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实验室对内采取的质量监控技术方法有哪些

实验室对内采取的质量监控技术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6 05:48:06

㈠ 实验室应采取哪些有效方法来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

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系统。
实验室、设备、人,“三位一体”,达到检测所要求的水平。
管理和审核严格
检测数据溯源到标准物质。

㈡ 叙述从样品接受到形成报告,实验室采取哪些质量控制手段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f)其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的: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如何控制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

一、质量控制相关定义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了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 ,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证明(记录)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活动。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的文件或文件的集合。

二、实验室要求

按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概念,是指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里所指的是实验室(微检室)内建立的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人员、房屋、设备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1、人员要求

实验室人员的分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相应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相应的技术能力证明(证书及证件)。微生物检验室因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负责室内的技术工作,并设立质量监督员。

2、房屋条件要求

房屋要求:具有适宜、足够宽敞、通风有良好的照明。

房屋内墙面及地等应采用易于清洁的材料,保持房间清洁。

房间的设置,以其开展的工作内容加以分用,设立专用房间。

房间的大小还应根据从事实验人员的进入数量上加以考虑。

3、环境设施要求

专用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与记录(样品存放室)。

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指标控制与记录(无菌室等)。

专用工作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定期的检测校准程序(洁净室等)。

特殊环境中的专用设施质量控制应符合有关要求(净化工作台)。

三、设备控制和程序

微生物检验常用需监控的设备和仪器:

1)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或CO2培养箱等)、干燥箱、高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pH计、 冰箱,(低温冰箱或冷柜)温度计、紫外灯、显微镜、离心机、天平。

2)小计量容器。

3)微生物测定仪器、微生物检定仪器、空气采样器、酶标仪专用等。

1、高压灭菌锅的温度控制

高压灭菌锅;生物指示菌法(常用)、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进行检测。

生物指示菌法是一种高压灭菌锅的效果显示法。

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做好每一次的作业记录。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同时应注意内容物不同耐受温度。总的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min。

高压灭菌锅日常工作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高压灭菌的材料、开始时间、压力/温度、取出时间、高压灭菌胶带的颜色变化(日常常用无菌培养代替)。

高压灭菌锅温度波动范围:110,115和121±2℃。

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㈣ 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f)其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的: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㈤ 实验室内部质量要求与控制

84.3.1.1 质量控制目的

1)力求减少随机误差,防止过失误差。

2)使报出的试样分析数据有较高的可靠性,把分析数据的误差或偏差控制在容忍限(允许限)之内;使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规定的控制标准,满足用户要求。

3)考查整个分析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覆盖。

4)了解实验室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5)考查、评估分析工作效果和技术水平。

84.3.1.2 质量控制内容

(1)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对试样分析全过程包括试样的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人员对所采用分析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分析流程的正确操作、试剂的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及校验、校准曲线的绘制、空白试验、仪器的调试和校验、背景和干扰的扣除和校正、原始记录的书写、数据的修约和处理、工作环境等实施有效控制。

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案。

可以选用的控制技术方法有:①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选择。②使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或控制样品进行内部的质量控制。③接受或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和能力认证。④使用相同和不同分析方法进行重复性试验。⑤制作质量控制图表。

(2)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为进行分析工作所规定的依据和程序,是确保分析数据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分析方法其质量水平是有差异的,其适用性也是有限的。因此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和土壤试样多元素分析所用分析方法,应根据其特点正确地进行选择。

A.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则。依据地球化学调查试样分析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一套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主体的分析配套方案,各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满足用户的要求。

b.符合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c.所选择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质量参数符合规定的要求。

d.为了提高分析工作效率,在满足多元素分析质量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在一份试样制备溶液中可同时测定多元素的分析方法。

e.分析成本、周期和效率。

B.分析方法的质量参数。无论是研究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是采用一个已知分析方法,必须全面掌握该分析方法的全面质量信息,包括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测定范围、干扰允许量等。

a.分析方法的检出限(CL)。分析方法检出限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检出限系指某一分析方法在合理的置信度下(一般为95%),能检出与背景空白值相区别的最小测定值。即: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XL为区别背景或空白值的最小测定值;X0为空白试样测定信号值的平均值,空白测定次数一般为12次;s0为空白试样测定信号值的标准偏差;k为根据选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常数,一般选为3(置信度99.86%)。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常用浓度(CL)表示,即: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r为分析校准曲线的斜率(即灵敏度)。

a)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确定。凡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白的分析方法按公式(84.25)计算检出限。

凡不能校正(或扣除)背景或减去空白的分析方法可以用 由校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浓度或量;也可大致按公式计算

按下式计算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的方法检出限: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m为单位含量的计数率(斜率);IB为背景的计数率;t为峰值和背景总计数时间。

b)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法。取不含待测元素但含有基体的空白试样12~20份,一般取12份,按分析方法规定的操作条件平行测定,按式(84.25)计算。

作图法。取一组(6~10个)含待测元素不同浓度(包括接近零的、检出限附近的、测定限附近的、稍高的)、性质相近的试样,平行多次(一般4~6次)测定,计算各个试样的平均值 和相对标准偏差RSD,以 作曲线图,取RSD为33%所对应的浓度为本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回归法。取一组(6~10个)含不同浓度的待测元素(其中多数为接近检出限附近的)、性质相近的试样,平行4~6次测定,计算各试样的平均值 和标准偏差si,并进行回归计算 ,求得s0,按3s0作为检出限。

由于分析方法的方法检出限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测定值,与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采用的分析方法及方法中的试样取样量、稀释体积等有关,因此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在一段时间内需重新进行测定和计算,并换算成相应试样的含量。

c)地球化学调查中规定的分析方法检出限的要求。地球化学调查中规定的分析方法检出限的要求见表84.67。

表84.67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要求

续表

续表

注:①76元素地球化学填图要求;②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要求;③1∶200000区域化探扫面要求;④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要求。

表84.75给出的分析方法检出限要求是指用于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能否满足某一测区样品分析的要求,还须以各元素的报出率来衡量,报出率达到100%,说明所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完全满足要求。报出率90%时,说明所采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基本满足要求。报出率低于90%,说明所用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该测区样品分析要求,需采用检出限更低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b.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分析方法的测定值接近于真值的程度。由于存在分析误差,一般将国家标准物质的标准值视为真值,并据此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a)分析方法准确度的表示方法。表示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方法有: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E为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Ci为标准物质的i次测定值;Cs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b)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测定。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用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的方法进行检验。分别选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8~12个),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每一个标准物质进行12次分析,并分别计算每个标准物质实测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对数误差 ;或实测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 。标准物质平均对数误差 及准确度的允许限见表84.68。

表84.68 元素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要求

注: 为每个GBW标准物质12次实测值的平均值;CS为GBW标准物质的标准值;n为每个GBW标准物质测定次数;Ci为每个GBW标准物质单次实测值。

c)用于检验分析方法准确度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应根据分析试样的类别进行选取,水系沉积物试样选择12个系列水系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即GBW07301~07312);土壤试样从16个系列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选择12个标准物质。每个标准物质必须进行12次测定,不应只挑选个别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的检验。

c.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析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各次测定数据间的符合程度,反映多次测定值波动幅度的大小。精密度决定于随机误差,是衡量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准确度。有良好的精密度并不表明有良好的准确度。

a)精密度的表示方法。表示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方法有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b)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测定。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测定,按照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并分别计算每一个标准物质的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偏差(RSD,%),允许限见表84.68。

d.分析方法配套方案的组合。

a)每一种元素有多种分析方法,在选择分析方法配套方案时,应根据用户的质量要求和分析方法的质量参数水平,优先选择分析方法质量参数好的方法作为首选配套方案。在此前提下,考虑方法的适用范围、成本、时间,进行合理的优化配套组合,以保证分析质量。

b)被选用的分析方法经过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检验合格后,还需要进行至少一个图幅的可行性试验,并能满足数据报出率要求,说明所用的分析方法基本满足要求,方可用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84.3.1.3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准确度的控制

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控制。每一个图幅(包括1∶200000和1∶500000图幅)应作GBW系列(水系沉积物GBW07301~BW07312;土壤GBW07401~BW07416)标准物质4~5次分析,即每500件样品中均匀地密码插入12个GBW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每种元素的每次分析结果单独计算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对数差(ΔlgC),对数差的允许限见表84.69。

表84.69 准确度控制限

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控制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本图幅样品分析的准确度,同时控制不同实验室、不同图幅和不同分析方法间的系统偏倚。

(2)精密度的控制

采用各部门、各单位研制的控制样或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根据每个图幅(包括1∶50000、1∶200000、1∶250000或1∶500000)的地质特点以及用户的要求,选择四个不同的控制样或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密码插入每一分析批(50件样品为1个分析批),与试样一起分析。每批分析完毕后,按每个监控样或标准物质计算测定值与监控值的对数偏差(ΔlgC)和对数偏差的标准偏差(λ),用以衡量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对数偏差和对数偏差的标准偏差的允许限见表84.70~表84.72。金元素的控制限见表84.73。

表84.70 1∶50000地球化学普查样品分析精密度控制限

表84.71 1∶200000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精密度控制限

表84.72 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精密度控制限

表84.73 痕量金元素分析标准物质允许相对误差

四个标准物质(或控制样)的选择,应根据本测区样品性质主要分析元素种类及含量情况,选取接近背景含量,兼顾高、中、低含量的样品进行控制。

(3)报出率的控制

报出率(P)是指实验室能报出元素含量数据的样品数(N)占样品总数(M)的百分比,即: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N是指所报出的数据大于或等于方法检出限的数据。小于方法检出限的数据有时虽然也能报出,但其置信度(可信度)较低,只能作参考值用,不能参加报出率的统计。

当该批样品(图幅)中某些元素的报出率低于80%时,说明所采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不能完全满足本测区样品分析的要求,应采取措施降低方法的检出限或采取检出限更低的方法对未报出的样品重新进行分析,直至完全满足要求。

(4)试样的重复性检验

按所送样品每20件试样中随机抽取5%~10%试样,编制成密码,由熟练的技术人员单独进行分析,并计算基本分析数据与重复性检验数据之间的相对偏差RE,[RE=A1-A2)/(A1+A2)]。相对偏差RE≤±20%为合格。

重复性检验按单元素合格率统计判别。即:

某元素重复性检验合格率=合格样品数/总分析样品×100%。

其中合格样品数是指原始一次重复性检验的合格数,抽查或返工后合格样品数不能参加统计。

金元素的重复性检验随机抽样的比例为10%,相对偏差的允许限见表84.74。

表84.74 金元素重复性检验分析允许相对偏差

注:A1基本分析结果;A2检查分析结果。

(5)异常点的重复检验

每个图幅或每批样品分析完毕后,对部分特高或特低含量的试样,应进行异常点的重复性检验。异常点的重复检验一般抽取试样总数的3%进行,合格率统计计算按试样的重复性检验要求进行。

(6)质量监控图的绘制

每分析完成一批试样,以单个标准物质及控制样的准确度以及精密度质量参数对分析批次绘制相应的曲线图,用于观察日常分析的质量参数变化情况。

84.3.1.4 质量评估

质量控制是对每一分析批、每人、每天分析质量按控制限的要求所进行的实时控制,以判断分析人员素质、环境、试剂材料、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及受控状态等。质量评估是对一个图幅中各个分析批、各个分析人员较长时间的质量评估。质量控制是基础,只有在质量控制合格后,并以质量控制所得到的质量参数作为可靠的原始数据和基本依据,来进行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包括实验室内部的质量评估和用户的质量评估。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评估,是对所报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合理性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报出的分析数据不至于影响、歪曲或掩盖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

用户的质量评估,是对实验室所提交的分析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是否达到合同或协商规定的要求进行评估。

每批样品或图幅样品分析工作结束后,实验室必须对最终报出的样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估,并提交质量评估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任务来源。

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的摘要。

分析方法的质量参数: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

整个图幅各元素的报出率、总报出率。各元素合格报出率为90%,合格总报出率为98%。

一级标准物质分析的准确度参数(ΔlgC),合格率要求100%。

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合格率要求90%。

异常点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合格率要求85%。

质量控制图(分元素一级标准物质和控制样监控图)。

为保证分析质量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总体评价。

㈥ 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的方法有哪些,实施外部质量监控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明确相关定义。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相关方法,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第一,是对实验室要求,按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概念,是指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里所指的是实验室(微检室)内建立的质量管理的保证体系。人员、房屋、设备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简单而言,就是要监控好人员、房屋、设备满足检测工作。
第二,是对设备控制和程序监控,培养箱、干燥箱、工作台、离心机检、必备测仪器等等,都要符合相关规定,定期校准等等。
第三,检测质量保证,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留存的样品进行在检测。

简单讲述,需要看详细介绍,可自行到网上细看,广州洛可特公司应该能帮到您!

望采纳

㈦ 实验室质量控制时,实施哪些措施保证质量合格

有以下措施:
(一)人员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人员是工作得以进行的核心,对人员进行管理也就成为了质控的基础工作。实验室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是确保检测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要提升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发挥出他们的监督作用。首先,质量控制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实验室相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文化,学会使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工作,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再次,质量控制人员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产品最新动态;最后,实验室相关单位要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优秀人员,并派遣有能力的内部工作者对外进行交流学习,开阔眼界。实验室还要做好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保证他们的能力水平满足实验室的高要求。
(二)设备与计量器具的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设施检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中“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的流程进行作业。首先,重点做好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对国家有明确规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要严格按照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进行检定/校准;对于无检定规程或无法检定的设备,需编制自校规范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其次,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也是重要的质控方法。采用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有证物质进行核查;利用同样精度的计量标准进行设备对比;在重复测量的时候,则选用稳定性和灵敏度都较好的样品进行评定;利用设备仪器自身的程序进行自校。
(三)样品的质量控制
试验对象的整体性能就是根据样品的质控结果来评判的,由此可以看出,样品质控是实验室质检工作的关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首先,样品在选取中要注重科学性,实验室在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制定抽样方法,并对其进行准确评判和科学控制;其次,样品应进行科学管理,实验室应对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样品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四)检测过程的质控
1.检测前准备
检测之前应检查样品的状态是否完好;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环境条件是否达到检测的技术要求。
2.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方法的质控,能够保证实验室检测活动的程序具有合理性,符合检测标准。因此,各实验室要采用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检索查新,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性。另外,非标准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知名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实验室应予以确认。
3.检测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原始记录显得非常重要。要真实的记录检测时的各种数据,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确定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时能够重现。要正确运用测量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使检测结果完整表达;正确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减少测量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测定过程的系统误差。
(四)环境条件的质控
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对作业条件具有很高的要求,对环境条件进行质量控制也就成为了提升检测水平的关键技术。检测和校准场地的设备、环境情况都是条件质控的重要内容。一旦在质量控制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条件,要立即予以调整,并在具体工作进行中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从而确保实验室环境满足实际需求。

㈧ 实验室内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它能控制哪些误差

1、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实验室以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检测结果所采取的方式,一般分为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1.1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实验室重要、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实验室每年可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以下称CNAS)官方网站查询年度能力验证计划,针对性地选择参加能力验证的项目。实验室通过报名的方式参与验证并领取检测样品,根据规定的方案完成检测后在规定的时间反馈给组织能力验证的机构,能力验证组织机构根据所有参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出具能力验证结果报告,实验室应根据结果报告评价自己的检测能力。能力验证的评价方法包括:1、量值比对的评价参数(En):若|En|≤1,满意、通过;若|En|>1,不满意,不通过。2、检测比对评价参数(Z):|Z|≤2,满意、通过;|Z|≥3,不满意、不通过;2<|Z|<3,可疑。
当能力验证出现不满意结果时,实验室应深入分析原因、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当出现可疑结果时,实验室应分析原因,并视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参加能力验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式,它不仅可以确定和监控实验室检测的能力、持续能力,亦可以有效识别实验室存在问题。但由于能力验证受年度计划的制约,有时会出现实验室某些检测项目不在计划之列而无法确认能力的情况,因此需要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来补充。
1.2实验室间比对
实验室间比对,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实验室间的差异。
开展实验室间比对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自主组织,另一种是以参与者身份参加。作为组织者,实验室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比对实验室,为确保比对结果的可信度,建议尽可能选择已获得CNAS认可、计量认证或行业内权威的实验室;实验室还应合理编制比对方案,方案应包括采用的方法、测试的项目、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样品数量及必要信息、实验要求、测试结果等内容,并与参与实验室达成一致意见;最后,组织者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比对报告,明确比对的结论及需要改进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实验室通过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实验室的差异,从而查找原因并及时改进。与能力验证比较,它的灵活性更强,可作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常用手段。
2、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指实验室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而利
用自身资源在实验室内部实施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使用标物监控、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再测、分析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方法。
2.1人员比对
即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之间的能力比对,由不同的检测技术人员利用相同的仪器、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特殊物质进行测试,将获取的数据来进行评价。可作为新员工培训后验证其技术能力的手段,亦可在有多名检测人员的实验室开展。
2.2仪器比对
即检测仪器之间的比对,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由相同的检测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检测样品进行测试,将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价,以确定仪器间的差异。当实验室拥有不同设备时,可采用仪器比对的方法开展质量控制,特别可用于当某台仪器参加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时,可用其来衡量其他仪器的可信度。
2.3方法比对
即检测方法之间的对比,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在相同的人员、相同的仪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同一检测样品进行测试,将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价,以确定方法间的差异。当实验室使用新方法、超出预期使用的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以及扩充或修改的标准方法时,可与标准方法进行比对,以证实该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2.4分析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是样品中同时存在若干特性,特性问题有确定的关系,当这些特性被试验确定后,通过考察实验结果中表现出的特性间的关系是否违背已知关系来判断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些相关特性间常存在因果关系,因此相关特性分析的方方可以用于实验条件与被测性能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
以上分析看出,内部质量控制操作方便、方法多样、易于实施,可作为实验室日常的质量控制手段。
3、小结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工具,是实验室管理中的永恒主题。因此,实验室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觉地、经常地、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利用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查找不足并加以改进,使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CNAS-RL01 《实验室认可规则》
[3]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

㈨ 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12.2.3.1 测试方法选择

测试方法是测试工作的技术依据,也是测试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是确保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其测试结果的质量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选用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各种重要技术参数(检出限、准确度、精确度、测量范围、干扰允许量等)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应兼顾准确、快速和低成本,并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选择测试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各方面:

(1)优先选择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或地方标准方法

标准方法是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可靠的测试方法,在测试方法中具有权威性。法定检测、评定性检测和仲裁检测等需要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均应选择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地方标准方法。当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方法时,应首先对国际标准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将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在实验室的能力能够满足该国际标准方法时,方可直接采用;当需要采用该国际标准方法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结果和数据时,则应考虑所用标准方法应在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的技术能力范围内。

委托性检测或具有试验性质的测试项目,在征得委托方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非标准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定的方法、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应经过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用途和目的。确认包括以下几点:①从理论到实践对方法的理解;②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③与不同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特别是与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④实验室间比对;⑤对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评审;⑥进行测试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2)保证选用标准方法为当前有效版本

随着技术进步,标准方法也不断更新版本。因此在标准方法选择中必须确保该标准方法为有效版本。实验室应通过可靠、有效的渠道,对在用的标准方法进行不间断地跟踪,定期进行清理或查新。

(3)选择测试方法时,应了解和掌握测试方法的原理、条件和特性

要对测试方法进行适应性检验,包括空白值测定。测试方法检出限的估算,校准曲线的绘制及检验,方法的误差预测,精密度、准确度范围及干扰因素消除等。

12.2.3.2 标准物质监控

地质标准物质由天然样品制成,可用作对地质样品测定中使用的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进行测试方法评估、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实验室间比对,以及作为仲裁依据之一。标准物质在测试过程中,用于质量监控时,可以判断测试过程是否受控,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标准物质作为计量器具,也可以用于校准各种测试仪器。对于某些测试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等),标准物质可以作为赋值标准用于校准曲线的绘制。因此,标准物质主要是控制测量的准确度。

使用标准物质作为测试监控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标准物质证书的说明或规定进行使用,包括所要求的最小取样量、标准物质的有效期等。

2)尽量选择基体组成和待测样品相似的标准物质,其目的是尽可能消除由于待测样品基体效应差异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3)尽量选择浓度水平和待测样品相似的标准物质,也可以选择浓度水平分别接近测试方法适用范围的上下限的两种标准物质。

4)选择的标准物质的物理形态和表面状态,应与被测物质一致。物理形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对于某些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还应注意其表面状态。

5)注意选择的标准物质特性量值及准确度水平,既要满足监控需要,也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实际测试的质量监控中,常选择不确定度不大于实际测量误差的1/3的标准物质。选择标准物质时,需明确和区分其不确定度的计算方式。同一种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不确定度,既可能采用大量例行测试数据的统计得到,也可能采用定值数据平均值的置信限进行表达,而前者往往比后者大得多(通常差7~8倍)。

使用标准物质监控,往往是以标准物质实际测量的准确度来衡量。准确度可以用以下参数定量表示。

(1)误差

单次测量结果和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之间的相互吻合程度,可以用绝对差值或相对差值表示。绝对误差表示方式简明直观,相对误差表示方式更适合于不同量值水平间的比较。

E=Ci-CS

式中:E为第i次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Ci为标准物质的i次测定值;CS为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推荐值)。

图12.1 验收测试值程序

xi—分析值;r—允许值

准确度质量控制图绘制的方法:以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为纵坐标,以测试结果序号为横坐标,分项目绘制准确度质量控制图。按标准物质的推荐值绘制中心线,在中心线上下,以2倍的测量过程的再现性标准偏差(SR)绘制上下控制限。

如果各次测定结果随机地分布在上下控制限内,则表明在此段时间内,测试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并可用2SR表示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如果数次测量结果虽然分布在上下控制限内,但连续显示出有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则应注意加强过程控制,检查测量条件可能的变化,并及时加以解决。如果数次测试结果的纵坐标完全相同,应注意防止操作者的主观原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12.2.3.9 测试结果的判定

一般情况下,当测定样品的两个有效测定值之差不大于相关规定质量要求的允许差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结果;否则,应按数据验收测试值程序进行(图12.1)。

㈩ 检验检测机构监控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

1、三检制

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2、重点工序双岗

操作者在进行重点工序加工时,还同时应有检验人员在场,必要时应有技术负责人或用户的验收代表在场,监视工序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3、留名制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人库出厂,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责任者都应该在工艺文件上签名,以示负责。

4、复查制

有些生产重要产品的企业,为了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或参加试验的产品稳妥可靠、不带隐患,在产品检验人库后的出厂前,要请与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及技术部门的人员进行复查。

5、追溯制

追溯制也叫跟踪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

6、统计和分析制

企业的车间和质量检验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质量状况,对生产中各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和分析,并按期向厂部和上级有关部门上报,以反映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不合格品管理

质量检验也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8、考核制

在质量检验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检验误差是很难避免的,甚至是经常发生的。据国外资料介绍,检验人员对缺陷的漏检率有时可高达15%一20%。检验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采用重复检查、复核检查、改变检验条件。

(10)实验室对内采取的质量监控技术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有:

1、项目质量计划

这与项目质量保障是一样的,这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计划文件。

2、项目质量工作说明

这也是与项目质量保障的依据相同的,同样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工作文件。

3、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这是根据项目质量计划和项目质量工作说明,通过分析和设计而生成的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

4、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

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包括项目实施的中间结果和项目的最终结果,同时还包括项目工作本身的好坏。

阅读全文

与实验室对内采取的质量监控技术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学好英语的一些方法 浏览:609
做什么美食用最朴素的方法 浏览:940
99x46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215
台式洗眼器使用方法 浏览:392
一般二氧化碳检测方法 浏览:12
翡翠抛光粉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5
如何给干核桃仁脱皮最佳方法 浏览:449
关于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浏览:930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浏览:561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浏览:918
白酒发酵的方法和图片 浏览:157
手机微信挣钱的方法 浏览:288
速成钢胶棒的使用方法 浏览:954
华为横屏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54
筋膜炎用什么方法检查 浏览:176
真菌蘑菇稻草种植方法 浏览:496
胯部分离连接方法 浏览:942
高程测量的方法中高差计算公式 浏览:249
食用百合养殖方法和技巧 浏览:199
大数据集成分析方法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