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拼音教学中有效运用儿歌
拼音教学中有效运用儿歌
链接: https://pan..com/s/167jaaVGaLQVC-pn1GJIjKg
Ⅱ 有效的儿歌教学方法
儿歌的教授法最好不要太死板,应该以比较生动而有趣。让孩子能够声话并进。这样的话孩子是会很喜欢也很容易带入的。
Ⅲ 怎样教一年级的孩子学拼读
第一个学习拼音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多读。
对于刚刚进入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给孩子在网上找几个类似拼音城堡这样的视频,都是以游戏加教学的方式,比较轻松活泼,孩子也喜欢看。这样,通过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触到拼音,孩子在一遍遍地观看中,就学会了拼音的读与拼写。
第二个方法,可以给孩子买一盒拼音卡片,家长每天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和孩子一起玩拼音游戏。
卡片的好处是直观、灵活、可排列、可变换、易于携带,如果家长时间紧张,甚至在和孩子坐车的时候,都可以玩一玩拼音卡片游戏。
游戏的方式,家长可以自行设计,比如,随意抽一张卡片,让对方读出读音来;比如在韵母前面加声母,变出一个字的读音来;再比如,找到bdpq的卡片,放在一起,让孩子来辨认,因为这四个声母,对于初学者容易弄混,等等。
平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多翻看一下孩子当天的作业与听写,看看孩子出错最多的拼音是哪几个,就对这几个加强练习和记忆。
第三个方法:拼音儿歌法。
为了让孩子们学好拼音,学会正确地标调,正确地区分声母韵母单韵母复韵母,许多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都编写了大量的儿歌,这些儿歌琅琅上口,有趣易记,对于孩子学好拼音大有帮助。
Ⅳ 一年级学生常规教育(儿歌、口令)
一年级学生常规教育:
1、看书歌
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平。
2、上课歌
上课专心听,学习勤思考。发言有主见,声音要响亮。课间做游戏,规则要牢记。大家在一起,学习真快乐。
3、写字歌
足安腰挺头微俯,心静笔张眼正视。笔尖离指约一寸,不挡视线眼舒适。笔杆斜靠虎口上,指实掌虚腕松弛。写字健康两不误,字好收益一辈子。
4、课前
上课铃声嘀铃响,小朋友们进教室,文具课本放整齐,静候老师把课上。
5、下课
文明休息不喊叫,上下楼梯往右靠,教学楼内不奔跑,互助友爱不争吵。
6、作业
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
一年级学生常规教育内容:
1、一种“设计”。预备铃响进课堂,做好上课准备,桌面文具摆放应作统一要求,做到整齐、美观、使用方便;上课后,师生相互行礼问好;课间让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一切准备。
2、“两要两不”。即: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随意下位、说话、吃东西;要积极动脑,争先发言,不要思想“开小差”。要特别注意纠正个别学生在学前班养成吃零食、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
3、三种“姿势”。包括听讲姿势要求:头要正、胸要挺,腰要直、腿要平,看前方、认真听,做个爱听讲的好学生;读书姿势要求:两手拿书立桌上,坐得端正看得清,眼离课本一尺远,读得正确又响亮;写字姿势要求:五指用力各有用,书本身体都要正,一尺一寸一拳头,正确端正又干净。
4、四个“自能”,首先是自能进行生活服务,包括洗脸、穿衣、刷牙、洗刷碗筷等;其次是自能完成家庭作业,不要边做边玩;再次是自能做值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工,不怕脏,不怕累;最后是自能进行个人卫生和简单家务劳动。
Ⅳ 谁知道浅谈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记住歌词
一年级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由于刚刚走出幼儿园,身上依然带着那种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影子,很多习惯的转变会比较慢。如听的习惯、做的习惯、说的习惯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在学期初就应加以慢慢培养的。特别是听的习惯,一年级孩子的耳朵在课堂上经常会处于沉睡或游离的状态,而一年级的歌曲教学主要以听唱的方式为主,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加上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歌词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孩子们对于文字是非常陌生而迟钝的,文字意识十分淡薄,从幼儿园带来的仅有的一些识字量也不能在音乐课堂上带给他们太大的帮助。因此,让一年级孩子在一堂课内记好一首歌的歌词,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歌曲,我尝试采用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故事法如果你是一个善于用自己的声音讲故事的人,那么你就多了一种吸引孩子的魔力。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特别是童话故事,那更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当你在课堂上,只要很轻很轻地说一句,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此刻,就有更多双小眼睛落在你的眼睛里。一、二年级教材里,很多歌曲如《小红帽》、《大鹿》、《小青蛙找家》等都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设计。例如,教学《小青蛙找家》我就抓住一个找字,以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孩子们就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边听边学,非常轻松地完成学习内容。以下是一段教学实录:
生:愿意!(声音非常洪亮)
师:那就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在一片美丽的荷塘里,住着小青蛙一家子。有一天,青蛙妈妈带着一群小青蛙在荷塘里练习捉害虫的本领。小青蛙们练得可起劲了,可练着练着,有几只淘气的小青蛙,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了。他们在荷塘里四处游着,不知不觉天快黑了,他们这时才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于是,一只只都急地哭了。小朋友,你们说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小青蛙送回家。/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他们找到家。/青蛙妈妈会来找他们的。
师:好了,好了,大家不要急,我们一起来帮忙。这个时候正好呀游来一只乌龟,它知道了小青蛙是因为找不到家才哭的,乌龟对小青蛙们说:你们不要急,我可以帮你们。你们只要沿着荷叶,跟着我的节奏一边跳一边叫,就能回到家了。
(师出示:跳 跳︳呱 呱︳跳 跳 ︳呱 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节奏谱,然后孩子们模仿小青蛙,在教师的示范、提示和指导下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
师:小青蛙一只又一只地跳回了家,他们把今天的事说给了妈妈听,青蛙妈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歌,准备在夏夜音乐会的时候唱给荷塘其他小动物们听。小青蛙们,我们开始来一起听听吧!
接着就开始歌曲教学部分,因为孩子们熟悉了故事的内容,在初听歌曲之后,就能听清歌曲的歌词,并能以自己地理解去记歌词了。
2、画图法如果课堂上你可以用彩色粉笔在最短的时间内描绘出美丽的图画,那么这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惊叹,更能发挥孩子形象思维的优势,帮助更好地识记歌词。将歌曲中所隐藏着的一些事物,以绘画的形式直接明了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直观的形象刺激着孩子们的视觉神经,从而再转变成文字记忆,识记于心,达到记忆效果。如教学《洗手绢》时,我就采用了边板画边回答的方式。以下是一个教学小片段:
师:(用红粉笔在左上角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
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喊着太阳,太阳)
师:这是可爱的太阳弟弟,他见到我们小朋友都羞红了脸,让我们轻轻地唤他一声红太阳。
生:红太阳(声音轻轻地)
师:(用白粉笔在右上角画了一朵白云)
生:白云!一朵云!
师:这是美丽的白云妹妹,她有一个非常温柔的名字叫白云彩,请你向她打声招呼。
生:白云彩。(有些孩子因觉得有趣而显得有些兴奋)
师:看来这是一个好天气,你看妈妈洗衣,我呢?我也来。(一边画,一边慢慢地讲述)
接下去的歌曲教学中,通过不同层次地几遍聆听后,结合黑板上的图画,孩子们就可以很顺利地记住歌词。《小青蛙找家》、《唢呐配喇叭》、《快乐的音乐会》等歌曲都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教学。
3、游戏法如果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可以放下做老师的架子,也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大朋友,那么课堂上的你会多一份快乐,多一种自如;孩子们会多一份乐趣,多一种轻松。游戏是孩子们最大的一种快乐,每一个孩子都是在游戏的快乐中健康地成长着。着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课堂里的游戏,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教学游戏,它不同于一般儿童自发、盲目、无目的的游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精心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心理的。
例如,在教学《拉勾勾》一课时,我设计了同桌的小朋友,一个的小指头是金勾勾,一个的小指头是银勾勾,两个小小指头勾一勾,俩人就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边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一边做着拉勾勾的手指游戏,在开心的游戏中不知不觉轻松地记住了歌词。《拉勾勾》这首歌也成了孩子们平时经常唱的一首歌之一。又如,教学《火车开了》一课时,四个小组组成四列火车,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同学当火车司机,后面的小朋友左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左肩上,右手做车轮转动的动作,并模拟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用手指挥,手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就咔嚓一声。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在开火车的游戏律动中熟悉歌词,初步识记歌词。孩子们觉得既有趣,又能不知不觉地记住歌词。
4、表演法如果你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舒展自己的手臂,唤醒身体里每一个充满灵动的细胞自由跃动,那么你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动态的美感,更能点燃孩子们潜在的激情。一年级孩子最善于模仿,他们大胆,不怕难为情,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一个个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可以完全陶醉在个人的表演状态中而目空一切。因此,教师能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随孩子进行律动表演,每一个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呈积极状态,能提高歌词的识记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蜻蜓》这首歌时,教师一开始就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的方式整体地呈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在教师的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然后,教师和孩子们在听范唱的时候,根据所听的歌词加入适当地简单的扇翅膀律动表演,歌词本身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念,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一只不吃粮食不吃菜的小蜻蜓。象《小宝宝睡着了》、《闪烁的小星》、《大家来劳动》等歌曲,非常适合采用表演法。
以上四种方法是个人平常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比较具有实效性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多注意观察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摸透了孩子的心理,你会觉得上课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自然,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诞生在我们充满音乐的课堂里!
Ⅵ 教唱儿歌的方法
先给孩子多次欣赏他人演唱或录音的完整歌曲,给孩子一个整体的印象。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之后,幼儿才逐步地能跟随大人唱会全曲。这种教唱法,是在大人的示范带领下学唱,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学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于幼儿模仿。
Ⅶ 怎么教儿童歌曲
如何让幼儿愉快的唱歌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
关键词:唱歌 兴趣 欲望 玩 好奇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用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的很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又一边的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能条件反射似的给予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很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
“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二、由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活动中,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给孩子播放歌曲听,用说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旋律、节奏和理解歌词内容,并吐字清楚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的歌唱!
Ⅷ 小班儿歌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班的孩子,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词汇量也不够多,选择比较难学的儿歌孩子很难理解,学起来也比较慢,选择短一点的儿歌,虽然孩子容易记住,但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
如何让幼儿学的快记的牢又不会忘记呢!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究,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教幼儿“儿歌”时有以下体会,我本人觉得蛮适用的。
首先,模仿为主。我在教儿歌之前,首先根据儿歌的内容来自己遍动作。因为小班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儿歌时就编一些有趣的动作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我在教儿歌“小小手”时,我是这样教的。拉拉手(两只小手勾在一起有节奏的拉三下),拍拍手(双手有节奏的拍三下),我们都有一双手(双手举过头顶有节奏的翻转),穿衣服扣纽扣(做穿衣服扣扣子状),这样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做动作,幼儿就不觉得枯燥,而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第二,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动起来。以前教儿歌都是老师念一句孩子跟一句,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如“我的小手变魔术”我很神秘的把双手藏起来,又很神秘的跳着念着,孩子自然而然的被我吸引过来了,也学着我的样子做了起来。就这样孩子在玩中学会了本领。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点小反思,所以记录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