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是细菌数应≤10cfu/cm2。
卫生与消毒是两个不同的却是紧密相连的概念。卫生是指用机械的方法,如用打扫、冲洗等,使养鸡场的鸡舍、运动场、通道等保持清洁卫生,做到无粪便、无分泌物、无杂草杂物、无污水等。
因为这些灰尘、粪便、污水污物等往往混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极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打扫后实现清洁卫生的情况下,再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提高消毒的效果和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
因为有机物的存在,不仅能阻断消毒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还能降低消毒药的药效,甚至使消毒药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
正确的消毒方法:
1、居室消毒。
将84消毒液大约按照1:24的比例兑水,消毒的时间大约要30分钟左右。消毒的方法可以利用擦拭、喷洒或者拖洗的方式,在消毒后还要用清水进行洗净。使用时带上口罩和橡胶手套,可以大大降低化学物质的危害。
2、餐具消毒。
水开后放入餐具煮15~20分钟即可。但煮时一定要记住水一定要漫过所煮的餐具。此法既简便又安全。如果是病毒性肝炎患者用过的食具,可以煮20~30分钟。
Ⅱ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指用物理因素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自然净化、机械除菌、高热灭菌和太阳光照射等。
(2)化学消毒法
指用化学药品进行的消毒方法。
(3)生物消毒法
指用微生物发酵所产之热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Ⅲ 如何对内镜进行消毒质量监测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少于5条。检测方法: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送检。实验室检测建议采用滤膜过滤法,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CFU/件。
Ⅳ 消毒效果如何检测
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以杜绝和降低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目前冠状病毒转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巩固防控成果,规范和强化各行各业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消毒效果评价,保证消毒效果,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等3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消毒效果检测标准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GB15981-1995《消毒灭菌的方法及评价标准》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消毒效果评价单位
中科检测
开展现场消毒效果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已涵盖市场上所有消毒产品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能通过国际通行标准,为市场紧缺的低温消毒剂和冷库专用消毒设备提供测试和效果鉴定,具备灭活技术先进、质量数据可靠、检测能力强等特点,是国内消毒领域综合检测实力强的检测机构之一。
消毒效果评价对象
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酚类、胍类、季铵盐类、醇类、含溴、含碘消毒剂等;
消毒机消毒效果评价:臭氧、紫外、等离子空气消毒机。
疫情肆虐,消毒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消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公众或患者的安全,消毒效果检测是检验消毒效果的重要措施。
消毒效果检测
Ⅳ 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方法有哪些
具体如下; (1) 中和试验。 (2) 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3) 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4) 消毒剂杀菌能量试验。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原性破坏试验。
Ⅵ 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方法有哪些
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方法有哪些
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化学监测,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放入的化学指示剂发生的化学(颜色)变化,来测试灭菌过程的参数。化学监测具有快速、简单和费用低的特点,可用于发现可能出现的灭留失败,如不正确的包装或装载、灭菌器功能失效等。化学监测主要用于每个包裹的包外,以区分已灭菌和未灭菌的物品,常用化学指示胶带、包装带上变色条和标签等(检测所用的化学指示剂须经卫生部门批准,并发给卫生许可证,并在其有效期内使用)。此外,还有单一参数化学指示剂和多参数指示剂等其他化学侧试手段。
化学指示胶带一面涂有胶黏剂,另一面涂有化学指示剂。即可作为区分“已灭菌”和“未灭菌”的指示使用,又可作为包裹封条粘贴在敷料包外表。灭菌结束后,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均匀变色,可指示是否经过了灭菌处理,从而进一步证明灭菌成功的可能性。
Ⅶ 常见消毒清洁方法有那4种
1、做好手消毒
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注意擦干宜使用纸巾。
如果没有流动的水,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75%酒精可灭活病毒,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2、外套衣服
回家以后外套直接挂在门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里穿的衣服分开。如果感觉到外套可能被污染,比如接触了一些有可疑症状的人,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
尽量选用物理消毒,如果物理消毒不行才选用化学消毒。比如衣服只要耐高温,就可以选用56摄氏度30分钟这种方式消毒。如果有烘干机,也可以把温度调到80度以上,烘干20分钟也可以达到消毒作用。
3、手机
建议外出回到家后可以关闭手机电源,等手机彻底冷却之后,沾取适量75%的酒精或者使用对电子产品没有损害的消毒产品,包括用消毒纸巾擦拭手机表面,并做好手卫生。如果外出期间没有使用手机,就没有必要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
4、钥匙
钥匙可谓是人类最亲密的“伴侣”,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它也是各类病毒、细菌生存繁衍的“风水宝地”,钥匙可以每日用药皂在洗手时一同清洗,或与其他需要消毒的物品一道放入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钞票
钞票尽量不要散在口袋里或者桌面上,平时放进钱包里,摸过钞票的手要清洗干净,尽可能多用手机支付。
接触钞票的人员,在饭前、入厕前后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没有洗手之前最好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摸脸等;更不要在接触钞票时用手抓食品吃;以减少钞票的污染与传播疾病。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6、手提包
手提包可在回家后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然后悬挂晾干。
Ⅷ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如下:
1、煮沸灭菌:是湿热灭菌法范围,就是将洗净的物品(如毛巾、衣服、床单、用具等)放入水中直接煮沸30min或60min,可将细菌全部杀死,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孢。
2、紫外线灭菌: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0~3000Å,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为2540Å的紫外线。主要用于消毒器具表面的灭菌以及净化室内空气。器具表面灭菌一般要经肥皂水洗净后再经清水洗净后擦干后在紫外线下灭菌,包好备用。
3、75%乙醇灭菌:本法是化学灭菌法之一,可用75%酒精溶液用于剪刀、手术刀、针具以及皮肤表面和物品表面等的消毒。物品表面消毒前需要了解酒精是否恢复消毒物品产生损坏。
4、氯维液体喷剂灭菌:氯维液体喷剂灭菌属于化学灭菌法。可用于器具、皮肤伤口表面、物品表面、空间等等情况的消毒。
消毒效果的检查方法
1、物品表面检查
在消毒物品相邻部位划出2个10cm2范围,消毒前后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2、排泄物检查
消毒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释液接种肉汤管,37℃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转种相应的培养基,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3、空气消毒效果检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间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个平面,暴露5~30分钟后盖好,培育24~48小时观察结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消毒
Ⅸ 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有哪些
4.1消毒内镜采样
4.1.1采样方法:
4.1.1.1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4.1.1.2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4.1.2 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振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1.3 计算:两平皿平均菌落数×20
4.2灭菌内镜及附件
4.2.1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4.2.2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
4.2.3采样地点:生物安全柜、手术室、无菌室等。
4.2.4采样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涂抹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4.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血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病菌生长。
4.4增菌:SCDLP(金葡、铜绿假单胞)、 葡萄糖肉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F(亚硒酸盐增菌液)、GN(志贺氏增菌液)、乳糖胆盐发酵管。
4.5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5. 结果判定
5.1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5.2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5.3 内镜结构复杂,关节多、孔道细长 (2--6英尺,直径 几毫米),
5.4.使用时, 易沾挂血液、黏液、组织、排泄物等。
5.5.胃镜在应用后,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负载。
5.6.支气管镜在清洗前, 平均负载为6.4×104c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