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采取的措施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1)贫困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扩展阅读:
消除贫困的意义:
扶贫不是单纯的给扶贫的人补贴这么简单,只有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他们才能一直摆脱贫困的枷锁,所以我们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钱可拿。
打赢脱贫攻坚站事关祖国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踏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团结,对国家长治久安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稳定发展,完成祖国的复兴之梦。
㈡ 对于贫困大学生有哪些资助办法
各大高校都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的一项政策。
主要内容有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有效地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一般在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的在校学生,可以进行申请!
㈢ 生活中的贫困和苦难,要如何去面对
人的一生不可能平静若水,一帆风顺,总会有形形色色的困难围绕在我们身边,需要一个一个去解决然后达到人生的顶峰。可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甚至选择逃避,最终只能被生活所淘汰。那么,面对困难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1、要勇敢面对
遇到困难,我们要冷静,更要勇敢。你对生活笑,生活就会对你笑;你对生活哭,生活也会对你哭。所以,我们要笑对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你想放弃的时候,你要鼓励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生活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你能勇于面对困难,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8、寻找正确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客观分析困难之后,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力量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困难了解了,方法找到了,然后一点一点解决困难。方法找到后要采取行动去解决困难。像梦想和计划的关系一样,需要去执行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㈣ 请结合国情 谈谈消除贫困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扶贫先要扶志。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一些地方扶贫帮困过于注重物质层面,忽略精神层面的帮扶,影响了扶贫成效。实践表明,贫困户树立志气、更新观念,对于找寻致富办法、增添致富干劲至关重要。
这一科学观点是对当代中国扶贫开发一系列问题的准确号脉。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战役已经打响,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2、关键在于精准。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不仅强调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强调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工作作风。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按照“精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对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3、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政府帮扶是必要的,但脱贫解困根本上还得靠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只有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脱贫才有基础。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扶贫开发能不能收获成效,成效能不能得到巩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努力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禁锢,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更加符合我国扶贫开发实际,能够及时识贫、精准帮扶、快速脱贫并有效巩固扶贫成果的一系列新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贫困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扩展阅读: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反贫困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贫困特征有所不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仅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且以绝对贫困居多,甚至部分贫困群体还存在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况。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城市,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的情况。
㈤ 什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增加就业是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5)贫困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扩展阅读: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