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一包酱油倒入瓶子里的方法有哪些

一包酱油倒入瓶子里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17 14:05:45

如何制作虾籽酱油

以10斤黄豆酱油为例,需要用到新鲜的河虾籽1斤,白糖200克,高梁酒200ml,生姜50克。
第一步、剥虾籽
准备制作虾子酱油的前一天,要提前预订一定数量的鲜活带籽河虾,买回家以后就马上放入清水盆中,用手把虾籽剥离下来,或者用牙刷把虾籽刷洗下来,这个步骤是很需要耐心的。

虾子酱油的自制方法及窍门,家庭如何自制虾子酱油
虾籽全部刷洗到清水盆中以后,把盆里的杂物拣出来扔掉,再把盆里的虾籽用手反复地轻轻捏洗,洗到水发浑时就静置一会,等虾籽沉到盆底后再轻轻撇掉脏水。如此反复将虾籽漂洗几遍,直到盆里的清水不再发浑,虾籽也变得粒粒透明为止。
接下来,连水带虾籽一起倒入女人穿的长筒丝袜中(也可以用别的东西来过滤),沥净水以后就是干净的虾籽啦,把它用干净的纱布包起来待用,这就是咱们自制虾子酱油的关键原料。
第二步、蒸制虾籽
传统虾子酱油做法其实并没有蒸制的步骤,而是把洗净的虾籽直接下锅熬制,但是这样做出的虾子酱油仔细品来有股腥味,酱油中的虾籽也容易粘连成团。
为了去除虾子酱油的腥味,让鲜味更纯正,同时也防止虾籽粘连成团,比较讲究的人就增加了蒸制是的步骤,如果你怕麻烦可以省略这个步骤。
蒸制虾籽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沥净水的虾籽放在容器中,放点生姜片,再倒入适量黄酒与虾籽齐平,放入烧开的蒸锅里把虾籽蒸至熟透,取出放凉后再把虾籽用手捻至散开,并把姜片拣出来扔掉待用。
第三步、熬制
1、把准备好的酱油倒在锅里用微火熬煮(切记锅内不能有半点儿油星,否则做出的虾子酱油极易变质),煮至酱油刚沸就马上关火,撇去浮沫,等酱油略冷后再用微火熬煮,刚沸时再关火并撇去浮沫,如此反复1到2次,直到酱油不再产生浮沫为止。
2、往酱油中补充适量清水(因为烧开酱油时总有点水份蒸发掉的),加入切成片的老姜,加入白糖和高梁酒,喜欢加黄酒和香葱的也在此时加入锅里(如果是蒸过的虾籽就不要再放黄酒了),最后再放入用纱布包好的虾籽(蒸过的虾籽就不需要包入纱布中了)。
3、用文火继续熬制15分钟左右(有浮沫出来的时候还要继续撇除,边熬边撇浮沫),关火放凉后就是味道鲜美的虾子酱油了。这个步骤要特别注意调整火力,让锅里保持微沸而又不会溢出来的状态,火太旺容易溢出来,火力不够则虾籽的鲜味不能充分释放。
第四步、装瓶保存
事先准备好足够的玻璃瓶子,刷洗干净后再用高度白酒刷洗一遍,晾干待用。等到熬好的虾籽酱油完全冷却后,咱们就可以开始装瓶保存了。
先从纱布包里取出一小块熟虾籽,放入瓶中,然后再把熬好的酱油倒入瓶中(用蒸熟的虾籽熬制的酱油,虾籽都是散开的,搅匀直接倒在瓶子里就行了)。
酱油倒入瓶子里以后,要在瓶口处倒入十余滴香油,防止酱油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变质,便于长期保存。做完这些就盖上瓶盖密封起来,冷藏保存即可,这样可以保存整整一年而不会变味变质。

⑵ 为什么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子里倒,倒急了会出现气泡

瓶子里面有空气,你倒的急说明流量大了相对于漏斗来说就是把漏嘴堵满了空气需要流出只能是与正在倒入的酱油形成交换所以会冒泡

⑶ 不用剪角的办法,将塑料袋里的酱油倒到瓶子里去吗

方法太多了,可是很多都不是逆向思维,比如用扎个口放出来,还是倒到其他的容器再转移,或者用牙齿咬个洞等.能否不用剪角的办法,将塑料袋里的酱油倒到瓶子里去??? 其实就是用剪角的办法.这个可能好笑,但确实是是逆向思维,也是很少有人会用的方法.如果要说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而且还是逆向的,那肯定还有,比如,除了角上的任意的地方开一个口,然后将很小的瓶子放进去,那把瓶子拿出来就进到了瓶子了.很蠢吧,可就是逆向思维.另外就是用一种稍微好点的逆向方法就是把瓶子里的空气抽干,然后把对准开的口那,让它自己跑到瓶子里去.不过这方法不太简便,但也是逆向思考.觉得这个不行,还可以插一个吸管,可以用虹吸的原理,将酱油引到瓶子里,这是对作用力的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出来的办法也不一定就有正规的方法好,但别出心裁.

⑷ 将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中到时,如果倒的很急,会发现咕噜咕噜的王外冒气泡,为什

说明:在你倒进酱油之前瓶内充满空气,虽然空气无色无味但它具有体积,需要占据空间,打个比方,如果瓶内装的不是空气而是绿颜色的液体,你向瓶内倒酱油,绿色的液体是不是也会溢出来?空气是一样的道理。

⑸ 酱油的制作方法

传统制取酱油需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熬制,发酵、淋取等工艺,不但工艺程序多,而且成本高,我处经过数年研究独创的用科学配方生产的五香酱油,包香俱全,酱香浓郁,比传统的老方法投资小,收入大.制取方法简单,且不以大豆为原料,不用设备不用粮,也不发酵,而且由于加添五香调料,既能加强酱油防腐作用,又能使胃口大开,从而大增加食欲,是理想酱油制作方法.

二、原料配比: 水:100公斤、食盐:20公斤、食用酒精:1公斤、饴糖(或白砂糖)3?4公斤,桂皮,陈皮、八角、丁香、花菽各100克、味精100克,苯甲酸钠50克、酱色4公斤.

生产时请注意:上述配方比例根据各地风味的不同可增可减.三、生产工艺:①将装了五香酱油的瓶子放进蒸锅,蒸2?3分钟,出锅后立即塞上橡皮塞. ②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又名安息香酸钠,为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易深于水).试验时可不加,但成品销售时一定要加.是为了贮存时间较长些,同时可增强酱油的风味,还可以加入食用香精或酱油增香剂.

③操作过程中要讲究卫生,酱油瓶子在灌装前要清洗干净并进行蒸汽灭菌处理.

五、酱色的简易自制法 酱色可到当地糖厂或酱油厂购买.并直接加入到酱油中就可以了.也可自做: 1.红糖制法:用铁锅一口,可将100斤红糖加清水64斤倒入锅内,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熬制,要不停地搅动以防粘锅和溢锅,一般煮25斤红糖大约需3?4小时,待锅内酱色变稠、色深乌黑发亮时即可出锅,每百斤红糖可煮酱色160斤.

2.用甘薯自制酱色. ①蒸煮粉碎:先将新鲜甘薯用清水刷洗干净,再置于锅中用蒸汽蒸熟(不能加水煮).待大量蒸气出来后,继续30?45分钟,以达到蒸熟及灭菌目的,稍冷后取出,用灭过菌的器具捣烂或在粉碎机中粉碎成泥糊待用.

②糖化发酵:待甘薯泥糊降温对65℃时,即加入原料重量0.4%的糖化淀粉酶(宜用3000单位),搅拌均匀后60?63℃温度下,衡温糖化6小时左右.第间隔一小时要搅拌一次.

③抽滤浓缩:按糖化后薯料:清水=1:1.2比例加水搅拌均匀.

置于减压帛滤锅中抽滤.然后用粗纱布袋吊袋过滤(滤渣可作精饲料或提取果胶、纤维用).抽滤下来的滤液宜隔套加热,减压浓缩至30c出锅随即改用常压敞口浓缩.熬煮加热宜用中火,并不断搅拌以防糖稀糊锅或溢锅,一直熬煮到锅内物料至粘稠状,颜色变为包黑发亮时便可停火出料,冷却后则为"酱色"成品.采用甘薯加工酱色收得率约为25?305.

④包装:本产品为糊状物,色乌黑,具有焦糖香味,稍有潮解性.鉴于此,故宜置于细口玻璃瓶中包装,并要配备内外闰,严密封口备用.

以上两种制酱色法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好能购到现成的就比较方便.

⑹ 酱油腌辣椒的腌制方法

方法一:用料:辣椒、油、酱油、花椒、大料、桂皮、大盐、蒜少许、姜片

做法:
1、锅中加油,烧热后放入花椒、大料、桂皮出香味后,倒入足量的酱油,酱油煮开后关火,冷凉后待用;
2、把辣椒(一定要选用线椒,红或青色均可,否则选用不辣的椒没有腌制的意义)洗净,控干水,把尖的哪头用刀切开,放入准备好的瓶子中,加入适量的大盐,把切好的蒜和姜片放在最上面。
3、把锅中大料和桂皮取出,把酱油倒入瓶中,封口放入冰箱即可,三天后就可以吃了。
方法二:
【准备食材】辣椒2斤,酱油2斤,大蒜1个,高度白酒1小勺,盐2勺,姜片5片,冰糖10粒,八角5个,花椒1小把,食用油适量。

【制作步骤】

1.首先把辣椒清洗干净,就选购图片这种辣椒最好。然后放在一个盆里,撒上一层盐,用手搅拌搅拌,腌制5个小时,腌出辣椒里面的水分,用盐先腌一遍,辣椒会变得软软的,吃起来口感更好。

2.起锅热油,油热后倒入姜片,八角和花椒炒香,接着倒入酱油,大火煮开后,放入冰糖,2小勺盐,再次煮开,冰糖已经化开。

3.然后把酱油盛出放凉备用,这会有空,就把一整个大蒜去皮,把大蒜切片。

4.然后把腌制好的辣椒取出,放到已经放凉的酱油中,把大蒜片也放进来,再加入1小勺白酒,这样可以让辣椒保存时间更长一些,放一年都不会坏,然后把腌制的辣椒用保鲜膜封口,当然,有密封罐也可以,然后放冰箱冷藏保存,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⑺ 将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中倒时,如果倒得很急,会发见“咕噜咕噜”的往外冒气泡

酱油倒入后占了空气的位置,空气流出的急,自然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被动排除瓶外。

说明瓶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酱油要进去必须与空气交换空间。此外,漏斗的排气槽太小,酱油倒得太快瓶内的空气来不及排出。

说明气体的比重(密度)比酱油小,因此被堵在酱油下面的气体会向上浮,而酱油的表面张力不足以阻挡气体向上浮。假如瓶口比较小,且液体的张力足够大,则气体不一定会往上冒泡。



空气的特点

1、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占据空间

将一张普通的餐巾纸放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倒扣放入水槽中,这张纸却没有湿,原来是烧杯里充满空气,而空气占据了空间,给这张纸提供了一个干燥的环境。

3、会流动

一个烧杯中充满空气,另一个烧杯中装满水。当将充满空气的烧杯倾斜,由于空气比水轻,空气会往上流入上方充满水的烧杯,水就被赶出来了。空气在水中是向上流动的。

4、空气易被压缩

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被压缩或扩大的,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5、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两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放在杠杆尺的两侧平衡,刺破一个起球后,平衡就会被破坏。说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⑻ 将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中倒时,如果倒的很急,就会发现漏斗头部有气泡,咕噜咕噜的往外冒此现象说明

在初中阶段,实验探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类:
1.对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的考查;(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对氧气、二氧化碳以及与它们性质类似的未知气体制备、检验、收集、除杂、干燥、性质实验。
2.C、Fe、Cu、Fe2O3、CuO等物质综合应用的还原反应及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
3.CaO、Ca(OH)2、CaCO3、NaOH、Na2CO3性质有关的探究题。
4.对未知物或非初中常见物质的研究,主要采用提供信息的方式,考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难度较大。
考点一 常用的仪器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 烧杯
用途: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 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 锥形瓶
用途:加热液体,
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 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 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先排空再吸液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 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 不能加热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 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 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 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 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 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 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 玻璃棒
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 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 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 药品的取用规则
1. “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2. 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 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 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
3. 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考点三 基本操作
步骤:选、慢注、滴加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1.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2. 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1)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2)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
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5. 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考点四 重要实验:气体制取
一、常见气体的制取、检验方法和尾气处理
1.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考虑:
可行性,用所选原料能够制得需要的气体;
经济效益,原料一般要价廉易得;
反应条件适宜且易于控制;
反应速率适中,不能太快或太慢,便于收集与实验;
生成的气体尽量纯净;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注意】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净碳酸钙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太快,不易控制);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硫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不纯净)。
实验室制氢气时,酸用稀硫酸,不用盐酸(易挥发),不用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得到氢气);金属宜用锌粒不用镁条(太贵,反应太快)、铁片(反应太慢)。
二、实验装置设计
(1)发生装置
固体+固体+加热
固体+液体
随取随置装置:
(2)洗气装置
干燥:中、酸性气体(浓硫酸):
洗气:
CO2(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CO(灼热的CuO):
(3)集气装置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装置
洗气瓶:对于SO2、NO2等大气污染物使用NaOH溶液
尾气点燃:对于CO有毒气体
干燥管:防止外界的H2O、CO2进入,干扰实验
考点五 易错重点
1. 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过滤
(3)酸碱中和
(4)蒸发结晶
2. 物质检验
(1)气体的检验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能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而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蒸气: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了解)
(2)离子检验
CO32-:加入H+,生成气泡,并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酸碱指示剂;加入CO32-,有气泡生成并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成清石灰水变浑浊
OH-:酸碱指示剂;在没有其他离子干扰的情况下加入Cu2+、Fe3+,生成有色沉淀
Fe3+、Cu2+、Mg2+:加入OH-,生成有色沉淀
Ca2+:加入CO32-,有沉淀生成
3. 误差分析
(1)气体的收集:
排水法:一冒泡就收集,气体体积偏小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结束后发现气密性不好:偏小
红磷用量:红磷不足,偏小
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未冷却打开止水夹,偏小
(3)天平称量
未将游码调零;右物左码
(4)量筒量取
仰视:体积偏大;俯视:体积偏小
(5)溶液配制
称量:同天平
量水:同量筒
溶解:预先润洗烧杯,无影响;药品不纯,偏小;
(6)粗盐提纯
(7)测定pH
pH试纸润湿:使得溶液变稀,酸pH偏大,碱pH偏小
4. 实验安全
(1)试管炸裂:
加热的试管表面有水;未预热,局部温度过高;加热固体,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
(2)试剂瓶炸裂: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未垫水或沙子;
(3)爆炸
气体未验纯,直接点燃或加热;CO还原氧化铁,先通一段时间CO排尽空气;
(4)飞溅
浓硫酸稀释,水倒入浓硫酸中;蒸发结晶,没用玻棒搅拌;
酸溅到身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溅到身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5)倒吸
加热固体制备氧气,先把导管拿出水面,再撤酒精灯。

⑼ 将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中倒时,如果倒得很急,会发现咕噜咕噜地往外冒气泡,此现象说明什么

1、应该是气压的问题,漏斗放在瓶口上时,漏斗与瓶口之间没有缝隙,而酱油倒的急就会就会漫过漏斗口,也不会有空隙,加上酱油自重问题,所以这时瓶中的气压高于平外的气压,就会出现冒泡现象,应该是这样的吧!
2、瓶子体积一定,倒入酱油,瓶里空气被酱油挤出来了
3、倒得急是因为酱油把瓶口塞住,酱油又要下去,瓶里的气又要冒上来,就形成这种现象。气压问题。

累死我了!!!!

⑽ 将成袋的酱油用漏斗往瓶中倒时,如果倒得急会发现咕噜咕噜的往外冒气泡,这是什么

由于瓶口与漏斗接触得比较好,故往里倒酱油时,里面酱油增加,空气要被迫往外排,而只有从瓶口排出…所以会那样冒泡。

相关说明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

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阅读全文

与一包酱油倒入瓶子里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速烤菜卷的方法 浏览:493
用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浏览:770
仿真树的安装方法 浏览:701
健身甩筒锻炼方法 浏览:942
集成吊顶灯安装方法图 浏览:475
肥胖体脂率测量方法 浏览:15
自己用什么方法去眼袋 浏览:650
常用的几种野外求救方法 浏览:443
电动料理机的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573
如何更改资费方法 浏览:880
水分的计算方法 浏览:884
里外双锁芯安装方法 浏览:263
甜甜圈发使用方法 浏览:155
500卡路里锻炼方法 浏览:894
怎么让孩子开窍的方法 浏览:618
性瘾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377
鸡饲料钓草鱼方法视频 浏览:244
低危型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08
欧姆龙耳温计使用方法 浏览:550
数罪并罚后附加刑的计算方法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