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用物理天平测量气体密度
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气体的密度
凡是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借助排水集气法,用天平、量筒测得其密度,其准确度取决于天平的感量和量筒的最小刻度.
测量方法:
(1)取一球胆(或皮囊)接一根带夹子的胶管,盛满气体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1.
(2)用如图的装置,用力挤压球胆,用排水集气法在量筒中收集气体.集气完毕后,拧紧夹子.上下移动量筒,使其内外水平面一样高,以保证气体压强为1个大气压强,然后由量筒刻度读出气体体积V.
(3)称出余下气体和球的质量m2,则气体的质量为m1-m2.
(4)代入公式计算气体在1大气压下的密度
向左转|向右转
2.气体的密度怎样测?介绍了以下测量方法:用天平,100ml量筒,水。
向左转|向右转
100ml水的质量为100克,没有空气的空量筒质量为(b—100)克,100ml空气的质量为
(a—b+100)克,所以空气的密度为:ρ=(a—b+100)克/0。1升。
可在实际的测量中,我记录了如下的测量数据;
向左转|向右转
测出空气的密度为7克/升,而空气的实际密度为1。29克/升,误差为6倍多。为什么误差有这么大呢?
原来用的天平能测量的最少值为0。2克,而应该用能测量0。01克的天平,可能误差就会少些。
B. 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出气体的密度啊
如果按楼上的,测出的密度不是常温下的空气密度。
一个简单方法。找个可以密封的瓶子。
1 测出它的盖上塞的容积。装满水后,称出水和瓶子的质量(m1)。等于水的质量和瓶子质量和。
2 量水的体积V(水体积与空气体积一样)。量出水的质量。
3 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和盖到那个要测空气密度的地方,将水倒掉,空气自然就填充进瓶子,盖好塞子。称出质量(m2)。等于空气的质量和瓶子质量的和。
4 则用(m1-m2)得出(水的质量-空气的质量)
5 空气的质量=空气密度*V
这样做需要:天平,量筒。带塞子的瓶子。
C. 如何测量气体的密度
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先称内部是真空的体积为V的容器的重量为M1,再充入空气,称重为M2,(M2-M1)/V=气体密度。这个试验中容器所在的环境要为真空,以排除空气浮力的影响
D. 气体密度怎么测
材料:天平;量筒;以及带塞子的,密封性良好的瓶子1
测出瓶子盖上塞的容积。装满水后,称出水和瓶子的质量(m1)。等于水的质量和瓶子质量和。2
量水的体积V(水体积与气体体积一样)。量出水的质量。3
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和盖到那个要测气体密度的地方,将水倒掉,将气体导入瓶子,盖紧塞子。称出质量(m2)。等于要测气体质量和瓶子质量的和。4
则用(m1-m2)得出(水的质量-被测气体的质量)5被测气体密度=被测气体质量/V
这个方法显然需要很大的瓶子,而且实用性不大,瓶子里的被测气体质量显然很小,所以这只可以说是理论上对气体密度的测量,我记得高中化学里可以用物质的量和体积等算出密度。
E. 如何测量空气的密度
凡是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借助排水集气法,用天平、量筒测得其密度,其准确度取决于天平的感量和量筒的最小刻度.
测量方法:
(1)取一球胆(或皮囊)接一根带夹子的胶管,盛满气体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1.
(2)用如图的装置,用力挤压球胆,用排水集气法在量筒中收集气体.集气完毕后,拧紧夹子.上下移动量筒,使其内外水平面一样高,以保证气体压强为1个大气压强,然后由量筒刻度读出气体体积V.
(3)称出余下气体和球的质量m2,则气体的质量为m1-m2.
(4)代入公式计算气体在1大气压下的密度
F. 初中物理——如何测气体的密度,急!!!
我来试试:1.称出一个空蓝球的质量m1,2.打足气体后再称出总质量m2,3.把气体放到一个大的瘪的塑料袋里,测出体积v,4.密度=(m2-m1)/v
G. 密度的测量方式
我对物质结构不了解,没法给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只能简单的考虑,密度应该跟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乘以单个原子的质量差不多,之所以各种物质密度不同,应该因为物质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间的平均距离(或者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不同。比如一个极端的情况,重原子气化后,原子虽然很重,但以气体方式存在,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相对于固体是很小的,它的密度相对于由轻的原子组成的固体也是小很多倍的。
密度的计算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会简单的就能得到结果。
找到一点东西,希望有用:
元素的结晶密度变化规律,从总体看,一般是以周期表中部的硼、铝以及铁、铂族元素,结晶时密度最大,向周期表的左侧或右侧,元素的结晶密度逐淅变小,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例外,如氟、氯原子的有些结晶方法就密度增高,而还有些元素的某些结晶方法,则密度显着变小。
为什么会如此呢?其原因最主要与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以及与在结晶时成键结合方法有关。
由于元素的原子半径,不论是共价半径还是金属原子半径,一般都是以周期表最左边的,碱金属元素最高,向周期表右部原子半径不断减小,所以从铁、铂族元素与硼、铝元素,到周期表左侧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晶密度不断变小是必然的。
而从硼铝和铁铂族元素向右,结晶密度一般情况下变小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这些元素,在其结晶过程,不同原子间的成键结合方式,会由前半周期金属元素的,一般形成紧密堆积性结晶键,改变为非紧密堆积的有间隙分子式结合,并且越向周期表右部的元素,结晶过程相互吸引形成结合键时,二相邻原子之间的平均间距越大。
原因是由于元素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数增多,会使的一原子结晶时,可发生偏心运动成键的外层成键电子轨道,与相邻内层电子距离变近,成键时不易于向相邻原子可与之吸引形成结晶性键的成键吸引位点,大幅度偏转接近所致(具体机制请看笔者关于元素化学结合成键方面论文)。
所以尽管从硼、铝及铁铂族元素向右,物质原子的质量不断增大,但其结晶时的密度,却由于成键距离变远,与成键结合方法不紧密堆积,堆积间隙大,从而使周期表内向右,元素结晶密度反而会不断变小。
至于碳原子在结晶形成金刚石时,密度会反常的变大,最主要是元素核外的4个外层电子或全部6个核外电子,在很高温度下相互接近与结晶时,运动轨道可能全都表现强烈偏心运动特征,以及不同电子轨道可能发生了内外互相穿插,这样在其结晶之后的冷却过程,由于所有电子轨道一起收缩造成原子半径显着变小所致。
而氟.氯.砷等元素以某种方法结晶后,密度反常提高,主要是由于其结晶时和相邻元素比起来结晶的结合方法比较紧密所致,而氮、砷等元素以外的方法结晶时的密度,之所以又变为显着偏低,则是由于其结晶凝结时,不同原子之间结合方法更为松散的原因造成。
http://www.daixian.ccoo.cn/blog/blogshow.asp?aid=10195
H. 怎样测量气体密度详细些
材料:天平;量筒;以及带塞子的,密封性良好的瓶子1 测出瓶子盖上塞的容积.装满水后,称出水和瓶子的质量(m1).等于水的质量和瓶子质量和.2 量水的体积V(水体积与气体体积一样).量出水的质量.3 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和盖到那个要测气体密度的地方,将水倒掉,将气体导入瓶子,盖紧塞子.称出质量(m2).等于要测气体质量和瓶子质量的和.4 则用(m1-m2)得出(水的质量-被测气体的质量)5被测气体密度=被测气体质量/V 这个方法显然需要很大的瓶子,而且实用性不大,瓶子里的被测气体质量显然很小,所以这只可以说是理论上对气体密度的测量,我记得高中化学里可以用物质的量和体积等算出密度.
I. 壶盖内内封闭空气,测出密度如何变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气体的密度
凡是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借助排水集气法,用天平、量筒测得其密度,其准确度取决于天平的感量和量筒的最小刻度.
测量方法:
(1)取一球胆(或皮囊)接一根带夹子的胶管,盛满气体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1.
(2)用如图的装置,用力挤压球胆,用排水集气法在量筒中收集气体.集气完毕后,拧紧夹子.上下移动量筒,使其内外水平面一样高,以保证气体压强为1个大气压强,然后由量筒刻度读出气体体积V.
(3)称出余下气体和球的质量m2,则气体的质量为m1-m2.
(4)代入公式计算气体在1大气压下的密度
二、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量固体的密度
原理和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天平的相对测量法.设物体的体积为V,质量为m,密度为ρ,则
设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W1,悬在水中的视重为W2,则物体所受水的浮力F的大小等于
F=W1-W2.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力,即
F=ρ0Vg.
式中ρ0为水的密度,V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亦即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得
W1-W2=ρ0Vg,
又设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天平的砝码值为m1,利用天平的载物台,将物体挂在横梁左侧吊耳的挂钩上,并使其悬在置于载物台上的盛水烧杯中.称量时天平的砝码值为m2,则W1=m1g,W2=m2g,所以
再测出水的温度,从常数表中查出该温度下的水密度ρ0值,物体密度ρ等于
三、用比重瓶测量液体的密度
原理和方法:
图所示为常用的比重瓶,它在一定的温度下有一定的容积.将待测液体注入比重瓶中后塞好塞子,多余的液体将从塞中的毛细管流出,比重瓶中液体将保持一定体积.毛细管的作用是提高比重瓶容积在重复测量时体积相等的精度.
设空比重瓶质量为m1,充满密度为ρ的液体时的质量为m2,充满同温度的纯水时的质量为m3,比重瓶在该温度时的容积为V,则
其中ρ0为水的密度,可得
可见,只要用天平分别称量质量,即可得液体密度.
四、用定容瓶测量空气密度
这是利用定容瓶、分析天平、抽气机、真空计较为精密地测量空气密度的方法.
原理:
定容瓶如图,密闭在定容瓶中的空气,混有水蒸气.设空气和水蒸气的密度、分压强和摩尔质量分别为ρ空和ρ水,P空和P水,ρ空和ρ水,则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利用天平测得的瓶内空气的密度ρ,是这两者之和,即
再换算成标准状态下(即0℃,1atm)时空气的密度
可知,只要利用天平测出瓶内空气密度ρ,温度为t时的大气压强P,和水蒸气压,代入上式即可得标准状态下的干燥空气的密度ρ0而P水等于温度为t时的饱和蒸汽压Pt乘以当时的相对湿度H,这是可以通过查表获得的.
测量方法:
(1)将定容瓶抽气至残留空气压强在0.1mmHg以下,按精密衡量法在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0,m0可认为是瓶的质量.
(2)打开定容瓶活栓,让空气充满后,再测得质量为m,则瓶中空气质量为m-m0,若定容瓶容积为V,则测量的空气密度
(3)测量室温t,大气压强P(mmHg),相对湿度H,查表得到温度为t的饱和蒸气压Pt,则水蒸气的分压为P水=Pt×H(mmHg).
(4)代入公式
1atm时干空气的密度值,其公认值为1.293×10-3g/cm3,测量值的误差可以小于1%.
不再扣除水蒸气的分压,也不再进行温度修正.
五、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密度计是浮计的一种,分通用和专用两类,其测量范围大、精度高.
表我国部分密度计技术规格(温度20℃)
密度计的测量原理:
密度计由干管和躯体两部分组成,如图.干管是一顶端密封的、直径均匀的细长圆管,熔接于躯体的上部,内壁粘贴有固定的刻度标尺.躯体是仪器的本体.为一直径较粗的圆管,为避免底部附着气泡,底部呈圆锥形或半球状。底部填有适当质量的压载物(如细铅丸等),使其能垂直稳定地漂浮在液体中.某些密度计还附有温度计.
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定律。在图中可见,当忽略空气浮力和弯月面影响时,平衡方程为:
m0g=(V0+lA)ρg,
即 m0=(V0+lA)ρ.
式中m0为密度计质量,V0是密度计躯体部分的体积,l为液面下干管的长度,A为干管的截面积.由上式可知,l和ρ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用l来表示液体密度的大小.
测量方法:
(1)首先估计所测液体密度值的可能范围,根据所要求的精度选择密度计.
(2)仔细清洗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用手拿住干管最高刻线以上部位垂直取放.
(3)容器要清洗后再慢慢倒进待测液体,并不断搅拌,使液体内无气泡后,再放入密度计.密度计浸入液体部分不得附有气泡.
(4)密度计使用前要洗涤清洁.密度计浸入液体后,若弯月面不正常,应重新洗涤密度计.
(5)读数时以弯月面下部刻线为准.如图所示.读数时密度计不得与容器壁、底以及搅拌器接触.
对不透明液体,只能用弯月面上缘读数法读数。
J. 怎么测气体的密度
先找一个橡胶塞子刚好能塞住玻璃瓶口,在塞子中央打一孔,把金属管或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孔小时可将橡胶塞子浸入热水中,数分钟后取出,趁热将管插入扎中,冷却后即紧固),将塞子塞紧。将橡皮导管套在金属管上 用天平称量出瓶子、夹子、导管的总质量。将瓶子取下,用打气筒从导管向瓶内充气。打十几次后,用夹子将橡皮导管夹紧,抽出打气筒,将瓶子再放到天平上,增加毫克砝码,直至天平重新平衡为止。所增加的毫克砝码的质量,就是充入瓶内的空气质量。记录下空气质量m。 将瓶子取下。在量筒内盛满水后将量筒倒立在水盆中。将连着瓶子的橡皮导管口插入量筒内,松开夹子,用排水取气的方法收集充入瓶内的空气。等量筒内不冒气泡后,上下移动量筒,使筒内水面与盆中水面相平(使量筒内的空气压强为一个大气压)。观察量筒刻度,记录下筒内空气体积V。 根据密度公式 求出常温常压下空气的密度。1.每次充入的空气不宜过多,如果过多,收集空气时的大容器不容易找,测定常温常压下的空气体积有困难;充入的空气也不宜太少,太少了称量时增加砝码不方便。经试验,一般打十次为宜。如果选用的是其他型号的打气筒,先将量筒盛满水后倒立盆中,用打气筒往量筒内充气,排水后的空气不超过满刻度,记下充气次数,往瓶内充气时也充同样的次数。 2.瓶口与塞子、塞子与导管连接部分不漏气是做好这一实验的关键。塞好瓶塞和导管后,将瓶口部分浸入水中,用打气筒充气,看瓶口部分有无气泡冒出。如漏气,抹干后用黄油或凡士林加热后灌入其间,直至不漏气为止。 3.因充入的空气质量很小,要用毫克砝码,应细心调节天平。 4.如果没有大玻璃瓶子,可找硬质塑料桶或金属桶代替,充气前后体积不应有明显的变化。因为充气后体积变大,容器所受空气的浮力变大,称量的空气质量则偏小,测不准空气的密度。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