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健康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健康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2 10:59:20

1. 什么叫行为矫正怎样进行行为矫正

这是心理学中一个派别,行为主义中的一个名词,因为行为主义强调的是刺激——反映,所以行为矫正就是运用一些外部刺激来矫正行为。例如说,你想要戒烟,却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这时就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在自己想吸烟时用某种方法来惩罚自己,久而久之,让吸烟和这种惩罚所带来的痛苦建立条件反射,从而在想吸烟时就想到那种痛苦,来达到戒烟的目的。(行为主义的生理学理论基础就是条件反射)。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去看斯金纳的关于操作行为主义的一些理论。

2. 矫正学生不良心理与行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会有很多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去学着倾听,学生都有什么心理。比如早恋·家庭·还有学习。
早恋:学生出现早恋行为的时候,做家长和老师的不应该强迫的去制止,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早恋对自身的影响,比如上一堂额外的课,演一个关于早恋的小品,然后做三个结果,让学生想想哪个结果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只有好好的学习才能给对方更好的生活。
家庭:青春期的孩子由家庭因素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主要分成三类,父母溺爱孩子有两个结果,一是孩子有很好的学习环镜从而得到很好的结果,但是这类孩子人际交际方面往往比同年级的孩子较差一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应该老师多带着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而让他们和同班的学生有一个健康且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孩子因父母的溺爱而扭曲父母的想法从而认为父母有钱自己学习不好也不怕,从而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还会做一些不是他们年龄段该做的事情。这类学生的主要解决方式得需要家长配合,适当的时候采取一些拒绝的方式也可以。
父母离异冷落孩子也有两个结果。一就是因为父母的冷落而产生自卑心理,心思放不到学习上,也许经常会逃课,或者就算坐在教室里也提不起学习的精神。这类学生比较难矫正,老师可以多跟学生聊聊天,或者提畅同班同学多跟他交流交流,让他有种家外有家的温暖。另外当然也要适当的找家长谈谈。二就是因为父母的冷落而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而产生的逆反心理,经常会跑到一些禁止未成年去的场所玩。这类孩子其实心理上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家长的爱,所以家长一定不可以冷落这类孩子

3. 幼儿园常用的问题行为矫正方法有哪些

1 孩子在教室里乱跑该怎么

建议一:让孩子上他喜欢的课程:如果连上三四次还是安静不下来,有可能他不喜欢这个课程,可以换换其它课程

建议二:课上不要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三种孩子:一种表现正常,喜欢并很容易接收早教课程,和老师产生互动,这类孩子占70%。另外两种就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哭闹,不愿意进教室,这类孩子主要经常封闭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有联系,怕生。另一种就是非常兴奋,到处乱跑。

建议三:两岁后的孩子宽松与纪律并行。孩子这种情况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现,大人可以去观察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地点,给予适当的引导。

2 有的孩子喜欢脱鞋怎么办

1.观察孩子,若在无事可做情况下脱鞋,让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2.孩子是否是触觉敏感,如拿软刷子触摸孩子孤脚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识也可以让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脚底,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触觉敏感。

3.当你无法阻止孩子脱鞋的异常行为时,你可以做为训练项目来训练孩子,如叫孩子的名字问孩子这是什么——鞋子,这是谁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么上面——脚上,脚上穿什么——鞋子,什么时候可以脱——睡觉脱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脱鞋的不好现象强化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逐步理解,鞋子应该穿在脚上,在睡觉时才能脱掉。在他有脱鞋的迹象的时候不妨带他四处走走,转移他的注意力。

3 孩子中午睡觉时,喜欢让老师陪着怎么办?

1.对环境的陌生、恐惧心理导致,尽量满足孩子;

2.待到对环境完全适应了,教师逐步的退出来。

4 新入园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也不闹,但是晚上睡觉时说害怕,怎么办?

老师要跟小孩子多沟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况,多给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请家长理解这个情况,特别对于胆小的孩子刚入园,很多都会出现此情况。

5 新入园的幼儿,每次都带零食,如不带,就不来上学怎么办

1.前期带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只有从家里带来了吃的等等他才觉得安全。

2.对幼儿园环境适应了,熟悉了幼儿园的常规:幼儿园吃东西有固定规定。

3.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还带零食的话,就统一交由教师保管,晚上离园统一带走。



6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在家特别溺爱,导致幼儿在园哭的时间很长,给家长讲了也不听,怎么做?

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无形杀手” 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

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通过调查发现,在溺爱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肯定失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把他们培养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性格坚强、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的优秀儿童。

娇子如杀子,试想如果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什么都不学,有了困难就帮孩子解决,那么长大后,孩子只会吃。父母总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吧,他们老了,难道让孩子去要饭吗?把这些说给家长听。

7 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不管说什么都不认真听

老师要学会反思,改进课程,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编排课程的流程,你的课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会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精彩孩子会马上安静或者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8 对于特别不自信的幼儿,老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在园:多关注、多协助、多指导、多鼓励、多沟通。

2.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及时鼓励幼儿。

9 幼儿的坐姿不对,怎么样去改正?

书写常规是需要时间去养成的。教师/成人应从孩子开始书写开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体和桌子的距离)

一尺(眼睛与桌子的距离)

一寸(手指和笔尖的距离)

10 幼儿孩子平时话挺多,一旦让他回答问题,或者是犯了错误,问他原因,一句话都不说?

1.惧怕老师/家长的原因,幼儿园老师必须做到让孩子信任

2.老师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再做孩子的引导者。

11 孩子不爱吃蔬菜怎么办?

◆ 同类替代。如用黄瓜、冬瓜代替丝瓜,用荠菜、菠菜代替菜心。

◆ 先茎后叶。

◆ 合理烹制。基本方法有:氽(cuan)法、荤素合一法

◆ 解决养育方式的问题

● 父母以身作则。

● 强调蔬菜益处。

● 提供多样选择。

◆ 引导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亦可以让幼儿参与种植蔬菜。



12 什么才算合理的营养搭配?

日常每餐应以50 %的五谷为主,其中包括大米、小米、玉米、面粉以及马铃薯等;蔬菜、水果约占20 %,其中蔬菜为3/4、果类1/4;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应每天都吃,约占摄入总量的15 %;肉蛋类,包括鱼肉、鸡肉、猪肉(瘦肉)、牛肉、鸡蛋,约占摄入总量的5 %;余下的10 %最好以乳制品、脂肪及糖分为主,种子及硬壳果,可以提供有益的脂肪,蜜糖和未精炼的蔗糖则是最佳含糖食品。

13 哪些食物幼儿不宜多吃?

1.鸡蛋;2.口味较重的调味料;3.生冷海鲜;4.质地坚硬的食物;5.蜂蜜;6.经过加工的食品;7.经过油炸的食物;8.菠菜;9.果冻;10.咸鱼;11.泡泡糖;12.豆类;13.罐头;14.方便面;15.葵花籽;16.可乐饮料;17.动物脂肪;18.橘子;19.烤羊肉串;20.巧克力;21.猪肝;22.洋快餐;23.精食;24.酸性食物。

14 营养过剩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吗?

营养过剩也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这一点并不为人们完全了解。许多人认为给予儿童的营养越多,越丰富,儿童长得胖乎乎的,这样的儿童就越健康,包括脑的发育也就越好。其实不然,营养过剩不仅容易引起儿童肥胖,还可对儿童智力发育构成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营养过剩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不协调性”,表现为视觉—运动之间协调性差,瞬间记忆与手眼运动配合能力差。这种“不协调性”使得儿童的动作显得笨拙,反应能力不如同龄的正常体重儿童,对儿童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协调性”的程度与营养过剩的程度呈现正比,因而在重度营养过剩(重度肥胖)儿童身上这种“不协调性”的现象尤为突出,使得这些儿童的总智商低于正常儿童。

因此,父母们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营养问题,自幼给予科学喂养,既要防止营养不良又要避免营养过剩,防止因营养问题而致儿童智力低下。

15 孩子厌食办?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4.促进孩子的食欲;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16 孩子无理取闹大发脾气,情绪难以控制,摔东西,哭叫,甚至背过气去,我该怎么办?

先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确实无理取闹,不用管他,他发现哭闹不解决问题一会就过去了。但是注意家长不要和孩子硬顶,某些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坚持,但要注意态度温和,行为坚决,不要罗嗦。合理的要求应当支持孩子,看孩子情绪不对了,先别理他,冷漠疗法。孩子最怕的是别人都不理他。

17 早上叫孩子起床老叫不起来,孩子还冲我发脾气怎么办?

首先保证孩子的睡眠。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早上打开音乐,帮孩子按摩脚趾,后背,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爱,获得心理满足。也可以自己装不舒服,让孩子负责听闹钟叫家长起床,或与老师沟通让孩子体验迟到的滋味。

18 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幼稚,依赖性特别强怎么办?

五岁开始让孩子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收拾玩具、倒垃圾、晚上上门的保险等,贵在家长持之以恒的要求。在孩子七岁以前要完成独立睡觉的任务。(在孩子感到安全,心理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七岁以后不晚于十三岁,称呼孩子大名,不要叫昵称。不要什么事都管,不要老盯着孩子。(除非会造成很大的灾难)让孩子受些挫折和委屈。

19 家长问:孩子写作业老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常常把加号看成减号,怎么办?

先观察孩子的眼睛,能否盯住一个目标,许多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视觉振动现象,眼珠部能平稳地自左向右滑动,还会上下跳动,这样他在看书时就会出现串行、丢字,不爱看字书,容易眼酸,写字时会出现偏旁部首颠倒,计算粗心等等。那我们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如每天练抛接球、打羽毛球、篮球等,带孩子去放风筝、寻找野外的目标,用线栓住一个小球在眼前摆动,让眼球随之转动。经常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脑的孩子会加剧视觉振动现象。学习费劲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0 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爱吃手怎么办?

两岁以前吃手不用管他。两岁以后的吃手问题是由于触觉敏感、内心紧张造成的,要进行触觉训练,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脚在沙地里玩,骑羊角球,做垫上运动,打滚,翻跟头等,多和小朋友接触。不要强化孩子这一行为,不要当孩子谈论这个问题,吃手现象发生时巧妙转移孩子注意力,给孩子一个玩具或请他帮个忙……同时家长绝对不能呵斥孩子,在加强各种运动的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然后慢慢等待孩子的变化。如果非常严重,也可以采用行为疗法,或借助心理医师的帮助。

21 家长问:孩子胆子小、爱哭、不敢发言、受欺负也不敢说怎么办

1.多做触觉训练,尤其要多做弹跳训练,如跳大蹦床、在带子里跳、跳绳等。多带孩子出去玩,串门,参加社交活动。

2.不要对孩子进行胆小的暗示,更不要当着孩子与其他人谈论孩子胆小的事情,除非你真心诚意想让孩子胆小下去。

3.尊重孩子选择的行为方式。



22 家长问:我的孩子动作特别磨蹭怎么办?

先看孩子的动作协调性怎么样,动作笨拙的孩子都慢,要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如拍球、跳绳、爬行、打球、踢毽子等。再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训练孩子的大脑平衡能力来提高注意力,如走平衡木、旋转游戏、大滑梯、坐独脚椅等。还要看家长是否在孩子专注做事时经常干扰孩子。除了训练孩子以外,家长还可以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每一点小的进步。

23 家长问:我的孩子说话晚,还发音不清,表达能力比较差怎么办

从小哭的少的孩子,声带的训练不够,影响孩子的发音和说话,奶嘴的孔太大,吸吮动作训练不够,口腔肌肉的训练就不足,容易造成孩子说话发音不清,另外吃东西时让孩子咀嚼、啃、咬的训练不足,也会影响孩子嘴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影响语言发展。动作协调差的孩子,大脑思维和语言部协调,说话容易表达不清,甚至口吃。3、4岁以上的孩子要通过训练动作协调性来改善大脑的语言功能,效果神奇。

24 我发现最近孩子会说谎,我们很着急,该怎么办?

孩子在九岁以前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的话我们不称其为说谎,因为那时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还不能分清事实与想象。在九岁以后存在说谎,主要原是:

1、家长管教过分严厉,不合情理,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只好说谎。那么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正常需要,适当地满足他。

2、家长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为了钻空子,自然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家长尤其是老年家长要注意方法一致。

3、逆反心理。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都十分生气,有些家长的反应过分强烈,倒使孩子觉得莫名地兴奋,逆反心理会使他们以后重犯,因此家长的态度一定要适度。

25 家长问: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说了半天也听不见,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大声嚷嚷,孩子的听觉会形成一个保护膜,对一般的声音就听而不见了,非得大声才能听见。还有的孩子是听觉—大脑—行动不协调,虽听到了声音但就是没有行动,除非他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孩子大脑前庭平衡能力发育不足的话,会使外界信息无法进入大脑,尤其是和学习有关的信息。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次不要多注意循序渐进。如:

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再把水壶灌满水——把玩具放进书包里,把书包拿过来,再把水壶灌满水,放进书包里。



26 要让孩子学得好,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

要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的规律来学习,大脑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好,而且在二十五岁以前大脑还在不断地发育。那么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发育需要两种营养:一是物质,一是协调性运动(在幼儿阶段尤其重要的是感知运动训练),那些认字、计算等技能,只是大脑工作的结果。例如,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的训练,与孩子大脑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就与数学、物理的学习相关。另外,大脑休息最好的方式是睡眠或体力劳动、体育锻炼,这个时候大脑最放松,大脑放松了以后才可以清空,才能更好地记住新的东西和进行思考,而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看小说、聊天时大脑依然在紧张地工作。所以,要会科学用脑。

27 家长问:我的孩子好像有些多动,总是安静不下来?

有些孩子做旋转运动时从来都不感觉到晕,也就是说他大脑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的信息不敏感,信息无法进入大脑,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对老师说的话记不住,听不进。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旋转运动,如转椅、旋转圆桶、平衡木、荡秋千等,要让他们感觉到晕才有效。还有些孩子能接受信息,但是行动特别慢,跟不上,或者听见指令了但根本不行动,这孩子除了要做旋转运动以外,还要多做协调性运动,使大脑与全身肌肉和神经系统能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感觉到孩子在听指挥。

28 家长问:我的孩子上课老坐不住,爱动,怎么办?

一种情况是:如果孩子没有活动够,那么浑身的能量就无处去,尤其是男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在课间多出去活动,但是不是瞎跑,而是协调性运动要多做。还有一种情况是:大脑对四肢的控制不良,身体不听大脑的指挥,那么也是要多做协调性运动,所以对爱动的孩子不是要罚他静站,而是要让他出去动够了。这样的孩子一般一天需要做协调性的活动1—2个小时。

29 家长问:我的孩子依赖性很强,胆小,晚上不愿意自己睡觉,该怎么办?

孩子最晚在七岁以后应该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以培养独立性,并促使孩子的心理正常地成熟起来。长大还和家长一起睡觉的孩子,在心理上幼稚、单纯、软弱、缺乏自信心。首先可以和孩子讲道理,这是小孩子的行为,如果愿意做大孩子的话,应该自己睡觉,否则第二天上学就穿开裆裤去上学,让他选择。第二,通过训练来增加孩子的胆量,如跳大蹦床、滑梯、爬山、游泳等。第三,在孩子睡觉前可以开一点小灯,也可以听一个故事再睡觉,逐渐让孩子独立。

30 家长问:孩子总受欺负怎么办?

增强孩子能量,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充满自信。教给孩子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并通过情境演练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请记住,有时候,挨欺负的一方也对事件负有责任。不要给孩子总受欺负的心理暗示。

4. 行为疗法的基本方法有惩罚和什么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又称为行为矫正或学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是根据行为学习及条件反射理论,消除和纠正异常并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和行为的治疗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应答性行为疗法:属于本类疗法的有系统脱敏法、满灌法、矛盾意向疗法、厌恶疗法、消退疗法、发泄疗法、思维阻断法等。

(2)操作性行为疗法:归属予此类的有奖励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法、标记奖励法、链环技术、过分改正法等。

(3)替代学习疗法:如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渐隐法、集体依随法、习惯转换法等。

(4)自我调节(控制)技术:如气功中的放松功、瑜伽、坐禅、静默法、渐进性放松训练、自主训练以及自我管理技术、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等。

5. 亚健康的行为疗法有哪几种

行为疗法亦称矫正疗法。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对抗条件作用。也就是让患者分步骤地接触使他引起敏感反应(如恐惧、焦虑、厌恶等)的事或物,由反应程度轻的逐步过渡到反应程度重的,使他逐渐习惯而消除敏感。此法常用于恐怖症、焦虑症等。另一种脱敏法是冲击疗法(又名暴露疗法、满灌法),即患者直接接触敏感的事物,并促其坚持,从而达到脱敏的目的。

(2)厌恶疗法,又称处罚消除法。此法也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咨询者帮助咨询对象将要消除的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之厌恶的或处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此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或药瘾以及矫正性变态、强迫症和某些其它不良行为。

(3)条件操作法,又称奖励强化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当患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给予奖励,从而使该行为得到强化。此法常用来纠正不良习惯,对行为障碍有疗效。

(4)应用行为疗法,对治疗亚健康中的某些心理疾患具有良好效果。例如,治疗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6. 什么是“行为矫正”治疗

首先对孩子的行为矫正。应该用奖励的方法进行矫正。还可以用惩罚的办法进行矫正,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是痛苦的。不过负强化的结果是愉快的。还可以选择被减少的行为,让被矫正者脱离某些程序。
也可以选择一个儿童具备的行为开始过程不易进行过快或者是在宝宝反应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刺激它的症状直至达到适当的刺激,让宝宝对这个刺激做出相关的反应为止。
矫正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家长朋友选对方法是关键。建议及时制止孩子不健康或者不正确的行为,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进行教育,告知其事件的危害性,语气轻柔耐心,儿童会容易接受。同时要适当的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
可以随着治疗的描述,想象着引起恐怖或焦虑的情景,同时通过学习放松而降低恐怖或焦虑。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患者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对于所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在治疗师描述恐惧或焦虑层次的时候,练习放松技术。

7. 行为疗法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行为疗法包括:系统脱敏、冲击疗法、厌恶疗法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二、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的一种。暴露疗法就是把病人发生恐怖反应的某事物或某刺激在其面前再次呈现、猛烈刺激,从而使病人对此事物或刺激的恐怖反应逐渐消退。为了使病人更快地收到疗效,可以把某事物或某刺激整天暴露在病人面前,由于持续地猛烈刺激,使恐怖反应在短期内由高度紧张而渐趋消退,从而短期内使疾病治好,这就是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或情绪冲斥疗法。

三、厌恶疗法

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摆脱。

四、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形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

8. 行为疗法有哪些过程

行为疗法这一疗法是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看作是异常行为,通过学习调整和改造它们,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所以行为疗法又称做行为改造或行为矫正疗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使人具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行为疗法包括下列几个过程:了解病人病态行为产生的原因,确定病人的主要病态行为和治疗目标,记录病人病态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出现频率,列出治疗基线,作为治疗的对照;向病人解释清楚心理治疗的方法、意义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建立其治愈信念,使之主动配合治疗;根据行为改变的情况,有进步时,则给予强化,如表扬鼓励和物质奖励,以增进疗效,无进步或退步时,则给予批评,撤销奖励等,促进改变病人行为。这样循序渐进,依次递增。

9. 行为矫正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 榜样法

二 塑造法

三 合同法

四 代币制

五 消退法

阅读全文

与健康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研究学霸学习的方法 浏览:649
写出常用的煮浆方法及特点 浏览:185
如何学初三英语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495
快速简单安全的减肥方法 浏览:933
常用硫酸制备方法 浏览:816
非淋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678
过滤烟嘴使用方法 浏览:551
脸部红血丝的治疗方法 浏览:329
双面羊绒的边如何缝制方法视频 浏览:754
脑血管堵塞手脚无力用什么方法治 浏览:534
贵州学习方法哪里学 浏览:409
变压器串连接方法 浏览:400
爱卫唾液试纸使用方法 浏览:626
鱼钩鱼线鱼竿的连接方法 浏览:246
一建各科内各种计算方法编制方法 浏览:578
葛藤蔓的种植方法 浏览:507
小米平板的照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93
毛囊增生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569
99999999用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33
蔚来汽车倒车刹车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