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什么好方法
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及厥/真心痛。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其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因此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和阳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病之标。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
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经典辨证分型论治
1.心血瘀阻证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2.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3.痰浊闭阻证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药: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薤白、瓜蒌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当归、芍药、甘草养血活血;枳实、厚朴理气通脉;大枣养脾和营。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恍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6.心肾阴虚证
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茯苓益助心气;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养心安神;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7.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眺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二)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分型论治
辨证按本虚标实两大类共13型,具体见下表。
标实证
气滞
柴胡疏肝散
血瘀
血府逐瘀汤
痰浊
偏寒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偏热
黄连温胆汤
寒凝
枳实薤白桂枝汤
本虚证
气虚
心气虚
炙甘草汤
脾气虚
归脾汤
肾气虚
大补元煎
阳虚
心阳虚
保元汤
肾阳虚
右归饮
阴虚
心阴虚
天王补心丹
肝肾阴虚
左归饮
阳脱
真武汤合四逆加人参汤
(三)中成药的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 通心络
冠心苏合丸 养心氏
速效救心丸 心舒宝
麝香保心丸 益心丸
血栓心脉宁 心可舒
地奥心血康 维奥欣
三、冠心病的运动处方项目:
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等。⑤运动前不空腹,宜少量进食,同时饮适量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是防治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育运动好处多多,但不可盲目,应科学合理。①较长时期中断体育运动者,重新开始运动前,有必要检查一次身体,这对三四十岁的人尤为重要。全面体检最好包括运动心电图,至少也要做普通心电图,以保证不发生任何意外。②活动与运动要循序渐进,要有规律性、持久性,不宜作剧烈活动。运动强度为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180。③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或每天一次。运动的理想时间是黄昏,冠心病患者不宜清晨运动,尤其是寒冷季节;睡前也不宜做过多运动。每次运动持续20-60分钟,具体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④运动的方式以进行有氧活动为宜,如散步、伸展运动、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游泳、登山等,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即有兴趣又熟悉的运动水或饮料。⑥运动前应有5~10分钟准备活动,可做一些有规律的重复的轻度活动,以使脉率逐渐增加至运动时的脉率,运动后也应有5~10分钟的恢复活动,以使四肢血液逐渐返回至中央循环。
四、冠心病的身心维护
¡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都可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生气恼怒或忧思气结。气与血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已有心脉瘀滞之冠心病者,由于生气恼怒,气机逆乱,忧思气结,气机郁滞,于是形成气血循行不畅。若出现心脉瘀滞不通,则发生卒然心痛。严重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
¡ 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 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
五、冠心病的饮食起居
—冠心病的合理饮食
--冠心病的科学作息
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
限制脂肪
适量蛋白质
饮食宜清淡低盐
多吃保护性食品
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吃饭七八分饱
莫忘常补水
缓慢起床
中午小睡
娱乐有节
睡前烫脚
避免熬夜
生活规律
更多关于冠心病的中医知识:http://www.wnsoo.com/query/health?cx=014123705994152246507%3Anicrox1iyqe&cof=FORID%3A11&ie=UTF-8&q=%E5%86%A0%E5%BF%83%E7%97%85+%E4%B8%AD%E5%8C%BB&sa=Search#1142
㈡ 冠心病的治疗有那些方式那种效果最好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临床分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
(1)劳力性心绞痛又分3类,一是新发生的心绞痛;二是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三是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一般指休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其中将心绞痛发作时伴ST段抬高者,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冠心病
冠心病好发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而缺乏体育锻炼,血压、血脂偏高,体重超重,长期大量吸烟,及有心脏病家族史者。心绞痛可作为患冠心病的一个信号。心绞痛有时易与胃痛、肋间神经痛、脑膜疾病引起的胸病相混淆,需认真加以区别。冠心病患者还会出现心悸、胸闷、脉搏不规则,上楼或稍跑快即出现气短或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现象。
心绞痛症状
1 因急走、爬坡、上楼、负重、寒冷、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而发生心绞痛,特别是老年人更易发生。
2 疼痛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侧胸部、左颈、下颌等部位疼痛。
3 疼痛为一种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灼烧感等。
4 疼痛发作大都持续2~3分钟,最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5 情绪激动诱发者,随着心平气和之后可以消退;
6 体力活动诱发心绞痛者,在运动停止后常在短时间内缓解。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通常可在3分钟内,使心绞痛发作停止。否则,应怀疑心肌梗塞。
怎样预防冠心病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5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发生心绞痛怎么办
1 立即停止原来活动,就地休息和用药,如几分钟后仍得不到缓解或更加严重,就应请人帮助送医院诊治。
2 检查和治疗加重冠心病的基本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甲亢等。
3 消除引起心绞痛的诱因,如戒烟、治疗贫血、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适当体育锻炼,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 结合发病规律,随身携带药物,在预料可能发病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性用药。
5 抗心绞痛的药物很多,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应随身带药,以备急用。
http://health.sohu.com/7/0404/82/column219898245.shtml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现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患冠心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最小的患者只有20岁。由于冠心病发病前没有丝毫预兆,一些病人要不是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警惕诱发心脏病的扳机
·如何自己发现冠心病?
·无症状的冠心病更危险
·最易得冠心病的九类人
·城市骑车族易患心脏病
·六类青年易得心脏病!
更多>>
冠心病征兆自测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
·体力活动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胸痛、心悸。
·睡眠时需要高枕卧位;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
·听噪声有心慌、胸闷。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冠心病人的急救药品
·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取1片嚼碎后舌下含服。
·亚硝酸异成脂:出现心慌、流汗、气短等心肌梗塞征兆时应急使用。注意:此药不可同时使用2支。
·心痛定: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每次1至2片,每日3次,减轻后改1片。
·安定: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失眠等情况服用,每日3次,每次1-2片。
·潘生丁: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和心肌供氧量,防止血栓。每日3次,每次25-30毫克。
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发病年龄趋年轻 (04/21 03:33)
·冠心病一半是误诊 (04/21 03:29)
·消极心理会引发冠心病 (04/21 03:24)
·性格与冠心病有关系吗? (04/21 03:23)
·过度劳累会引发心脏病 (04/21 03:21)
更多>>
诊断冠心病
·心脏病主要症状(04/21 04:05)
·心电图及其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04/21 04:04)
·心肌硬化诊断(04/21 03:58)
·急性心肌梗塞诊断(04/21 03:57)
·隐性冠心病诊断(04/21 03:54)
·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04/21 03:51)
更多>>
预防冠心病
·良好饮食习惯预防冠心病(04/21 04:43)
·饮食可防冠心病(04/21 04:41)
·科学锻炼 预防冠心病(04/21 04:39)
·按摩防治冠心病(04/21 04:36)
·多食用谷类和水果纤维减少冠心病发作(04/21 04:34)
·吃橘子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04/21 04:32)
更多>>
治疗冠心病
·心脏性猝死的现场急救(04/21 07:05)
·喝好三杯“安全水” (04/21 06:52)
·冠心病治疗新突破:药物释放支架TAXUS (04/21 06:43)
·我国冠心病治疗成功引入先进的涂层支架技术(04/21 06:40)
·冠心病人的自我调养 (04/21 06:38)
·急性心肌梗塞如何自救(04/21 06:37)
请在以上网站查看,但愿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全家健康平安!!!
㈢ 中医对冠心病有什么治疗方法
1、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有的冠心病患者的阳气虚衰类型的,这类患者的年龄大都四十岁以上,进入中年阳气不足,心之阳气衰弱,运血无力,所以血流不畅,导致心悸、心痛。患者如果脸色较为苍白,平时比较怕冷,手脚比较凉,容易出汗,在较为寒冷的天气心绞痛会发作或者病情会加重,就应该是这一类。治疗方法就是用姜、葱白煮粥喝,首先用纱布袋装好等量的干姜和高良姜,然后按照正常步骤煮粥,只是在里面放进装好的姜和葱白,这样每天喝两碗,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
有的冠心病患者是痰浊阻滞类型的,这类患者主要因为肥胖而导致关心病的,而且平时会觉得痰多气短,经常觉得疲倦乏力,四肢沉重,食欲不振。这类患者的治疗妙方是四味饮,就是用山楂、葱白、薏苡仁、荷叶煎水服用,每天早晚一碗。
冠心病还有一类是久病入络类型的,主要是中老年患者,患病时间比较长,除了冠心病症状,还伴有失眠烦、心悸头晕、腰和膝盖酸胀等症状。这类患者应该多食用麦冬粥,具体做法是先将生姜片、麦冬、薏苡仁和生地黄一起煮水,煮好后留下水,用这水来煮粥,每天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症状。
㈣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你好,目前冠心病是西药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
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最好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溶栓、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脏支架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的依据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
更多有关“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以阅读以下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㈤ 中医治疗冠心病有什么好方法
你好,中药有速效救心丸、银杏片、复方丹参滴丸等,现在中药应该是辅助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再灌注治疗(溶栓、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脏支架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的依据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
更多有关“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以阅读以下参考资料。
㈥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咱国家中药就是厉害,可以治愈冠心病
我是学生,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留言说你家人有冠心症。
心脑血管患者现在很多,要及时预防和认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早就医。 但是冠心病是可以治愈的。
我爸爸也是心血管病患者,患病好多年了,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病情也很严重,以前住院时所有医生都建议手术呢!
但从半年前托人抓了几副中药,开的这中药效果真的很好,有几十种中药配成,象我爸这样的严重患者也不需要手术,现在我爸差不多全好了,从春节前几天到现在,一个多月一直都不服任何药,也没有什么病症反映。
以前胸闷,心脏疼、血压、惊悸、睡眠不好、腿脚麻木、呼吸紧促、心情烦躁等症状都没有了,天天心情很好,不再遭罪了。以前我听见我爸病不太好或不舒服都担心的要死,现在不用了。。。所以可以治好,而且费用不贵,我爸就是例子。看到信息后你可以打电话看看,希望你的家人也能痊愈,也不在为这病烦恼。
给你电话你可以去抓副药试试。绝对有效的。我不骗人的啊
电话:05358411426 杨先生
㈦ 中医按摩治疗冠心病 这几种方法很有效
你去中医院问问医生
㈧ 冠心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心痛”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的描述,与冠心病的辨证要点十分相似。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病因病机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将其分为心痹和肺痹两种,对本病的病因、一般辨证要点及痛的表现均有记载。“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记载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心气不足者,故设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治疗本病。后世医家,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降香,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太平圣惠方治心痹诸方》:“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幅幅如满,蕴蕴而痛是谓心痹”。《玉机微义心痛》:“然亦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劳作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一)年老体虚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内耗,心阴亏虚,脉道失润;或心火偏旺,灼津成痰,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
(二)饮食不当
恣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浊久留,痰瘀交阻,亦成本病;或饱餐伤气,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本病。
(三)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瘀交阻,气血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四)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
《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作,故天气变化、骤遇寒凉而易卒发心痛。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心脉痹阻,其病位以心为主,然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又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气血双亏、阴阳两虚,甚至阳微阴竭、心阳外越;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临床上常表现为虚实兼夹,如阴虚痰热互见,阳虚可兼痰饮等。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气虚最为常见。
二、辨证用药
针对本病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则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本虚宜补,权衡心脏气血阴阳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脏之亏虚,调阴阳补气血,调整脏腑之偏衰,尤应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理气、活血、温通、化痰,尤重活血通络治法。由于本病多为虚实夹杂,在发作期虽以标实为主,但常潜藏着本虚;在缓解期虽以本虚为主,但亦可兼见邪实,故治疗上当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不可猛攻,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至于补泻之多少,当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在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尤其真心痛的治疗,在发病的前三四天内,警惕并预防脱证的发生,对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更为重要。必须辨清证候之顺逆,一旦发现脱证之先兆,如疼痛剧烈,持续不解,四肢厥冷,自汗淋漓,神萎或烦躁,气短喘促,脉或速、或迟、或结、或代,或脉微欲绝等,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一)辨证分型
1.寒凝心脉
[辨证要点]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桂枝9g,细辛6g,当归9g,芍药9g,甘草6g,通草6g,大枣6枚。
方以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芍药与甘草相配,有缓急止痛之功;通草入经通脉;大枣养脾和营。全方共成祛寒活血、通阳止痛之效。
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即含化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香丸,芳香化浊,理气温通开窍,每茯即速止痛功效。
由于寒邪容易侵袭阳虚之人,耗伤阳气,而阳虚又易感受外寒,产生阴寒之邪,故寒凝心脉时临床常伴阳虚之象,宜配合温补阳气之剂,以取温阳散寒之功,不可一味辛散寒邪,以免耗伤阳气。
2.气滞心胸
[辨证要点]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活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10g。
本方由四逆散(枳实改枳壳)加减,四逆散能疏肝理气,其中柴胡与枳壳相配可升降气机,白芍与甘草同用可缓急舒脉止痛,加香附、陈皮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功。全方共奏疏调气机,和血舒脉功效。
气滞胸痹心痛,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延胡索、砂仁、厚朴、枳壳、枳实等芳香理气及破气之品,但只可暂用,不可久施,以免耗散正气。
3.痰浊闭阻
[辨证要点]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30g,薤白10g,半夏6g。
方以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加厚朴、枳实,辛苦温行气滞而破痰结;加桂枝温阳化气通脉,配茯苓、甘草健脾利水化饮;加干姜、细辛温阳化饮,散寒止痛。全方加味共奏通阳化饮,泄浊化痰,散结止痛功效。
若病人痰黏稠,色黄,大便干,苔黄腻,为痰浊郁而化热之象,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方以二陈汤的半夏、茯苓、橘红、甘草化痰理气,黄连、竹茹、枳实清泄痰热,郁金以增强理气活血之力。胸痹心痛,痰浊闭阻,常可酌情选用天竺黄、天南星、半夏、瓜蒌、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等化痰逐饮药物,但由于脾为生痰之源,临床应适时应用健脾化湿之品。
4.瘀血痹阻
[辨证要点]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本方基本上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组成。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与枳壳、牛膝配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生地一味,逐血痹,《本草求真》认为有“凉血消瘀”之功,且又能养阴而润血燥,药共成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剂。
若瘀血重症,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降香、丹参等加强活血理气之功;若血瘀气滞并重,胸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辛香理气止痛药物,并吞服三七;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者,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可加细辛、桂枝或肉桂、高良姜等温通散寒之品,或人参、附子等温阳益气之品。若伴有气短乏力,自汗,脉细缓或结代,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等益气祛瘀之品。
瘀血痹阻时,临床上可选用三七、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丹皮、山楂等活血化瘀药物,但必须根据临床情况配伍益气、温阳、散寒、化痰、理气等药物,辨证用药,加强祛瘀疗效。另外,本病多本虚标实,病情缠绵,故破血之品应慎用,且不可久用、多用,以免耗伤正气。在应用活血、破血类药物时,必须视有无出血倾向或征象,一旦发现,立即停用,并予相应处理。
5.心气不足
[辨证要点]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发白,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人参10g,黄芪15g,甘草10g,肉桂6g,生姜9g。
方以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甘草炙用,甘温益气,通经利脉,行血气而治心悸;肉桂辛热补阳,散寒气而疗心痛,又能纳气归肾,缓解气短、喘促之症;或以桂枝,有通阳、行瘀之功,用以治疗心气不足,血滞心脉之症;去生姜,加丹参或当归,甘麦大枣汤益心气,宁心神,甘润缓急。两方共奏补养心气,鼓动心脉之功效。
凡心气不足,兼有气滞、血瘀、痰浊者,补心气之药应选择平和轻补之品,观察服药反应,酌情加重或减少补气药的用量,并配以理气、活血、化痰药物,但总应以不伤心气为度,破血、祛痰之品应慎用或不用。若兼见神疲、乏力、纳呆、失眠、多梦等心脾两虚证者,方以保元汤去生姜,补益心气;加茯苓、茯神、远志、半夏曲健脾和胃,补心安神;酸枣仁、五味子收敛心气,养心安神;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全方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功效。若兼见心悸气短,头昏乏力,胸闷隐痛,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舌红有齿痕者,为气阴两虚,用生脉散合归脾汤加减。
补心气药常用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等,如气虚显着可少佐肉桂,补少火元气,亦可加用麦冬、玉竹、黄精等益气养阴之品。
6.心阴亏损
[辨证要点]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生地120g,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各30g,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15g。炼蜜为小丸。
本方以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而泻虚火;人参、茯苓益助心气,寓上引阴之意;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化阴敛汗;丹参、当归身养心活血;桔梗为引使药。
本方能使心阴复,虚火平,血脉利,则心胸灼痛得解。
7.心阳不振
[辨证要点]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胖,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12g,附子9g,桂枝6g,甘草10g。
方中人参、附子大补元气,温补真阳;桂枝、甘草温阳化气,振奋心阳,两方共奏温振心阳之功。
若心肾阳虚,可合肾气丸治疗,方以附子、桂枝(或肉桂)补水中之火,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主,从阴引阳,合为温补肾阳之剂,与上方合用,温补心肾而消阴翳。肾阳虚兼见水饮上凌心肺,水肿,喘促,心悸,用真武汤,以附子补肾阳而驱寒邪,与芍药合用,能入阴破结,敛阴,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与上方合用温肾阳而化寒饮。若心肾阳虚,虚阳欲脱逆者,用四逆加人参汤,温阳益气,回阳救逆。若见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应用参附汤,并加用大剂山萸肉,以温阳益气固脱。若阳虚寒凝心脉,心痛较剧者,可酌加鹿角片、吴茱萸、荜茇、良姜、细辛、川乌、赤石脂。若阳虚寒凝而兼气滞血瘀者,可选用薤白、沉香、降香、檀香、香附、鸡血藤、泽兰、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偏于温性的理气血药物。
(二)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等)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每服1~4丸,疼痛时用,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寒凝气滞证。
3.苏冰滴丸(苏合香、冰片)含服,每次2~4粒,每日3次。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疗胸痹心痛,真心痛属寒凝气滞证。
4.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片、朱砂、木香、檀香)每服1丸(3g)。功效芳香开窍,理气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5.补心气口服液(黄芪、人参等)每次10ml,每日2次。功效补气养心止痛,用于胸痹、气虚明显者。
6.滋心阴口服液(麦冬、沙参等)每次10m1,每日2次。功效养阴和血止痛,用于胸痹、阴虚明显者。
(三)消除痹痛
胸痹心痛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易恶化为真心痛,在急性发作期应以消除疼痛为首要任务,可选用或合并运用以下措施:
1.寒证心痛气雾剂(肉桂、香附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苔白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2.热证心痛气雾剂(丹皮、川芎等)凉血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苔黄者,每次舌下喷雾1~2次。
3.麝香保心丸(麝香、蟾酥、人参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每次含服或吞服1~2粒。
4.活心丸(人参、灵芝、麝香、熊胆等)养心活血,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5.心绞痛宁膏(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敷贴心前区。配合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6.贴敷法药物作用于皮肤可以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内脏。目前常用的药物为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药,如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冰片。
三、针刺治疗到目前为止,针刺治疗冠心病系统的研究尚不完整。以下是临床用之有效的常用穴位:
心俞、厥阴俞,配足三里、通里、间使,并结合辨证加减选穴,10~20次为一个疗程,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见效。
四、其他疗法
(一)推拿康复疗法
常用穴位:肺俞、心俞、膈俞、内关、神门、膻中、血海、厥阴俞、丰隆、足三里、气海等穴。
具体操作方法:按、揉、一指禅、、擦法等。病人取坐位,按揉肺俞、心俞、膈俞、内关。操作时两侧同时进行,手法宜轻柔而缓和,以病人略感酸胀为度,每穴按揉2min。再用按揉或一指禅推法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约4min。接着用柔和的法在上背部两侧膀胱经往返治疗约4min。然后直擦上背部两侧膀胱经和背部督脉,均以透热为度。
寒凝血脉者,加按揉神门、膻中穴。气滞血瘀者,加按揉血海、厥阴俞穴。痰浊闭阻者:
加按揉丰隆、足三里穴。脏腑虚损者,加按揉气海、足三里穴。
治疗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感到酸胀为度,手法过重则症状反而加重。心绞痛的治疗应与内科配合进行,临床中要特别注意病情变化。
(二)日常生活饮食起居
1.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其与心病关系较为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2.气候寒暑晴雨变化对本病的发病亦有明显影响,《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记载:“心痛者,风凉邪气乘于心也”,故本病不宜感受寒冷,居处除必须保持安静、通风外,还要注意寒温适宜。
3.饮食调摄不宜过食肥甘,应戒烟少饮酒,宜低盐饮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发作期病人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传统运动方法
前面谈到的为被动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病人本身的主动运动,但主动运动的量要有一定科学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冠心病急性期的康复参考相应章节。恢复期的中医康复可采用太极拳。
太极拳在我国广泛流传,便于推广,其动作舒松自然,刚柔相济,动中求静,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更为合适。太极拳运动量极小,据报道,练简化太极拳可最高心率105次/分,练习老式太极拳心率最高可达134次/分,其强度不超过最大摄氧率的50%。老式太极拳由于等长性运动校多,运动时心率较简化太极拳增加26%,但不防碍冠心病病人应用。一般采用简化太极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可相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