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肉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关于几种种植多肉的方法
1、关于多肉的嫁接种植
嫁接种植对于操作一定要熟练,速度及其迅速。,才能成功嫁接成功多肉,把切好的接穗和砧木充分结合,在用力的把里面的气泡挤压出来,利用它们分泌出来的果汁液充分把它们固定粘在一起,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在嫁接好以后,注意不要用水淋到伤口上去,要避免阳光的直射,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
2、关于多肉的播种种植
多肉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人工授粉才可以得到种子。只有少数的多肉才可以自行授粉结种,并且多肉种子存活的时间特别的短,如果储藏多肉的种子太久的话会大大降低多肉的发芽率,所以很多的多肉种子成熟以后就会选择在来年的春天播种。
3、关于多肉的扦插种植
最常见的繁殖方法就是扦插繁殖,主要是叶插、根插、茎插这三种。
关于叶插:要选择健康没有损伤的叶子,插入或者摆放在比较湿润的疏松土壤里或者是沙床上要不了几天,就会慢慢的生根发芽,长成一个小植株。
关于根插:一般是根部比较发达的多肉适合根插,把成熟的肉质根部切下来,埋在疏松的土壤里,要注意保持着充足的阳光和土壤的湿润,过不了太久就会从根部萌发出新芽,形成小植株。
关于茎插:茎插和叶插的方法一样。截取一截生长比较健壮的茎枝,伤口都会流出白色的汁液,要经过消毒以后晾晒干才可以插入疏松的土壤里。
3、关于多肉分株种植
其实分株种植事最简单的一种种植方法,也是最安全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莲座叶丛或者是群生的多肉,可以经过其他的块茎和小植株进行种植,方法和扦插种植相似,直接把分株的部位切除,在另行种植就可以了。
二、关于种植多肉的几点注意事项
1、种植多肉的花盆
要选择透气性好、排水性也好的盆来种植多肉,其实陶盆和瓷盆还有塑料盆都很适合多肉的种植。一定要保证多肉土壤的水分,如果在长期干燥的环境下多肉就会造成干枯进入休眠的状态了。
2、关于种植多肉的土壤
土壤没有什么要求。在配土的适合遵循这一个规则,一共是三点:保水能力、透气性好、养分含量足够。其实多肉对营养要求并不大,主要是多水分的要求要高些,多肉的含水量是很
高的所以看起来才会饱满,所以土壤一定要保水能力要好。
㈡ 衫寄生是一种什么植物,介绍一下它的功能,产地
【桑寄生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桑寄生(《雷公炮炙论》)
【类别】茎藤类
【异名】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等的枝叶。
【植物形态】①槲寄生常绿小灌木,高30~60厘米。
茎枝圆柱状,黄绿色或绿色,略带肉质,2~3叉状分枝,分枝处膨大成节,节间长5~10厘米。
叶对生,生于枝端节上,无叶柄,叶片肥厚呈肉质,黄绿色,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7厘米,宽7~1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有光泽;主脉5出,中间3条显着。
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枝端2叶的中间,米黄色或近于肉色,无花梗;雄花3~5朵;苞片杯形,长约2毫米;花被钟形,先端4裂,质厚;雄蕊4,花药多室,无花丝;雌花1~3朵,花被钟形,与子房合生,先端4裂,长约1毫米;子房下位,1室,无花柱,柱头头状。
浆果团球形,半透明,直径6~7毫米,热时黄色或橙红色,果皮有粘胶质。
种子1枚,侧扁状。
花期4~5月。
果期9~11月。
常寄生于榆、桦、柳、枫、杨等树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
尚有两种槲寄生的变型植物,亦同等入药:一黄果槲寄生,果实橙黄色。
二红果槲寄生,果实橙红色,此外,还有白果槲寄生,在广西亦称槲寄生。
②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
常绿小灌木。
老枝无毛,具凸起的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
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圆形或长卵形。
长3~7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脉稀疏而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光滑,或幼时被极短的星状毛。
花两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4~10毫米,被红褐色星状毛;小花梗较短;小苞片1枚,卵形,极小;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外被红褐色的星状毛;花管狭管状,长2~2.5厘米,顶端4裂,裂片紫红色,柔弱,稍弯曲,外被红褐色星状毛;雄蕊4;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扁头状,子房下位,球形。
浆果椭圆形,有小疣状突起。
花期8~10月。
果期9~10月。
常寄生于桑科、茶科、山毛榉科、芸香科、蔷薇科、豆科等29科50余种植物上。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
同属植物小叶桑寄生与上种近似,叶常对生,先端钝;花具长1~2毫米的花柄;每花序有花2~5朵生于单一的总花梗上。
③毛叶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形态与桑寄生相似,但小枝和叶下面密被红棕色星状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形;花冠裂片向外反折;浆果被毛。
常寄生于桑、樟、油茶、沙梨、酸枣、龙眼等树上。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集】①槲寄生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
②桑寄生及毛叶桑寄生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条,晒干。
【药材】①槲寄生又名:北寄生、柳寄生。
干燥的枝茎呈圆柱形,无叶或枝捎带叶,长约30厘米,直径0.3~1厘米。
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茎有节,节间长约3~5厘米,往往由节生出2~3个分枝。
质轻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纤维呈放射状,并有粉状物散出。
叶对生于枝端,极易脱落,叶片长卵形,稍厚而有光泽,似革质而略柔,黄棕色,皱纹明显;叶脉3条。
气微,味略苦。
以条匀、枝嫩、色黄绿、带叶、整齐不碎者为佳。
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内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
此外,黑龙江、山西、四川、江西、陕西、福建、湖北、江苏、青海等地亦产。
②桑寄生又名:广寄生。
茎枝呈圆柱形,长30厘米以上,直径0.5~1厘米,具分枝或枝痕。
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嫩枝上或带有棕色细毛及叶。
叶长椭圆形,对生或互生,易脱落,似革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
气无,味淡。
以外皮棕褐色、条匀、叶多、附有桑树干皮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此外,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亦产。
③柿寄生为毛叶桑寄生的干燥枝叶,茎枝圆柱形,下部粗0.5~1厘米,分枝尾梢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带紫红,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吸枝有不规则细纵纹。
叶片椭圆形,下面黄褐色,革质而脆,多数脱落而仅留叶痕。
偶有干枯的花果。
质坚硬,断面黄白色。
气无,味涩。
以枝细,外皮棕褐色者为佳。
产于陕西、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及一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扁蓄甙。
【药理作用】①槲寄生:降压作用:黄果槲寄生新鲜叶的醇提取物(用时转溶于生理盐水中)1毫升(生药0.83克)/公斤给麻醉兔、犬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与白果槲寄生的作用相同。
其茎和叶的浸剂同样有降压作用,如与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压作用大为增强,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
白果槲寄生据称有强心、降压作用,强心成分为Viscotoxin,有洋地黄样作用。
红果槲寄生中含齐墩果酸,可能是引起强心、利尿作用的成分。
至于降压作用是如何引起则未经解决,对其粗制剂之降压原理,一般多认为是槲寄生兴奋了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而产生降压作用。
切断迷走神经之动物,即不再引起降压;而阿托品化后之动物,则仅能消除其使心率减慢之作用(可能为其中某些胆碱样物质所引起),而不能消除其降压作用。
槲寄生可能由于其寄生的宿主以及药物制备的方法不同,使其作用有所差异。
大量尚可引起呕吐,下泻,乃至死亡。
临床上白果槲寄生叶浸剂(2月间收集的叶较好)或其他部分的酊剂对初期高血压病人有效,能改善自觉症状,但降压作用不显着,应用需持续1个月以上,对晚期高血压无效。
②桑寄生:一利尿作用麻酢犬以扁蓄甙即广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着。
在慢性大鼠试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开始有显着的利尿作用。
其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1/4,故其治疗宽度较大。
二降压作用扁蓄甙对麻醉犬虽有降压作用,但持续很短,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
据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对心肌收缩力则为先抑制后增加。
三抗病毒作用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内,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
【毒性】扁蓄甙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173克/公斤,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后,由于阵挛性惊厥,致呼吸停止而死。
③柿寄生:一降压作用其茎、叶混合酊剂0.1~0.25克(生药)/公斤静脉注射或0.4~0.5克/公斤口服,均有降压作用,维持时间亦较长(1~2小时),重复给药,并无急速耐受现象,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只能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无拮抗或增强作用,降压与窦神经无关,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无直接扩张作用,而对胆甾醇性血管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
其降压作用据认为可能是中枢性或反射性的。
二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三其他作用柿寄生对麻醉犬的肠蠕动无明显影响,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但不影响其节律收缩。
对兔离体未孕子宫无影响,仅在极高浓度时有短暂的收缩增强。
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其半数致死量为11.24克/公斤。
【炮制】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苦甘,平。
①《本经》: 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甘。
【归经】入肝、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肾。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桑寄生的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
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桑寄生能祛风湿,舒筋络,治疗风湿痹痛;而尤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故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
常与此独活、牛膝、杜仲、当归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本品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常与艾叶、阿胶、杜仲、川续断等配伍。
①《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②《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③《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⑤《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
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
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⑥《本草蒙筌》: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⑦《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
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⑧《玉楸药解》:治痢疾。
⑨《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⑩《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⑾《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⑿《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
⒀《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⒁《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
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选方】①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
温身勿冷也。
(《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②治妊娠眙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
食前分温三服。
(《圣惠方》) ③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
海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 ④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钱。
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
(《杨氏护命方》) ⑤治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
服之。
(《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桑寄生: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1.3两。
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病例每次1包。
观察64例,疗程4周至5个月不等。
治疗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药,原用复方硝酸甘油者,仍继续服用。
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4%;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44%,显效者占25%。
另报道,桑寄生对降低胆甾醇亦有一定作用。
二治疗冻伤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
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克,加入蒸馏水35毫升,酒精8毫升,白陶土4.5克,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克,加入甘油10克,单软膏35克,锌氧粉2克,调匀敷于局部。
药物配制时须按处方顺序。
②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水浸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成50%煎剂供口服;或用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工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克),供肌肉注射。
煎剂和注射液1次给药量相当于生药0.5~1.5克公斤体重,有关治疗步骤,药物显效时间,疗程及疗程间隙时间,药物剂量的掌握等,均与马桑相同(可参见马桑条)。
临床观察255例(其中104例合并其他方法治疗),痊愈(疗效标准同马桑,下同)73例,显着好转54例,好转55问,无效68例。
总有效率73.4%,痊愈率30.6%。
其中单独用柿寄生制剂治疗的151例的疗效为:痊愈40例,显着好转31例,好转29例,无效51例。
表明治疗本病具有肯定效果,而与原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
治疗中检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显改变,但未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现,而少数病例有厌食及肝肿大。
尿捡少数病例有少量红、白细胞及微量蛋白,几天后自行恢复。
治程中有8例出现期外收缩,历时很短;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名家论述】①《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
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②《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
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
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
肌肤不充,由于血虚。
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
血盛则胎自安。
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
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
金疮则全伤于血。
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
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③《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④《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
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
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
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惜此以为主治乎。
㈢ 桑树,梧桐,柳树等树木的资料。
柳树 学名:Salix babylonica
别名:水柳、垂杨柳、清明柳
科名:杨柳科
原产地:中国大陆南方
有无毒性:有微毒
叶 :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1mm,边缘有细锯齿。
花 :每年的2~3月开花,花序是属于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
其它的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 -30 公尺,径50 -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 -15 公分,宽6 -12 毫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 -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台湾,约于明朝末年时引进,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
有毒部位:叶及皮。
中毒症状:误食后引起冒汗、口渴、呕吐、血管扩张、耳鸣、视觉模糊,严重时呼吸困难、昏睡终日、丧失知觉、呼吸深而慢、脉搏则变快等症状。
柳树分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又称杞柳,亦为河柳,是落叶灌木。柳树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柳根生长为主。
旱柳
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
形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单叶互生,披针形,叶背灰白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具种子毛。
分布:产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北京城乡常见栽培。耐寒,耐旱。
用途: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可作用材树种。
垂柳
学名:Salix babylonica L.
形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
分布:产于亚洲、欧洲、美洲。北京的公园、水旁常见栽培。耐寒,耐水湿。
用途:绿化及观赏。
镘头柳
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 Var.umbraculifera Rehd
形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分枝密集,树冠阔卵形,呈镘头状。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分布:北京公路旁、公园常见栽培。耐寒,耐旱。
用途:观赏树种,绿化。
龙爪柳
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 Var.tortuosa(Vilm.) Rehd.
形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枝条卷曲向上。单叶互生,披针形。单性异株,柔荑花序。蒴果。
分布:北京各公园常见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绿化。
杨柳科柳属植物的通称。全属有50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有257种120个变种和33个变型,以西南高山地区和东北3省种类最多,其次是华北和西北,纬度越低种类越少。造林树种主要有旱柳、垂柳和白柳等。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许多种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蜜源植物;为优美的观赏树种,如西湖的“柳浪闻莺”等。柳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稀匍伏小灌木。单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短、具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蒴果2裂,种子小,有毛。喜光。耐水能力强,在遭受水淹时能生出许多不定根漂浮水中,行使吸收和运输养分的机能。旱柳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均很强。柳树生长快,萌芽力强,寿命长,10~20年即可成材。以插条繁殖为主,但也可采用种子繁殖。播种育苗可以克服长期无性育苗带来的早衰现象,种子应及时采集,随采随播。扦插育苗春、秋两季均可。常见病害有柳锈病、叶干腐朽等。害虫有杨扇舟蛾、柳九星叶甲、柳毒蛾、柳金花虫等。
“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无与伦比的适应性使之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 之一。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山东青岛地 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柳树也是 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柳絮:别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梧桐树
名 称: 梧桐
拉丁名: Firmiana simplex
别 名: 青桐、桐麻、法国梧桐
科: 梧桐科 属: 梧桐属
原产中国及日本,中国各省广泛栽培。
梧桐,青桐,中国梧桐,叶子上面长豌豆粒的那种,树皮青色,光滑。梧桐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绿化,平滑。叶掌状裂。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五个分果,成熟前裂开呈小艇状,种子球形,生其边缘。青桐是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材质坚重,耐腐朽,为优等用材,山区广有分布。木材供制乐器和家具用;树皮纤维可造纸;种子炒熟供食用,亦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润滑油。又为绿化做出贡献。
但是在长春气候不适应,成活是个问题,青桐属于南方树种,在天津地区还可以成活,在东北够呛,不如买泡桐(3月开喇叭花,花成束,极多)或者法桐。
梧桐树和法国梧桐不属于同一树种。法国梧桐,悬铃木,先栽种于法租界,叶似梧桐,故名,树上吊青色荔枝球的那种,非常常见。 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枝条开展,树冠广阔;树皮灰绿色,不规则片状剥落,剥落后呈粉绿色,光滑。叶片三角状,长9—15厘米,宽9—17厘米,3—5掌状分裂,边缘有不规则尖齿和波状齿,基部截形或近心脏形,嫩时有星状毛,后近于无毛。球形花序直径2.5—3.5厘米,通常2个一串,状加悬挂着的铃;花长约4毫米;萼片4;花瓣4;雄花;雄花有4—8个雄蕊;雌花有6个分离心皮。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梧桐树生长速度快,木质疏松,怕冻害 因为是肉质根,怕水淹, 病害方面,怕病毒病, 虫害方面,怕大袋蛾, 根系粗,浅,怕大风.
梧桐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喜碱。根肉质,不耐水渍,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
梧桐,又名青桐,为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干端直,树皮青绿平滑,侧枝粗壮,翠绿色。
梧桐为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我国分布较广,耐寒性不强,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深根性,积水易烂根,在高温季节受涝3至5天即可致死。生长尚快,寿命较长。发叶晚,落叶早。叶、花、根及种子均可入药,种子还可炒食及榨油。
常用播种法繁殖,扦插、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沙藏至翌年春播。条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约1.5厘米。每亩播量约15公斤。沙藏种子发芽较整齐,播后4至5周发芽。干藏种子常发芽不齐,可在播前先用温水浸种催芽。正常管理下,当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翌年分栽培养。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点宜选地势高燥处,穴内施入基肥,定干后,用蜡封好锯口。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虫害,可用石油乳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北方,冬季对幼树要包扎稻草绳防寒。入冬和早春各施肥一次。
梧桐栽培容易,管理简单,又很省水。枝叶繁茂,绿阴浓浓,因有梧桐引凤的传说而具有传奇色彩。它是我国重要的庭院绿化树种,适于草坪、庭院、宅前、坡地孤植或丛植。因其对二氧化硫和氟化氢有较强的抗性,也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推荐一种灌根起树移植大树方法
梧桐树和凤凰的故事
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比如在我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宛(右鸟旁)雏,子知之乎?夫宛(右鸟旁)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宛(右鸟旁)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的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桑树目录
我国桑树栽培
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园林用途
染料用途
繁殖培育
桑树养殖
桑树的药用价值
桑树的药用价值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
[编辑本段]我国桑树栽培
我国劳动人民对桑树作了改良,培育了许多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采用了压条繁殖法,为繁殖良种桑苗开辟了新途经。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我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围广泛,东北自哈尔滨以南;西北从内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6m,胸径1m。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不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轻度盐碱(0.2%)。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是可达千年。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桑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秋叶金黄,适生性强,管理容易,为城市绿化的先锋树种。宜孤植作庭荫树,也要与喜阴花灌木配置树坛、树丛或与其它树种混植风景林,,果能吸引鸟类,宜构成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居民新村、厂矿绿地都可以用,是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
[编辑本段]染料用途
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几号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枝叶、树皮
桑叶染色,在丝布与棉布的呈色很接近,可染出卡其黄,其中铝、锡媒染呈色稍鲜明些。黄褐色,呈带黄味的灰色。
利用桑树枝叶染色为桑树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天然植物染色提供了新的原材料。
[编辑本段]繁殖培育
播种、扦插、分根、嫁接繁殖皆可。可根据用途,培育成高干、中干、低干等多种形式,园林上一般采用高干广卵形树冠。
[编辑本段]桑树养殖
(一)桑苗种植法
1、种植办法
种前先用磷肥加黄泥水浆根,提高成活率。坡地及半旱水田平沟种,水田起畦种,按上述规格拉线种植,种后回土至青茎部,踏实后淋足定根水。
2、淋水及排水
种后干旱时要及时淋水,渍水则及时排水,发现缺苗及时补上。
3、施肥、除草
新梢长到3—4寸高施第一次肥,亩施粪水+尿素7—10斤;长到5—6寸高结合除草施第二次肥,亩施农家肥500—1000斤+复合肥40斤+尿素20斤,肥料离桑苗3寸远,以免烧死桑苗,要开沟深施回土。施第二次肥后可喷禾耐斯都尔等旱地除草剂一次,注意不能喷到桑苗;隔20天后施第三次肥,亩施生物有机肥100斤+尿素40斤。施这次肥后喷一次乐果+敌敌畏,浓度为背负式喷雾器一桶水加乐果2盖,敌敌畏2盖,不得喷其他农药,以免蚕中毒。
(二)桑枝繁殖法
除了种桑苗外,尚可用桑枝繁殖,办法如下:
1、选地及整地:选土质肥沃,不渍水的旱水田为好, 犁好耙平。
2、枝条选择及种植方法
应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种植办法有垂直法和水平法。
①垂直法:把桑枝剪成5寸(3—4个芽)左右,开好沟后把枝条垂直摆好(芽向上)回土埋住枝条或露一个芽,压实泥,淋足水,保持20天湿润,用满膜盖,待出芽后去掉薄膜。
②水平埋条法:这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无种子的良种最适宜,平整土地后,按规格开好约1.5寸深的沟,然后把剪成约2尺长的枝条平摆2条(摆2条是为了保证发芽数)回土约0.8寸,轻压后淋水,盖薄膜出芽后去掉薄膜。
3、植后管理
待芽长高5寸后,结合除草,每亩薄施农家肥300—400斤+尿素15斤。20天后再施一次,亩施复合肥60斤+尿素30斤,施肥后进行除虫。
(三)直播套种成园法
这是一种快速成园,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具体办法如下:
1、播前准备:选择土质疏松,容易打碎的好地,犁翻打碎后,开好排水沟,按行宽2.1尺—2.4尺划线,沿线施入腐熟有机肥,与泥土翻匀,拨平地面。
2、播种方法:2—3月份播种最适宜,先将播桑行线3寸宽的泥土充分打碎充分淋水,然后沿桑行线点播桑种,亩播种量2—3两,(每3寸播3—6粒),用泥粉薄盖种子,最后盖草再淋水。行间套种黄豆、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不要离桑苗太近),套种作物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也可适当提前,争取5月份收获完,以免影响桑树生长。
3、管理、播种后小苗阶段注意淋水,及时除草施肥除虫,套种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不久就可养蚕。为了养树,当年不夏伐,冬季离地面1.5尺左右剪伐,按每亩6000—7000株(行距2.1—2.4尺,株距4—5寸),留足壮株,多余苗木挖去出售或自种,重施冬肥。
[编辑本段]桑树的药用价值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江浙一带居多,且历史悠久。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叶:桑树的叶,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证。
桑根: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为桑树结的果穗,夏季采收。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桑树寄生物: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此外,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肾经,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证。
㈣ 桑寄生功效与作用
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属阴阳双补,先有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山药能健脾益肾。而菟丝子、巴戟天、鹿角霜,强壮腰膝,壮阳补肾。余下的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远志、合欢皮皆是治失眠要药。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服用桑寄生的注意事项
桑寄生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方法不正确不科学,服用后可能会产生头晕目眩、胃胀、口舌干燥等不良反应。桑寄生再好,也有一些使用禁忌。不能多吃,不能什么病都吃桑寄生,服用时最好咨询中医。
㈤ 中药材 桑寄生 的作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药理作用】槲寄生 对循环和心肌作用的实验研究:
1. 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按Iangendorff的方法,用洛氏液,在80mm水柱和35-37℃灌流离体心脏,用222-400g豚鼠(雄雌均有),40只豚鼠分成四组,即槲寄生组(每1ml含2g生药的注射剂)、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十槲寄生组和槲寄生灌注颤动离体心脏组。两套 灌流管,分别用作灌注洛氏液和不同试验药液。药物稀释于洛氏液中,以杠杆描记心搏幅度表示心缩力。记录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钟冠脉流出液。给药前和给药时各连续收集5分钟,取平均每分钟值比较药效。结果相当0.25g生药的槲寄生稀释到100ml洛氏液,可显着增加正常搏动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平均增加97%,这一浓度基本上不影响心搏率。 1.2.对制备的大白鼠心肺标本的作用: 按一般常规的研究心功能变化的方法,采用大白鼠心肺制备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在两个剂量组中,即20ml血源中注入相当1g和0.4g生药的槲寄生注射液。结果用药后在外周阻力不变的条件下,每分钟心输出量基本不变,血压也保持稳定。两组均减慢心率,从而增加每搏心输出量。用药后对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作用,1分钟时最明显,此后作用逐步减弱。两个剂量组的作用类似,大剂量组作用略强。
3.对犬冠脉流量及主动脉流量的影响: 用平均体重12.1kg的犬5只,麻醉后开胸剥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主动脉弓升支基部剥离脂肪组织,放置MF-26型电磁流量计探头。同时记录左回旋支及主动脉流量,观察槲寄生注射剂对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影响。药物按12.5mg总黄酮/Kg体重,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以25mg/分钟速度注入。结果槲寄生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在停药后1分钟时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从左旋支看,维持时间短暂,5分钟后就逐步回到用药前水平。且对每分和每博输出量有增加的趋势,至停药后25分钟达到顶点。
4.对冠脉动力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犬6只(4, 2),平均体重11.8kg。麻醉后开胸行人工呼吸,经有心耳作冠状窦插管,以10mg/kg体重全身肝素化,按KaBepNHa M B装 置测定冠状窦流量。同时从冠状窦和一侧股动脉取血,并立即用测氧仪测定血氧分压,按有关公式计算。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适当补液;给药。槲寄生按25mg总黄酮/分钟注入,总量为20mg/kg体重。结果给药后冠脉流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着性意义。冠脉阻力下降,至给药后15分钟时下降更显着。槲寄生给药后,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但明显降低的时间短暂。
2.抗心律失常作用:
2.1.对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大鼠体重190-300g,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取仰卧位用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心电图Ⅱ导程。分离股静脉注射并插管供注射药物用。用药组预先注射槲寄生注射液1ml/kg(每1ml含生药 2g,相当含槲寄生总黄酮10mg),45秒后记录心电图。记录毕即注射垂体后叶素1单位/kg,并连续描记心电图1分钟,以后在2、3、5、10、15、20和30分钟时分别进行记录。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后叶素注射液。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先呈T波高尖,ST段抬高等心脏缺血表现,继之出现各种心律不齐,主要为室性早搏,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少数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现象。这些异常大多出现于注射后1分钟。槲寄生注射液对这些心电图变化有明显预防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变化程度减轻、异常节律维持。
2.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剂量。 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2.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3.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3.1.改善心肌氧耗的实验观察家兔28只,体重2.596±0.363kg。分假手术对照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和槲寄生防治组,除组间对照外,同时在自身心脏各取A、B两区作自身对照。槲寄生防治组每兔用2ml槲寄生注射液。心肌耗氧量采用氧电极测氧法。结果在8只正常未经结扎的假手术对照组的A区,虽经开胸,穿针引线但未予结扎。其A区(拟梗塞区)的氧耗值为62.813±6.205mm HgO2,而B区(正常对照区)为67.125±5.580mm HgO2二者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在12只梗塞组家兔中,A区(梗塞区)一经结扎后,其氧耗值远远高于B。
3.2.对豚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给药组 在上述溶液中加槲寄生注射液6ml(每1ml 含生药6g)。滴注用电子微量泵进行,记录滴注开始后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 剂量。在出现室性早搏前,两组豚鼠均先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变化。槲寄生和哇巴因同时滴注后,哇巴因引起室颤及致死的剂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统计显着水平,若加大槲寄生剂量,可能对哇巴因所致心律失常会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
3.3.对大鼠静脉注射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注射液对乌头碱或氯化钙诱发的心律失常无预防作用,甚至可能加剧两药引起的心律失常。
4.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4.1.对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钠盐(AA一N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槲寄生注射液(上海中药一厂生产),每毫升含总甙10mg(相当于2g生药)。对照药用乙酰水杨酸和丹参注射液(南京中药厂生产)。动物采用大耳白兔,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管内分别加入槲寄生(以总甙计)1.6、3.2和6.4mg/ml 时,对ADP、凝血酶和AA一N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槲寄生3.2和6.4mg/ml时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的作用。上述 的效果与乙酰水杨酸(8mg/ml)和丹参注射液(以生药计:250mg/ml)相仿。
4.2.对血小板内cAMP、cGMP水平的影响: 槲寄生(总甙10mg/ml PRP)能显着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同时降低血小板内cGMP水
4.3.对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A2(Thromboxane A2)和MDA(Malondialdehyde) 的影响: 槲寄生可显着减弱TXA2样物质引起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幅度,抑制收缩率达36.14%。因此槲寄生具有抑制血小板TXA2样物质生物合成的作用。体内注射槲寄生总甙4mg/kg能显着抑制AA一Na转化代谢后产生的MDA,MDA含量减少时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作用强度与乙酰水杨酸相似。
5.对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缺血心肌中cAMP的增高是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为此,降低缺血心肌中的cAMP或阻断其作用的有害环节,便可能对抗心律失常,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cAMP的作用还受到cGMP的影响,cAMP/cGMP比值对心肌细胞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槲寄生注射液每支2ml(50mg)、氚标记环核苷酸、3H一cAMP(37 ci/mmol),3H一cGMP(15ci/mmol)、大白鼠体重377±83.9g,cAMP和cGMP的测定参照改良Gilman放射性蛋白竞争结合法。
结果:
5.1.大白鼠心肌组织的正常值:左室cAMP的含量为1.33±0.41(pmol/ml 湿组织、M±SE,以下数值的单位同此)。右室为0.94±0.19,左室心肌cGMP的含量为0.11±0.02,右室为0.12±0.02,与文献报道的大鼠心肌cAMP含量0.9-2.7cGMP含量0.04-0.24 相近。
5.2.心肌梗塞实验:
5.2.1.cAMP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5小时测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的含量如表10。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心肌中cAMP的含量较非缺血心肌及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显着增高(P<0.05),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槲寄生后,所有各组心肌组织中cAMP含量均降低或呈降低倾向。其中以缺血1小时心肌cAMP含量降低尤为明显(P<0.05)。心肌梗塞缺血1小时心肌cGMP含量较对照组假设缺血1小时心肌有增高倾向(0.05<P< 0.1),P接近0.05,在15分钟和5小时两时刻上比较,心肌梗塞与对照组各心肌组织eGMP含量无显着差异。应用槲寄生后,1小时和5小时非缺血心肌(NMIH)cGMP含量较心肌梗塞非缺血心肌(NMI)呈降低倾向(0.05<P<0.1)。
5.2.2.cAMP/cGMP比率的变化:各组实验于15分钟、1小时和5小时求得的缺血和非缺血心肌中cAMP/cGMP的比心肌梗塞组缺血1小时心肌中cAMP/cGMP比值较非缺血心肌(NMI)显着增高,较对照组假设缺血心肌(MIS)有增高倾向(0.05<P<0.1)。而在15分钟和5小时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56各组心肌cAMP/cGMP比值一般较15分钟和l小时的各组值稍高。应用槲寄生后,缺血区心肌l小时 cAMP/cGMP比值较心肌梗塞组缺血l小时心肌组的cAMP/cGMP比值有降低倾向(0.05<P<0.1)。
6.对实验性高血压逆转后脑啡呔含量的影响:实验用Wistar纯种大鼠,体重150-250g,置恒温环境,普通饲料喂养。麻醉后切除左肾,每只大鼠每周二次皮下注射 DOCA(醋酸脱氧皮质酮)5mg,同时饮1%食盐溶液。采用尾容积法于每周固定时间测大鼠清醒状态下收缩压(SBP)一次。6周末时如SBP高于自身手术前水平20mmHg,且SBP>120mmHg者确定为高血压大鼠。
然后将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
6.1.DOCA盐6周组,n=10,6周末断头处死。
6.2.DOCA盐12周组,n=8,继续皮下注射 DO- CA与饮盐水。
6.3.逆转对照组,n=8,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
6.4.逆转槲寄生组,n=9,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盐水。每天用槲寄生浓缩煎液(5g生药/只)灌胃。6.2.,6.(4.)组在12周末时断头处死。另取同月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6周和12周(n=8)断头处死,作为正常组。 处死后,取脑置于煮沸生理盐水中加热4分钟左右,按自然界线分离出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称重,制备脑组织匀浆。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上述脑区的甲脑啡肽(MEK)和亮脑啡肽(LEK)含量,以pg/mg脑组织湿重表示之。数据统计以X±SD表示,用方差分析(F值)和t测验比较显着性差异。结果:正常大鼠6周与12周时SBP分别是93.4±15.2、105.4±14.9mmHg。切除左肾的大鼠,在皮下注射DOCA与饮盐水后3-4周血压迅速上升。6周末时SBP为 155.4/21.7mmHg。逆转对照组与逆转槲寄生组在停止皮下注射 DOCA与饮1嗡�?wk内血压 均明显下降。逆转槲寄生组12周小时SBP为107±17.5mmHg,回复到正常组水平,逆转对照组血压虽然也下降,但12周时SBP 124.9±13.4mmHg,仍显着高于正常组(t=2.88, P<O.05) 各组大鼠不同脑区MEK和LEK含量见表13。结果表明正常大鼠MEK与LEK在脑干、纹状体与下丘脑部位含量略有不同,纹状体与下丘脑啡肽含量较高,脑干则较低。正常 6周与12周比较,脑啡肽含量无显着变化(P>0.05),提示脑啡肽在正常时是一种含量相对较恒定的中枢神经介质。在DOCA盐性高血压大鼠,脑干与纹状体的EK,无论是MEK 或LEK都有显着升高(P<0.01),相反地下丘脑MEK显着降低(P<0.01),这种改变在12周比6周更为明显。实验发现在逆转对照组,各脑区MEK与LEK含量仍维持这种升高或降低状态,然而,在逆转槲寄生组,各脑区MEK与LEK均全部恢复正常水平。显示槲寄生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异常改变的双向调节作用。
7.对免疫作用的影响: 含有植物凝集素的槲寄生提取物和胸腺提取物等混合,可用于肿瘤治疗中,作为促进细胞分裂免疫刺激剂以控制和调整免疫系统。
㈥ 桑寄生的栽培要点
回缩
在冬季,当桑叶脱落后,进行回缩修剪,从近地面处将地上衰退部分剪去,保留3~5厘米长的基桩,以利春季抽芽。
清园
回缩后,及时清除桑园内的各种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于园外深埋或烧毁,过去会使用石硫合剂,采自然农法者佳。
施肥
清园后,在桑树左右两边各挖一条深25~30厘米、宽15~20厘米的长沟,然后每米长沟施0.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再盖土。
培土
施肥后,用沤制腐熟的溏泥、垃圾肥、火烧土或其它土杂肥培施在植株周围,每株培8~10公斤,厚约5~6厘米,将裸露的新根覆盖住,并培肥土壤,加厚表土层。
㈦ 桑树怎么种植
种植桑树需要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远离污染的地方,要求能灌能排,最好选择水田,另外零星的山地、坡地、河滩地等都可以种植桑树。种植:一般以冬天和早春种植较好,要求土温稳定在10-12℃左右。管理:及时淋水防旱,排除积水,每隔一定时间后,特别是雨后土壤容易板结,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桑树具有三种繁殖方法,具体如下:
一、桑苗种植法
1.。在种植前,有必要挖沟并种植沟渠:根据预定的植物 间距打样,进行深挖种植,沟渠是30-50厘米宽,50厘米 深。深度为3 5厘米,将表土和心脏土分开,然后在沟里挖 一个15厘米松开底土并加深桑根。种植沟应该连接到桑园 周围的排水沟,雨后可以及时排水。
2.施肥:种植前首先要施用基肥,最好施用垃圾,粪肥和肥料,每英亩施用1500-2000公斤,或混合50公斤过磷酸钙 。施用基肥后与松土下层的泥土混合在一起。
3.修剪幼苗:桑树在定植前应修剪掉已坏或过长的树根,留15cm左右的跟,并挑出有病虫的苗,然后合理的密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首先用磷肥加入黄泥水浆根,并进行 种植,从而提高成活率。
4.定植:在种植沟内填上部分细土然后在撒上基肥,约7-9cm左右,在种植前应先拉好栽植绳,以免把桑苗种歪了,将桑树苗放入种植沟中,拉伸苗根,到达苗正根的根部,捏住幼苗,轻轻上下拉动使土壤颗 粒充满根部,填充清除水,人为废物,将所有土壤填满并 填入沟内,埋藏的种植深度为5-6厘米。然后根 据树形要 求剪定苗干。
5.浇水与排水:种植后的苗栽要进行及时的浇水,但在雨 水较多的情况下要进行合理的排水,还要进行不定时的观察,做到查苗补苗。
6.施肥与除草:当新芽长至3-4寸高时,要进行第一次施肥 ,并施用粪水加尿素7-10公斤。高达5-6英寸高,结合除草施肥,亩地粪肥500-l000公斤加复合肥40公斤加尿素20公斤,肥料要离桑树3厘米远,以免烧桑树苗,去沟深涂施工。
㈧ 桑寄生害有哪些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秋季采收柿果实,每年认真检查,发现桑寄生及时连枝条一起剪除,对大枝上的桑寄上只除去寄生枝、根出条和吸盘。对附近其他寄主上的桑寄生也要进行清除。
2.化学防治
利用硫酸铜液,2,4-D液、氧化苯等,也有一定效果。
㈨ 请问哪位知道冬青的的种植方法,剪个枝子插泥土里能成活吗
冬青可以用扦插方式种植,适宜在梅雨季节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长6~8cm,剪去下部叶片,只留l~2叶片并短截,插深1/2,需用沙土为基质,插后搭棚遮荫,经常喷水,保持湿润,约1个月后即可生根。
【简介】
冬青属冬青科常绿乔木(Ilex chinensis Sims):又名北寄生、槲寄生、桑寄生、柳寄生或黄寄生,常绿乔木,是一类开花植物,同时也是冬青科之下的唯一一属,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有纵沟,小枝淡绿色,无毛。叶薄革质,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圆锯齿,干后呈红褐色,有光泽。花瓣紫红色或淡紫色,向外反卷。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成熟时深红色。
冬青高度大约是2到25米,分为乔木和灌木。广泛分部于亚洲、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与南美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种子及树皮供药用,为强壮剂,叶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气管炎和烧烫伤;树皮可提取栲胶;木材坚硬,可作细工材料。 树皮含鞣质,原儿茶酸、挥发油等。该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生长习性】
冬青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力。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较耐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对二氧化碳抗性强。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和林缘。
同时,冬青也适宜在草坪上孤植,门庭、墙际、园道两侧列植,或散植于叠石、小丘之上。冬青常采取老桩或抑生长使其矮化,用作制作盆景。
【栽培技术】
1、环境要求
冬青适宜种植在湿润半阴之地,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对环境要求不严格。
2、种植方法
播种:在秋季果熟后采收,搓去果皮,漂洗干净,将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处理进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种。幼苗期生长缓慢,要精心加以养护管理。冬青种子如不催芽处理,往往要隔年才能发芽。
3、扦插:宜在梅雨季节采取嫩枝扦插,插穗长6~8cm,剪去下部叶片,只留l~2叶片并短截,插深1/2,需用沙土为基质,插后搭棚遮荫,经常喷水,保持湿润,约1个月后即可生根。可先从树冠中上部斜剪,取5~10cm长、生长旺盛的侧枝剪除下部小叶,上部叶片全部保留。然后用生根粉处理,剪口向下扦插于苗床内。苗床地宜选择在通风、耐阴之处,亦可遮阳扦插,成活率极高。
4、浇水施肥
当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浇透水后可任其自然生长,视墒情每15天灌水一次,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两季适当追肥1~2次,一般施以氮为主的稀薄液肥。
5、整形修剪
冬青每年发芽长枝多次,极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修剪一次,秋季可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进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圆锥形,并适当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态。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
6、虫害防治
冬青的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可用多菌灵、百菌清防治。
㈩ 桑树怎样种植
种好桑树,提高桑树成活率,首先要平整土地,全面深耕,在此基础上掌握以下环节:
(1)施足基肥
栽种前按预定的行距开挖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植沟或植穴,掘松沟底,沟施每亩2500千克的基肥,酸性土壤应根据酸度大小,施入一定量的石灰。穴施每穴施基肥3~5千克,基肥施入后,盖上一层4~6厘米的表土,防止桑根直接与肥料接触。
(2)选择良种壮苗
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要求苗木健壮、整齐,根系完好,无病虫害。外地调入的桑苗,要保持苗木新鲜,严格处理病虫害苗。苗根要少修,只需剪去受伤、枯萎、交叉重叠的根,剪口要平滑。
(3)深耕浅栽
种桑要做到深耕浅种。浅种是指桑苗根茎(青黄交接处)埋入土中不超过10厘米。因根接近地表层,温度较高,通气性好,桑树生长快。但也不能过浅,防止根系外露干萎。对沙土、气候干燥、寒冷和有大风的地区要适当深种。种植时要做到苗正根展。苗放定后,先填表土,埋没根部,轻轻提拔和摇动桑根,使根与土层密接,然后踏实。多雨地区,壅土稍高于地面成馒头状,防止积水,影响成活。
(4)剪除苗梢
定苗后,按不同养成形式剪去苗梢定干。冬种的可在冰冻期后至早春树液流动前剪定,春种的则栽后即剪。若要利用苗干作接穗,也可在剪接穗时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