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如下:
1、儿童传记观察法
是指对于被试的长期的跟踪观察,描述性的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和行为变化的方法,最早应用这一方法的就是裴斯泰洛齐,他观察其子三年之久,并写出了着作《一个父亲的日记》。日记描述法最大的优点在于长时间的追踪记录可以看出明显的行为变化。
2、轶事观察记录法
对比日记描述法,它的不同在于,它只是研究特定的行为。例如研究者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行为,又或者是一些异常行为。
3、连续观察记录法
连续记录法对比前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自然的顺序,再进行记录观察记录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展开,记录的更为详实。
4、时间观察取样法
以时间为选择标准,指研究者在特定的事件内观察记录所发生的特定行为,只是需要在预定确定的事件段内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例如持续观察3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到9点对每个学生观察5分钟。
5、事件观察取样法
强调对经常发生的行为和外显得宜于观察的行为,是对选择特定行为的守株待兔。
6、行为观察核对表
行为核对法又称为清单法或查核清单法,主要先在表格内部,预先设定出可能出现的行为,在出现对应的行为后,在表格内部打√。
7、作品观察记录
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例如,在《听水声》的艺术表现中,孩子们用各色水粉、各类线条及点构造了独特的画面,有趣而富有想象力,教师就边听边记录,这可是了解、分析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直接的依据。
8、跟踪观察记录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会为达到他的目的拐弯抹角,想方设法,会连续几天来为之“努力”,情绪上反反复复。成人却有时无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学会对孩子的话多留一个心眼
9、口述式的观察记录
是指教师在和儿童进行交流或是儿童之间交流时对话的记录。这种记录可以体现个体儿童的思维状态以及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的工具。教师可以从这类观察记录中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单纯随机抽样
C. 给我讲一讲心理学中行为的观测与记录几种记录方法的区别
按照不同的维度,观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被观察者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可分为隐蔽性观察和公开性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置身于被观察对象中,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设置了可控的自然观察情景及观察的资料是否能够作量性分析,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以上六种观察常常相互交叉,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具体的观察过程中。下面,结合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分别介绍三种典型的观察方法:描述性观察法、取样观察法和评价观察法。
(1)描述性观察法。描述性观察法是指通过详细记载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具体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描述性观察法要求写得具体,不用归纳,不用抽象的形容词和副词,要设法写出具体行为,要设法停留在最小可能的推论层次上。其中,日记描述法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行为和事件作详细记录,有背景、情节;轶事记录法是专门对事件进行记录,尤其是有选择地对有价值、感兴趣的某一事件、某一片段进行记录;连续记录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事件或行为进行连续的、完整的记录,强调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描述性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样本较小,记录信息、分析综合资料所需的时间太长。
(2)取样观察法。取样观察法的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行为或事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以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取样观察法包括三个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是对所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其次是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最后是设计记录表。取样观察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时间取样观察法,即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该方法由于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一般用于研究高频率发生的外部行为。二是事件取样观察法,该方法是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是研究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其测量单位是行为本身。事件取样观察所研究的行为事件较为完整,便于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它把行为事件从具体背景中抽取出来,从而割裂了事件与其背景的联系。事件取样观察法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研究各种行为或事件。三是个人取样观察法,这种方法对单个被试连续取样,以个人为单位,在观察中,观察者选择一个被试,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记录表记录该被试的全部中心行为或事件。个体取样便于了解对象完整的行为、情绪、态度及事件的整个进程,利于分析其动机。由于取样的数量较少,为了保证所获得资料的代表性,必须随机选择被试。
(3)评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也称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这是一种操作简易、能够较快概括出被试行为差异程度的方法。
D. 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随机抽样
优点: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缺点: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编号工作繁重;对于复杂的总体,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不能利用总体的已知信息等。在市场调研范围有限。或调查对象情况不明、难以分类或总体单位之间特性差异程度小时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2、分层抽样
优点:可以降低总的抽样误差,在全国性抽样调查设计中经常使用分层抽样方法。
缺点: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
3、系统抽样
优点:经济性,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
缺点: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4、整体抽样
优点:实施方便、节省经费。
缺点:往往由于不同群之间的差异较大,由此而引起的抽样误差往往大于简单随机抽样。
(4)取样观察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扩展阅读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E. 一般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1.按产品质量指标特性分类
(1)计数抽检方法 是从批量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样本),检验该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确定其合格或不合格,然后统计合格品数,与规定的“合格判定数”比较,决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2)计量抽检方法 是从批量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数(样本),检验该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与规定的标准值或技术要求进行比较,以决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2.按抽样检查的次数分类
按抽样检查次数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和序贯抽样检查方法。
(1)一次抽检方法 该方法最简单,它只需要抽检一个样本就可以作出一批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
(2)二次抽检方法 先抽第一个样本进行检验,若能据此作出该批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检验则终止。如不能作出判断,就再抽取第二个样本,然后再次检验后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3)多次抽检方法 其原理与二次抽检方法一样,每次抽样的样本大小相同,即n1=n2=n3„=n7,但抽检次数多,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亦多。ISO2859标准提供了7次抽检方案。而我国GB2828、GB2829都实施5次抽检方案。
(4)序贯抽检方法 相当于多次抽检方法的极限,每次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后即按判定规则作出合格、不合格或再抽下个单位产品的判断,一旦能作出该批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时,就终止检验。
3.按抽检方法型式分类
抽检方法首先可以分为调整型与非调整型两大类。
调整型是由几个不同的抽检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抽检体系,然后根据各批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更换抽检方案即正常、加严或放宽抽检方案的转换,ISO2859、ISO3951和GB2828标准都属于这种类型,调整型抽检方法适用于各批质量有联系的连续批产品的质量检验。
非调整型的单个抽样检查方案不考虑产品批的质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因此它比较容易为质检人员所掌握,但只对孤立批的质量检验较为适宜。
F. 时间取样观察法来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违纪状况
取样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
,
而是缩小范围的聚焦观察。取样观察法首先对观察
的行为或事件等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转化为可以数量化的材料;其次,用具体的、可感知
的方式对每种类别进行界定;最后,根据类别设计出记录表,从而便于记录。取样观察法大致
有四种。
(1)
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
,
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
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
,
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
表上
1
。它是常用的观察法之一
,
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
,
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
其持续时间等
2
。时间取样法又分为连续时间取样法和非连续时间取样法。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
察者依次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观察并记录行为。非连续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在前一个时间间隔内
等待目标行为的出现
,
然后在接下来的那个时间间隔里记录在先前间隔内出现过的行为
3
。
时间取样法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确定观察的总时间。第二,确定若干观察时段。第三,
作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制定观察表格。第四,实施观察,并作好记录。第
五,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设计观察的主要指标有
:
①规定时间
内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种类
;
②规定时间内行为发生的频率
;
③规定时间内行为的持续时
间。
例如,国内某着名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记录表
4
,笔者觉得也可以划归为时间取样
法,现联系时间取样的具体做法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确定观察时间是某一堂课。
其次,对被观察对象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的分类,据此设计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三大类,十种具体表现:
(l)
教师讲话,学生听讲。讲话的内容包
括:①接受或澄清学生的意见;②表扬或鼓励;③补充或扩展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教
材;⑥提示或提要求;⑦批评或制止学生的不当言行。
(2)
学生讲话。内容包括:⑧回答老师
的问题;⑨自发谈话,包括向教师发问及同学间的交谈。
(3)
无相互作用,或无法判断。表现为:
⑩安静或混乱。
第三,
实施观察。
观察时,
按时间顺序,
把师生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填在预先设计好的表上
(
表
2
中的数字即为相互作用的类型
)
。每次间隔的时间为若干秒
(
如
5
秒或
10
秒
)
。
表
2
师生间对话记录表
1
.
10
6
.
4
11
.
9
16
.
9
2
.
5
7
.
10
12
.
9
17
.
9
3
.
5
8
.
4
13
.
9
……
4
.
5
9
.
9
14
.
4
5
.
4
10
.
9
15
.
4
第四,整理观察资料,并作出研究结论。表
2
所记录的只是一些外显的行为,这些行为的
含义,则必须通过定性的分析加以确定。为此可将记录结果汇总到另一表
(
表
3)
上。
1
L.K.Goodenough.
儿童心理观察的策略与方法
[J].
董奇
,
方晓义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2):95.
2
车文博
.
心理学新词典
[Z].
长春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3
Janet Mann, Thomas Ten Have, James W. Plunkett, and Samuel J. Meisels:Time Sampling:AMethodological
Critique[J].Child Develop-ment,1991(62):227-241.
4
高凌飚
.
观察——和中小学教师谈怎样做研究
(
七
)[J].
教育科学论坛
,2000(9).
G. 常用的观察法有哪几种
常用的观察法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到现场直接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调查方法。如调查人员想了解某种新产品
性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可到出售该商品的现场去观察并取得第一手资料。2.随机观察法是指按提前选定的抽样时间点记录现场状态的方法,如对某随机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
行为进行观察。3.迹象观察法迹象观察法是指对调查现场、对象的事后调查,调查的资料是现场、对象留下的痕
迹。如顾客在意见簿上的留言等。
H. 简述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是在总体中以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即每个观察单位有同等的概率被选入样本)。常用的办法是先对总体中全部观察单位编号,然后用抽签、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等方法从中抽取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其优点是简单直观,均数(或率)及其标准误的计算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较大时,难以对总体中的个体一一进行编号,且抽到的样本分散,不易组织调查。
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总体中的全部个体按与研究现象无关的特征排序编号;然后根据样本含量大小,规定抽样间隔k;随机选定第i(i<k)号个体开始,每隔一个k,抽取一个个体,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便易行;容易得到一个在总体中分布均匀的样本,其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缺点是:抽到的样本较分散,不易组织调查;当总体中观察单位按顺序有周期趋势或单调增加(减小)趋势时,容易产生偏倚。
3.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每个群包含若干个观察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位,再随机抽取k个群(k<K),由抽中的各群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便于组织调查,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缺点是当样本含量一定时,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
4.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对主要研究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分层随机抽样的优点是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误差较小,分层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四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大小一般是: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常常将两种或几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进行多阶段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