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种植技术方法

种植技术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4 07:18:55

㈠ 鱼腥草种植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一、鱼腥草的种植方法:

1、定植

种植鱼腥草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植,我们要选择肥力强、疏松及排水方便的土壤,最好是有机质的土壤栽培,松土后再起畦,畦的宽度不超过两米,高30厘米,沟底宽为20厘米,种植后再浇水,使农田的十分充足。

3、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主要在2-3月份进行,将一些长势好的根茎截成有两个腋芽的小段,然后在苗床上定植即可。

㈡ 蓝莓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选择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合理密植蓝莓,并根据蓝莓需肥性适时施肥,后期进行整形修剪,同时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一:蓝莓种植技术

1.1园地选择

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首先了解或测定土壤pH,pH应在4.2-5.5之间;其次,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南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立地类型以荒山地、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和杂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区,结合商品林基地建设,推广种植蓝莓,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调整了林种结构,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1.2定植密度与整地

定植密度:高丛蓝莓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2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整地: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长)×1.0m(宽)×0.5m(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1.3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座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浆果从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值园内,至少需配置两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定植时间: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

二:管理技术

2.1施肥

蓝莓对肥料的需求量很低,在土壤酸度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只需施入少量氮肥,也可根据叶的分析或缺素症状施入其它肥料。但要特别注意蓝莓是嫌钙植物,对钙有迅速吸收和积累的能力,在钙质土壤上种植时,由于吸收钙过多而导致缺铁失绿或死亡。从整个树体营养分析,蓝莓又属于寡营养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树体内N、P、K、Mg、Ca的含量很低。因此,过多施肥往往会导致肥料过量而伤害树体,影响产量。蓝莓属喜铵态氮树种,因此,施N时要禁止使用硝态氮,因为硝态N对蓝莓有害,尤其是NaNO3;用铵态氮效果较好,在pH5.0以下时,用尿素较好,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尿素可顺利转化为铵态氮,在pH高于5.0时则以(NH4)2SO4为佳。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土壤pH而定。在施用钾肥时,切忌施KCl,因为Cl对蓝莓有害,可使用K2SO4等。生产上应尽量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如猪、牛粪。也可以播撒绿肥,如白三叶等。

施肥方法可以全园撒施,也可以沟施。在南方山地一般以开沟施为宜,可有效减少肥水流失。施化肥时沟宽20-30cm,沟深10-15cm;秋、冬季施农家肥时,沟宽30-35cm,沟深35-40cm。绿肥则通过翻挖压青埋入土中。

2.2杂草控制、土壤管理

用除草剂除草是一种经济有效之举,但土壤管理,除了消除杂草,还有其它要求。用植物的有机残体进行地面覆盖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可采用粉碎的松树皮、松针、苔藓和枯枝落叶等覆盖园地。在松树多的地方,枯落松针是一种很好的地面覆盖物。地面覆盖有许多好处:首先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缓冲土壤温湿度的骤变,保护根系;其次,有利于使土壤pH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减少缺素症,促进生长和增产;第四,防止杂草效果好。此外,覆盖还使蓝莓在比较干旱的高坡矿质土壤栽培成功,有人用聚丙烯塑料膜进行地面覆盖,也取得较好的土壤保湿和杂草防止效果。但其它方面的作用不如植物残体。行间进行季节性间作低矮作物也有较好的效果,它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有较好的行间防草作用,在粘重土壤上应用的效果尤为突出。在大面积种植蓝莓时,难以用植物残体覆盖;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植前用除草剂,杀灭杂草,定植后全垦园地播撒绿肥,如白三叶、红三叶等豆科植物,三年后可完全覆盖园地,又能增加土壤肥力。贵州麻江蓝莓园采取播撒白三叶覆盖园地,效果十分良好。

另外,在土壤管理中,水分灌溉也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南方的降雨量条件完全可保证蓝莓的正常丰产,但在果实膨大期遇干旱会使产量大大降低,因此建立灌溉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2.3整形修剪

果树的整形修剪是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矛盾,解决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从而实现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蓝莓为多年丛生灌木,对它的整形修剪与大果型果树不同,而且,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的修剪方法也有差异,要区别对待。

高丛蓝莓的修剪主要任务是调节当年结果与下一年的结果潜力。幼树整形修剪主要是保持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促进树冠尽早形成。一般在定植后第1-2年主要以去花芽为主,目的是促进根系生长,扩大树冠、增加枝量;第3年修剪主要疏去基部弱小枝、病虫枝,保持树冠直立,以便结果后果实离开地面,第3年株产控制在1kg左右。一般在定植第3-4年之前修剪量不大。对成龄树,则要着眼于收获的质与量。对直立型品种,疏除树冠中心部位的枝以使树冠开张;开张型品种,需剪除下部的放射状枝,重剪弱枝,以促进形成壮枝和产生较多的叶;疏除细弱枝,保留强旺枝,短截长果枝,根据枝条强弱,保留3-5个花芽,每个结果枝要有足够的叶片,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和保证果实品质。花量大时,要进行疏花疏果,甚至疏除整个花序,当树体进一步衰老,到20年后,若不进行品种更新,则需重重回缩,进行树势的更新复壮。

兔眼蓝莓的修剪要依树体长势而定,兔眼蓝莓能够承受很高的产量,因此,对幼树主要是除掉下部弱枝和树冠中部过分拥挤的枝条。对成龄老树,主要是防止树冠过高和内膛过密。疏除密枝、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结果主枝年龄超过5-6年,要回缩更新。由于蓝莓在我国大面积的种植才刚起步,对其栽培管理技术还在不断探索和试验中。

2.4病虫害防治

蓝莓在新种植区很少见病害,而害虫的种类较多,但在国内未见有大的危害报道。不过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栽培时间的延长,其病虫害防治将成为蓝莓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蓝莓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僵果病、茎干腐烂病。有时种植户往往把蓝莓树体缺素(缺铁、钾、镁等微量元素)而导致叶片变色而误认为是病害。蓝莓不同种类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高丛蓝莓的抗性明显低于兔眼蓝莓。如高丛蓝莓中的达柔易感染根腐病和茎干溃疡病。蓝莓的各种病害均可在生产管理季节用硫剂或其它杀菌剂进行防治。也有报道认为茎干溃疡病很难用杀菌剂防治,因此,该病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已成为北方高丛蓝莓的毁灭性病害,国内尚未见有该病害的报道。

蓝莓园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螨类、果蝇、毒蛾、刺蛾、大蚕蛾、天牛、蝽象、枝梢食心虫等危害叶、果、枝干。其中对蚜虫、螨类、毒蛾、刺蛾、大蚕蛾等叶部虫害,用杀虫剂均可防治;对天牛、食心虫等枝干虫害,了解其生活史后,可用杀虫剂喷杀幼虫;对果蝇等果实害虫及部分天牛可在5-7月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特别是5月上旬开始诱杀第1-2代成虫,是对7-8月果实成熟盛期减少危害非常关键的防治措施,而且效果非常良好。

㈢ 柏树种植技术方法是什么

1、土壤

柏树是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植物,又被称为侧柏和扁柏。柏树的适应能力很强,耐贫瘠,能够在微酸性土壤或微碱性土壤中生长。养殖柏树,可使用疏松、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营养丰富,透气性强,有利于柏树根系的生长。

2、光照

柏树喜光照,在其生长期间,可将柏树盆栽放在室外光照充足的位置养护。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柏树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有利于枝叶的生长。柏树的幼苗不耐强光,在夏季期间,需要做好遮阴工作,避免幼树被烈日灼伤。

3、水分

柏树的耐旱性较强,在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浇水,避免水分过多,盆底积水,导致柏树的根系腐烂。空气过于干燥时,需要增加浇水量,可以适当的给植株喷水,进行降温保湿。在冬季期间,植株进行休眠状态后,需要控制浇水量。

4、肥料

柏树对肥料的要求比较高,在生长期间,一般10~15天可给植株施1次薄肥,肥料多以复合肥为主,能够促进枝叶的生长,注意不可使用生肥或是浓肥。在夜间给柏树施肥,在第二天早上适量的浇点水,可以稀释肥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3)种植技术方法扩展阅读:

柏树的病虫害防治:

在育苗期间,要注意土壤中不能带病,插杆的苗木不能生病,因此,在种植前要做好亲本根系与土壤的杀菌工作,才能保证长出来的苗木的健康,即保持环境的无菌,才能保证苗木的健康。

柏树的病虫害少见,只见有少量的毒蛾病,一年2代,毒虫可以越冬。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两种办法来防病。一种是在早春的时候,用摇树的办法,将树叶中的毒蛾幼虫振荡下来,然后清除。

另一种是化学的办法,即在发现毒娥的时候,用敌百虫等化学农药喷洒在柏树叶子的表面,虫子会少很多。

㈣ 生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生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中耕除草

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1至2次,并及时清除杂草。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无公害生姜生产,最好不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或覆盖白色地膜再盖一层薄土等方法防除杂草。

浇水

姜不耐旱,根系又浅,应合理浇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幼苗期虽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应小水勤浇,浇后浅耕保墒。夏季勤浇水,可降低地温,以早、晚浇水为好,田间积水过多应及时排涝。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至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贮藏。

追肥与培土

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幼苗期为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应追一次“壮苗肥”,每亩随水冲施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后,姜苗处于“三股杈”阶段,是生长的转折期,也是吸肥量变化的转折期,应追施“转折肥”,可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并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15至20千克。9月上旬前后,姜的根茎进入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补充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

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潮湿,需要进行培土。一般于立秋后结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至3次,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

采收留种

姜不耐寒,通常于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后自茎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厘米至3厘米茎茬),不需进行晾晒。

采收

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⑴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⑵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⑶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至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留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㈤ 生姜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术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高40~100cm。品种有:青州竹根姜 山农一号生姜 青州小黄姜。

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那么生姜该如何正确种植呢?下面就让山间小妹带你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一、生姜什么时候种最好?
生姜起源于热带雨林地区,长期的系统发育形成了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特性,因而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温暖无霜的季节。生姜在热带地区表现为多年生,而我国生姜产区由于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均进行一年一茬栽培。

生姜的产量与生长期密切相关,一般生长时间越长,产量越高。因此,确定某地是否适于生姜露地生产,应考虑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需在终霜后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初霜前气温降至13℃左右时收获;二是从出苗至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在135天以上,生长期间15℃以上有效积温达1200~1300℃;三是把根茎形成期安排在昼夜温差大而温度又适宜的月份里,以利于产品器官的形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相差很大,满足上述条件的时间亦有较大差别,因而各生姜产区适宜的播种期各不相同。如广东、广西等地全年气候温暖,冬季无霜,播种期不甚严格,1~3月份均可播种;长江流域各地露地栽培一般于“清明”前后播种;华北一带多在“谷雨”前后播种;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无霜期过短,露地条件下种植生姜产量较低。

生姜应适期播种,不可过早或过晚。若播种太早,温度低,热量不足,播后种姜迟迟不能出苗,极易导致烂种或死苗;播种过晚,则出苗迟,从而缩短了生长期,造成减产。

一般不论是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只要环境条件可满足生姜生长最低需求(主要是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亦即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内,以适当早播为好,播种越迟,产量越低。

二、姜种如何催芽?
1. 姜种催芽的好处和时间

姜种催芽有2个好处:一是可以早出苗,早生长,早上市;二是可以延长生姜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产量。催芽前要先晾晒姜种2~3天,然后剔除腐烂、干缩、带病、带伤的姜种,选用肥大饱满、色泽光亮、无病无伤的合格姜种进行催芽。

南方温暖地区,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不经催芽即可播种。催芽的过程,北方称“炕姜芽”,多在“谷雨”前后进行;南方叫“熏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后进行。

2.

㈥ 高粱种植技术和方法

高粱种植技术和方法:

1、高粱的种植方法

种植高粱一般采用间苗、定苗的方法,间苗一般在3到4叶时进行,定苗在5到6叶时进行,要注意的是在定苗的过程中,需尽量做到留壮苗、留大苗、等距离留苗。

2、高粱的育苗技术

高粱播种育苗前,要对高粱种进行人工筛选,可以采用较为便捷的风选,去除比较瘪小的高粱粒,留下优秀饱满的大颗高粱粒。播种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够2至3天,再进行播种育苗,往往发芽率和存活率会更高一点。

3、高粱的施肥方法

首先,高粱出苗后就要及时施提苗肥。其次,在高粱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还要施加尿素和农肥,不过三个时期的施肥量不太一样。拔节期每亩施用尿素10千克、农肥1000千克。孕穗期每亩施用尿素20千克、农肥900到1000千克。灌浆期施用尿素10千克、农肥1000千克。

㈦ 种植蔬菜的技术和方法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㈧ 果树种植的技巧

果树栽培技术
1、选址
果树栽植地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环境、温度、土壤质量、天气变化等多种因素。另外,要结合果树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来合理选择种植地,如山楂树应种植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中。
2、温度控制
果树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为有效控制温度,可采取设施栽培方式。该方式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得果树的结果率和果品质量均比正常情况下要高。而且利用设施栽培可以促进果树成熟,从而对抢占市场有一定的帮助,提前上市的水果一般价格更高,也可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
冬季果树内部脱落酸分泌较多,果树的生长发育一般会停止。针对此,可以采用低温技术不让果树自然休眠,再通过调试温度来栽培果树,以利于果树健康生长,并有效控制果树的坐果时间及坐果率。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调控应适宜,不宜温差过大。
3、肥水管理
3.1、施肥管理。肥料能够为果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施肥量需要根据果树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施肥量过大,很容易造成烧苗,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同时要适时追肥,保证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的营养需求。追肥建议采用少量多施的方式,使所施的肥料能够被充分吸收而不造成浪费。追肥的肥料有多种选择,如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
3.2、排灌管理。施肥过后,需要及时进行浇水。
灌溉水的碱性不能过高,当然也不能过酸。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需要注意果园的排水工作,避免积水过多而影响根茎呼吸。
4、修剪
为保证每棵果树均能够正常通风和采光,需要对果树的枝干进行修剪,避免果树的枝干之间相互遮掩而导致受光不均匀。落叶果树在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间进行修剪,寒冷地区以萌芽前为宜,暖地宜在落叶后进行。常绿果树以采果后或春季萌发新梢前修剪为宜。修剪方法有短截、摘心、疏剪、缓放以及刻伤、环割(环剥)、扭梢或拿枝软化等,要因树、因地制宜地选择修剪方法。一般对于骨干枝应保持其健壮长势;辅养枝应及时缓和生长势,使其转化为结果枝;老弱枝组需及时短截更新。
5、病虫害防治
如今人们提倡的是绿色、健康生活,无论是在出行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喜欢更绿色的方式。因此,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为主。

㈨ 种植小技巧

盆花种植的方法
选盆

1、瓦盆(泥盆、素烧盆)粘烧制的花盆,好,价格低廉,规格齐全,较适合家庭.

2、紫砂盆:制作精巧,古朴大方但透水气性不如瓦盆。

3、瓷盆:透气性不良。宜作套盆

4、水盆:盆底列透水孔,用来培养水仙等水培花卉。

5、塑料盆:轻巧排水透气性能差适宜种植吊兰、常春藤等。

上盆

上盆是指无盆花木种盆里的技。上盆是盆栽的第一步,是花卉生长的关键。做好盆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上盆时间:每次移植都会使根受不同的损伤,根的吸水功能会减弱上盆时间间选在11月到来年3月叶落未萌芽时期。常绿花木多选在10-11月,或3-4月,花木需水量少的时期。

2、正确的操作

A、花盆处理:新盆要用水浸泡二天才能使用,旧盆必须洗净.

B、花木修剪:苗木上盆前,要剪断过长的根和受伤的根,如果损伤的根太多,还需剪掉些叶子以减少蒸腾,使之成活率高.

C、栽植:用两片碎盆片把排水孔盖上,各盖一半,中间叠起,然后加入1-2厘米厚的河沙(或是粪煤屑、木屑)目的是于排水透气。这时,把苗木放在中间加入培养土到半盆,把花木捎上提,使根系伸展并用手轻轻压紧,最后加培养土到距盆边2-3厘米 ,并边加土边把土压实.

D、浇水和施肥:上盆结束后,要立即浇水,一次浇透,直到盆底有不渗出。当时不要施肥,最好等苗木已发根,开始灰复生长后(一般15天),再补充肥力,使其更好生长.

换盆:

换盆是将盆栽的植株由原盆移入另一盆的技术,换盆的有两个原因。一是细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布满盆内,而老根已无吸水吸肥和功能,只有新长的根毛区具有吸收水肥的功能。有时盆底排水孔也伸出幼根。这时须换入较大的盆,以扩大营养面积。二是植株生长基本成形,盆栽时间过长,培养土中营养欠缺,土质变劣,需要更新培养土,这种原因的换盆,主要是更新培养土,仍栽入原盆或稍大一点的盆均可. 换盆,先用小竹片将盆壁周围土拨松;较小的花盆,可先倒过来,用左手托住盆土,右手轻磕盆沿,或用手指从盆底孔用力顶住垫孔瓦片就可使土团和花盆分离:较大的花盆,可用双手把盆翻倒,将盆沿的一侧在地上磕几下,就可使土团脱离花盆。土团脱出后,应抖掉一半的旧土。根太多的,还应修剪根系。如果根的培养土紧抱成团,可用刀将土团削掉1/3。整好后放入盆中,填入新的培养土。浇透水后遮荫一周。注意以下几点:

1、换盆换土,要待盆土略进行,以利脱盆。刚浇过水的,不宜换盆,易弄碎泥团。

2、不能去除太多的旧土,因易损伤毛根,吸水能力下降而死亡.

3、换盆结合分株繁殖同时进行。

*转盆:植物有向光性。应经常转盆。

㈩ 种植方法有哪些

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单作法、混作法、间作法、套种法、带种法、复种法等。不同的种植法要求不同的耕作栽培技术措施。种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种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作业的农业技术方法。

种植法根据种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正确处理地力和作物种间的关系,组成不同的作物群体,用地养地结合,达到高产稳产、全面丰收。



种植方法的历史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是我国传统农业独具特色的种植法,在农业现代化中,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改革种植法是耕作改制的关键环节。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地具体条件。

在高产、优质、低成本的前提下,各种种植法科学合理地搭配,因地制宜,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复合作物群体的生态模式。随着农业科学的进步,种植法正向充分利用全部生长季节及其环境资源的方向发展。

阅读全文

与种植技术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铜铝暖气片安装方法 浏览:135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浏览:260
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图示 浏览: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视频 浏览:356
K平均算法属于什么分析方法 浏览:9
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好方法 浏览:535
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音量 浏览:46
电信手机测网速的方法 浏览:652
宽带解决卡顿方法 浏览:299
鸭蛋用什么方法不破 浏览:47
抗血管新生治疗方法 浏览:939
电脑上的打印机使用方法 浏览:152
泡沫轴放松方法图片 浏览:604
t恤的折叠方法有哪些 浏览:617
熬夜预防方法有哪些 浏览:533
电脑键盘字符使用方法 浏览:625
瘤胃鼓气的治疗方法 浏览:760
无保护分娩接产方法研究目标 浏览:430
29x55的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58
胆管癌预防性治疗方法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