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说新语写作的技巧
我的空间和博客http://007fqj.blog.sohu.com/专门写我读《世说新语》的体会
B. 《世说新语》咏雪本文写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语言描写: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神态描写:公大笑乐。
《咏雪》【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白话释义: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C. 世说新语,第一篇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陈太丘(寔)和朋友相约外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朋友就大怒说:“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出去,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却没来,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握元方的手(想表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反倒责怪陈,被陈的儿子驳得很惭愧。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D. 《世说新语描写人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
《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
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
,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
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德行》)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褒扬了管宁的淡泊名利.
又如: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这既是对邴原的褒扬,也是对公孙度善于誉人的褒扬。
如: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这种任诞表现了对竹的妙赏,以及对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对竹的爱好中寄托了一种理想的人格.
又如:晋文王功德盛大,座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简傲》)
这简傲正是阮籍的可爱之处.总之,编撰者大量采集编入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E. 《世说新语》五则我与我周旋久的写作手法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我与我周旋久”很明显运用了语言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话表现殷侯坚持自我、不愿与桓公竞争的品质。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意思是是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宁愿作我的意思。
原文: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译文:桓温年轻时和殷浩同样有名望,所以常常有一种竞争心。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宁愿作我。”
F. 世说新语采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石崇豪富及其个性的
说于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表现实从豪富及其他的个性,所以说在很多语言不同的时候,在新语言的时候或者其他的语言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和读法。
G. 《世说新语》咏雪本文写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语言描写)
公大笑乐(神态描写)
H. 世说新语 期行得主人公是谁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陈远方,
主要是以记叙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人物,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 而元方却入门不顾”这个可以从两方面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怎样对待客人,比如我会对他说:我的父亲虽舍你而去,那是因为你迟到而来,而你也不应发这么大的脾气,咒骂家父,做人要懂理讲信,对待他人要和善,希望你能改正。
启发: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希望采纳啊~~
I. 世说新语两则的体裁是什么写作手法是什么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J. 《世说新语》两则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世说新语》两则的写作特点如下:
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琢,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语言精炼。
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
反映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而且常用对偶、排比、譬喻、形容的手法。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