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导弹共有哪些制导方式,哪种制导方式最先进,最有效
最有效的是复合制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1 寻的式制导
寻的式(又称自动寻找式)制导系统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若按弹上安装的导引系统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制导。目前,世界上多数导弹和一部分空地导弹都采用这种制导方式。它比较适合攻击短距离目标。主动式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精度很高,但易受电子干扰;毫米波制导虽然具有制导系统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作用距离短。目前,世界各国发展较多的是激光雷达寻的制导。
2 遥控式制导
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其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其弱点是射程受制导站跟踪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限制,精度随射程增加而降低。
3 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参数的制导技术。它是一种自主式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是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惯性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隐蔽性能好、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其弱点是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时间较长的惯性制导系统,常用其它制导方式来修正其积累的误差。
4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它不受天气影响。地形匹配制导与惯性制导配合,可大大减小惯性制导的误差,这样导弹就会像长着眼睛似的迂回起伏,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
5 全球定位(GPS)制导
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安装GPS接收机的制导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制导,可以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的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目前,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6 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办法。目的是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用"一体化"的复合式制导,对系统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减少飞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也相当高。
‘贰’ 让导弹通用化有哪些方法
对一种导弹进行改进,使其适应其他各种作战任务需要。当前通用化的渠道至少有3种:将精确制导某个分子系统改装成按模块化制导,如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为攻击不同目标,可以携带反装甲、攻击硬目标、反跑道弹头、地雷、反软目标弹药等几种弹头中的任何一种;将一种导弹经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如美“麻雀”空空导弹,经过加装高度表,改造弹翼,重新设计发射装置,就成了“海麻雀”航空导弹;同一种导弹经改进后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例如“飞鱼”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均可航载,也可以由潜艇发射。目前,大批导弹经改进后,战斗力水平均产生了新的飞跃。
‘叁’ 发展导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要达到小型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要求,通常采用的措施
你好!!
小型弹用涡喷发动机——参考资料
http://www.doc88.com/p-890111600075.html
空空导弹是火箭发动机
反舰导弹发动机有:涡喷、涡扇、混合发动机(火箭+冲压发动机)
反坦克导弹:火箭发动机。一般个头比较小的道导弹都是火箭发动机。
远程运载火箭是火箭发动机,燃料有液态和固态之分。
‘肆’ 导弹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导弹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不仅装备了各种类型的导弹,而且应用于实战中。20世纪70年代后,导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向着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缩短反应时间、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导弹无论在命中精度、机动性能、爆炸威力等方面都将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精确制导的各种战术导弹,将以其命中精度高、自动寻的制导、毁歼力大、抗干扰能力强、作战效益高而更加令人瞩目。
提高命中精度是导弹发展的方向之一。要提高命中精度,可能采取的措施有:提高惯性测量装置的精度,使惯性元件的加工、测试与装配更加精确化;改进电子器件质量,实现微型化,提高弹上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存贮量与计算速度;采用卫星、预警飞机测量导引技术;采用复合制导技术;采用或改进中段和末段制导等等。对于战术导弹,提高命中精度的要点在于研制新的导引装置。现有战术导弹多采用中段自动驾驶仪制导或惯性制导,末段采用雷达寻的制导,它极易受多方面的干扰。未来导弹将向激光制导、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红外制导、复合制导、指令制导等方向发展。
战斗部的威力对防空导弹来说无关紧要,而对于地对地导弹、反舰导弹、舰岸导弹和战略导弹来说则相当重要,未来战术导弹将多采用高爆聚能装药、燃料空气炸药,并有向战术核装药方向发展的可能。
为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导弹将向小型化、隐身化方向发展,导弹发射装置对战略导弹来说则向发射井、机动性方向发展,如前苏联把战略导弹装在列车上发射。对于战术导弹来说主要是增大速度,向远程超音速发展,实施“防区外攻击”,导弹速度向2马赫以上超高速发展。增加抗干扰性能,将采用多变弹道和复合制导手段。一些战术导弹如防低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将向高机动、便携式方向发展。
总之,未来的导弹将是高命中率、高破坏力,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强、自身生存能力大大提高的高技术武器,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导弹将不断创造辉煌。
‘伍’ 导弹武器有哪些发展前景
展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军事科学理论(包括新的战争理论),新的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成就,必将为导弹武器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未来的战场将具有高度立体化(空间化)、信息化、电子化及智能化的特点,新武器也将投入战场。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导弹正向精确制导化、机动化、隐形化、智能化、微电子化的更高层次发展。战略导弹中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车载机动(公路和铁路)发射,以提高生存能力;加固固定发射提井,以提高抗核打击能力;提高命中精度,以直接摧毁坚固的点目标;采用高性能的推进剂和先进的复合材料,以提高“推进-结构”水平;寻求反拦截对策,并在导弹上采取相应措施。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美、俄两国服役的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并减少附带伤害;携带多种弹头,包括核弹头、多种常规弹头(如子母弹头等)和特种弹头(如石墨战斗部),提高作战灵活性和杀伤效果;既能攻击固定目标也能攻击活动目标;提高机动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微电子技术,电路功能集成化,小型化,提高可靠性;采用新型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打击的突然性;实现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简化发射设备,实现侦察、指挥、通信、发射控制、数据处理一体化。
‘陆’ 导弹有哪些类型
分类方法导弹有多种分类方法: 弹头装普通弹药的,为常规导弹; 核装药的,为核导弹。 按飞行方式分,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分,有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按发射点和目标分,有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面导弹、空空导弹、潜地导弹、岸舰导弹等; 按攻击的兵器目标分,有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反弹道导弹、反卫星导弹等。 按搭载平台分,有单兵便携导弹、车载导弹、机载导弹、舰载导弹等。 还可按射程远近及推进剂的性质等分为不同类型。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杀伤破坏性大等特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的关系可分为: 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地地导弹; 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地空导弹; 从岸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岸舰导弹; 从空中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空地导弹; 从空中发射攻击水面目标的空舰导弹; 从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空空导弹; 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潜地导弹; 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舰空导弹; 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舰舰导弹; 从空中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空潜导弹; 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舰潜导弹; 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潜潜导弹、从潜艇发射攻击飞机的潜空导弹、从飞机发射攻击卫星的反卫星导弹等。按攻击活动目标的类型可分为: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飞机导弹、反弹道导弹、反卫星导弹等。
‘柒’ 导弹有哪些具体的发展方向
提高命中精度是导弹发展的方向之一。要提高命中精度,可能采取的措施有:提高惯性测量装置的精度,使惯性元件的加工、测试与装配更加精确化;改进电子器件质量,实现微型化,提高弹上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存贮量与计算速度;采用卫星、预警飞机测量导引技术;采用复合制导技术;采用或改进中段和末段制导等等。对于战术导弹,提高命中精度的要点在于研制新的导引装置。现有战术导弹多采用中段自动驾驶仪制导或惯性制导,末段采用雷达寻的制导,它极易受多方面的干扰。未来导弹将向激光制导、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红外制导、复合制导、指令制导等方向发展。战斗部的威力对防空导弹来说无关紧要,而对于地对地导弹、反舰导弹、舰岸导弹和战略导弹来说则相当重要,未来战术导弹将多采用高爆聚能装药、燃料空气炸药,并有向战术核装药方向发展的可能。为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导弹将向小型化、隐身化方向发展,导弹发射装置对战略导弹来说则向发射井、机动性方向发展,如前苏联把战略导弹装在列车上发射。对于战术导弹来说主要是增大速度,向远程超音速发展,实施“防区外攻击”,导弹速度向2马赫以上超高速发展。增加抗干扰性能,将采用多变弹道和复合制导手段。一些战术导弹如防低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将向高机动、便携式方向发展。总之,未来的导弹将是高命中率、高破坏力,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强、自身生存能力大大提高的高技术武器,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导弹将不断创造辉煌。
‘捌’ 导弹涉及到哪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
[技术]
武器装备发展技术 空军在论证新武器、改进现有武器和验收武器装备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现代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促使空军加强了对新装备发展和旧装备改进的论证工作。确定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合理,通常采用各种试验试飞方法和数字仿真法。飞行试验是在真实的使用条件下探索航空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技术基础,也是装备调整、鉴定和使之更有效地付诸使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空军各种地面装备同样需要试验、试用,有的还要进行空中校飞。在许多国家,武器装备的试验试飞由航空工业科研部门和空军共同承担,但各有侧重。在试飞手段和方法上,各国强调标准化建设,日趋使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军用飞机的鉴定验收试验中,强调作战使用性的试验和评定,而原型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试验和评定更为人们所重视。测试技术已从靠感官和粗略地记录发展到飞行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处理,磁记录、遥测、磁遥结合的内部参数测试系统。精密测试雷达、光学经纬仪等构成的外部参数测试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飞行参数的采集、传输、记录以及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事后分析,都广泛地使用了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飞行模拟对于研究和验证航空新技术,特别是对于开展飞行品质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国家已研制出空中飞行模拟器,又称变稳定性飞机。这是一种经过专门改装的试验研究机,用以研究飞机飞行品质、飞行控制技术、显示技术和训练试飞员。
武器装备使用技术 空军人员掌握武器装备和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指挥技术、飞行技术、轰炸技术、射击技术、 领航技术、 搜索跟踪识别技术等。现代空军武器装备对指挥和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在指挥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对指挥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技术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效能,推动了人机结合的使用技术的发展。飞行模拟技术已趋成熟,在各国飞行训练提纲中,使用飞行模拟器的时间已占相当比例。模拟器示景系统采用计算机成像技术,不仅可练习高难度的飞行动作,还可训练空战、 领航、 轰炸、射击等技术。在搜索跟踪识别技术上,新的电子光学设备能自动显示更多的有关目标参数,对使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勤保障技术 空军后勤是空军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空军后勤要求具备与作战部队相应的机动能力、快速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后勤保障技术现代化是提高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物资、油料保障、卫生勤务保障、运输保障、装备保障和工程保障中都离不开保障技术。许多国家把提高后勤装备自动化作为发展重点,应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优化物资油料调配和经费的调拨。现代空军修建工程技术体现在对机场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在勘察设计方面应用航测、激光测距仪、模型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武器装备维修技术 保持和恢复空军武器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技术。主要包括对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封存、延寿等。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有些国家的空军正在加紧对维修理论的研究,装备维修已从简单的预防和排除故障,发展到对装备的全寿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成为装备设计的重要指标,发展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改进了维修方式, 采用了维修新技术, 提高了工效,降低了费用,安全度上升。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已发展成为相辅相成的两门学科,应用范围已从航空电子设备向飞机电气、 液压、 机械及结构等系统发展,从硬件向软件领域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维修,不仅有电磁、射线、声音和振动探测、温度探测、全息摄影等先进检测技术和手段,而且有机械故障监控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并运用了电子计算机设备。外场维修工作将主要是更换便于拆装的单元体和部件,内场修理任务将有所增加。
统筹技术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空军作战、训练和建设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空军建设统筹技术、空军作战统筹技术、空军训练统筹技术、空军武器装备统筹技术等。空军建设统筹技术,以军事战略为指导,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多变量优化控制与决策技术,对空军的规模、兵力结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培训、战场准备等宏观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和统筹规划。空军作战统筹技术,以遂行任务的作战条件为基础,运用概率论、军事运筹学、射击学、轰炸学等理论和方法,预测空军作战的效果,为取得一定战果应使用的兵力,以及为遂行不同作战任务提出兵力优化方案,是指挥员在组织实施战役战斗时, 进行正确统筹的重要依据之一。空军训练统筹技术,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人才培养的最优体制,包括训练内容、时间,晋升服役年限,训练装备等,提高效益,防止人才流失。空军武器装备统筹技术,对空军武器装备的全寿命期进行系统效能费用分析;运用可靠性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有效地控制武器装备的质量与使用。
[科技]
导弹通常由战斗部(弹头)、弹体结构系统、动力装置推进系统和制导系统等4部分组成。
导弹推进系统是为导弹飞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装置。又称导弹动力装置。它主要由发动机和推进剂供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发动机。导弹发动机有很多种,通常分为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前者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因此不仅可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还可用于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导弹;后者只携带燃烧剂,要依靠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只能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火箭发动机按其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又可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以及冲压喷气发动机。此外,还有由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组合而成的组合发动机。发动机的选择要根据导弹的作战使用条件而定。战略弹道导弹因其只在弹道主动段靠发动机推力推进,发动机工作时间短,且需在大气层外飞行,应选择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战略巡航导弹因其在大气层内飞行,发动机工作时间长,应选择燃料消耗低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战术导弹要求机动性能好和快速反应能力强,大都选择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制导系统:按一定导引规律将导弹导向目标 、 控制其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运动以及飞行时间程序、指令信号、供电、配电等的各种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适时测量导弹相对目标的位置,确定导弹的飞行轨迹,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保证弹头(战斗部)准确命中目标。导弹制导系统有4种制导方式:①自主式制导。制导系统装于导弹上,制导过程中不需要导弹以外的设备配合,也不需要来自目标的直接信息,就能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惯性制导,大多数地地弹道导弹采用自主式制导。②寻的制导。由弹上的导引头感受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寻的制导、激光寻的制导、红外寻的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制导精度高,但制导距离较近,多用于地空、舰空、空空、空地、空舰等导弹。③遥控制导。由弹外的制导站测量,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由弹上执行装置操纵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指令制导、无线电波束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等,多用于地空、空空、空地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④复合制导。在导弹飞行的初始段、中间段和末段,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称为复合制导。这种制导可以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
导弹制导精度是导弹制导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导弹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打击固定目标时,导弹命中精度用圆概率偏差(CEP)描述。它是一个长度的统计量,即向一个目标发射多发导弹,要求有半数的导弹落在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以圆概率偏差为半径的圆内。打击活动目标时,导弹的命中精度用脱靶距离表示,即导弹相对于目标运动轨迹至目标中心的最短距离。
导弹弹头是导弹毁伤目标的专用装置,亦称导弹战斗部。它由弹头壳体、战斗装药、引爆系统等组成。有的弹头还装有控制、突防装置。战斗装药是导弹毁伤目标的能源,可分为核装药、普通装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等。引爆系统用于适时引爆战斗部,同时还保证弹头在运输、贮存、 发射和飞行时的安全。弹头按战斗装药的不同可分为导弹常规弹头、导弹特种弹头和导弹核弹头,战术导弹多用常规弹头,战略导弹多用核弹头。核弹头的威力用梯恩梯当量表示。每枚导弹所携带的弹头可以是单弹头或多弹头,多弹头又可分为集束式、分导式和机动式。战略导弹多采用多弹头,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攻击多目标的能力。
导弹弹体结构系统 用于构成导弹外形、连接和安装弹上各分系统且能承受各种载荷的整体结构。为了提高导弹的运载能力,弹体结构质量应尽量减轻。因此,应采用高比强度的材料和先进的结构形式。导弹外形是影响导弹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 对于巡航导弹以及在大气层内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的战术导弹,要求更为突出.
可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