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句子的描写方法有哪几种
描 写 手 法 浅 谈
你 试 过 写 游 记 吗 ? 如 果 你 能 通 过 文 字 , 具 体 呈 现 景 物 的 特 色 , 并 让 读 者 有 置 身 其 中 的 感 觉 , 那 就 说 得 上 是 一 篇 出 色 的 游 记 了 。 以 下 为 你 介 绍 三 种 常 用 的 描 写 手 法 , 如 果 你 能 在 游 记 中 灵 活 运 用 , 必 定 能 令 文 章 生 色 不 少 。
定 点 描 写
“ 远 地 的 山 岗 , 不 似 早 春 时 候 尽 被 白 漫 漫 的 云 雾 罩 着 了 , 巍 然 站 在 四 围 , 闪 出 一 种 很 散 漫 的 青 的 薄 光 来 。 山 腰 裏 寥 落 的 松 柏 也 似 乎 看 得 清 楚 了 。 桥 左 边 山 的 形 式 , 又 自 不 同 , 独 立 在 那 边 , 黄 色 裏 泛 出 青 绿 来 。 不 过 山 上 没 有 一 株 树 木 , 似 乎 太 单 调 了 ; 山 麓 下 却 有 无 数 的 竹 林 和 丛 薮 。 ” ( 徐 蔚 南 《 山 阴 道 上 》 )
在 一 个 固 定 的 观 察 点 , 把 眼 前 所 见 的 景 物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 由 近 而 远 、 由 左 而 右 、 由 高 至 低 等 等 ) 描 写 出 来 , 就 是 “ 定 点 描 写 ” 。 在 上 文 中 , 作 者 站 立 在 一 个 固 定 的 位 置 , 由 远 ( 远 地 的 山 岗 ) 至 近 ( 桥 左 边 的 山 ) 观 察 山 岗 , 并 按 此 顺 序 描 写 山 上 景 物 , 就 是 运 用 了 定 点 描 写 。
动 点 描 写
“ 从 峰 顶 俯 视 , 它 们 ( 老 松 树 ) 如 苔 藓 , 披 覆 住 岩 石 ; 从 山 腰 仰 视 , 它 们 如 天 女 , 亭 亭 而 玉 立 。 ” ( 徐 迟 《 黄 山 记 》 )
从 高 低 、 远 近 、 前 后 、 左 右 等 不 角 度 去 描 写 同 一 对 象 , 就 是 “ 动 点 描 写 ” 。 所 谓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 从 不 同 角 度 看 同 一 景 物 , 往 往 会 有 不 同 的 面 貌 。 运 用 动 点 描 写 , 就 可 以 把 景 物 立 体 地 呈 现 出 来 。 在 上 面 的 例 子 中 , 作 者 先 从 俯 视 角 度 写 松 树 , 然 后 再 从 仰 视 角 度 写 , 就 能 具 体 呈 现 老 松 树 的 不 同 面 貌 。
步 移 法
“ 这 条 路 很 不 容 易 走 。 道 上 要 经 过 鳌 鱼 背 。 鳌 鱼 背 是 巨 大 的 岩 石 , 中 部 高 起 , 坡 度 相 当 大 。 凿 在 岩 石 上 的 石 级 又 陡 又 斜 , 右 手 边 望 下 去 是 绝 壁 。 下 了 鳌 鱼 背 穿 过 鳌 鱼 洞 , 那 是 个 天 然 的 洞 , 从 前 人 修 山 路 就 从 洞 裏 通 过 去 。 出 了 洞 还 得 爬 百 步 天 梯 …… 从 文 殊 院 绕 过 天 都 峰 的 西 南 脚 …… 极 窄 的 路 介 在 石 壁 之 间 , 石 壁 渗 水 , 石 级 潮 湿 , 立 脚 不 稳 就 会 滑 倒 。 ” (叶 圣 陶 《 黄 山 三 天 》 )
随 着 观 察 者 位 置 的 移 动 , 把 所 见 的 不 同 景 物 依 次 描 写 出 来 , 就 是 “ 步 移 法 ” 。 在 上 文 中 , 作 者 沿 着 自 己 在 黄 山 上 的 行 走 路 线 , 依 次 描 写 路 上 所 见 的 景 物 , 如 鳌 鱼 背 、 鳌 鱼 洞 、 天 梯 等 等 , 就 是 运 用 了 步 移 法 。 运 用 步 移 法 时 , 必 须 清 楚 交 代 位 置 的 转 移 , 例 如 文 中 “ 下 了 鳌 鱼 背 穿 过 鳌 鱼 洞 ” 、 “ 出 了 洞 还 得 爬 百 步 天 梯 ” 等 句 , 就 清 楚 显 示 了 作 者 的 行 走 路 线 。 步 移 法 的 好 处 是 能 让 读 者 有 身 历 其 境 之 感 , 容 易 对 文 章 产 生 联 想 和 共 鸣 。
B. 句子的描写方法都有什么
句子的描写方法
(1)记叙。记叙这种描写方法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的尤为广泛。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况、情态描述出来,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中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一般在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使用。这种手法运用得好,能达到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3)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抒情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即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C. 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3)句子的描写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描写同一事物,不仅可以设喻,还可以白描;不仅可以写所见,还可以写所感;不仅可以写静态,还可以写动态;不仅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等等。
关键在于不论怎样描写,都必须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感染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动形象的印象。另外,什么地方要描写,什么地方不要描写,应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出发,决不能随心所欲。
D. 句子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E. 小学语文句子的描写手法有哪些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态描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从2015年悬疑小说和现实小说都已经加上了细节环境描写。
F. 句子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总体来说,各种描写都是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作铺垫,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但是又有所不同.第一句,神态描写(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环境描写(昏暗的神像、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动作描写(他呗了一口气),担心地一词写出了当时“他”的心情,昏暗的写出了周围的环境,渲染了当时气氛,他呗了一口气写出了当时他的心情,后续可能会故事的情节.第二句,环境描写,用没用风,一缕缕烟等衬托出当时环境的静,同时也能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平静第三句,这个当然是语言描写.反应了爷爷当时的心情.第四句,动作描写,反映出“他”当时的心情,着急.
G. 句子的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借代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管弦”指音乐。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H. 句子的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