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拔灌的方法有哪些

拔灌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7 03:39:24

‘壹’ 拔罐常见的方法 拔罐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拔罐常见的方法:
1、闪罐
采用闪火法将罐拔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2、留罐
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罐子吸附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3、留针拔罐

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拔针。
4、药罐
此法是指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的药液,一般为罐子的1/2左右,药物常用生姜、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
5、刺血拔罐
此法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6、走罐
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贰’ 拔火罐的正确步骤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火罐疗法,又称拔火罐,是我国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疗法。这是借用杯罐的吸力,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造成皮肤红晕、紫红而达到治疗目的。拔火罐一般在家庭都可以自行施用,但专家提醒家庭拔火罐时要注意方法。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

拔火罐分三种:闪罐、走罐、留罐,前两种较为专业,一般家庭拔火罐都是用留罐的方法。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注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在家拔罐最好用真空罐,容易操作,也不会发生烫伤。

在家里拔火罐时,罐口应光滑无破损,也不要太薄,防止割伤皮肤。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

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吃得过饱或饥渴时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赵主任介绍了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叁’ 拔罐的方法

1).拔罐前做好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选罐:根据部位的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 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5).温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6).施术: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
(1)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
(2)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又称“弱刺激法”。
7.询问: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
8.拔罐时间: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9.拔罐次数: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

----好轻松品牌团队整理

‘肆’ 拔罐法的拔罐常用方法

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a、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b、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c、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d、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伍’ 拔火罐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用棉签蘸上95%酒精点燃,在罐内绕一周迅速退出,随将罐口罩在应拔部位。一般拔5~1O分钟左右,待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呈紫色便可。起罐时,以右手拧住罐身,左手食指从罐口旁将皮肤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便可取下。具体运用时还有以下4种方法。

(1)闪罐法:按上述方法拔紧后,随即取下又拔,每次少许移动所拔部位,拨至皮肤充血潮红为止。

(2)推罐法:先在应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润滑油,按上述方法把罐拔住后,将罐在应拔部位上、下、左、右推动,致使皮肤充血潮红为止。

(3)坐罐法:按上述方法将罐拔住不动,直至局部皮肤呈瘀血为止。镇痛效果较好。

(4)刺血拔罐法: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在患部浅刺出血,再进行拔罐,使所拔部位瘀血消散。用于急性扭伤。

‘陆’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

投火法:用酒精棉球(或纸片)燃烧后投入罐内,随后将罐口罩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适于侧面横拔。

闪火法:用镊子挟着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子内壁绕一下,随将棉球抽出,迅速将罐口罩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着。

贴棉法:用约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置于95%酒精内浸湿,贴于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罩于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不受体位的限制,但棉花上所含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酒精燃着下滴,烫伤皮肤。

拔火罐的程序

先将火罐大小与施术部位对比一下,是否适合,然后拿好火罐,摆好适当体位,即可开始拔罐。使用新罐时,须在闭口抹一些凡士林,以免皮肤破损。拔罐时间,一般约10~20min,如患者感到灼痛过紧,可酌情提前。起罐时可用食指轻压罐旁的肌肉,使空气透入罐内,罐即落下。拔罐时,皮肤如有损伤,可用凡士林纱布妥为包扎,以防续发感染化脓。

拔火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外感风寒、头痛眩晕、眼暴肿痛、羞明畏光等症可在太阳穴上拔之;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可在痛处拔之。另咳嗽气喘可在背部两侧拔之;腹痛肠鸣、大便泄泻可在腹部拔之。

禁忌症:凡局部有皮肤病或全身枯瘦、肌肉失去弹性者,不可拔罐;凡血管多、骨凸起、毛发部、心跳处、眼、耳、鼻、口与乳头等部位,均不可拔。此外,有高热、昏迷、抽搐和妇女妊娠期间及水肿、腹水、肿瘤等亦不宜应用。

‘柒’ 拔罐的应用方法有哪些

一、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 :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 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 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 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二、各种拔罐法的应用:

1、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3、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4、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 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6、药罐: 常用的有二种:

(1)煮药罐: 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 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 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7、针罐: 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8、刺血(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捌’ 拔火罐的做法

导读:常见的拔罐方法有:常规拔罐、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转罐法、响罐法。详见本文图解拔罐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一、常规拔罐,可分为两种:单罐法、多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

1、单罐法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马上抽出,然后迅速将火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常规留罐10~15分钟

单罐拔罐的具体功效:常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

2、多罐法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马上抽出,然后迅速将多个火罐依次扣在施术部位上,常规留罐10~15分钟。

多罐拔罐的具体功效:常用于病变比较广泛的疾病

二、闪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然后将罐立即取下,按以上方法再次吸拔于施术部位,如此反复拔起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萎缩,局部皮肤麻木酸痛或一些较虚弱的病症

三、留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常规留罐10~15分钟。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气血瘀滞、麻木、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四、走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润滑液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在将要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液,然后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循着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至皮肤出现淤血为止,常规操作3~5分钟

适用范围:主治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风邪、皮痹麻木、末梢神经炎等症状。

五、转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然后手握罐体,来回转动,至皮肤出现淤血为止。温馨提示:操作时手法宜轻柔,转罐宜平稳,防止掉罐。

适用范围:普遍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

六、响罐法,准备工具:火罐、止血钳、棉球、热毛巾、打火机、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图解示范]

拔罐方法:用热毛巾擦拭清洁施术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术钳夹住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棉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在罐具吸定后,稍加推拉或旋转,随即用力将罐具拔下,发出“啪”的响声,如此反复吸拔、重复操作多次,以皮肤潮红或呈紫红色为度。

适用范围:普遍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

‘玖’ 怎样拔火罐啊

具体拔火罐操作方法包括:(1)贴棉法:将75%或95%的酒精棉片贴放于罐内,燃着后,立即拔于患处,待局部皮肤充血,郁血呈紫色即可。
(2)投火法:将罐口浸湿,把点燃的酒精棉球或纸片投入罐内,迅速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从侧面横位拔罐。
(3)闪火法: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在火罐内闪一下即退出,然后速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拔火罐时间为10~15分钟。取罐时,以一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手取下火罐,不可硬拔以防伤皮肤。如果采用走罐,多选择背部,可先在施术部位涂一层润滑油,将罐拔好后,向上下或左右推移,至皮肤充血为止。
拔火罐注意事项有3点:(1)拔火罐适宜于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肩、背、腰、臀部等。不适用于肌肉松弛,有毛发及骨骼凹凸处。
(2)皮肤病、出血性疾病,皮肤水肿以及孕妇的腰、腹部均不适宜拔罐。
(3)拔火罐时间不要过长。如果出现烫伤,较小的水疱可不加处理,较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或用消毒过的针刺破而放出疱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固定。

‘拾’ 拔罐疗法有哪些

拔罐疗法是一种借助热力和外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在皮肤上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畅气血,泄热除毒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行气消肿、活血祛寒的作用。拔罐应根据病情选择经络上的穴位或病区,如治疗感冒头痛、结膜炎,可拔太阳穴;治疗支气管炎可拔背部肺俞穴或肩胛间区。而治疗腹痛、腹泻、胃痛,可拔天枢、中脘、气海、脾俞、胃俞或足三里。

拔罐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竹罐、陶罐、玻璃罐、杯子、药瓶,只要其口光滑,边缘平整即可以,操作方法只要用镊子或手捏住燃烧着的一块或一团酒精棉,点燃后迅速丢入罐内,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火立即熄灭。

拔罐疗法看来温和,也有所禁忌:全身枯瘦,身体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血管多的部位及心尖搏动处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水肿患者宜慎用;月经期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刺血拔罐。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拔罐疗法:

慢性胃炎

[取穴]大椎、上脘、脾俞、身柱、胃、俞、中脘。

[做法]取大椎、上脘、脾俞及身柱、胃俞、中脘两组穴位三个为一组,每穴施行闪罐15~20下,然后留罐15分钟,隔日治疗1次。本法适于各种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

[做法]以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胃、十二指肠溃疡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

[配穴]胃中有振水声者配阳陵泉;兼食滞腹胀、腹泻者配天枢。

[做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胃下垂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天枢。

[做法]患者侧卧,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2~3日为1次,10次为1疗程。

阅读全文

与拔灌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气缸psi计算方法 浏览:291
折叠烤漆门安装方法 浏览:845
皮质醇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哪些 浏览:832
小肉肉快速长大的方法 浏览:179
如何消除灰指甲最快的方法 浏览:349
封釉砖好坏鉴别方法 浏览:546
怎么做酵素的方法 浏览:918
地砖发黄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洗掉 浏览:576
大众点评检测方法 浏览:365
医院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浏览:379
点痣留下的红印怎么去除简单方法 浏览:803
宾得k50跑焦解决方法 浏览:509
湖南情感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26
绑气球串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88
骨头疏松最佳锻炼方法 浏览:267
苍耳叶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浏览:86
优米手机root方法 浏览:292
铸工尘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795
汽车点烟器偶尔断电解决方法 浏览:48
万能的锻炼方法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