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方法有哪些
A.自然观察方法。
就是对大自然中所存在的东西进行观察。如在田野或植物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森林和动物园里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等等。自然观察应注意选好观察点和观察对象,做好记录,并应进行多次原地或异地观察。
B.实验观察法。
就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如解剖观察或化学实验观察等。
C.长期观察法。
就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如气象观察、天文观察等等。进行这类观察时要耐心细致,观察点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D.全面观察法。
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观察,求得对该事物全面了解。
E.定期观察法。
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
F.重点观察法。
就是按照某种特殊目的和要求对事物的某一点或几个方面做重点观察。
G.直接观察法。
这是一种观察者深入实际,亲自动手做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或直接经验的观察方法。
H.间接观察法。
这是一种利用别人观察成果,得出深刻结论的观察方法。
I.对比观察法。
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有比较地对照进行观察。
J.解剖观察方法。
把观察对象分解成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观察。
B. 观察的有哪些具体方法
(1)顺序转换法
观察要得法,首先就得学会有计划、有次序地顺序查看,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上去观察同一事物或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观察顺序,首先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等;观察顺序,还可以指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所以,观察同一事物,既可以依循其空间顺序,也可以从其不同的结构次序入手,获取的信息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比如,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其叶菱形,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间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睑,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互相一致配合,让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尾翼长,肚子大,颜色鲜。经过这多种顺序地有步骤地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用不同顺序观察不同类事物,往往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分析法。如观察街景、公园、山色等自然景象,多采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法;而观察某一事件,则必须按照开头(起因)——中间(经过)——结果的时间发展顺序。
(2)求同找异法
求同找异法就是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其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必须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蜓等动物的兴趣。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自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有的短而小,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有甲壳(如瓢虫),有的没有。通过这种求同找异法,比较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观察、进一步比较的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
C. 良好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所有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要考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事物发展某一阶段的特点,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同时,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全面观察,就必须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进行视觉、听觉、嗅觉、肤觉、触摸觉、动觉等诸方面的协同观察。重点观察是相对全面观察而言的。它是指只对事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作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着名作家杨朔在谈到观察人的特点时说:“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性格上有特点的人。从他的外表、举动、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掌握他的性格。”重点观察就是抓关键、抓重点,把注意力紧紧瞄准你要观察的对象。
(二)比较观察与解剖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有效方法。比较观察是把客观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找出相同点和相异点,即认识事物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剖观察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侧面及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仔细地加以观察。通过解剖观察,可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
( 三)顺序观察与侧面观察
顺序观察是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进行的观察。客观事物总有其顺序,有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如事物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主次顺序、逻辑顺序等。观察时必须遵照一定的顺序,如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从心理学上讲,顺序观察有利于信息的存贮、编码和提取。侧面观察是对事物和对象的某一个侧面进行的观察。如作文中记一个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活动,摄影中拍摄一个特写镜头等。
(四)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长期观察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一事物或对象进行的较为系统的观察。比如,气象小组为了摸清当地的气候特点及规律,进行数年的观察记录,并从获得的气象材料中概括出该地区的气象特征及规律。长期观察具有时间久、连续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直至获得预期的观察结果为止,切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三日打鱼,二日晒网”。长期观察本身就是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过程。短期观察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事物或对象所进行的观察。例如作文课中,为了写日出,一大早起来仔细观察日出的景观。短期观察的事物往往稍纵即逝,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并及时做好记录。
(五)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观察者亲自动手进行观察,或者实地考查。间接观察是利用别人观察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六)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如学习植物学或动物学时,在大自然或动物园中,实地观察那些活生生的植物和动物。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学习物理和化学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际观察那些具体的物理或化学现象。
D. 小学作文观察法有哪些
一、抓住事物特征观察。
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它本身的特点。在作文时,要根据写作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观察和描写通过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写起文章来就有板有眼,有血有肉了。
二、调动五官参与观察。
对自己的五种感官进行训练,即对眼、耳、鼻、舌、身参与生活体验的训练。
例如训练用眼“看”:
1、看什么——生活细节、家庭状况、风俗习惯、天文地理、山川景物、书本知识等尽收眼底。
2、怎样看——仔细、认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看,由表及里地看、有比较地看、带着不同的感情去看。这样把“看”训练好了,作文的语言就会形象。同样,也用各种方法再对其他感官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用“我手写我心”了。
三、抓住重点,有序观察
1、抓住重点观察。
带着重点去进行观察,去自行探求知识。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对一个事物要有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认识,观察时必须学会有序地观察。如从整体到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早到晚等。
四、观察时要融情于理。
在观察时,带着感情去观察,于是在描写的时候,把感受也写出来,这样,就能以情感人。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不显得“假”了。
五、观察时要进行联想。
在观察某个事物的时候,想想哪种事物跟眼前的事物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如果有,就可把这种联想描写下来。
(4)观察方法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
1、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社会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又是一个大系统。一棵树是在一座森林的系统之内,一片叶又属于这棵树的系统。一个人属于社会这个系统,一根指头又属于这个人的系统。
因此,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
3、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4、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
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E. 观察法有哪几种类型
一、定点观察法
定点观察法是立足于某一点,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人或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比如一株鸡冠花,要想知道它某个时段的长势,就需要站在那株鸡冠花的旁边,仔细地观看茎、叶、花的形状、大小、粗细、厚薄、色彩、荣枯等等。
二、移动观察法
移动观察法是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比如观察鸡冠花上的一只蚂蚁,蚂蚁的觅食,是在不停的活动中进行的,一会儿爬到叶子的正面,一会儿又爬到反面,一会儿在花的沟回中,一会儿又爬到了花茎的根部。
需要围着蚂蚁的运动,不停地变换观察的角度,甚至立足的地点。不变换,蚂蚁被遮挡住的时候,就消失在了视线之外,很有可能看不到最有价值的细节特点。
移动观察的层次感强,容易捕捉事物的特点。"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就是移动观察的结果。
三、推进观察法
先观察全局,然后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将注意力放在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上,进行详细的观察。
比如要写一场短跑比赛,最好采用这种观察方法。先观察比赛的总体情况,再观察所有运动员的情况,之后观察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穿什么样的服装,处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比赛中在什么位置,成绩怎样,老师、同学们对他怎样关心,如何评价,他自己对比赛的看法等等。
观察一块庄稼、一条河流、一处风景、一群动物之类,通常使用推进观察法。
四、环视观察法
立足于某一点,依次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比如,要介绍自己的教室,就可以使用这种观察方法。先写前面的讲台、黑板、课程表,再介绍左面的墙壁、标语、口号,之后介绍后面的板报、值日表、表扬栏,最后再写右面的墙壁、座右铭、名言、杰出人物画像等。中间插入桌椅、座位、书本等内容。
在湖心岛上,在游船上,在院子里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观察四周的景象。
五、登高观察法
选择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居高临下观察低处的事物或远方的景象。这种观察视野开阔,能给人一种"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独特感受。
比如,站在寝室楼顶观察校园的布局,站在大土堆上观看周围的庄稼、树木、牛羊,站在小山顶上观察山下的车流、人群的移动和变化等。古今中外,人们都喜欢登上山顶看日出、观云海、体验高低上下的不同和巨大差异。
F. 观察常用的记录方法有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标本等
观察常用的记录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和标本。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观察方法:
A.自然观察方法。
就是对大自然中所存在的东西进行观察。如在田野或植物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森林和动物园里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等等。自然观察应注意选好观察点和观察对象,做好记录,并应进行多次原地或异地观察。
B.实验观察法。
就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如解剖观察或化学实验观察等。
C.长期观察法。
就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如气象观察、天文观察等等。进行这类观察时要耐心细致,观察点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D.全面观察法。
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观察,求得对该事物全面了解。
E.定期观察法。
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
G. 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什么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7)观察方法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种类: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调查员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包括超市、展示地点、服务中心等)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
2、设计观察法
设计观察法是指调查机构事先设计模拟一种场景,调查员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并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举止。所设置的场景越接近自然,被观察者的行为就越接近真实。
3、掩饰观察法
众所周知,如果被观察人知道自己被观察,其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也会出现偏差。掩饰观察法就是在不为被观察人、物、或者事件所知的情况下监视他们的行为过程。
4、机器观察法
在某些情况下,用机器观察取代人员观察是可能的甚至是所希望的。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机器可能比人员更便宜、更精确和更容易完成工作。
5、函数值域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H.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如下:
1、儿童传记观察法
是指对于被试的长期的跟踪观察,描述性的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和行为变化的方法,最早应用这一方法的就是裴斯泰洛齐,他观察其子三年之久,并写出了着作《一个父亲的日记》。日记描述法最大的优点在于长时间的追踪记录可以看出明显的行为变化。
2、轶事观察记录法
对比日记描述法,它的不同在于,它只是研究特定的行为。例如研究者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行为,又或者是一些异常行为。
3、连续观察记录法
连续记录法对比前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自然的顺序,再进行记录观察记录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展开,记录的更为详实。
4、时间观察取样法
以时间为选择标准,指研究者在特定的事件内观察记录所发生的特定行为,只是需要在预定确定的事件段内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例如持续观察3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到9点对每个学生观察5分钟。
5、事件观察取样法
强调对经常发生的行为和外显得宜于观察的行为,是对选择特定行为的守株待兔。
6、行为观察核对表
行为核对法又称为清单法或查核清单法,主要先在表格内部,预先设定出可能出现的行为,在出现对应的行为后,在表格内部打√。
7、作品观察记录
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例如,在《听水声》的艺术表现中,孩子们用各色水粉、各类线条及点构造了独特的画面,有趣而富有想象力,教师就边听边记录,这可是了解、分析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直接的依据。
8、跟踪观察记录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会为达到他的目的拐弯抹角,想方设法,会连续几天来为之“努力”,情绪上反反复复。成人却有时无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学会对孩子的话多留一个心眼
9、口述式的观察记录
是指教师在和儿童进行交流或是儿童之间交流时对话的记录。这种记录可以体现个体儿童的思维状态以及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的工具。教师可以从这类观察记录中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I. 简介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观察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都采用二分法进行分类。
1. 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自然观察也称现场观察,通常采用纸和笔对偶然现象或系统现象作描述性的记录和分析。
控制观察又称实验室观察或条件观察。通常要求观察程序标准化,观察问题结构化。
2. 按是否借助仪器和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法就是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感知的观察方法。
间接观察是利用仪器或技术间接地对现象和行为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
3. 按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法则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所进行的观察。
4. 按观察过程是否事先确定具体观察项目和观察程序的严密程度,可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结构观察也称正式观察,是指在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详细的观察内容和指标体系,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并要求有完整的观察记录的观察。是一种计划严谨,周密,操作标准化的观察非结构观察也称非正式,是一种无周密的观察。
5. 按是否以自身心理行为为观察内容,可分为自我观察和客观对象观察。
自我观察又称内省观察,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合二为一。 客观对象观察只对主体以外的他人或事物的观察
J. 小学语文观察方法有哪几种
小学 语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指导,那么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
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顺序。
(二)观察要抓特点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例如,写人物神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神态。
场合不同,同一种神态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笑,有微笑,有开心的笑,有冷笑,有假笑等,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笑都表露出它特有的意思。
比如,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笑,可能就表示称赞;当你把一件事做错了,这时,别人的一个笑那就是鄙视的笑,虽说是同一个笑,可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这样去观察事物,不仅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还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三)观察要“五官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
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西红柿,通过视觉,了解西红柿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红柿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红柿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红柿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四)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常常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从中获得想象的源泉,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作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养“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会写”的能力,从而达到“快乐作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