在冲头和凹模之间有间隙,以保证切口整齐而少毛刺。
(2)弯曲就是使工件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弯角。弯曲模上使工件弯曲的工作部分要有适当的圆角半径,以避免工件弯曲时开裂。
(3)拉深是将平板坯料制成杯形或盒形件的加工过程。拉深模的冲头和凹模边缘应做成圆角以避免工件被拉裂。冲头与凹模之间要有比板料厚度稍大一点的间隙以便减少摩擦力。为了防止褶皱,坯料边缘需用压板压紧。
五、按照冲压工件的材质进行划分
常用的板材为低钛合金、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它们塑性高,变形抗力低,适合于冷冲压加工。
(1)铜铝及其合金因其延展性能好,且导电性能优异,因此此类型的冲压工艺常作为生产电器设备的内部元件而被广泛使用。
(2)碳钢和不锈钢的冲压工艺经常用于制造设备外壳、结构部件、箱体等,但由于其刚度强通常会使用冲压油来改善工艺。
(3)钛合金冲压主要应用于大型设备、飞机、船舶、卫星等要求重量小强度高的场景,加工工艺难度高且成本昂贵,所以在进行钛合金冲压时必须使用专用的冲压油来提高工艺水平。
以上就是冲压加工工艺类型的区分方法,合理安排工艺、使用专用冲压油、选用可靠的原材料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Ⅵ 冲床加工常见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它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专用冲压设备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通常称之为冲床,通过模具能做出落料,冲孔,成型,拉深,修整,精冲,整形,铆接及挤压件等等。冲床加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汽车车身、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有大量冲压件。下面简单介绍下冲床加工的常见工艺方法有哪些:
(1)弯曲:将金属板材、管件和型材弯成一定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塑性成型方法。弯曲是冲压件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主要工序之一。金属材料的弯曲实质上是一个弹塑性变形过程,在卸载后,工件会产生方向的弹性恢复变形,称回弹。回弹影响工件的精度,是弯曲工艺必须考虑的技术关键。
(2)拉深:拉深也称拉延或压延,是利用模具使冲裁后得到的平板坯料变成开口的空心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用拉深工艺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如果与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可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由于其几何形状特点不同,变形区的位置、变形的性质、变形的分布以及坯料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有着相当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别。
(3)拉形:是通过拉形模对板料施加拉力,使板料产生不均匀拉应力和拉伸应变,随之板料与拉形模贴合面逐渐扩展,直至与拉形模型面完全贴合。拉形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制造材料具有一定塑性,表面积大,曲度变化缓和而光滑,质量要求高的双曲度蒙皮。拉形由于所用工艺装备和设备比较简单,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
(4)旋压:是一种金属回转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坯料随旋压模主动旋转或旋压头绕坯料与旋压模主动旋转,旋压头相对芯模和坯料作进给运动,使坯料产生连续局部变形而获得所需空心回转体零件。
(5)整形:是利用既定的磨具形状对产品的外形进行二次修整。主要体现在压平面、弹脚等。针对部分材料存在弹性,无法保证一次成型品质时,采用的再次加工。
(6)胀形: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拉伸变薄局部表面积增大以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常用的有起伏成形,圆柱形毛坯的胀形及平板毛坯的拉张成形。胀形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如刚模、橡皮和液压等。
(7)翻边:是沿曲线或直线将薄板坯料边部或坯料上预制孔边部窄带区域的材料弯折成竖边的塑性加工方法。翻边主要用于零件的边部强化,去除切边以及在零件上制成与其他零件装配、连接的部位或具有复杂特异形状、合理空间的立体零件,同时提高零件的刚度。
(8)缩口:是一种将已经拉伸好的无凸缘空心件或管坯开口端直径缩小的冲压方法。缩口前、后工件端部直径变化不宜过大,否则端部材料会因受压缩变形剧烈而起皱。因此,由较大直径缩成很小直径的颈口,往往需要多次缩口。
以上就是冲床加工常见的加工工艺,通过合理的安排工序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冲压件。
Ⅶ 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压力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称为金属压力加工,又称金属塑性加工。
压力加工分类编辑
1、轧制:金属坯料在两个回转轧辊的缝隙中受压变形以获得各种产品加工方法。靠摩擦力,坯料连续通过轧辊间隙而受压变形。
主要产品:型材、圆钢、方钢、角钢、铁轨等。
2、锻造:在锻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3、挤压: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加工方法。
4、拉拔:将金属坯料被拉过拉拔模的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5、冲压:金属板料在冲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成形。
6、旋压:在坯料随模具旋转或旋压工具绕坯料旋转中,旋压工具与坯料相对进给,从而使坯料受压并产生连续、逐点的变形。
压力加工的方式编辑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式有轧制、挤压、拉拔、自由锻造、模型锻造和板料冲压等,如图: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式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式
压力加工是固态下成形,具有力学性能好、材料浪费少、生产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加工成本高、成形困难、无法获得内腔复杂的零件等不足。
压力加工的优缺点编辑
1 优点:
1、力学性能高:结构致密,组织改善,性能提高,强、硬、韧度俱高。
2、节省金属:少、无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高。由于提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在同样受力和工作条件下,可以缩小零件的截面尺寸,减轻重量,延长使用寿命。
3、生产效率高:多数压力加工方法,特别是轧制、挤压,金属连续变形,且变形速度很高,所以生产率高。
4、可以获得合理的流线分布(金属塑变是固体体积转移过程)。
2 缺点:
1、一般工艺表面质量差(氧化)。
2、压力加工与铸造方法相比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在固态下成形,无法获得截面形状 ,故 不能成型形状复杂件(相对)。
3、设备庞大、价格昂贵。
4、劳动条件差(强度大、噪音大)。
Ⅷ 冲压工艺的分类有哪些
冲压工艺是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冲压是一种金属工艺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下面介绍下冲压工艺的分类有哪些:
一、按照冲压工件的材料利用率来进行划分,冲压工艺大致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
(1)分离工序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同时冲压件分离断面的质量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2)成形工序是使冲压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转化成所要求的成品形状,同时也应满足尺寸公差等方面的要求。
二、按照冲压时的温度情况有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方式。这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塑性、厚度、变形程度以及设备能力等,同时应考虑材料的原始热处理状态和最终使用条件。
(1)冷冲压金属在常温下的加工,一般适用于厚度小于4mm的坯料。优点为不需加热、无氧化皮,表面质量好,操作方便,费用较低。缺点是有加工硬化现象,严重时使金属失去进一步变形能力。冷冲压要求坯料的厚度均匀且波动范围小,表面光洁、无斑、无划伤等。
(2)热冲压将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范围的冲压加工方法。优点为可消除内应力,避免加工硬化,增加材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减少设备的动力消耗。
三、按照冲床冲模结构进行划分,冲模是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工具,冲模是冲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模具。冲模基本上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三种。
(1)简单冲模简单冲模是在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冲模。工作时条料在凹模上沿两个导板之间送进,碰到定位销为止。凸模向下冲压时,冲下的零件(或废料)进入凹模孔,而条料则夹住凸模并随凸模一起回程向上运动。条料碰到卸料板时(固定在凹模上)被推下,这样,条料继续在导板间送进。重复上述动作,冲下第二个零件。
(2)连续冲模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连续模。工作时定位销对准预先冲出的定位孔,上模向下运动。当上模回程时,卸料板从凸模上推下废料。这时再将坯料向前送进,执行第二次冲裁。如此循环进行,每次送进距离由挡料销控制。
(3)复合冲模在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复合模的最大特点是模具中有一个凸凹模。凸凹模的外圆是落料凸模刃口,内孔则成为拉深凹模。当滑块带着凸凹模向下运动时,落料件被下模当中的拉深凸模顶住,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时,凹模随之向下运动进行拉深。复合模适用于产量大、精度高的冲压件。
四、根据冲压基本工序进行划分,常见的有落料、冲孔、弯曲和拉深等。
(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分离的工序。落料和冲孔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用途不同。落料时,被分离的部分是成品,剩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是为了获得孔,被冲孔的板料是成品,而被分离部分是废料。落料和冲孔统称为冲裁。冲裁模的冲头和凹模都具有锋利的刃口,在冲头和凹模之间有相当于板厚5%-10%的间隙,以保证切口整齐而少毛刺。
(2)弯曲就是使工件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弯角。弯曲模上使工件弯曲的工作部分要有适当的圆角半径,以避免工件弯曲时开裂。
(3)拉深是将平板坯料制成杯形或盒形件的加工过程。拉深模的冲头和凹模边缘应做成圆角以避免工件被拉裂。冲头与凹模之间要有比板料厚度稍大一点的间隙(一般为板厚的1.1-1.2倍),以便减少摩擦力。为了防止褶皱,坯料边缘需用压板(压边圈)压紧。
五、根据不同的工件材质进行划分,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不同材质由于其不同的特性对于冲压工艺各项参数有不同的要求。
Ⅸ 冲压 分为哪几种冲压
1、相对应冷冲压的是热冲压,模具上带加热的。像镁铝合金的笔记本件,就是热冲压的。镁铝合金加热后塑性增加。
2、端子是冷冲压,就是一般的冲压,量小的一般都用JH系列(协易叫SN,金丰叫OCP)气压式冲床,架送料机,开连续模打。如果量很大,则一般都用高速冲打,模具好的话每分钟可以打600以上产品。高速冲台湾振力一定是不二之选,其次是瑛瑜。台湾高速就这两个还行,金丰协易的高速都不行。
高速冲还有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张家港的通力,振力里面出来的人到通力集团,搞的和振力一模一样的机器,精度也能达到并超过日本JIS特级标准。非常不错,价格比振力也便宜很多。25吨的13万,35吨的16万。
3、我是冲压行业的,有问题也可以直接给我留言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