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还有哪些种粘度测量方法

还有哪些种粘度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6 19:22:30

‘壹’ 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粘度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粘度测定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的方法有三种。


(1) 动态粘度:ηt为两液层距离为1cm时产生的阻力,全自动动态粘度测试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单位为g/Lim/s。1 g/cm·s=1沼泽地一般:工业动态粘度单位用沼泽地表示。


(2) 运动粘度:当温度为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用s表示,即平方米每秒(m2/s)。在实际测量中,通常使用厘斯托克斯,CST以平方毫米每秒(即1cst=1平方毫米/秒)表示。该运动粘度广泛用于喷射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态石油产品的深色石油产品,并以逆流方式使用所使用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和运动粘度。


(3) 条件粘度:用不同比粘度计测得的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有三种类型的条件粘度通常用于不同的国家:


①库恩的粘度也称为"恩格勒"粘度。是一定量的样品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20℃等体积蒸馏水)下从恩格尔粘度计流出200ml样品所需时间(秒)的比值。当温度t低时,Enshi的粘度符号Et代表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而Enshi粘度的单位是条件度。


② 赛波特粘度,也就是赛波特粘度。在规定温度下从Saybolt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例如100°F、F 210°F或122°F等)。几秒钟之内。赛波特粘度分为赛波特通用粘度和赛波特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糠醇)粘度)。


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红杉)粘度。是一定量的样品在指定温度下从50毫升的静电计中流出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也被划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指示的RAT)。


在我国,除了用恩格尔粘度计测量深色润滑油和残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回复者:华天电力

‘贰’ 运动粘度 分为哪几种

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动力粘度:
ηt是二液体层相距 1厘米 ,其面积各为 1(厘米 2)相对移动速度为 1厘米 /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 /里米 ·秒。 1克 /厘米 ·秒 =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有时也用 1/100泊称 “里泊 ”,做为油品动力粘度单位。
动力粘度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如车轴油等 )和深色石油产品的低温 (0~-60℃ )动力粘度,其测定方法是在严格控制温度和不同压力条件下,测定 —定体积的试样在已标定常数的毛细管粘度计内流过的时间 (t)秒,与毛细管标定常数 (C)和平均压力 (p)的乘积,单位为泊。公式: ηt=c·t·p

‘叁’ 检测黏度的常用方法

1、 GB 2794—81 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本测定方法在环氧树脂生产及应用中已使用多年。多采用同济大学机电厂生产的NDJ-97型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测量各种牛顿液体的绝对黏度和非牛顿液体的旋转表观黏度。它有三种单元测定器,每单元包括一个测定容器。附有若干只转子。根据试样黏度大小选用某单元测定容器和配套转子及转速,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5%范围内,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使液面至转子液位标线。在(25±0.5)℃下测定。记录转子旋转(60±2)s时的指示数值。对高黏度试样记录(120±2)s时的读数。试验结果按仪器要求计算。应表明旋转黏度计的型号,转子编号,转速和测定温度。

2、 杯式黏度计法(GB 1723—79涂料黏度测定法)杯式黏度计又称涂—1杯和涂—4杯黏度计,是一类构造简单的黏度计。多用于黏度小的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胶液。其原理是从杯内通过规定的尺寸的底孔流出等体积的恒温液体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黏度的大小,时间长黏度大,时间短则黏度小。所测数据不能互换。应表明杯号。涂—杯规定流体的体积为50ml。底孔孔径为φ5.6mm。孔长14.0mm;涂-4杯规定杯内流体流完断线为止,(约100ml),底孔孔径为φ4.0mm,孔长4.0mm。涂—1杯有水浴套,涂—4杯只测室温黏度。

操作要点:黏度杯和树脂试样,应在测试温度下恒温处理。堵好孔底,将恒温树脂试样倒入杯内至满并刮平。静置片刻使试样中的气泡逸出。抽开底孔时应立即用秒表计时。涂-1杯底孔下用量筒接收流出物,当刚达到50ml时,停秒表,记录时间。涂-4杯底孔下用150ml烧杯接收流出物。当流出物连续线中断成滴状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黏度以s表示。

‘肆’ 粘度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1克/厘米·秒=1泊,通常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4)还有哪些种粘度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测量容器(外筒)的选择。对于双筒旋转粘度计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不同的转子(内筒)匹配相应的外筒,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差巨大。对于单一圆筒旋转粘度计原理上要求外筒半径无限大,实际测量时要求外筒即测量容器的内径不低于某一尺寸。

‘伍’ 粘度检测方法

1)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2)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①恩氏粘度又叫思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 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②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③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 100F、F210F或122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油及残渣油外,其余两种粘度计很少使用。三种条件粘度表示方法和单位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表进行换算。同时恩氏粘度与运动粘度也可换算,这样就方便灵活得多了。粘度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如转桶法、落球法、阻尼振动法、杯式粘度计法、毛细管法等等。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四氯化碳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对粘度较大流体,如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甘油等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常用落球法测定;对于粘度为0.1~100Pas范围的液体,也可用转筒法进行测定。

‘陆’ 黏度的测定

方法提要

所谓黏度即内摩擦系数。两个相对移动的液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称为内摩擦力) f,与该两液层间垂直于层面的速度梯度 和液层的面积 S 有如下关系: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η 为内摩擦系数 (Pa·s) ,为比例常数,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动力黏度。

将上式移项,则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通常采用旋转式高温黏度计测定煤灰黏度,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黏度计的高温炉中放一坩埚,将煤样放入坩埚中加热熔融。在熔体中插入一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圆柱体,用马达带动圆柱体或坩埚旋转(一般多采用静止坩埚的方式),使熔体和圆柱体间产生相对运动,以下述两种方式之一测定黏度:一种是由带动圆柱体做匀速转动的直流马达所消耗的电流来确定黏度;另一种由悬挂圆柱体的弹性金属丝产生的扭转角来确定黏度。

本法采用后一种方式。马达通过一弹性金属丝带动一圆柱体做匀速转动,圆柱体浸没在黏滞介质中,在介质黏滞力的作用下,弹性金属丝产生扭转,在金属丝的弹性形变范围内和转速恒定的条件下,扭转角φ正比于介质的黏滞力,亦即正比于液体的黏度:η=Kφ。

以已知黏度的标准物质标定黏度计,即求出K值,即可根据实际测定中的扭转角!求出待测熔体的黏度。在实际分析中,一般是作出校准曲线(η-φ关系曲线),然后根据煤样测定时的扭转角φ值,从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黏度。

方法适于测定煤灰的动力黏度,也可用来测定炉渣、玻璃等物质的动力黏度。

仪器装置

高温黏度计煤灰渣黏度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能测定牛顿流体和塑性流体的黏度;②能在600~1700℃范围内连续调节温度,并使任一指定温度长时间稳定在±2℃;③黏度测量范围为1~100Pa·s,分辨率0.1Pa·s;④有足够长的恒温带;⑤煤样周围的气氛性质(氧化-还原性)可以控制。钢丝扭矩式黏度计由供气系统、高温炉、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黏度测量范围l~103Pa·s,最高工作温度为1700℃。

钢丝直径0.25~0.30mm。

测杆钼制品,直径4mm,长320mm,一端带直径10mm、长10mm的圆柱体。

坩埚刚玉制品,内径30mm,外径36mm,高50mm,耐火度1900℃以上。

试剂

氢气。

氮气。

标准黏度物质硅油:黏度约为1Pa·s、5Pa·s、10Pa·s、25Pa·s、50Pa·s和100Pa·s,用于常温下标定黏度计,其黏度用罕泊黏度计在(20±1)℃下测定。硼酐:用于高温下标定黏度计,其黏度已用硅油或其他常温标准黏度物质标定过的黏度计,在600~1200℃下测定。

试验准备

1)钨-铼热电偶的焊接和安装。钨-铼热电偶的热端应用电弧焊接;如无条件焊接,用砂纸擦净电偶丝后拧紧也可。钨-铼热电偶应装在耐火度在1900℃以上的双孔刚玉管内,然后将之从炉底插入炉膛,并使其热端位于炉膛高温恒温带下部并距其边缘约5mm处。电偶安装好后尽量避免挪动,以免损坏。高温下插入高温炉内的热电偶可能会出现漏电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温时耐火材料电阻降低的缘故,如Al2O3含量65%~95%的耐火砖在室温下的电阻率为1.33×108Ω·cm,但1500℃时的电阻率为1.1×103Ω·cm。因此在安装电偶时,其热端应避免和坩埚底及炉膛壁接触,如仍发生漏电现象,可在钨-铼电偶热端再绕上一根负极材料如钼丝,并将之引出接地。钨-铼电偶的冷端应放在冰水中,以保持0℃,然后通过普通金属导线与电位差计相接。

2)高温恒温带的确定。从炉子下部插入一热电偶,其热端位于炉膛中央,作为基准电偶;然后从炉子上部插入另一热电偶,其热端与基准电偶热端紧邻但不接触。按照测定黏度的操作步骤以基准电偶为准。将炉温升到1700℃并恒温5~10min,读取上电偶指示温度。然后将上电偶上移或下移10mm,恒温5~10rnin,读取该点温度,再将上电偶上移或下移10mm,恒温5~10rnin,再读取温度。如是测定数个温度点,直至最高温度点与最低温度点的温差超过5℃为止,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温差在5℃范围内的区域。然后逐渐降低温度,按上述方法再测定2~3个温度下的恒温区。最后以各温度下各点温度差都在5℃范围内的区域作为炉子高温恒温区,该区的长度应在40mm以上。或高温炉首次使用,加热元件更换和炉子使用较长时间后都应测定和重新测定高温恒温区。

3)熔体温度的标定。在实际测定中,熔体的温度与熔体容器外部电偶的指示温度有一定的差异,故应进行熔体温度的标定。

图73.32 测定熔体实际温度的装置

图73.32为熔体温度标定示意图。标定的具体步骤如下:在一刚玉坩埚中插入一根一端封闭的刚玉管,刚玉管四周放置已熔融过的熔渣碎块。将带刚玉管的坩埚放入高温炉,并固定在坩埚底部与电偶热端相距2~3mm处。在刚玉管中插入另一支电偶并使其热端触及管底。按照黏度测定步骤,将炉子逐渐加热到1700℃,灰渣全部熔融后恒温10min,测出上下电偶指示温度。然后以50℃的间隔降低温度,并测出该温度下的上下电偶指示温度,直至温度降到1200℃。以基准电偶指示温度为横坐标,上电偶指示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标定曲线。温度600~1200℃范围内的熔体温度标定,可使用硼酐或玻璃作熔融介质。

4)黏度计标定。

a.常温标定法。用黏度约为1Pa·s、5Pa·s、10Pa·s、25Pa·s、50Pa·s和100Pa·s的硅油为测定介质,在20±1℃下,用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相应的扭转角。以硅油黏度值为纵坐标,扭转角为横坐标,绘制黏度-扭转角(或毫秒计读数)曲线。所用硅油应为经检定的黏度已知的标准物质,在无标准硅油情况下,可用罕泊黏度计(即落球式黏度计)测定所用硅油黏度。

b.高温标定法。用硼酐或玻璃为测定介质,在黏度为1~100Pa·s相应温度范围内,用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扭转角。以硼酐或玻璃黏度值为纵坐标,扭转角为横坐标,绘制黏度-扭转角(或毫秒计读数)曲线。所用硼酐或玻璃应为经检定的黏度和温度关系已知的标准物质,在无标准硼酐或标准玻璃的情况下,可用已经在常温下标定过的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硼酐或玻璃的黏度。硼酐黏度测定方法:取破碎成5~15mm的小块硼酐50g左右,按煤灰黏度测定步骤,从1200℃开始,每降温50℃测定一个黏度值,直至600℃。黏度计应定期标定,特别是在更换钢丝后应该标定。黏度计标定的试验条件,特别是电动机转速、钢丝材料、直径和长度、测杆材料尺寸及插入熔体的深度应与煤灰黏度测定时相同。

5)灰样的制备。将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在大灰皿中铺成薄层,将带样灰皿放入冷高温炉中,按灰分测定标准程序由室温加热到815℃,并在此温度下灼烧至完全灰化。每个煤灰样至少为150~200g。取灰样100~120g,用50g/L糊精溶液湿润成泥状,做成直径约10mm的小球,在室温下晾干或低温下烤干。

分析步骤

将一坩埚捆紧在用直径1.5~2mm的钼丝制作的、长度与坩埚底部至炉口距离相等、两端弯成90°的挂钩上,然后稳定地吊在炉膛中。坩埚应位于炉膛高温恒温带,其底部距钨钼电偶热端2~3mm处。

转动黏度计悬臂,使测杆对准高温炉炉口中央。开动黏度计,观察测杆是否同心旋转,如有明显摆动,应更换测杆或将其调直,并调节测量系统各接头,使电动机轴、钢丝和测杆在同一轴线上。慢慢降下黏度计悬臂至测杆刚好触及坩埚底部,记下高度标尺读数H1(mm),然后提起测杆。将测杆插入带水的坩埚中,开动黏度计,测定并记录零点读数。

往炉内以500mL/min的流量通入氢气;往冷却水套中通入冷水。接通高温炉电源,按以下升温速度升温:<1200℃,10~15℃/min;1200~1500℃,5~7℃/min;(>1500)~1700℃,3~5℃/min。温度升至1500~1700℃时,通入氮气,并调节氮气和氢气的流量,使氢气在混合气体中占20%(体积百分数),混合气体总流量为1000mL/min。然后将灰球逐个投入坩埚中熔融,直到熔体高度达到25~30mm(一般约需50~60g煤灰)为止。熔融过程中应防止熔体起泡溢出。全部灰球熔完后,保温10min以上,待熔体中气泡完全消失后,用一根直径1.5mm的钼丝插入熔体至坩埚底,然后立即抽出,于冷水中急冷,由钼丝上的熔体迹量出熔体高度D(mm)。

将测杆小心放入炉内坩埚中央,并调节它的高度使其插入熔体15mm,即黏度计高度标尺读数H2满足以下要求:H2=H1+D-15。

图73.33 煤灰黏度曲线图

开动黏度计进行降温测定,根据黏度变化情况每隔20~50℃测定一点。每点测定时应先恒温(Δt=±2℃)10~15min,待温度和毫秒计读数都稳定后开始测定,每5min读取一次温度和毫秒数,连续3次,取其平均值为该点温度和毫秒数。当黏度大于50Pa·s(或100Pa·s)时停止试验,并迅速将测杆提升至炉外,取下,浸入冷水中冷却。炉温降至1000℃以下时,断电、停止通氮气,温度降至400℃以下时停止通氢气。

根据各测定点的毫秒计读数(减去零点读数)从黏度计标定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黏度。以温度为横坐标,黏度为纵坐标,绘制温度-黏度曲线(图73.33)。

每个灰样进行两次重复测定,同一温度下的黏度相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20%。

注意事项

1)灰黏度和灰成分的关系。煤灰成分中,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三价铁,以及氧化钙与氧化镁的含量。其中SiO2和Al2O3能提高灰的黏度;Fe2O3、CaO和MgO能降低灰的黏度;三价铁百分率增加时,灰黏度增加,临界黏度温度升高。当Fe2O3含量高、SiO2含量低时,增加SiO2含量反而会降低黏度。此外,Na2O也能降低黏度。

灰渣的流动性不仅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它的矿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相同但矿物组成不同的灰渣,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流动性。只有在真液范围内灰渣的黏度才完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而与各成分的来源(即矿物质组成)无关。因此,有关灰黏度和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多数都局限于真液范围内。

用灰成分预测其流动性的方法,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是当量二氧化硅百分率和碱酸比法。在真液状态下,当量二氧化硅百分率或碱酸比相同的灰渣,具有相同的流动性。该两参数的定义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以上两公式中各化学式代表该成分在煤灰中的质量分数。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2)煤灰的临界黏度温度(TCV)和软化温度(TST)的关系某些煤灰渣从真液状态冷却时,其黏度沿着对数曲线下降,到一定温度后,黏度变化即偏离此曲线,该偏离点的温度就是临界黏度温度。它的出现是由于液渣在冷却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晶粒,使之由牛顿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所至。

临界黏度温度(℃)和软化温度(℃)间有较好的下列线性关系: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柒’ 液体粘度如何测定

液体粘度测定:转子式粘度仪,擦用不同量程的转子测量粘度。

用粘度杯,粘度杯有很多种,如DIN杯,Ford杯,ISO杯,扎恩杯等,记录从液体开始流出到发现第一个断点的时长就是液体的粘度,也可以查留出时间和粘度转化表,把流出时间转换成粘度。一般油漆工业采用这种方法。

粘度定义

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

‘捌’ 测定黏度和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各试用于哪些场合。

粘度:毛细管法、蒽氏粘度法、旋转粘度法、粘度杯法等
密度:固体液体不一样,气体....
固体:浸水天平称量,堆积法
液体:密度计法,U型管振动法,比重瓶法

‘玖’ 测定黏度和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粘度:毛细管法、蒽氏粘度法、旋转粘度法、粘度杯法等密度:固体液体不一样, 固体:浸水天平称量,堆积法液体:密度计法,U型管振动法,比重瓶法。

阅读全文

与还有哪些种粘度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洗胃管连接方法 浏览:950
赵丽颖如何瘦脸方法 浏览:233
北京铜铝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浏览:260
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图示 浏览: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视频 浏览:356
K平均算法属于什么分析方法 浏览:9
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好方法 浏览:535
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音量 浏览:46
电信手机测网速的方法 浏览:652
宽带解决卡顿方法 浏览:299
鸭蛋用什么方法不破 浏览:47
抗血管新生治疗方法 浏览:939
电脑上的打印机使用方法 浏览:152
泡沫轴放松方法图片 浏览:604
t恤的折叠方法有哪些 浏览:617
熬夜预防方法有哪些 浏览:533
电脑键盘字符使用方法 浏览:625
瘤胃鼓气的治疗方法 浏览:760
无保护分娩接产方法研究目标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