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e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以上并发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行MV治疗48h以上又发生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1]。有研究表明,持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6~21倍,在ICU发生率约9%~45%。在美国,院内感染性肺炎是院内感染死亡的首要原因。VAP使血液感染的发生率增加2倍,应用呼吸机的平均时间增加7倍,重症监护平均时间延长2~5倍,平均住院日延长2倍[2]。因此,VAP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下面就其预防、监测及护理进行综述。
l VAP的感染因素
1.1 病原菌在上呼吸道和胃内的定植 研究表明,VAP的发生是存在于胃腔内的定植菌逆向定植于口咽部,再经吸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的内源性感染[3-4]。正常情况下。由于胃酸的作用。胃内几乎无菌。但在ICU由于经常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抗酸剂以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可导致胃液pH值上升,某些病原菌得以在胃内寄生,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被吸入后可与气道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粘附。
1.2 气管插管的直接影响 气管插管损伤气道上皮,刺激气道分泌,使病原菌不经过鼻腔和口咽的调温、湿化和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气管导管的套囊对血管壁的压迫,使气管软骨间的血流被阻断并导致气管粘膜损伤,影响其清除能力。由PVC材料制成的气管导管,细菌易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大量分泌胞外多糖,形成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biofilm,BF)[5]。BF中的细菌可间歇性向气管内释放,成为肺部细菌再定植或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来源[6]。余加林[7]对25例气管导管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发现96%的导管均有部分细菌的定植,84%的导管壁具有被膜的细菌覆盖,从而推测具有被膜的细菌的定植不易被抗生素杀灭或被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所清除。
1.3 呼吸机及其辅助装置的污染 呼吸设施污染导致VAP通常包括两个途径[6]。首先,呼吸机常作为细菌的贮存库。含有液体的装置如雾化器和湿化器易引起细菌在水中大量繁殖。其次,受污染仪器设备如直接与患者相连的呼吸机或雾化装置或污染药物,可直接引起微生物在下呼吸道的种植。在呼吸机连接管道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生存的主要场所,浓度可高达105 CFU/ml。一旦反流至储水罐吸入下呼吸道或转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水直接流入下呼吸道即并发VAP[8]。邹俊宁[9]发现70.6%痰培养阳性患者的细菌能在呼吸机气路管道内分离出。
1.4 原发疾病和治疗措施的影响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原发疾病,伴有昏迷、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等,这本身就是上呼吸道病原菌定植的危险因素。激素、镇静剂、制酸药物、抗生素等大剂量联合使用,常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出现。
2 VAP感染
主要的病原菌引起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多种,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霉菌、衣原体、病毒等。VAP病原体90%以上是细菌,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0%),其次是不动杆菌属(20%),第三是克雷白菌属(10%);VAP感染病原菌居第二位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近10年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阳性球菌在ICU获得性感染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占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50%。日益增多的真菌感染主要是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菌群失调,加之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致使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所致[10]。
3 VAP的预防和控制
3.1 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
3.1.1 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 1)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及口鼻腔分泌物。2)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套管相连。在患者的吸气末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在患者开始呼气时,用力挤压呼吸器,同时助手将气囊放气,使气体从气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将积贮于气囊上方的滞留物吹至咽部,立即充盈气囊防止滞留物逆流,迅速用吸痰管将滞留物吸出。操作前后均应吸纯氧3min,此法可重复操作。不断的声门下吸引和预防咽部细菌定植已被证实可成功的降低VAP的发生[10]。
3.1.2 加强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 值选用清洗液。pH值高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选用2%碳酸氢钠液擦洗,pH值中性时l%~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
3.1.3 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 仰卧位胃内容物反流可增加病原菌吸入的机会,与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半卧位虽不能完全避免胃食管反流,但能避免肺误吸[11]。空肠喂养可减少胃容量,使肠道内细菌的上行迁移减少。胃容量增加,排空延迟,胃肠活动性降低与胃内革兰氏阴性菌过度生长、胃食管反流及呼吸道的吸入寄植密切相关,所以MV患者应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以及胃粘膜保护药是预防VAP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关研究揭示[12-13],硫糖铝防治法与H2受体拮抗剂及抗酸剂相比,可显着降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3.1.4 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的清除 尽早拔除导管或改进导管的生物材料可减少或消除导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亦有使用大环内脂药(如阿奇霉索)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增加生物膜对其他抗生素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内定植,降低VAP的发生[14]。
3.2 加强呼吸环路管理 环路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应避免倒流入肺。定期排空收集瓶,并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加热式湿化器可有效地消除空气细菌污染,但易产生较多的冷凝液和细菌寄居。湿化器的入口、出口也易被污染,建议采用一次性管道。
3.3 加强气道的管理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俞琬如等[15]提出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应频繁吸痰,只有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确需吸痰时才吸。如果应用开放性吸痰系统,则应使用消毒的一次性导管;如遇分泌物粘稠,所用导管需再次进入患者下呼吸道时,则需用无菌溶液冲洗导管。冲洗液及盛装容器应及时更换。肺部痰液不易吸出时可经支纤镜指导下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雾化吸入也应适时进行。
3.4 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 传统的清除气道分泌物方法包括廓清技术(体位引流、胸部叩拍、咳嗽训练等)、胸部理疗、支气管扩张剂及粘液促动剂应用等。体位引流、翻身叩背是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方法,每天能断脱机的患者,应间断脱机作呼吸功能锻炼。使用肺内高频叩打仪可有效地清除肺内分泌物,稀释痰液。术后患者要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
3.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学结合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无病原学诊断的经验性用药。更忌滥用。有人提出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在于限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15]。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染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MV患者在获得定量培养结果之前,应根据痰标本G涂片染色的初步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或是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先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对于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美国胸科学会(ATS)的专家建议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病原菌而定,特别是最后一个因素。而有专家认为,决定抗生素持续时间的关键为临床反应而非病原菌,他们推荐对所有患者都应持续至临床起效 72h[1]。
3.6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戴口罩。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洗手是最普通的感染控制措施。也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加以重视。2)保持室内空气洁净。3)对呼吸机、雾化器、纤维支气管镜等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4)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的隔离。建议对MR-SA、PA感染患者及携带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必须隔离)。5)保护性隔离。将患者置于层流室或反向隔离室,医护人员入室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穿隔离衣(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等免疫功能抑制者)。
3.7 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早期拔管及采用调节剂等均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综上所述,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植。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环路和气道的管理。防止吸入感染性分泌物,降低感染环节,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限制应激性溃疡的防控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② 控制mrsa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控制mrsa的主要措施
1、告知工作人员和病人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在病房内传播。
2、将感染或带定值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隔离单位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较大的病房。
3、将MRSA肺炎病人安置于带有气源性感染警示的房间内治疗。
4、工作人员接触感染或定值病人后要加强洗手,严格按照标准洗手六步法进行认真洗手, 配合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5、每天严格用含有效氯1000ML/L的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6、MRSA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袋外加注特殊感染警示 标识,与医疗废物暂存处专职人员专项交换。
7、携带MRSA的手术医生不得进行手术,直至经过检查。
③ 怎么预防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指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由于一般抗生素很难杀死它,所以很难诊治,一旦感染这种病菌后,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基因的变化,他们绘制出“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大洲间的传播路线图,利用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细菌基因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根据基因变异情况得出各地细菌间的家族谱系图。
如何让预防:
1、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应限制万古霉素的滥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2、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3、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导尿管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
4、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
5、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6、如果去医院探视VRE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法国此次出现大宗的VRE感染事件再次提示我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只要从细微处进行预防,超级细菌将不再超级!O(∩_∩)O~
④ 怎样预防有害微生物
国外医疗研究机构发现,人的手部有182种微生物,其中54.4%是长期存活的。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MRSA菌等。这些病菌都会感染伤口的。所以最好是常洗手消毒。能避免3/4几率的生病。饭前便后洗手就是因为这个。平时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比如:医院环境复杂,就很担心这种交叉传染、 感染生病
给您补充下杀菌方法:
传统杀菌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杀毒,使用有毒化学药剂杀菌(化学残留和二次污染)高温消毒
最新杀菌方法:臭氧水杀菌消毒。
呵呵,我是卖百特环保臭氧水机的。
⑤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哪些地方 用什么方法可以进行预防
1、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包括人体身体的皮肤上,存在有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即:在正常情况下与人体共存,当人体皮肤破损、抵抗力差时,就会成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其实大家均有这样的经历:皮肤破损后化脓,而导致化脓的病因之一就是金萄菌,只不过是很情况人体的较强的免疫力,可以不导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2、所以,关于预防及消毒的建议:
——婴儿房间不需要刻意去消毒,但保持通风、湿度合适是必要的,同时,婴儿床单、被罩等需要定期清洗,这不但是预防金萄球的问题,对其他疾病也有好处;
——如果有皮肤破损的,要及时处理,这才是较好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抵抗力,也最根本的方法,因为:自然界的病原体数以亿计,防不胜防,而人类在几千万年的进化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免疫力
⑥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如何分类怎样采取预防措施
空气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空气传播的预防控制措施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2、安置于负压病房;无负压病房条件时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带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应严格空气消毒;
5、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6、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7、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病室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8、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此之后3个月要复查。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
9、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积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2、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
4、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5、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6、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7、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8、尽快将患者转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通知转运车辆和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接收方做好事先的传染预防准备工作;
9、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
10、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11、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接触传播的预防控制措施:
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3、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⑦ MRSA是什么,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在2007年10月16日报道,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肆虐美国,每年让9万多人感染。第一次发现MRSA是在1961年。目前,证实对它有效的抗生素,只有万古霉素。MRSA破坏肌肉、感染血管,所引起的疾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艾滋病,位居世界三大最难治愈的传染病之首。
有人说,科学家们针对这种酶发明一种威力更大的、能破坏这种酶的又一种抗生素不就解决问题了么!科学家们的确也生产出这种酶的抑制剂,但不幸的是细菌又产生出一种对它耐药的基因。
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RSA的治疗和预防
医护人员检查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消毒,有条件应用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医疗用品要固定,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⑨ 采取哪些预防措施预防MRSA的流行 谢谢 急!
首先,
就是要隔离有这个病毒感染的病人
要告诉微生物学家
床单,枕头盖,被单等等都要消毒!
必须佩戴手套等等保护自己的安全。
基本上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