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壤样品的采取有哪些方法
(1)采样时间:一般认为,在果园果品采摘后至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土壤样品,即采样时间以秋季为佳。也有学者认为,在果树开花前的1~2个月均可采样。由于春季采样留给化学分析的时间有限,因此,建议最好在秋季采样。
(2)采样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果树树龄的不同确定果园土壤的采样方法。
对于定植前或刚栽植的幼树,土壤化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肥力的基本性状,为果园土壤长期管理提供依据。由于这时土壤受果树生长和不均匀施肥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土壤肥力相对一致。这时采集土壤样品时,可以参照农田土壤采样方法进行。在田间按分对角线、棋盘式或蛇形等方法采集多点混合样。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工具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若选用小铁铲取土,应先挖成一与铲一样宽、与耕作层或取样要求深度相同深的土坑,将土坑一面铲成垂直面,然后从垂直一面铲取1~2厘米厚的土样。
将各点采集的土样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土壤样品往往太多,尚需采用“四分法”去掉多余的土样。具体方法为将混合的土壤摊成圆形,中间划十字分成四份,然后对角线去掉两份,若样品还多,将样品再混合均匀,再反复进行四分法,直至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千克左右为止。每个混合样的样点数量,应根据地形地貌、肥力均衡性和采样地块的大小而定。地形地貌较复杂要多采些,肥力差异较大的地块相应要比肥力均匀的田块要多一些,田块大的要比田块小的多。一般地块面积小于10亩,取5~10个点;10~40亩,取10~15个点;大于40亩取15个点以上。
对于成龄果树,土壤化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以指导果园施肥。因此,采样位置应考虑根系的分布范围和果树施肥的不均匀性。采样应遵循随机、多点、覆盖整个果园的原则。对土壤类型相对一致的果园,可采用X或S形方法,在测定果园选择不少于5~6个果树,在每个果树树冠投影边缘线30厘米左右的范围(因这一区域是吸收根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采4个样;为真实地反映果园土壤的养分供应现状,建议采样点应避过当年和先一年的施肥沟。同一果园的不同样点充分混合,组成混合样,混合方法同上。采样可用土钻或铁锨,深度一般为0~20厘米或0~30厘米。同一果园,若土壤类型和果树树龄等差异较大,建议应分区采样。采样时应将果园土壤表层未分解的有机物、杂草等清除后,再开始采样。
考虑到果园多采用局部施肥方法,且一些果园行间可能套种农作物,施肥量会不同于果树,有学者建议,分区域分别采集混合土壤样品。
生产中常常发现,一些果树生长异常,若怀疑是土壤因素引起,可采集土壤样品。这时采集土壤时,应准确区别健壮树和异常树,分别选5~6株,采集根际及其下层土壤样品;各样点土壤不要混合,送专业实验室分别进行测定。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以2摩尔/升KCl提取的无机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果园土壤氮素营养诊断指标。这时采样的深度一般在0~60厘米或0~100厘米的范围内,按每20厘米一层采集土壤样品。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地块位置、农户、采样时间、采样人等。
在采样的同时,应进行果园生产及土壤施肥等相关内容的调查,以为正确地作出施肥决策提供参考。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果园土壤类型、果园面积、建园时间、栽植密度、主栽品种、果树长势、果树产量,近年来的施肥状况(包括施肥种类、数量、时期等),是否有缺素等。
‘贰’ 土壤有哪几种混合采集方法
1、对角线采样法:适宜于污水灌溉地块,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
2、梅花形采样法:适宜于面积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采样法:适宜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
4、蛇形采样法:适应于面积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须取采样点较多的地块.深度视采样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层0-20cm.取混合样1-2kg.如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将所采土样装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5、用作化学分析(除重金属分析)的土壤样品可用土钻采样.
用作容量测定的土壤样品,应用环刀法采样.
‘叁’ 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调查时,采集混合样的布点方法有哪几种
农田土壤采样常用的布点法有四种: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布点、棋盘布点法和蛇形布点法。
它们各有优劣,具体参考《环境监测》。简述:
1、对角线法:适宜于污水灌溉地块,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
2、梅花法:适宜于面积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
3、棋盘法:适宜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
4、蛇形法:适应于面积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须取采样点较多的地块。
‘肆’ 生态学中土壤取样方法求助
土壤采样的具体方法步骤:
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一般150-300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每个示范村的主要农作土种至少采集3-4个混合农化土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2.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取样深度0-20厘米。
3.采样季节和时间: 骨干农化土样采集地点及时间,尽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所代表的土壤区域一致,以便比较土壤养分前后的变化。土样采集时间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采集时间一致。如无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时间的,则统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4.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农化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
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5.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前茬作物及产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伍’ 土壤样品是怎样采集的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分析结果和评价影响很大,采样时的误差往往比分析的测定误差更大。因而,必须严格采集,保证土样具有代表性,能正确真实地反映原采样地块的土壤情况。土样采集的时间、地点、层次、方法、数量等都由土样分析的目的来决定。
1.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采样前必须了解采样地区的自然条件(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及农业生产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长、产量、水利、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布设采样点,同时挑选一定面积的对照地块。
2.采样点的选择 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不无均匀性,需要在同一采样地点作多点采样,再混合均匀。当采样地点的面积不大(1000m2---2000m2以内)时,可在不同方位上选择5---10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点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3.采样深度 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况,采取深度约15cm的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的土样。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在每个采样点上,按层垂直向下切取土壤。每个点取厚约1cm的土壤,且在每个点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样完毕后将各点的土样混合均匀即可。如要测定重金属,则应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剥去。
4.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视测定的目的而定。若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则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若为了了解在该田块上生长的植物污染状况,则可在植物收获季节同是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
5.土样数量 一般要求采样1kg左右。由于土壤样品不均匀需多点采样而取土量较大时,应反复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项
(1) 采样点不能选在田边、路边和粪堆边。
(2)经最后缩分所得的土样应装入塑料袋中,同是备好记有采样地点、日期、样品情况、采样人等项目的标签。
‘陆’ 土壤的采样包含了哪些方面
采样包括土壤和植株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果树可分布在水田、山地、丘陵、坝地、河滩等地,果园土壤呈现多样性,如果土壤采样方法不正确,则容易出现因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导致所采集的样品没能正确反映该地块的土壤养分,因此,为了使采集的果园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果园土壤要根据土壤采样原则结合种植地块的实际进行采样。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采集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①采样单元:由于南方果园土壤差异性较大,因此在采样前,必须根据采样要求,详细了解采样区域的种植地块、土壤类型、肥力等级、产量水平和地形地貌等因素,之后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2亩。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②采样时间:在水果作物果品采摘收获后至第一次施肥(有的地区称为采果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③采样周期:同一采样单元,如果是检测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由于氮素营养在土壤或植株体内变化较快,因此最好是每个生长周期、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如果是检测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项目的,由于磷、钾在土壤中变化没有氮素那么快,一般可以采取2~3年采集1次;由于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变化不快,因此如果是检测中、微量元素,一般可以采取3~5年采集1次。④采样深度:由于果树须根系发达,一般达到0~60厘米左右,为了正确反映果园土壤养分的代表性,果园土壤采样深度一般分为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对于不同果树,采样深度可以不一样。属木质根的柑橘、梨、李等,由于根系扎得深,可分为3层取土样,第一层0~20厘米,第二层21~40厘米,第三层41~60厘米;若是肉质根水果(如猕猴桃等)根系分布浅,取第一层0~20厘米,第二层21~40厘米;对浅根系水果(如草莓)的采样深度更浅,取样深度0~20厘米即可。⑤采样点数:在每一个采样单元内,选取生长较为均匀的10株果树,在每株树体周围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以主干为中心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果树对角线采取2个样点。⑥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平地果园可采用对角线方法,梯田或山地果园可采用S形或“梅花形”路线采样。⑦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特别是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使用不锈钢取土器。⑧样品量:混和土样以取土1千克左右为宜,长期保存备用,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4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⑨样品标记: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采样标签要注明采样编号、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农户名、地块名、地块所属位置、采样深度、经度和纬度、采样人和联系电话。
‘柒’ 土壤怎样取样
答: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面积为1~10亩。
‘捌’ 土壤采样的具体方法步骤
土壤采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布点:需要按照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分别取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
‘玖’ 为什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几种
1、对角线采样法:适宜于污水灌溉地块,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
2、梅花形采样法:适宜于面积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
3、棋盘式采样法:适宜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
4、蛇形采样法:适应于面积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须取采样点较多的地块.深度视采样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层0-20cm.取混合样1-2kg.如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将所采土样装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
5、用作化学分析(除重金属分析)的土壤样品可用土钻采样.
用作容量测定的土壤样品,应用环刀法采样.
‘拾’ 种植土的取样方法
种植土壤检测的取样要求
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种植土壤检测有哪些取样要求呢?
种植土壤检测的取样要求
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一般150-300亩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主要农作土种至少采集3~4个混合农化土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
2.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取样深度0~20厘米。
3.采样季节和时间: 骨干农化土样采集地点及时间,尽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所代表的土壤区域一致,以便比较土壤养分前后的变化。土样采集时间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采集时间一致。如无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时间的,则统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4.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农化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5.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前茬作物及产量、采样日期、采样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