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分离甾体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有哪些

分离甾体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3 10:48:13

‘壹’ 中药化学成分沉淀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方法

指于中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或溶剂,使某些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使所要成分与杂质分离的方法。依据加入试剂或溶剂不同,分为下述五种方法。
1
水醇沉淀法:
水提醇沉法:于水提浓缩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以上,可使多糖、蛋白质沉淀。
醇提水沉法:于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10倍量以上水,可沉淀亲脂性成分。
2
铅盐沉淀法:
利用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与许多物质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中性醋酸铅可沉淀具有邻二酚羟基和羧基的成分;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范围较广,可沉淀含酚羟基和羧基及中性皂苷等。
3
酸碱沉淀法:
酸提取碱沉淀:用于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碱提取酸沉淀:用于酚、酸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4
专属试剂沉淀法
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称为专属试剂沉淀法。如雷氏铵盐能与水溶性生物碱类生成沉淀,可用于分离水溶性生物碱与其它生物碱;胆甾醇能和甾体皂苷沉淀,可使其与三萜皂苷分离;明胶能沉淀鞣质,可用于分离或除去鞣质等。
5
盐析法
于中药水提取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常用的无机盐有NaCl、Na2SO4等。

‘贰’ 什么是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是指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主要分布于陆地高等植物中,也少量存在于海星和海参等海洋生物中。

三萜类成分是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所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以游离形式或以与糖结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许多中草药如人参、远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三萜皂苷。有些皂苷还具有抗菌的活性或解热、镇静、抗癌等有价值的生物活性。

(2)分离甾体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三萜皂苷的特征有:

1、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

2、人参皂苷是最常见的一种三萜皂苷。人参皂苷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由30个碳原子排列成四个环的甾烷类固醇核。他们依糖苷基架构的不同而被分为两组:达玛烷型和齐墩果烷型。

3、鉴别三萜皂苷的方法是显色法:醋酐-浓硫酸反应,即在试管中将少量样品溶于乙酸酐,再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三萜皂苷可出现红-紫等变化,最后可褪色。

‘叁’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甲型强心苷和 乙型强心苷 2、 A 芦丁 和 B 槲皮素 3、A三萜皂苷和B甾体皂苷

你好,鉴别方法:1、对于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由于甲型强心苷能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形成活性次甲基,故加入活性次甲基显色反应剂即可,可以用间二硝基苯或是苦味酸
2、对于芦丁和槲皮素,由于芦丁含有苷结构,可以加入10%α-萘酚乙醇溶液后沿壁再加入浓H2SO4进行识别,芦丁可在Molich反应中呈阳性~
3、对于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可以进行乙酸酐-硫酸识别反应,三萜皂苷最后出现红色,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

‘肆’ 简述用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纯化甾体皂苷的方法原理

1. 皂苷的提取方法
(1)皂苷类通常用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适量的水,必要时先用乙醚,石油醚等亲脂性溶剂萃取,除去亲脂性杂质,然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减压蒸干,得粗制总皂苷,此法被认为是皂苷类成分的提取的通法.。
(2)甲醇或乙醇提取-丙酮或乙醚沉淀法 由于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可将粗制总皂苷溶于少量甲醇,然后滴加乙醚或丙酮,皂苷即析出.。 (3)碱水提取法 酸性皂苷可先用碱水提取,再加酸酸化使皂苷沉淀析出。
2. 皂苷元的提取方法
(1)皂苷元多数难溶于或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采用两相萃取法,用矿酸并加热的条件先将粗皂苷水解,水解出来的皂苷元用弱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可以减少对皂苷元的破坏。
(2)还可以直接用酸水加热水解中药原料中的皂苷。
(3)含羰基的皂苷元可用Girard T或P试剂进行提取分离。
3. 皂苷的分离
(1)沉淀法
①丙酮或乙醚沉淀法:方法简便,但难以分离完全。
②胆甾醇沉淀法:可用来精制甾体皂苷。
③铅盐沉淀法:此法可分离酸性皂苷与中性皂苷。醋酸铅可使酸性皂苷完全沉淀;碱式醋酸铅则能使中性皂苷也沉淀下来。
(2)色谱法 纯化皂苷多采用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液滴逆流色谱法。
答案补充
所以选B 乙醚

‘伍’ 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可用以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最后呈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呈红色或紫色. 醋酐-硫酸反应检测方法:样品溶解于醋酐中,加入浓硫酸-醋酐(1:20)数滴,能产生颜色变化.如果是甾体皂苷,在颜色的变化中,最后呈显绿色,而三萜皂苷只能转变为红、紫或蓝色,不出现绿色. 2、第二题可以看出,两类化合物的5位都有羟基,考察的是区别3位上有没有羟基,没有羟基的是黄酮,有3-OH的是黄酮醇. 锆盐-枸橼酸反应,3羟基的比5羟基的形成的络合物稳定,可以用来区分3-OH或5-OH黄酮. 方法:加2%Zrocl2/MeOH,样品的甲醇液生成黄色锆络合物,然后加2%枸橼 ,3-OH黄酮 仍呈鲜黄色3-OH,黄色溶液显着褪去的是5-OH黄酮.

‘陆’ 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反应是

正确答案:B
解析:与三氯乙酸反应时,三萜皂苷加热到100℃才能显色,而甾体皂苷加热至60℃即发生颜色变化
。由此可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柒’ 用化学方法鉴别各题[试剂,现象,结论] 1 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 2 3 ,5 ,7,三羟基黄酮与5,7,二羟基黄酮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可用以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最后呈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呈红色或紫色。
醋酐-硫酸反应检测方法:样品溶解于醋酐中,加入浓硫酸-醋酐(1:20)数滴,能产生颜色变化。如果是甾体皂苷,在颜色的变化中,最后呈显绿色,而三萜皂苷只能转变为红、紫或蓝色,不出现绿色。
2、第二题可以看出,两类化合物的5位都有羟基,考察的是区别3位上有没有羟基,没有羟基的是黄酮,有3-OH的是黄酮醇。
锆盐-枸橼酸反应,3羟基的比5羟基的形成的络合物稳定,可以用来区分3-OH或5-OH黄酮。
方法:加2%Zrocl2/MeOH,样品的甲醇液生成黄色锆络合物,然后加2%枸橼 ,3-OH黄酮 仍呈鲜黄色3-OH,黄色溶液显着褪去的是5-OH黄酮。

‘捌’ 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

用化学方法区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

醋酐一浓硫酸反应:将样品溶于醋酐中,加入浓硫酸一醋酐(1:20)数滴,呈黄→红→蓝→紫→绿等颜色变化。此反应可以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前者最后呈红色或紫色,后者最终呈蓝绿色。

三氯乙酸反应:将含甾体皂苷样品的氯仿溶液滴在滤纸上,加三氯乙酸试液1滴,加热至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

在同样条件下三萜皂苷必须加热至100℃才能显色,也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可用于纸层析。此方法也可以用于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提取分离:

皂甙是一类极性较强的大分子化合物,不容易结晶,易溶于水和醇,难溶于有机溶剂,而且在同一植物中往往有很多结构相近的皂甙共存,更增加了分离纯化的困难。一般采取先用甲醇或含水乙醇提取,然后将醇浸膏悬浮于水,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即得到总皂甙。

粗皂甙的分离除使用常规的正相硅胶柱层析外,还可选用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可使分离效果显着提高。

反相柱层析在皂甙的分离和纯化时使用比较多,最常用的是ODS (C18反相填料),该法主要选用水和醇以不同的比例洗脱,对于极性大的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而且对样品的吸附比较少,可减少样品损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甾体皂甙

‘玖’ 设计分离黄酮、三萜皂苷和生物碱流程

皂苷部分极性较大,首先应该附集皂苷部位,通常可用正丁醇萃取或是大孔树脂得到总皂苷部位。对于具体皂苷的分离,若使用硅胶柱层析,一般以氯仿:甲醇:水进行洗脱,氯仿:甲醇:水一般为9:1:0.1,8:2:0.3,7:3:0.5。黄酮类化合物在硅胶上的吸附较多,可以采取减压硅胶柱或者中压硅胶柱,上样量稍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吸附量),将样品分段,然后采用sephadex LH-20进行细分。多糖提取方法既有热水浸提法、酸碱浸提法、酶解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等单一方法,也有超声微波辅助法、微波辅助酶法、超声波辅助酶法等联用方法。多糖分离纯化过程一般是先除杂,再对多糖组分进行分级纯化。分级纯化的常用方法有沉淀法、凝胶色谱法、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大孔树脂柱色谱法、超滤法等。

阅读全文

与分离甾体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浏览:558
戴尔平板字体大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78
卵磷脂的食用方法 浏览:336
18种科学锻炼方法 浏览:439
如何克服心理的方式方法 浏览:816
物理研究方法一共有几种 浏览:391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手机变成蓝牙 浏览:488
想把真皮斑淡化有什么土方法 浏览:518
恩苹果手机短信归类处理方法 浏览:946
工程图纸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546
s6蓝牙耳机使用方法 浏览:974
训犬的方法如何训练马犬 浏览:101
一个人能快速学会下腰的方法 浏览:780
篮球比赛技巧与方法视频 浏览:860
循环水真空泵使用方法 浏览:570
vivo屏幕旋转按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50
结核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有 浏览:659
科目二五项操作技巧方法详细初学 浏览:202
关节炎有什么土方法 浏览:228
散称商品正确的书写方法图片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