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冰害地区路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冰害地区路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0 07:33:36

‘壹’ 道路结冰了可以怎样处理

道路结冰处理方法:

1、融雪剂除冰,如果地面结冰影响出行的话,可以通过在地面上撒融雪剂来融化冰块。等冰雪融化之后,就可以快速清理积雪和积冰。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除冰雪的方法。

2、撒盐除冰,或者还可以往地面上撒盐来融化地面上的冰块。只需要撒上轻薄的一层盐,然后静置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快速融化冰块,然后就可以轻易铲除。

3、热水除冰,还可以通过往冰上倒热水来除冰。这个方法很容易将冰融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冰融化的时候快速除冰,防止融化的冰水再次凝结。

(1)冰害地区路基处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道路上会出现积雪或结冰现象。

道路结冰容易发生在11月到下一年4月(即冬季和早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北部地区,常常出现道路结冰现象。而我国南方地区,降雪一般为“湿雪”,往往属于0~4℃的混合态水,落地便成冰水浆糊状,一到夜间气温下降,就会凝固成大片冰块,只要当地冬季最低温度低于0℃,就有可能出现道路结冰现象,只要温度不回升到足以使冰层解冻,就将一直坚如磐石。

一般来说,寒冬腊月,当出现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气象上称为寒潮)时,如果伴有雨雪,最容易发生道路结冰现象。

‘贰’ 公路路基处理有什么办法

公路软基处理的有:换填、强夯、水泥搅拌桩、CFG桩、砂袋井等,普通路基主要是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即可。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土路基、土石基,使用土壤固化剂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使用土壤固化剂做路基施工材料时可以不必挖除、运弃设计路面的现有土壤不需要铺设大量的砂石料,表层不受霜冻、湿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用道路现场的土壤就可以处理成坚实耐久的公路路基,其抗压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是用传统施工材料施工的数倍,大大的超过了国家标准。更重要的是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缩短了大量工程,节省了将近一半左右的 建设成本,保护了环境,减少了以后的重复建设。
国内已使用土壤固化剂作为路基处理的新材料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固化剂均是呈酸性的,施工不是很安全,碱性的土壤固化剂仅仅只有土固精牌土壤固化剂,其安全性、板结效果都比酸性强很多,同时具有万能兼容、高斥水性、五册限抗压等指标远超国标等独有的优势。

‘叁’ 冻土处理技术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其中含有冰的各种土。季节性冻土是指该冻土在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或永冻土是指冻结状态持续3年以上的土层。在我国,季节冻土遍布全国,而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及西部高山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2%。

冻土处理技术是随着冻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冻土地区工程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般来说,冻土地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冻胀引起的破坏问题:冻胀是指土体冻结过程中,土中水分冻结成冰,并形成冰层、冰透镜体、多晶体冰晶等形式的冰侵入体,引起土颗粒的相对移动,使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扩张现象。冻胀的外观表现是土体表面不均匀的升高,冻胀变形常常可以形成冻胀丘及隆起等地形。在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由冻胀引起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

2)融沉引起的地基稳定性问题:融沉又称热融沉陷,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改变了地面的温度状况,引起季节融化层的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上部土层在自重和外部营力作用下产生沉陷。此外,还可出现热融滑坍、融冻泥流等,造成边坡破坏,这些都是不利于工程建筑物安全和正常运营的条件。

在冻土区修建建筑物,除要满足非冻土区建筑物所要满足的强度与变形条件外,还要考虑以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其强度随温度和时间而变化的情况。所以,采取什么样的防冻胀和融沉措施来保证冻土区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是关系到冻土区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1.多年冻土区的地基处理措施

在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多年冻土的分布一般不具连续性,所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来说,在坚硬冻土地区和高震级地区,采用保持冻结状态进行设计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地基土融化时,其变形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值,且采用保持冻结状态又不经济时,应采用逐渐融化状态进行设计。但是,当地基土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不低于-0.5℃),且处于塑性冻结状态,采用保持冻结和逐渐融化的设计方案都不经济时,宜采用预先融化状态进行设计。对一栋建筑面积很小、基础相连或很近的正常建筑物来说,是没有办法将地基土分成冻结与不冻两个稳定部分,所以此时应采用同一种设计状态。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采用保持冻结状态原则进行设计:

1)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场地;

2)持力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处于坚硬冻结状态;

3)最大融化深度范围内,存在融沉、强融沉、溶陷性土及其夹层的地基;

4)非采暖建筑或采暖温度偏低、占地面积不大的建筑物地基。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逐渐融化状态进行设计:

1)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为-0.5~1.0℃的场地;

2)持力层范围内的地基土处于塑性冻结状态;

3)在最大融化深度范围内,地基为不融沉或弱融沉性土;

4)室温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或热载体管道及给排水系统等对冻层产生热影响的地基。

为控制地基土的变形,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措施和结构设计方法。多年冻土区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见表4-5。在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时,应力求做到安全实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多年冻土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各地的施工机械条件、技术水平、经验积累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时还要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当地条件,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

表4-5 多年冻土区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

续表

2.季节性冻土区的地基处理措施

季节性冻土区的铁路、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都普遍存在严重的冻害问题。例如,铁路、公路的路基常由于不均匀冻胀及融沉作用而不平坦,路面产生裂缝,冻结层春季融化,产生翻浆、冒泥等现象,有时中断交通。季节性冻土区的地基处理措施可归纳为两类:以清除或削减冻融为目的的地基处理措施和以增强建筑物抵抗和适应冻融变形能力为主的结构措施。

(1)地基处理措施

通过对冻融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冻土的土质、水分(包括外界补给水)和土中负温值是产生冻融的基本要素,因此,只要消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清除或削弱土体的冻融,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换填法、保温法和排水隔水法等措施。

1)换填法:采用粗砂、砾石等非(弱)冻胀性材料置换天然地基的季节性冻土,以削弱或基本消除地基土的冻融,其效果与换填深度、换填料的粉粘粒含量、换填料的排水条件、地基土质、地下水位以及建筑物适应不均匀冻胀变形的能力等因素有关。在采取换填法处理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地基土质及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合适的换填深度和控制粉粘粒的含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做好换填层的排水。

2)保温法:在建筑物基础底部或四周设置隔热层,增大热阻,以推迟地基土的冻结、提高土中温度、减少冻结深度,进而起到防冻胀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隔热的材料相当多,例如草皮、树皮、炉渣、土块、混凝土、玻璃纤维、聚苯乙烯泡沫等,在某些条件下,土、冰、雪、柴草等也可作为隔热材料。近年来,由于各种人造材料的发明,保温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道路、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水利工程等领域。

3)排水隔水法:通过隔断补给水源和排除地表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及季节冻层范围内土体的含水量,从而降低土的冻胀。但是,排水和隔水的方法应结合工程运用条件、工程地点的土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否则,不但起不到防冻害的效果,反而会给工程造成危害。

(2)结构措施

除上述地基处理措施外,还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运行年限及结构特点等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和防冻害的结构措施。对于以墩、桩为基础的桥梁、渡槽及其他重要建筑物,应保证建筑物在冻胀或融沉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所以常采用深基础或各种形式的锚固基础。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平房、低层楼房和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小型涵洞、小型水闸、引水渠道等建筑物来说,为了节省投资,可采用浅埋基础,并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增强其适应不均匀冻胀变形的能力。目前,在寒冷地区,主要采用柔性结构、增加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及合理分割结构、设置变形缝等3种措施增强建筑物适应不均匀变形的能力。此外,还可采用回避性的结构措施,即在建筑物的形式选择、总体布置及结构形式等方面采取措施,避开不利的冻胀条件。回避性的结构措施主要有架空法、埋入法和隔离法3种。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等级、要求、地基条件及当地材料等具体情况确定宜采取的防冻胀措施。比如,建在弱冻胀或中等冻胀土地基上允许冻胀变形的小型建筑物,可考虑采用单一的消除、削减冻胀的处理措施,将冻胀引起的建筑物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但在强冻胀土地基上修建不允许变形或允许冻胀变形很小的建筑物时,只采用单一的消除、削弱冻胀的处理措施,可能难以达到防治冻害的目的,而且在经济上也往往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以一种措施为主,同时配合其他一种或几种措施。

小 结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矿井突水、瓦斯爆炸和岩爆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红粘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处理技术,难点是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矿塌陷、矿井突水等灾害的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地区因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使得防治岩溶塌陷灾害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对于一般工程可以考虑采用强夯、跨越等方法处理,但对于重要工程,应采取桩基、灌注填充等方法处理;在地面沉降区,除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地面沉降发展外,拟建工程一般应有适度的沉降量预留;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多以避让为主,或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重在预防,在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施工方案时,应针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采取合理的开采方式或施工方法,围岩支护、留足保安(或防水)矿柱;在工程实践中,特殊土如湿陷性黄土地区出现的地基沉陷、地面开裂,软土地区的过量沉降、侧向滑移,冻土地区的冻胀、融沉以及边坡滑坍等灾害危及工程建设的案例很多,工程建设时对特殊土地基加固的设计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复习思考题

1.岩溶灾害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2.强夯加固的原理是什么?具体如何实施?

3.灌注填充法如何设计?

4.岩溶地区桩基如何设计?

5.地面沉降有哪些防治措施?

6.什么条件下可以采用人工回灌对地面沉降进行治理?人工回灌治理方法有哪些?

7.人工回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8.人工回灌地下水设计及实施步骤有哪些?

9.在地面沉降地区为什么要进行防洪排涝?如何实施?

10.地裂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1.针对地裂缝上已有建筑物,如何布设减灾工程?

12.生命线工程如何避免地裂缝灾害?

13.如何确定塌陷盆地的最大塌陷深度?

14.防治采矿塌陷的井下技术措施有哪些?

15.矿井突水前有哪些“征兆”?如何识别矿井突水水源?

16.矿井突水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7.如何确定安全防水岩柱厚度?

18.简述矿井注浆堵水的工作程序。

19.防止瓦斯爆炸和岩爆的措施有哪些?

20.湿陷性黄土、软土、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肆’ 城镇道路冻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城镇道路冻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而冻土中产生的冻胀对地基不利。一般土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大,反之愈小。在城市道路中,土基冻胀量与冻土层厚度成正比。不同土质与压实度不均匀也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变形而破坏,在路基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道路两侧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到路基顶部,可增加路基总高度,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
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控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许值。
3.对于不满足防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结构层)应不低于标准的规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伍’ 青藏铁路的冻土是怎么解决的

1、适当提高 路基填土高度,用天然土保温,这种方法价廉,可普遍采用。

2、在路基埋设工业 保温层(PU、EPS等),埋设5~10厘米 保温板,在工程实践中均取得极佳工程效果。

3、埋设 通风管,就是在 路堤中埋设直径30厘米左右的金属或 混凝土横向通风管,可以有效降低路基温度。

4、采用抛 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填石路基的通风 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 冻土的作用。

5、在少数极不稳定冻土地段修建低架旱桥,工程效果有保证,但造价高。 青藏高原温度对冻土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情况 地面温度比气温高3℃~4℃,没有太阳的直接照射,设置保温层地基或者通风地基可降低原地面温度2℃~3℃。

(5)冰害地区路基处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主要性状: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冻土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土体浅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由于冻土中土壤水分状况差异,反映在具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的湿冻土和具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干冻土两个亚纲的剖面构型上有着明显差异,湿冻土剖面构型为O—Oi—Cg或Oi—Cg型,干冻土为J—Ah—Bz—Ck型,

理化性质,冻土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每千克,腐殖质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一般为10厘摩尔(+)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

参考资料:冻土 网络

‘陆’ 冻土路基怎样处理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及铁路路基稳定,要求青藏铁路取土场应离开路基500m以上,且必须由环保部门指定。施工时尽量采用移挖作填的办法解决填料,充分利用弃碴和路堑挖方。
技术措施三:针对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分布地区,路堑开挖将高含冰量多年冻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和阳光下,多年冻土的热状态受到严重干扰,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无法进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的开挖选择在寒冷季节,暴露的多年冻土不会融化,相反,多年冻土的温度还会下降,有利于多年冻土的稳定。

‘柒’ 结冰的路面除撒盐以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原理是什么,除融雪剂以外

一、融雪剂种类

国内外使用的融雪剂一般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该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食盐)。

二、融雪剂融雪原理

“氯盐类”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是:“氯盐类”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在零度下,如,氯化钠(食盐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冰点在-10℃,氯化钙在-20℃左右,醋酸类可达-30℃左右。盐类的溶解需要吸热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此外,雪融剂溶于水后,水中离子浓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气压下降,但冰的固态蒸气压不变。为达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气压等的状态,冰便溶化了。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释了盐水不易结冰的道理。

我们指导,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结冰后密度变小(一般物质固态下的密度大于液态下的密度),因此,压强越大,冰的其熔点越低。常常见到,车轮碾过的地方雪往往易于融化就是这个道理。积雪的路面上洒上融雪剂后,再经车辆的碾压就更易使雪融化。

综上可见,洒上融雪剂后就有利于除雪。

三、融雪剂对的危害

“氯盐类”融雪剂虽然便于融雪、除雪,价格也便宜。但这样融化后的雪或冰变成液体,就流入下水设施、农田等,但其危害极大。

1、道路两旁的农田、绿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农作物和树木怕盐,将会造成绿化植物大量死亡,甚至是毁灭性的。即使重新补植,也要全部换土才行,农田就更在劫难逃啦!其损失不言而喻。

由于北方土地一般含盐,因此北方植物本身就能抗盐、抗碱,即使这样也难承受融雪剂带来的危害,更何况南方喜酸土壤植物,根本承受不了盐碱带来的危害。

2、缩短道路寿命。

尤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盐类物质与沥青会产生化学反映,将大大折减沥青材料与砂石料的握裹能力,造成沥青表面脱落,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而大面积路面破损。

盐类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又会造成道路路基破坏,直接造成道路寿终正寝,这将给后期道路维护大大加大难度。

盐类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样也存在的危害,道理很简单,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边不会选用造价高昂的抗盐水泥。

3、污染环境

常用融雪剂以盐类为主,现在市面上所说的环保融雪剂都是在骗人的。 盐类物质进入地下以后,势必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食用被融雪剂污染的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北方地区已深受融雪剂之苦,万万不要重蹈覆辙!

呼吁,切莫我们一时急用,造成长远危害!危害容易,治理难!

科研人员能否研制价廉而无害的融雪剂,也是自然对人类的考验!

融雪剂的功与过
一场暴风雪给人们带了灾难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现在大范围高强度的雨雪天气已经过去,很多地方为了加快冰雪的融化,都采取了撒融雪剂(氯盐)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融雪剂的原理和他的功过。
从20世纪50年代起,伴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开始使用融雪剂,我国70年代在北京首先使用了融雪剂。现今使用的融雪剂能够很好地担当起除雪化冰的任务。一般情况下,融雪剂几分钟就可以把积雪融化。

融雪剂即化冰盐

环卫工人常把铺撒融雪剂称为“撒盐”,因为融雪剂以前的主要成分是氯盐类物质,如氯化钠(与食盐的成分一样)、氯化钙。氯化镁等,所以融雪剂曾经被称为“化冰盐”。目前,世界各国使用较多的就是氯盐融雪剂(除特指外,本文提到的都是氯盐融雪刑)。 化冰盐为什么可以使雪融化?氯盐溶液的冰点比水低,以氯化钠为例,浓度为35%左右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冰点是零下19摄氏度,浓度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为零下10度。在雪里撒上氯化钠固体颗粒或者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由于氯化纳溶解放热,积雪全融化。 如果你屋外下了雪,可以拿些食盐或食盐水倒在雪上,看看会有什么现象。但一定要控制食盐水的温度,水温太高也会使冰融化,就看不出效果了。
海洋和一些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氯盐,使得融雪剂物美价廉。 给道路融雪,只要在刚下雪时,把融雪刑的固体颗粒撒在路面的积雪上,经过车辆的挤压,雪就慢慢融化了。也可以把融雪剂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成溶液,然后通过洒水车洒到路面上。在一些立交桥和高速路上,也安装了自动喷淋装置,喷洒融雪剂溶液。

钢筋混凝土的破坏者
1972年,英国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修建了11座桥梁,然而,还没有用上几年,就出现了混凝土顺着钢筋开裂的现象。截至1987年,15年来为维修这11座桥梁所花的费用已经相当于建桥资金的1.6倍。1993年,美国57.5万座桥中,受到腐蚀破坏的桥梁超过一半,40%的桥梁已承载不足。位于北欧的丹麦,在哥奉哈根地区调查了102座桥,其中50%有严重的钢筋腐蚀现象。
在北京、天津等地,一些桥梁也出现了这种情况:钢筋锈蚀断裂,混凝土顺着钢筋开裂。除了侨梁建筑自身的老化外,融雪剂也加速了桥梁的锈蚀。关键在于氯离子与钢筋中的铁发生反应,加速了铁的锈蚀。水结冰膨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而融雪剂增大了这种破坏效应。一般水结冰会膨胀9%,而掺人了融雪剂的水结冰后能膨胀25%。建筑防护学的专家们把这些现象称为“盐害”。
生活在北方城市,很容易就能找到盐害的痕迹。

给环保融雪剂验明正身

2003年春天,万物复苏时,在北京长安街的一条绿化带上人们发现有14棵油松已经死亡。后来,经过北京市园林局化验鉴定得出结论:是融雪剂造成的。
以前人们也往意到氯化钠对桥梁道路的危害,在使用融雪剂时也相当小心。2002年,有一种环保融雪剂应运而生,人们以为对环境就没有任何损害了。于是,到了冬天,北京地区大量使用了这种环保融雪剂,连绿化带里也聚积了撒有融雪剂的雪。交通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到了第二年,14棵油松死亡,这使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环保融雪剂仍然会破坏城市环境。
所谓的“环保”只是添加了一些可以减缓钢筋锈蚀的防锈剂,但是只要融雪剂的主体成分是氯盐,盐害便会存在。对植物来说,高浓度的氯盐溶液渗透到植物的根部,会形成反渗透,大量吸取植物体内的水分导至植物失水,被盐分浸渍而死亡。
除了腐蚀钢筋、伤害植物,含有高浓度盐类的雪水流到地下,还会污染地下水,并腐蚀地下管道。
认清了融雪剂的真面目之后,2004年冬天,北京市政部门明确提出“以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

融雪和环保如何两全

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公路、桥梁被融雪剂破坏的现象大量出现,于是人们对融雪剂的使用科学地进行了限制。我国也开始思考解快的办法。
要兼顾融雪和环保,有两个方法:改进融雪剂、加强防护。
除了氯盐类融雪剂外,有机盐融雪剂也在被使用。一些醇类和胺类有机盐的冰点都在零度以下,对钢筋混凝土没有腐蚀作用,但每吨的价格在1万多元,经济上难以负担。一般在机场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使用这种昂贵的融雪剂。据悉,美国白宫附近使用的就是有机盐融雪剂。
国外注意到氯化钠危害之后,在修建桥梁道路时就有相关的防盐害要求。比如,在桥梁容易被侵蚀的部位加涂防护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尽量防止氯盐溶液接触到钢筋。现在有的桥梁使用了特种钢材,或在混凝土里加入阻锈剂。还有一种环氧树脂涂层钢筋,这种钢筋的周围包满了一层树脂,像是给钢筋穿上了一层盔甲,阻挡了氯离子和铁离子的接触,在北京的一些桥梁修建中已采取了这种措施。

‘捌’ 公路防冰与防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路防冰、防雪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公路状况因地制宜实施,分析并掌握公路的抗灾能力,制订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抢修技术方案。重要工程和冰害、雪害多发路段,应制订应急抢修预案,保障公路正常通行。公路冰害防治应根据灾害性和以往治理经验,制订经济适用的预防和抢修措施,提高治理效果,降低工程造价,一般的以下情况均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路面积冰,对发生河水漫路造成路面积冰的路段应加强冬季养护,重点防范。路面一旦出现积冰应采取除冰或防滑措施。当路面或结构物表面发生涎流冰覆盖时,应采取措施清除,并查找水源,进行疏导、拦截、排放,避免形成新的涎流冰。当由于气温突变河流解冻产生大量流冰,可能对桥涵墩、桩柱、台和导流坝产生冲击时,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公路防雪工作应做到:制订防雪工作预案,备好防雪材料和设备,保持防雪设施的良好状态;及时了解现有防雪设施的防护功能,增添必要的防雪减灾设施,切实防治风雪流和雪崩。在雪季前后,应对防雪崩工程如水平台阶、稳雪栅栏、导雪堤、导雪槽等及时进行检查、维修。公路防冰。公路冰害的防治,也是公路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冰冻前要制定好预防与抢修措施:路面防滑,冻前备好砂砾、石屑及其它防滑材料,对急弯、陡坡、桥头引道和村屯路。

‘玖’ 青藏铁路清水河冻土处治方法

1、是架长桥,避开冻土带。特别是一些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冻土中本身含水量高,就用架桥的办法解决冻土问题。
2、是在路基两侧加装吸热棒。吸热棒是一种表面有大量薄金属片的金属棒,三到四米高,下端埋进土里,靠金属导热快的原理,把冻土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通过金属棒传导到地面以上,再通过金属薄片消散到空气中,保持冻土层低温,不融化。

‘拾’ 请问有谁知道北方的路基冻胀开裂后需要怎么处理及方法

1、多年冻土地区的两种公路病害
1)冻胀: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当有水分供给时,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逢或折断的现象称冻胀。
冻胀性分类:通常是在土质分类的基础上,按土的冻胀性强弱划分为三类或四类,分别为:轻冻胀、冻胀、重冻胀、特重冻胀。
2)翻浆: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当冬季负气温时,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导致春融期间,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翻浆。
翻浆分类,根据导致翻浆的水分来源分为五类,分别为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根据翻浆高峰时期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将翻浆路段分为三级,分别为轻型、中型、重型。
2、影响冻胀与翻浆的因素
公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翻浆除这四个因素影响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和翻浆的三个基本条件。
1)土质: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祈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翻浆。粘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较多的腐植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和翻浆。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因其毛细水上升高度小、聚冰少,且在饱水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但当粗粒土中粉粘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水: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成冻胀和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的含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升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3)温度:没有一定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冬季各月每日负气温的总和)是难以形成冻胀和翻浆的,没有更大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是难以形成严重冻胀和翻浆的。而在同样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的条件下,冻结速度和负温作用的特点对冻胀和翻浆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如,在初冬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变化,温度在0℃~3℃~-5℃之间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时间停留在土基上部,就会使大量水分聚流到距地面很近的地方,形成严重的冻胀和翻浆。反之,冬季一开始就很冷,冻结线下降很快,水分来不及向上迁移,土基上部聚冰少,那么冻胀和翻浆就较轻或不出现。另外,春融期间的气温变化及化冻速度对翻浆也有影响。如春季开始化冻时,天气聚暖,土基急剧融化,则会加重翻浆。如春融期间冷暖交替并伴有雨、雪,也会使翻浆加重。
4)路面:冻胀与翻浆都是通过路面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冻胀与翻浆和路面是密切相关的。路面类型对冻胀与翻浆有影响。如在比较潮湿的土基上铺筑沥青路面后,由于沥青路面透气性较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可能导致聚冰增加,冻胀量增大,以致出现翻浆。路面厚度对冻胀与翻浆也有影响,路面厚度大时可减轻冻胀,可减轻或避免翻浆。
5)行车荷载: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虽然路基有聚水、有冻胀,春融时含水过多,但无行车荷载作用,是不可能产生翻浆的。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也会愈多、愈严重。
3、防治冻胀与翻浆的工程措施
1)做好路基排水
良好的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土基保持干燥,减少冻结过程中水分聚流的来源。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地下水都应通过顺畅的途径迅速引离路基,以防水分停滞浸湿路基。为此,应重视排水沟渠的设计,注意沟渠排水纵坡和出水口的设计,在一个路段内重视排水系统的设计,使排水沟渠与桥涵组成一个完整的通畅的排水系统。为降低路基附近的地下水位,可采用截水渗沟。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着且比较经济的常用措施。同时也是保证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减薄路面,降低造价的重要途径。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增大了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冻结过程中水向路基上部迁移的数量,使冻胀减弱,使翻浆的程度和可能性变小。
路线通过农田地区,为了少占农田,应与路面设计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潮湿的重冻区内粉性土地段,不能单靠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要和其他措施,如砂垫层、石灰土基层等配合使用。
3)设置隔离层:隔离层设在路基中一定深度处,其目的在于防止水分进入路基上部,从而保持土基干燥,起防治冻胀与翻浆的作用。
4)换土:采用水稳定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5)注意路槽排水:在冻胀与翻浆严重地段,应注意做好路槽排水,通常采用砂垫层和横向盲沟等措施。
6)加强路面结构:在冻胀和翻浆地段,常使用整体性好的石灰土、煤渣石灰土、水泥稳定砂砾等半刚性结构层,以加强路面结构。
7)加设防冻层:在中、重季节冻结区和多年冻土区的高级、次高级路面,在有可能冻胀的路段,为防止不均匀冻结,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8)铺设隔温层

阅读全文

与冰害地区路基处理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冲米粉的正确方法玉米饼的做法 浏览:480
口风琴吹管使用方法 浏览:748
航空电缆对接插头包扎的方法步骤 浏览:620
积分电路计算方法 浏览:350
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做仓鼠窝 浏览:395
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浏览:679
如何知道车辆转向灯的使用方法 浏览:241
用什么方法化解尿酸 浏览:321
hiv抗体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51
摩托真空胎安装方法 浏览:591
有什么方法比较快入眠 浏览:416
研究一般课题的科学方法 浏览:454
女生自助购物正确方法 浏览:155
急性鼻炎咽喉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927
大金过桥检测方法 浏览:756
碳酸钠和硫酸铵鉴别方法 浏览:209
如何区分家长类型和沟通方法 浏览:588
秦艽的种植方法 浏览:325
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53 浏览:338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