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WORD中打出钢筋符号
在CAD中,可以插入钢筋等级符号,但是在word中,由于word字体中没有钢筋等级符号字体,在插入的时候不能够找到相应的钢筋等级符号,这是很多工程人员的困惑,怎样才能够在word中打出钢筋等级符号呢?
1.这步骤很简单,复制引号内内容“钢筋符号SJQY字体下载”,粘贴到浏览器搜索框中,搜索出SJQY字体,并下载解压,该字体很小只有10kb左右。点击“计算机”,进入根目录。
2.复制引号内内容“C:\WINDOWS\Fonts“,点击一下上方地址栏,然后使用“ctrl+v”或者是右键点击,选择“粘贴”,粘贴“C:\WINDOWS\Fonts”。
3.粘贴之后点击“回车键”,进入到windows字体库中。
4.点击回车之后,进入了windows的字体库中,我们返回到电脑桌面(也就是刚才字体下载放置的位置)。
5.打开解压后的字体文件夹,进入到里面。
6.进入之后,找到这里的所有的“SJQY.ttf”,文件,全部选中,使用“ctrl+c”复制这些字体。
7.返回到刚才打开的windows字体库,使用“ctrl+v”或者是右键点击空白处,选择“粘贴”,粘贴字体。
8.这时候就自动进行字体的安装工作,如果提示有重复的,问是否替换,点击“是”。
9.字体安装之后,就可以使用。打开word文档,点击“插入”,然后点击“符号”(注:这里是word2013,word2007、word2010操作基本一致,word2003操作类似)。
10.在“符号” 栏目下,点击“其他符号”。
11.进入到符号插入栏目,在符号后面的方框书输入“SJQY”,然后点击“插入”。
12.这时候就出现了所需要的钢筋等级符号,选择一个等级符号,点击“插入”。
13.这里如果需要将所有的等级符号插入,点击选中一个,然后点击“插入”,点击完毕之后,点击“关闭”关闭插入窗口。
14.这时候就插入了自己所需要钢筋等级符号。这种处理方式处理之后,以后想使用,随时可以插入,不建议使用什么CAD中复制过来,这样比较麻烦,使用本方式处理是比较灵活简单的,第一次处理之后,以后操作就非常迅速简单。
B. 如何在word中输入钢筋符号
在word中输入钢筋符号的最简单方法:
1、输入 E000 再同时按ALT和X键 显示一级钢
2、输入 E001 再同时按ALT和X键 显示二级钢
3、输入 E002 再同时按ALT和X键 显示三级钢
在excel中输入钢筋符号的最简单方法:
公式编辑器
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对象,选择MICROSOFT公式3.0选项,点确定。有数第三栏里面就有。不过没有二级的和三级的,只有一级的。
如果你没有公式编辑器,就用OFFICE安装一个。
表示二级的和三级的,如果你没有相应的软件,且很常用的话,就用WINDOWS自带的造字程序造一个:开始——程序——附件——TRUL TYPE造字程序。很简单易懂,看帮助就会用了。
WORD中输入特殊符号(比如钢筋的一级、二级、三级)的方法:首先运行WINDOW中的“造字”程序,在文件菜单内选择“字体链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与所选择的字体链接”选“宋体”另存为“2.TTE”在WIN下的FONTS目录中即可;然后在“编辑”菜单中选“选定代码”比如选AAA1后确定,下面就可以用左侧拦中的的画笔画出你想要的符号了。接着选定“编辑”菜单中的“保存字符”,即可将字符保存了,然后在“区位输入法”中输入“AAA1”(前面已设定),就可以出现你想要的符号了。
参考资料: http://tieba..com/p/1169506089
C. 梁钢筋大小用什么最土最简单方法算出来
1、梁高=梁的跨度/12 (都是以毫米做单位的,如6米跨,6000/12=500)
宽度,一般的取250就可以,因为自己做房子用木模板的很少,250正好能够钢模2、板的模数(也就是有这种尺寸的模板)。
3、下部的配筋按3条螺纹22配置就可以(500高的时候);400高3条螺纹18的;250高的时候用2条螺纹18;其他尺寸自由调节。
4、上部的钢筋500时2条螺纹18;400时2条螺纹16;250时2条螺纹14,其他尺寸自由调节。
5、箍筋(俗称套子)圆钢6间距200,3米以上的梁两边的1/3长度内,加密。这个很关键,不然这个梁很容易出现裂纹。
6、腰筋450以上高度的梁用2条螺纹12的就可以,450以下的不用设;
7、主筋的锚固长度你按15~20厘米就可以;
8、说明:A、以上的梁不能承担次梁(也就是不能有次梁压在它上面);
B、它之上的墙体单层高度不能高于4米的实心砖;
C、高度大于600的梁单独设计。
最后,4楼的说顶层的梁上部配筋变小不太好,因为现在的业主喜欢用屋面搞点东西,万一集中荷载大了就不好了。何况变小也省不了多少钢筋。
D. 电脑计算钢筋怎么操作
电脑计算钢筋的操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利用钢筋计算软件
最简单的是在众多的钢筋计算软件中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一般用户只需在软件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包括单根长度、根数、直径、总长度等,然后点击“计算”按钮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
二、巧用Excel软件计算钢筋量
1、根据建筑物配筋情况按编号输入钢筋直径;
2、根据建筑物结构尺寸计算输入钢筋长度
钢筋长度,m。
利用Excel的数据计算功能把钢筋总长自动计算出来。从公式来看,钢筋总长是钢筋长度和钢筋根数的乘积。选中单元格F3单击编辑栏前面的等号,也就是“编辑公式”按钮;单击C3单元格,编辑栏中就出现了“C3”,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号,这在Excel中代表一个乘号,然后再用鼠标单击D3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在F3单元格中就出现了C3单元格和D3单元格的数值的乘积,即钢筋总长。
E. 怎样快速学扎钢筋
如果说你想的是会翻样,那买个广联达,或者E翻样,你只要会操作这两个软件,基本上你就可以跟人说我会翻样了,但是,如果说你想的是要精,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如果你所谓的零基础是连图纸都不会看的话,我的建议是别学。如果真想学,我说说我所理解的精:
1,基础的能够把图纸上的所有信息反应到配料单上面,清晰有条理,哪些先做哪些后做一定程度上要在配料单上反映出来,以便于钢筋加工场制作,便于现场绑扎。
2,进阶,钢筋翻样只能讲究不能将就,讲究的是你写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有依据的,分两方面来讲,一方面你需要知道你翻样写出来的形状,数字是根据哪一本图集,或者规范,在监理,项目施工方,或者下面的代班人员问起来的时候至少你要能回答出个所以然来:另外一个方面就涉及到下料尺寸的长短,钢筋的连接位置上面的考虑即不能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又要满足规范要求,还要便于现场制作,更要考虑是否好绑扎,有些时候留给你的余地之少。。。。(MD,都是都是泪)
3,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上面的东西,本来钢筋翻样就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工种,最重要的是你能否承受住压力,在你对的时候,那是你的本分,在你错了的时候你就是千古罪人,返工的时候,绑扎小老板不愿意,加工场小班组不愿意,l大老板不愿意,其实这些大部分时候也就是口头上说几句,但长此以往,就没有长此以往了,更要命的是,监理发现错了,罚款,项目公司发现错了,浪费材料,罚款,这样的情况谁来负责,翻样的人是付不起这个责任的,我们这边一个项目二十几万平方,几百工人,相信我,你就是最特别的那个,你就是整个工地为数不多的一个工地就只有一个人的工种,没人为你分担的。
..........................................................................................................................................................................
下面才是你要的步骤,会绑扎,会代班才能会翻样,我所认识的所有翻样人员里面,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人干起来的,可能有例外,但我没有见过。如果说你要的是哪些图集,以下:11G101系列、16G101系列,记住是系列,但是并不是说这几本看了就会了,这几本看了仅仅是基本原理知道了,我现在常备的还包括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物设计规程,抗震建筑物设计规范,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预备这些的用处就是以防万一,万一图集上查不出来的或者表述不明确的,只能追本溯源往设计规范上面找,百分之百有。现在的图集编辑和03G那时候的陈青来完全是天上地下,现在的图集编辑都是从03G曾曾减减,其他时候纸上谈兵。
F. 钢筋图纸的识图技巧有哪些
钢筋识图要学习平法11G101-(1、2、3)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你可从陈达飞编着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释疑解惑”这书开始学起。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钢筋的锚固长度
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
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保护层问题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通常,钢筋工在绑扎大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上级允许时,可用25mm的钢筋头垂直垫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钢筋头斜着垫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是,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与现在的架立筋,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纵筋,现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间连接负弯矩筋的连接筋,在复合箍筋的内上角处,其非抗震搭接长度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纵筋,板的下部纵筋,柱的立筋,楼梯板的下部纵筋,主筋的名称已经过时,内容已经变得含糊不清,今已减少了这样的称呼。
弯起筋
自从推广《平法》以来,弯起筋已经很少采用,但在个别的设计中依然可见,其要点是弯起角度,斜长的计算和减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两种,构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点是作用不一样,构造腰筋用G打头,抗扭腰筋用N打头,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与下部纵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计算,是以该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纵筋之间均分间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纵筋之间来分或按梁高来分。
负弯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负弯矩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直角钩。
负弯矩筋位于第一排的取1/3净跨度ln,位于第二排的取1/4净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两个跨度值之大的应用,这是理解负弯矩筋的关键点。
梁下部纵筋
框架梁下部纵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钢筋作用的重点,其锚固长度是0.4laE加15d直角钩,
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是12d,满足12d可不做弯钩。
箍筋
箍筋计算应以内皮尺寸为准,这样不易出错。
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弯钩长度分抗震与非抗震,框架与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梁柱箍筋,可以执行以前的现定,钩长按直径6;8;10分别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弯钩。这一说法有待探讨。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必须执行《平法》,必须做成135度的弯钩。
框架和抗震用的梁柱箍筋,其钩长为10d与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径为6mm,钩长为75mm,直径为8mm钩长为80mm,直径为10mm,钩长为100mm,依此类推。
箍筋按内皮尺寸下料时应加延伸率,加3d较准。
复合箍筋
复合箍筋分重叠复合与大小复合,现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叠复合,但是,重叠复合也有其应用的场合与好处。
按内皮尺寸,首先减去下角主筋的两个半径,再除以主筋之间的空数
之后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数,最后再加上主筋的两个半径。注意空数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声是空格的空,不是1声空间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中,凡在受拉纵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层的基础顶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净高度的下1/3内须加密,在除底层下部外,底层上部和以上各层的柱净高度的1/6内及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区位于受剪力最大处,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处起往梁中间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强度等级一级和二至四级来决定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两个数值,最小不得小于500mm。
在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单侧加密区的计算从距次梁边的50mm处算起,一个次梁宽度加上一个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为箍筋直径的8d,且不大于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应设置到主梁的最下层纵筋处或者二排纵筋处。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长度为其直径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长度为次梁宽加两个50mm。
吊筋的斜长按梁高,当梁高小于800时为45度角,当梁高等于或大于800时为60度角。
45度角时,用其直角边乘以根号2,即乘以1.414系数,当为60度角时,用其直角长边乘以1.155系数。
吊筋下料时需减延伸率。
筋
又叫小拉钩,其钩长与弯钩角度同箍筋的弯钩。
拉筋必须钩住箍筋并紧靠梁或柱的纵筋。
柱内复合箍筋可全部采用拉筋。
梁中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一般为400mm。
梁中拉筋多于两排时,其位置应上下相互错开。
拉筋的计算不同于箍筋,应按内皮尺寸计算,按箍筋内皮尺寸再加上两个箍筋直径才对。
板主筋
板主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5d,且不小于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边上下纵筋连线1/2板主筋间距。
板主筋间距过密时,可以跳绑,即绑扎梅花扣。但板边的两排必须绑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钩只减上边保护层,通常减20mm,下边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叠时,有一个绑扎次序问题是必须注意的,同绑扎梁钢筋一样,先绑扎主梁方向的后绑扎次梁方向的,这样才不至于使扣筋加高一层,造成上边的保护层减小或者没有了。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绑扎搭接,关于搭接位置,各种构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有些重要构件,当受力纵筋直径超过规定值,16或22或25或28时,就不允许绑扎搭接而只许机械连接,甚至不允许出现连接点。
钢筋在各构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实是受拉的一种变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钢筋的接头,是这根钢筋的薄弱点,往坏处想,便是危险点或者是事故点,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这个不良点放在不吃劲的地方。钢筋的接点,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处,二不能放在受剪处,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处。
正弯矩梁的净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净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区段内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净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近支座这两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这里被确定为连接区,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确定为连接区。负弯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与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过来思索,在脑子里过电影,便一目了然,如101-3《筏型基础》里面的基础梁则是。
在连接区,如果只有两根纵筋,我想可以把搭接头设在同一区段内,把锚固长度乘以1.6系数,即按100%接头面积百分率来取,如果超过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数取1.4或1.2。
至于柱子钢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区分是什么柱,对于框架柱,要执行101-1图集,只要是“非连接区”,便可搭接。非连接区便是箍筋的加密区,在底层,不一定是一层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净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层柱净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层柱净高度*近上下两头的六分之一不小于500mm范围,都是箍筋加密区也是非连接区。
箍筋加密区等于非连接区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处,钢筋连接点是薄弱处,所以这两处不可共存,文字理论之要领其实也很简单。
至于构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适用于101图集。
剪力墙钢筋的搭接与众不同,竖向钢筋的搭接分两种类型,一二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大于28时的搭接头需要错开,中间隔500mm;三四级抗震和钢筋直径小于28时的搭接头可在同一区段内,搭接长度均为锚固长度的1.2倍。
原位标注
相对于集中标注而言,是集中标注的具体补充与细化。当这两种标注发生矛盾时,通常是以原位标注为准,但是从安全起见,还是钢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当原位标注负弯矩筋时,已经包含了梁上部的贯通纵筋在内,这一点在图纸上常常发生混淆,设计者最容易糊涂,施工者千万马虎不得,有疑问时,直接去问设计师最好,或者宁可多用钢筋也要确保工程质量免除后患。
锚固搭接
见101-1第35页右上角图,此构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证支座内受力纵筋的净距不小于25mm,从而保证纵筋在支座内有一定的握裹力,这一点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内搭接是错误的,应该加以改正。
至于那个1:12斜度,是否可以考虑不打弯,直接插入,因为那个弯度太小,不易弯准,当角度弯不准时反倒影响了质量,如果不打弯,干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如果支座两边纵筋直径相同,最好是直接通过,不在支座内设接头,想设接头时,最好是把接头设在净跨度中的三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的区段处隔一搭一。
弯折弧度
实践证明,钢筋设计弯钩,往往事与愿违,本来是想增加锚固坚固的程度,其结果是在陡弯处,钢筋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陡弯处的内部出现了看不见的裂纹,成为了新的薄弱点,当钢筋受到极限应力时,最容易在弯点断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强调采用弯折半径4d;6d;8d,而不是弯折直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轻视。
在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的弯钩成型时,在钢筋弯曲机上切不可加挡板,而且中心卡桩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桩用直径35mm以上的,宁可让其弯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为新的问题了,普通箍筋倒是没的说,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弯的不陡,会缩小纵向钢筋在构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弯的过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坏作用,解决的办法,只有牺牲保护层,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于探讨。
钢筋常用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 10mm,长度为 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 3~5mm)、细钢筋(直径 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 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 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为了防止钢筋生绣,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因此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必须有足够的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
(一)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是指从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要符合表 2-1的规定,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公称直径。”
表 2-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备注:
1)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 10mm,且不应小于 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 15mm。
2)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数值减少 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3)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时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软件默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梁为 25mm,柱为 30mm,板和墙为 15mm,基础底板为 35mm,构造柱和圈过梁为 25mm。
(二)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一、表示室内正常环境;
二、a表示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表示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表示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海水环境;
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质物影响的环境。
注:严寒或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工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 24的规定。
(三)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
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 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
B(bottom)表示梁底部钢筋或下部通长钢筋。
T(top)表示梁顶部钢筋或上部通长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