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预防麻疹传染
麻疹亦可称作出痧子,是由致病因子麻疹病毒所引发的一类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飞沫等方式进行传播,好发于儿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麻疹进行防范:
一,对于麻疹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对于接触麻疹的易患儿应隔离检疫三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三,在麻疹流行期间易患儿童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患者停留过的病房应注意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没有并发症的轻症患儿可以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② 麻疹的预防知识有哪些
麻疹的预防措施
1、接种麻疹疫苗预防
幼儿可在8个月之后接种麻疹疫苗,一次接种的保护率的可达90%以上。随着时间过去,接种过疫苗的部分儿童体内的麻疹抗体在4到6年可能会消失,所以有专家提倡在4到5左右进行复种。
2、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
年弱体虚的易感患者在接触过麻疹病人之后为防止被传染可以在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麻疹预防,但是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预防作用只能维持两个月的时间。
3、控制传染源进行预防
麻疹病人是麻疹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麻疹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所以要做到对麻疹病人早隔离,对麻疹病人护理时勤洗手,戴口罩。
4、阻隔传染途径进行预防
麻疹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极难生存,只要让病人的衣服在阳光下暴晒,病人房间通风且用紫外线照射便可大量减少麻疹的传播。
同时在麻疹流行季节,患者要尽量少去公共场合,预防麻疹病毒的交叉感染传播。
麻疹饮食的注意事项
1、宜进清淡饮食,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2、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在没有发现可能诱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鱼虾、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虾蟹、牡蛎、海蛤、甲鱼、带鱼、鳝鱼、猪头肉、公鸡、牛羊肉、蘑菇、竹笋、香蕈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生风化热,可催生本病产生。
3、忌食油炸肥腻食物:如各种油炸、煎烤、熏腌肉制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因这些食品易生痰动火或聚湿生热,使湿热内蕴,郁于肌肤而诱发本病。
4、对于慢性麻疹饮食的限制更要谨慎,因为慢性麻疹的原因较急性更复杂,食物因素不是很主要。有些干果类,如核桃、豆类、花生酱、巧克力、咖啡、柠檬饮料等也不少见。
③ 怎样预防麻疹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⑥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④ 麻疹怎么预防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对麻疹病人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
2、切断传播途径: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省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8月龄,18~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复种一次。
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⑤ 麻疹发病症状有哪些要如何预防呢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麻疹病毒感染导致,它的症状是比较严重一些,在发疹前患者会有一些流感的症状、感冒的症状,出现流鼻子、高热、乏力等,逐渐的眼结膜会出现充血的情况,口腔黏膜内也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斑片,称为柯氏斑。除此之外,它的皮疹就会慢慢的出现,从耳后颈部逐渐扩散到四肢、躯干部位,皮疹消退的话也是从头面部开始消退,然后逐渐到四肢、躯干等部位。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⑥ 麻疹如何预防
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
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 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 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曾住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
①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 个月,7 岁时复种1 次。易感者在接触患者2 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②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 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 ~ 9 日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 ~ 8 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开展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
⑦ 麻疹的预防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⑧ 怎么预防麻疹
(一)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麻疹类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⑨ 麻疹怎么预防
怎样预防麻疹
1.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2.尽量避免去人口拥挤、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车站、超市、影剧院等,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特别是8月龄以下的婴儿抵抗力弱,且尚未接种麻疹疫苗,家长近期尽量不要带婴儿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注射麻疹疫苗15天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刚接种完麻疹疫苗也要注意加强防护。
3.要多晒被褥、衣物,人常晒太阳;平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4.若不慎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减少发病机会,一旦发生发烧、咳嗽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5.患了麻疹要及早就诊,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病人一般要求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应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如不住院在家治疗的病人,也应做好隔离,以避免传染给家人和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