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共计失调的评估方法有
您好,共济失调有脑和脊髓的病理改变,也有功能性和中枢性的区别,临床上多见于迟发性脑病患者继发性脑干小脑病变,以及颈、胸脊髓小脑脊髓束和丘脑脊髓束病变,因此,要想确诊是否是器质性病变,需要做脑颈、脊髓的磁共振检查,确诊病因后,再对症治疗。无法确定病因的情况下还会继续恶化,最终导致痉挛不全麻痹,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若颈骨骼有病理变化,也可考虑诊断为迟发性脑病继发性颈髓损伤。需要肋发脑的颈磁共振照片来给您做指导。说明找不到病因必然会拖延治疗时间,使病情继续恶化。所以具体的还是需要到神经内科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评估。确定病因后,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除了一般的支持性治疗外,共济失调还可以通过针灸、理疗和肢体功能锻炼来治疗。也可采用多种维生素B、肌内注射胞磷胆碱、口服卵磷脂等治疗。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足弓可以手术或穿矫形鞋。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变部位是小脑,不能仅凭症状来确诊。许多表面疾病如小脑肿瘤、小脑炎症、小脑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出现小脑损伤的症状: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肌张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共济失调训练应在专业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平衡功能训练:采取器械的平衡功能训练,亦可使患者通过站立和动态站立进行训练;
2、协调性训练:如肢体协调性训练。通常采取足跟到膝盖和指定地点放置的训练方法。亦可使患者手指或足跟进行画图训练,如画圆。若患者症状较轻,可进行体操或太极拳训练,此方法均可训练患者的协调和平衡功能及稳定性。
Ⅲ 共济失调的检查方法又哪些
一、检查方法:
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患者的足跟常寻不到膝盖,下移时摇摆不定。
3、快速轮替试验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4、反跳试验小脑病变时.患者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
5、过指试验前庭性共济失调时,上肢下降时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时,闭眼时常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
6、趾指试验患者仰卧,上举大脚趾来触及伸出的手指。
二、辅助检查:
1、小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以排除小脑肿瘤(肿瘤【译】: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位于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或MRI。
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脑电图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Ⅳ 共济失调怎样运动最好
首先,要遵照医嘱,有计划的锻炼运动。
病情分析:共济失调锻炼方法: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Ⅳ 共济失调应该怎么锻炼
共济失调训练应在专业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平衡功能训练:采取器械的平衡功能训练,亦可使患者通过站立和动态站立进行训练;
2、协调性训练:如肢体协调性训练。通常采取足跟到膝盖和指定地点放置的训练方法。亦可使患者手指或足跟进行画图训练,如画圆。若患者症状较轻,可进行体操或太极拳训练,此方法均可训练患者的协调和平衡功能及稳定性。
Ⅵ 共济失调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1.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2.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3.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Ⅶ 共济失调患者怎样运动
共济失调多见于小脑、脑干,其次丘脑、额叶、脊髓后索病变。运动方法:
1.先练习患者辅助下坐立训练每日三次。
2.训练一周后尝试让患者独自坐立,能维持平衡后尝试让患者向前方,侧面伸展患侧上肢。
3.辅助下站立训练,也可以考墙站立每日三次,每次半小时(早期双脚分开才能站稳,随着平衡功能好转,两脚逐渐并拢)。
4.能站稳后可以助行器下步行训练每日三次,每次10分钟根据患者体能可以加减时间。
5.助行器下锻炼后平衡功能好转,可以尝试让患者拄拐行走,功能提高后再独立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6.双手交替拍打桌面,或坐在床上交替屈伸下肢。
7.四点支撑训练。
8.爬行训练。
9.双手把扶手蹲起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