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用什么才可以防止新生儿黄疸呢
初为父母,当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欣喜和激动中,宝宝却不幸中招了新生儿黄疸,这是怎么回事?记得小编生完宝宝的那天,同病房中有两个宝宝不幸都得了黄疸,医生让立马送去做蓝光治疗。可怜宝宝那么小就要离开妈妈的怀抱,真是残忍呀!新生儿为何会得黄疸,究竟如何快速退黄,一定要把宝贝留在医院照蓝光吗?能否提前预防呢?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咨询了儿科专家,今天医学专家将为我们全面剖析宝宝黄疸,带领各位妈妈们一起去击败宝宝生命中的第一只小怪兽!
一、何为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它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粘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它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1.生理性黄疸
出生2天后一些新生儿会出现皮肤、白眼球发黄,如果宝宝精神很好,吃奶正常,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二、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性,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提前预防。那么,在预防与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专家提醒,胎黄常因孕妇遭受湿热侵袭而累计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妇要注意孕期卫生,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忌烟酒和辛辣食品,不滥用药物。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做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宝宝出生后,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消退的时间、颜色以及吃奶、大便、精神等全身情况,发生相关症状,及时治疗。
4.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的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5.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6.如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所以,各位准妈妈在孕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前给予自己一定的调整,避免产后新生儿黄疸的出现。宝宝出生后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我们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贰’ 对于新生儿 黄疸的解决方法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 本病的治疗主要有输血和光疗。 ①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 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②光疗: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应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脑丸或萘的气味。如果患儿是由母亲哺乳的,其母亲也要忌用氧化剂药物,忌食蚕豆,忌与樟脑丸或萘接触。 本病如不发生核黄疸,预后良好。但以后如与氧化剂药物或蚕豆接触或发生感染时,溶血和贫血可再发生。 -------------------------------------------------------------------------------- -- 作者:dr_wu -- 发布时间:2006-7-10 15:20:29 -- 黄疸不必中断哺乳 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叁’ 宝宝有黄疸怎么办
一种宝宝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宝宝出生2-3天皮肤,粘膜发生黄染,不伴有其他症状,此种持续时间短,7-10天内自行消退.早产儿出生后3-4周后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灯或者多晒晒太阳帮助痊愈,至于病理性的黄疸,就是指黄疸持续不退,看婴儿是否黄疸,最注意参考的数据是血清胆红素.当血清胆红素总量超过205umol,并伴有各种临床症状就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就医确诊治疗.
‘肆’ 大家对新生儿起黄袒怎么处理,吃什么凉茶
新生儿的黄袒是正常现象。经常喂点葡萄糖水,应该可以去掉黄疸。
‘伍’ 避免新生儿“招惹”黄疸,怀孕期间需要怎么做呢
许多新妈妈会发现婴儿出生后的皮肤很黄,有些婴儿的巩膜也会变黄。其实这是黄疸。如果是在婴儿出生后28天内,则称为“新生儿黄疸”。有些婴儿出生时是黄色的,有些婴儿在出生后几天内是黄色的,通常会消失几天,并可能持续一个月甚至很长时间。更长。
孕期坚持“五要点”,避免生黄疸婴儿,孕妈妈要放心
父母应该知道这些“新生儿黄疸”知识
“黄疸”是一种异常的胆红素代谢疾病,会导致血液中过多的胆红素。它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黄疸有两种类型,即“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①生理性黄疸:
它会在婴儿出生后约2天出现,并在4-7天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并且通常会在10天内基本恢复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②病理性黄疸:
出现在婴儿出生后不久,胆红素迅速升高,或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出现反复的黄疸,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可能会反复出现。如果婴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则必须采取某些方法进行治疗。
如果我的宝宝患了黄疸怎么办?
①在婴儿黄疸期间,有必要测试婴儿的黄疸值:
如果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不会对婴儿造成太大影响;
如果黄疸更严重,尤其是长期黄疸,可能会影响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纠正和治疗。
②黄疸值的测定方法有两种:“经血测定”和“经皮测定”。主要方法是测量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因此,月经血测量的准确性较高。
③分娩后几天在医院里,医生会安排监视婴儿的黄疸值。从医院回家后,父母需要更加注意婴儿的肤色。如果肤色变暗,长时间不褪色或有其他不适,请随时寻求医疗护理。
宝宝有黄疸,父母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天监测胆红素的增加。只要在正常范围内,通常就不需要特殊处理,并且一般会在10天内消退;
您可以给宝宝喂更多的牛奶,以促进肠胃蠕动并通过肠道排泄胆红素。您也可以给宝宝充足的阳光,但要保暖;
5.怀孕的母亲如果患有传染病,应立即就医。
只要检查中有传染病,找出原因,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随意使用药物。
几乎所有婴儿都会发生新生儿黄疸,因此父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粗心或过度紧张,因为婴儿的免疫力通常会自行消失。
父母也应仔细观察。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患了黄疸病,可以去医院做胆红素检查。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怀孕期间必须采取上述预防措施,以避免婴儿出生时发生严重的黄疸。
‘陆’ 宝宝出现核黄疸都有哪些症状,爸妈该如何应对
每个新生儿都会经历一个黄疸期,即面部皮肤和眼白变黄,但其中一些是明显的,而有些则不能用肉眼看到,这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这种黄色的胆囊在出生后2至3天内开始出现,在4至6天内达到峰值,并在10到14天内消退。如果出现较早,消失较晚,或者黄色胆囊严重,则属于病理性黄色胆囊,需要在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出生后6小时喝水可以减少黄胆的程度,因为肠蠕动可以减少肠腔中胆红素的吸收。如果黄色胆囊较重,则必须住院进行光疗,这样可以迅速减轻黄色胆囊并避免胆红素脑病(也称为核黄胆),因为核黄胆可导致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因此,每个母亲都应注意婴儿的肤色。如果有任何异常,请去当地医院咨询,以便医生告诉您的婴儿是否需要治疗。
黄疸是由血清胆红素升高引起的皮肤和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来说,新生儿胆红素的形成相对较大,而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率较低,因此大多数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生病时生理性黄疸也容易发生黄疸。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父母不要惊慌,区分症状并及早预防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及早发现问题,将给予有效的治疗。当婴儿黄疸轻至中度时。
1.病因学治疗:如果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请查明疾病的具体病因,并消除病因。黄疸的原因消除后,自然会消退。
2.药物治疗:在必要和适当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治疗黄疸和黄疸病,以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
3.中药的临床治疗:也可以通过选择中药进行有效治疗。专门的分析可以清热解毒,祛湿消黄,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中药进行研究和治疗。
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会为婴儿进行输血,婴儿的身体会冲走胆红素的变化。当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相比于核黄疸的后遗症,这是非常值得的。
‘柒’ 请教各位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以及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发生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称胆红素脑病。过去称核黄症。
什么原因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一)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血脑屏障正常时,可限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当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饥饿、低血糖、早产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可使血脑屏障开放或通透性增加,非结合胆红素得以进入脑组织而发生胆红素脑病。
(二)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有什么症状
本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一)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二)痉挛期: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持续约12~24小时。
(三)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
(四)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严重黄疸的基础上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或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如何治疗
在警告期根据病情及时采用换血、光疗、输注白蛋白等各种措施,尽快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及早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其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如注意保暖、纠正缺氧及酸中毒、供给足够的营养。避免输注高渗药物、不使用能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等。
‘捌’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最好最有效又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分成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预防生理性黄疸要1保暖,以增加胆红素与血液蛋白结合运输2提早喂养以促使胎粪排出和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而母乳性黄疸可改为隔次喂养母乳或暂停母乳,待黄疸消退恢复母乳喂养。蚕豆病患儿忌食吞豆,衣物得管勿放樟脑丸。
‘玖’ 住院医疗保险可保障孩子溶血性黄疸
有一种病理性黄疸叫做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它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O型血的妈妈如果生了A型或B型血的宝宝可要小心,因为宝宝极易得上溶血症,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大家就随着本文一起去了解下吧!有哪些保障好的儿童重疾险?哪些性价比高?哪款最值得买?我们一起来看下10大保险公司热销少儿重疾保险盘点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1、主要表现在白眼球,嘴唇,舌苔等皮肤黏膜部位发黄,有的是黄的发亮,有的发暗。同时会拉黄色稀粪,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2、黄疸持久,黄疸在出生2—3周后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
3、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4、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6、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7、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8、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宝宝一旦发生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光疗。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
2、输血。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3、少儿住院医疗保险。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了一份住院医疗保险,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招商信诺的乐康无忧返还型住院医疗保险,该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和保费返还双重功能;生存至合同满期,无论是否发生医疗赔付,返还128%全部已交保险费;并且住院收入有保证,兼顾意外及疾病住院责任,不影响社保和其他医疗保障,住院津贴按日提供且不扣免赔天数;还额外赠送一年期《第二医疗意见服务》,由世界顶级医疗机构提供诊疗建议,免去误诊的担心,确保治疗及时有效。该保险的购买流程是提交信息,专人联系,确定投,保单免费送达。
以上便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相关内容,其实溶血性黄疸不可怕,可怕的是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哦。
‘拾’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办法吗
1、看父母血型。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偏高。这种新生儿黄疸就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因此,父母血型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当然,爸妈也无须太过紧张,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2、注意饮食。
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饮食有节,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饱或者让自己太饿,并忌烟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食物。
4中药熏洗
在新生儿出生后,可以洗澡后,用可以通过“逍儿黄”五倍子抑菌液对孩子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的预防孩子黄疸的高升,同时也可以针对黄疸蓝光照射后造成的皮肤伤害有修复作用,驱除蔫风状态,改善皮肤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