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组织分离法怎样进行
组织分离法,也叫无性分离法,是利用子实体的组织块,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下分离、培育纯菌丝的一种简易方法。这种分离法操作容易,后代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性,不易发生变异。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种菇消毒将优选的标准种菇置于接种箱内,用75%的酒精对种菇表面进行擦洗消毒,并用无菌纱布吸干,置于消毒过的培育皿内备用。其种菇挑选、用具消毒同前。(2)切块把种菇撕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用灭菌过的接种刀,切取一小块做接种块。然后将其纵切成若干块的小薄片备用。为了减少带杂菌的机会,切取组织块时尽量取小一些,以获得纯度高的菌种,而且小块容易成活。松茸组织分离用接种针挑取菌褶小块更好。(3)接种培养用接种针挑取一小块接种块,小心地接入斜面试管培养基的中央,置于25℃左右的培育室(箱)内培养。接种时注意无菌操作,千万不可大意。经过5~7天的培养,当组织接种块上长出白色的菌丝并向培养基上蔓延生长时,应选择健壮、优良的菌丝体,进行提纯选育,另管培育成一代母种。
Ⅱ 组织分离的常用分离方法
种菇要选朵大盖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优良品种。切去菇两基部,在无菌箱内以0.1%的升汞水浸几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并揩干或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盖与菌柄2次,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时,只要将种菇撕开,在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 到PDA培养基上。置25℃左右温度下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如香菇、平菇等可以用此方法。 茯苓、猪苓、雷丸等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而常见的是它贮藏营养的菌核。用菌核分离,同样可以获得菌种。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洗净,用酒精或升汞消毒后,切开菌核,取中间组织一小块,约黄豆大小,接种在PDA 培养基斜面上,保温培养。
应注重的是,菌核是贮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类物质,只含有少量的菌丝,因此挑取的组织块要大一些,假如组织块过小,则不易分出菌种。 有一部分子实体不易找到,也没有菌核,可以用菌素进行分离。如蜜环菌、假蜜环菌。
其操作方法是先用酒精或升汞将菌素表面黑色皮层轻轻擦拭2~3次, 然后去掉黑色外皮层(菌鞘),抽出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将菌髓剪一小段,接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得该菌菌种。
菌素分离要注重:因菌素比较细小,分离素也比较细小,分离时极易污染杂菌,所以要严格操作。 1.着名的黑木耳菌种“菊三”、“冬梅1号”、“雪梅1号”、“雪梅3号”、“984”就是黑龙江省柴河食用菌学会冬梅食用菌厂,通过对野生木耳组织分离,驯化选育成功的。
2.香菇组织分离方法
选用的子实体先经0.1%开汞水或70%酒精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去表面水分。
分离香菇时,用无菌解剖刀自菌柄处切开少许,再用手将子实体掰开为二,在菌盖与菌褶交界处,切取0.3~0.4立方厘米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如已开伞的种菇、则选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菌肉。
分离草菇时,用无菌解剖刀把菌蕾纵切少许;再用手把菌盖轻轻剥开,在菌柄上方和菌盖交界处,切取1~5毫米的细块,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如种菇已受雨淋,吸水较多,应取菌褶作为接种材料。组织分离后将试管外面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待组织块周围萌发出菌丝,并向 培养基蔓延生长后,再挑取生长健壮的菌丝进行转管培养。
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又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但对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因其子实体中菌丝的含量极少,如用组织分离培养,则往往不易成功。
Ⅲ 单细胞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一、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利用离心方法对细胞进行分离。
二、实体组织材料的细胞分离方法:对于实体组织材料,由于细胞间结合紧密,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散,形成细胞悬液,可采用机械分散法( 物理裂解)和消化分离法。
Ⅳ 平菇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平菇母种没长满能用,平菇母种繁殖技术。一、平菇组织分离技术组织分离是采菇体的部分组织进行繁殖母种的方法。尽管平菇的任何部分都能分离培养出母种,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选用菌柄和菌褶交接处的菌肉最好。平菇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种菇选择:一般选择在适宜出菇期出菇早、出菇整齐、特征典型、无病虫害、产量高的栽培袋,从中选择菌肉肥厚、大小适中、颜色正常、尚未散孢、长至七八分成熟的优质菇作种菇。 2、种菇消毒:用0.1%升汞溶液或75%酒精浸泡或擦拭,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 3、切块接种:将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向掰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划成田字形,取黄豆粒大一小块菌肉组织,接在PDA培养基上。 4、培养纯化: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培养1~2天,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4~5天通过筛选,挑出菌丝洁白、清晰、生长整齐、健壮的试管母种继续培养,将有杂菌、长势纤弱的淘汰。7~10天菌丝长满斜面。 二、平菇孢子简易分离法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台,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升如下,以供同行参考。制备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VB1微量,琼脂18g,水1000mL,p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选择种菇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收集孢于及培养纯化在无菌条件下,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迅速塞好棉塞。于24-26℃条件下恒温培养6小时后取出。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去掉棉塞,用消毒小钩钩出管内的小片菇种,将棉塞连同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塞上棉塞,于24~26℃恒温培养1周,待孢子萌发,井长成成片菌丝后,切取生长迅速、无杂菌污染的菌丝团转管。待菌丝长满管后备用。组织分离将孢子分离所得试管菌种,按常规方法接入棉子壳培养基的原种瓶中(750mL),待菌丝长满瓶后自然出菇。选取菇体健壮、菇形正常,无病虫害的菇体组织分离后得纯菌种,经栽培出菇试验后便可用于生产。三、平菇菌种的复壮-组织分离使用组织分离复壮平菇菌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很适宜一般种植户。其操作技术要点是: 1.在菇床、菌墙或菌袋中选择出菇早、无杂菌病毒侵染、株型紧凑、圆整肉厚、色泽美观、七八成熟的第一潮菇的肥壮菇体作种菇; 2.在种菇中部取最大的3-4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后置于接种箱内消毒; 3.将菇片纵向撕开,在菇盖与菇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培养基上。每只菇片可接数支试管,每次应多分离几支试管,方便选优; 4.将试管置于适温下培养; 5.培养期间每天都要检查发菌情况,从中选择菌丝浓白粗壮、边缘整齐、长速正常、无绿、黄及浆糊状等杂菌斑点的,表现最好的分离种转接于木屑麸皮培养基上,于适温下培养; 6.菌丝发满后,在接种箱内去掉棉塞,用蜡封口,用黑膜包裹后于4-9℃的冰箱内保藏; 7.在下一个生产季节与原始保藏种作对比试验,择优作为生产用种。每季都如此复壮,能逐步提高菌种各方面的性状,使发菌加快,抗逆抗杂性增强,质量明显提高。 8.有条件的可以先采用孢子分离法进行分离培养,并栽培出菇,然后从中选择较好的菇体(种菇选择标准同上),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其复壮效果更好。注意:孢子分离的母种不能直接应用到生产中。
Ⅳ 采用组织分离法培育菌种要经过哪些步骤
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菇、竹荪等栽培食用菌,以及松乳菇、松茸等纯化中的食用菌,均可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种。现以香菇为例说明组织分离法的主要步骤。
(1)选择种菇按上述标准挑选种菇,采收后装入无菌纸袋内(忌用塑料袋)。(2)组织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先用酒精棉球对菇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手持菌柄,将香菇撕成两半,取手术刀经火焰灭菌、冷却后,在菌盖、菌柄交界处或菌柄的上部挑取一小块(米粒般大小)菌肉,移植到PDA斜面上(事先配制并灭菌备用),即可转入培养观察阶段。(3)培养观察上述组织分离物在25℃条件下,经过3~5天即可看到分离物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呈星芒状在培养基上生长。培养期间,应每隔1~2天检查1次,随时淘汰霉菌或细菌污染的培养物。培养10~15天后,再作1次转管培养,即可得到香菇母种。然后经栽培试验,确认其可以正常出菇后方可用于菌种生产和栽培。
Ⅵ 组织分离法的特性说明
组织分离法简便,后代不易发生变异。组织分离最好采用正处于旺盛生长中的幼嫩子实体或菇蕾作为分离材料,采取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进行分离,效果最好,对于那些有内或外菌幕保护的菇类来说,取在菌幕保护下的幼嫩菌褶接种,生活力更加旺盛。对于某些菌根菌,则取用靠近基部的菌柄组织才能成活。
Ⅶ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哪几种
1、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如分离油和水。
2、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如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3、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如海水中取得纯水。
4、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如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5、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如分离碘和沙。
6、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7)组织的分离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分离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Ⅷ 如何进行灵芝菌种的组织分离
灵芝菌种的组织分离法:是利用灵芝的子实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能生长出菌丝的特性,来分离获得纯菌种的方法。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在野外采种或室内分离纯菌种时都可采用此法。组织分离是一种无性繁殖,菌丝的细胞是双核细胞,双核菌丝中的两个核还未进行核配,即双亲染色体并没有发生重组,所分离获得的菌种是该灵芝的营养世代,容易产生变异。在适宜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下,选择典型的菌落进行培养,菌株则可保持其原菌种的优良品质,否则,其性状往往会发生变异。
(1)分离材料的选择与消毒
在野外采集野生灵芝时,应根据采集的目的要求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分离。分离人工栽培的品种时,则应从优良品系中选择优良的单株作材料。
灵芝组织分离时先应将分离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泥沙或污物,用纱布擦干水分,即可移到无菌室进行分离前的消毒处理。通常,灵芝子实体可在0.1%的升汞液中浸泡1~2分钟,或用75%的酒精表面擦拭消毒。
(2)分离方法
将要分离的子实体放入无菌室内,用无菌水冲洗数次,进行表面消毒,随即用消毒过的解剖刀从菇柄中部纵切一刀,撕开,挑取菌盖和菇柄交界处的一小块组织,移接到PDA斜面培养基上,加上棉塞,于25℃下培养,即可得到该菌的菌种。
Ⅸ 分离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的方法是什么
动物组织中细胞间可通过纤维蛋白维持细胞的位置,故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离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可用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解离液可以破坏植物组织的细胞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