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线连接方法图解
一、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二、常用连接方法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1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2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3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 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3
(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4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4
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5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见图5(a)],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见图 5(b)]。
图5
(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6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1/3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组,先将某一边的第1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后将第3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
图6
(4)多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支路芯线90°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见图7(a)],然后将线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即可[见图7(b)]。
图7
另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将支路芯线靠近绝缘层的约1/8芯线绞合拧紧,其余7/8芯线分为两组[见图8(a)],一组插入干路芯线当中,另一组放在干路芯线前面,并朝右边按图8(b)所示方向缠绕 4~5圈。再将插入干路芯线当中的那一组朝左边按图8(c)所示方向缠绕4~5圈,连接好的导线如图8(d)所示。
图8
(5)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方法如图9所示,先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绞合拧紧成单股状,再将其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线上5~8圈,最后将单股芯线线头折回并压紧在缠绕部位即可。
图9
(6)同一方向的导线的连接。当需要连接的导线来自同一方向时,可以采用图10所示的方法。对于单股导线,可将一根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其他导线的芯线上,再将其他芯线的线头折回压紧即可。对于多股导线,可将两根导线的芯线互相交叉,然后绞合拧紧即可。对于单股导线与多股导线的连接,可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线上,再将单股芯线的线头折回压紧即可。
图10
(7)双芯或多芯电线电缆的连接。双芯护套线、三芯护套线或电缆、多芯电缆在连接时,应注意尽可能将各芯线的连接点互相错开位置,可以更好地防止线间漏电或短路。图11(a)所示为双芯护套线的连接情况,图 11(b)所示为三芯护套线的连接情况,图11(c)所示为四芯电力电缆的连接情况。
图11
三、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处理为了进行连接,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层已被去除。导线连接完成后,必须对所有绝缘层已被去除的部位进行绝缘处理,以恢复导线的绝缘性能,恢复后的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导线原有的绝缘强度。
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处理通常采用绝缘胶带进行缠裹包扎。一般电工常用的绝缘带有黄蜡带、涤纶薄膜带、黑胶布带、塑料胶带、橡胶胶带等。绝缘胶带的宽度常用20mm的,使用较为方便。
1.一般导线接头的绝缘处理
一字形连接的导线接头可按图12所示进行绝缘处理,先包缠一层黄蜡带,再包缠一层黑胶布带。将黄蜡带从接头左边绝缘完好的绝缘层上开始包缠,包缠两圈后进入剥除了绝缘层的芯线部分[见图12(a)]。包缠时黄蜡带应与导线成55°左右倾斜角,每圈压叠带宽的1/2[见图12(b)],直至包缠到接头右边两圈距离的完好绝缘层处。然后将黑胶布带接在黄蜡带的尾端,按另一斜叠方向从右向左包缠[见图12(c)、图12(d)],仍每圈压叠带宽的1/2,直至将黄蜡带完全包缠住。包缠处理中应用力拉紧胶带,注意不可稀疏,更不能露出芯线,以确保绝缘质量和用电安全。对于220V线路,也可不用黄蜡带,只用黑胶布带或塑料胶带包缠两层。在潮湿场所应使用聚氯乙烯绝缘胶带或涤纶绝缘胶带。
图12
2.T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导线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基本方法同上,T字分支接头的包缠方向如图13所示,走一个T字形的来回,使每根导线上都包缠两层绝缘胶带,每根导线都应包缠到完好绝缘层的两倍胶带宽度处。
图13
3.十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对导线的十字分支接头进行绝缘处理时,包缠方向如图14所示,走一个十字形的来回,使每根导线上都包缠两层绝缘胶带,每根导线也都应包缠到完好绝缘层的两倍胶带宽度处。
② 电线和电缆连接方法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中文名
电线电缆
外文名
Wire cable
用途
传输电(磁)能
属性
导体
定义
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
快速
导航
结构材料型号命名计算公式相关标准选购要点应用范围注意事项起火措施行业发展固定头
主要分类
裸电线体制品
本类产品的主要特征是:纯的导体金属,无绝缘及护套层,如钢芯铝绞线、铜铝汇流排、电力机车线等;加工工艺主要是压力加工,如熔炼、压延、拉制、绞合/紧压绞合等;产品主要用在城郊、农村、用户主线、开关柜等。
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
本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在导体外挤(绕)包绝缘层,如架空绝缘电缆,或几芯绞合(对应电力系统的相线、零线和地线),如二芯以上架空绝缘电缆,或再增加护套层,如塑料/橡套电线电缆。主要的工艺技术有拉制、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和护层挤出等,各种产品的不同工序组合有一定区别。
电线电缆
产品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电线路中的强电电能传输,通过的电流大(几十安至几千安)、电压高(220V至35kV及以上)。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该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品种规格繁多,应用范围广泛,使用电压在1kV及以下较多,面对特殊场合不断衍生新的产品,如耐火线缆、阻燃线缆、低烟无卤/低烟低卤线缆、防白蚁、防老鼠线缆、耐油/耐寒/耐温/耐磨线缆、医用/农用/矿用线缆、薄壁电线等。
③ 两根电线和三根插排线怎么接
两根电线分别接插排的火线(红色线)和零线(蓝色线)。
如图:一般来说,所有的插排、插座都设有红色(火线)、蓝色(零线)和黄绿相间(接地线)三根接线头。接地线,对于保证使用安全有着极大的作用。建议从其他位置借用一根接地线。
材料拓展: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分裸线、电磁线和绝缘线。裸线没有绝缘层,包括铜、铝平线、架空绞线以及各种型材(如型线、母线、铜 排、铝排等)。它主要用于户外架空及室内汇流 排和开关箱。电磁线是通电后产生磁场或在磁场中感应产生电流的绝缘导线。它主要用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绕圈以及其他有关电磁设备。其导体主要是铜线,应有薄的绝缘层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以及耐热、防潮、耐溶剂等性能。选用不同的绝缘材料可获得不同的特性。
材料来源:网络
④ 两根电线和三根插排线怎么接
三根插排的
就是有一根是接地线
你要只有这两根线的话,那就把地线剪短就可以。
地线的颜色常规是黑色。
⑤ 电线接头接法图解
电线接头的接法有很多种,虽然它们在外行人看来似乎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实际上根据用途以及具体适用场景方面的差异以及消费者自己的后期操作习惯看来,关于电线接头接法的选择还是相对而言较为重要的。那么今天着重介绍的就是这个板块的信息,并且还包括了关于电线接头防水的处理方法以及电线接头套管的介绍等等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参考学习的知识。
一、电线接头接法
电源线接头分为“十”字接法、“-”字接法、“丁”字接法等等。接头应缠牢,光滑无刺。在线头断开前,应先用钢丝钳丝轻压一下,再缠绕至口处,然后左右摆动,线头就会很地服贴地在接头处断开。如果接头在干燥处,应先用绝缘黑布裹两层,再裹塑料胶带(也叫PVC胶粘带)两层,再用J-10绝缘自粘带拉长200%左右裹二三层,最后裹两层塑料胶带。因为直接使用塑料胶带缺点多多:塑料胶带时间一长易生胶错位、胶开;电器负荷重时,接头发热,塑料胶带易熔化收缩;电源接头在接线盒内相互压,接头有毛刺时,很容易戳空塑料胶带等,这些隐患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引起线路适中,造成火灾。而使用绝缘黑胶布就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它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性,能长期紧裹着接头处,受时间及温度影响而干固定型,不会脱落,并且阻燃。再者,用绝缘黑胶布裹后再裹胶带能防潮、防锈。当然,绝缘自粘带也有缺陷,它虽防水性能好但易破,所以最后需裹上两层塑料胶带作保护层,接头与接头的绝缘自粘带相互不粘,性能更好。
二、电线接头怎么防水
高压防水胶带,跟普通塑料绝缘胶带一样的用法,包起来就可以了。这种胶带看起来像橡胶一样的,就像汽车轮胎那种黑色的,软的,比较厚,包起来后捏一下就成一个整体了,完全密封起来,不怕水的。去卖电工材料的地方都能买到。
三、电线接头套管介绍
一般的电源线外要用质量,硬度大点的套管,套管的防火性能、防水性能要好。
套管,通常用在建筑地下室,用来保护管道或者方便管道安装的铁圈。
套管的分类:刚性套管、柔性防水套管、钢管套管及铁皮套管等。
上文从用户以及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并且我们假设电线接头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是大家都能够清楚了解的,因此就主要分析了电线接头的接法以及具体的关于它的防水方面的处理步骤和操作方法,除此之外,考虑到不少人士在其他方面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更是呈现了关于电线接头套管的内容,由此不难能够了解到它能起到保护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⑥ 怎样电缆插接法
首先用螺丝刀拆开插座预留的外壳接线螺钉,查看内部是否有固定接线座,如果有接线座,可按下列方法连接:
1、接线座标称L的(插排内一般为红色外皮电缆连接)接火线。
2、接线座标称N的(插排内一般为蓝色外皮电缆连接)接零线。
3、接线座标称E的(插排内一般为黄绿颜色外皮电缆连接)不需要连接。
接好线之后将之前拆开的插座外壳安装回去即可。
如果你选购的插座内部不配备接线座,则需要手动连接电缆,连接规则同上,连接好后需要缠绕绝缘胶布,一般绝缘胶布完全缠绕(重叠部分)5层以上即可,将缠绕好的两个接头在插座内尽量分开一段距离,并且尽量远离未连接的黄绿色电缆,为安全考虑,可将闲置不用的黄绿色电缆的漏芯部位也使用绝缘胶布缠绕。
最后将之前拆开的插座外壳安装回去即可。
注意:如果此插座连接的用电设备具备可触及的金属部分外壳,为了安全,尽量在金属外壳上手动连接一根接地电缆,接地电缆的另一端要可靠接地,以防止因电器故障或感应漏电而触电,保证人身安全。
⑦ 电线怎么接
电线接线的标准与要求
1、
电缆的削头,电缆外套削下部分不能削成马蹄形,偏差不
能超出2mm,芯线的绝缘套不能有刀疤或削通芯线。
2、
进入接线器壁时,前后顺序是先套喇叭咀,金属圈,密闭
圈(封层面在电缆头方向),外橡套端部进入接线器壁,以5—15mm之间为标准。
3、
接线以接线柱固定位置而定走顺芯线,芯线不能交叉,动
力线与接线端走向有一定弧度(不要过大,也不能直线好看为准),动力线的妆线不能压胶,裸露部分与接线金属之间是2—3mm,相与相之间的空气间隙不能大于、308V时6mm,660V10mm,1140V时12mm。地线的长度应长于三相火线拉脱,地线的接线部分未动。
4、
电缆芯线的绝缘层有屏蔽层或屏蔽粉时,应把层与粉去掉,
但不能破坏绝缘层。
5、
高压电缆有监视线和屏蔽网的接线,对于接线盒时,监视
线应与下根电缆的监视线连通并用绝缘物包裹好。屏蔽网与地线接在接接盒的地线上。对于进入高压配电装置和移动变压器,有监视功能的设备上,接线要求是,监视线裸露部分用绝缘物包裹后,接在有监视功能的接线上。屏蔽网与地线接在设备的接地螺栓上,长度要求同上。
6、
接线腔内干净无杂物,接线柱绝缘座无污油和污物。
7、
接线器壁的隔爆面无污迹和杂物,并涂凡士林油。
8、
隔爆面的紧固螺丝要有同等直径的弹簧垫,螺丝长度以露
出螺丝1—3扣为准。
9、
喇叭咀无松动,分为带扣的喇叭咀,以正方向用手拧不到
半圈为准,但最小拧入母扣为6扣。用螺丝固定的喇叭咀,用手上下左右不松动为准。
10、
喇叭咀用压板紧固的要求是,压板紧固电缆处,压紧电缆
橡胶直径的10%,用手来回不晃动为准。
11、
密封圈的要求是,封层应在接线方向。密封圈的宽度应大
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天于10mm
;厚度应大于电缆处径的0.3倍,但必须大于4
mm(70mm的橡套例外),密封圈内径与引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削层面不能有大的锯齿波,波深不超出3mm。
12、
金属圈的要求是,金属圈的内径大于压紧装置的内径。
13、不用的喇叭咀应封堵,顺序为密封圈,挡板,金属圈压紧
装置。挡板和金属圈为不小于2mm厚,外径不小于进线口内径的1mm镀锌钢板。
⑧ 电缆怎么接线
电缆用接线耳(线鼻子)接线.不同截面粗细对应接线耳.如是铝芯可用铜铝接线耳.
⑨ 电缆线怎么对接
1.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绞合连接,连接的时候,需要将电缆的绝缘层剥离一段距离,之后再将需要连接的两个电缆直接紧密搅合在一起。将电缆的线芯线头做交叉,然后再相互缠绕2~3圈,之后再将线头扳直,要将每个线头与另外一个电线...
2.因为电缆比较粗,对于这种大截面的电缆在交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将导线的芯线重叠,然后填入到其中的一个线芯当中。之后再选择另外一个...
3.第3种方式就是可以将剥去绝缘层的线芯拉直,然后再靠近绝缘层的地方进行绞合,并且要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