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常用的制粒技术有哪几种
湿法制粒(wet granulation)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液体粘合剂,靠粘合剂的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由于湿法制粒的产物具有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优点,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而对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特殊物料可采用其它方法制粒。
(一)制粒机理
1.粒子间的结合力
制粒时多个粒子粘结而形成颗粒,Rumpf提出粒子间的结合力有五种不同方式[10]:
(1)固体粒子间引力 固体粒子间发生的引力来自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静电力和磁力。这些作用力在多数情况下虽然很小,但粒径<50μm时,粉粒间的聚集现象非常显着。这些作用随着粒径的增大或颗粒间距离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在干法制粒中范德华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2)自由可流动液体(freely movable liquid)产生的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 以可流动液体作为架桥剂进行制粒时,粒子间产生的结合力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产生,因此液体的加入量对制粒产生较大影响。液体的加入量可用饱和度S表示:在颗粒的空隙中液体架桥剂所占体积(VL)与总空隙体积(VT)之比,即 。
液体在粒子间的充填方式由液体的加入量决定,参见图16-25。(A)干粉状态;(a)S≤0.3时,液体在粒子空隙间充填量很少,液体以分散的液桥连接颗粒,空气成连续相,称钟摆状(penlar state);(b)适当增加液体量0.3<S<0.8时,液体桥相连,液体成连续相,空隙变小,空气成分散相,称索带状(funicularstate);(c)液体量增加到充满颗粒内部空隙(颗粒表面还没有被液体润湿)S≥0.8时,称毛细管状(capillary state);(d)当液体充满颗粒内部与表面S≥1时,形成的状态叫泥浆状(slurry state)。毛细管的凹面变成液滴的凸面。
一般,在颗粒内液体以悬摆状存在时,颗粒松散;以毛细管状存在时,颗粒发粘,以索带状存在时得到较好的颗粒。可见液体的加入量对湿法制粒起着决定性作用。
(3)不可流动液体(immobile liquid)产生的附着力与粘着力 不可流动液体包括高粘度液体和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不能流动)。因为高粘度液体的表面张力很小,易涂布于固体表面,靠粘附性产生强大的结合力;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能消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颗粒间接触面积或减小颗粒间距,从而增加颗粒间引力等,如图16-26A[11]。淀粉糊制粒产生这种结合力。
(4)粒子间固体桥(solid bridges) 固体桥(图16-26B)形成机理可由以下几方面论述。①结晶析出?架桥剂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后析出的结晶起架桥作用;②粘合剂固化?液体状态的粘合剂干燥固化而形成的固体架桥;③熔融?由加热熔融液形成的架桥经冷却固结成固体桥。④烧结和化学反应产生固体桥。制粒中常见的固体架桥发生在粘合剂固化或结晶析出后,而熔融?冷凝固化架桥发生在压片,挤压制粒或喷雾凝固等操作中。
(5)粒子间机械镶嵌(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机械镶嵌发生在块状颗粒的搅拌和压缩操作中。结合强度较大(如图16-26C),但一般制粒时所占比例不大。
由液体架桥产生的结合力主要影响粒子的成长过程,制粒物的粒度分布等,而固体桥的结合力直接影响颗粒的强度和其它性质,如溶解度。
湿法制粒首先是液体将粉粒表面润湿,水是制粒过程中最常用的液体,制粒时含湿量对颗粒的长大非常敏感。研究结果表明,含湿量与粒度分布有关,即含湿量大于60%时粒度分布较均匀,含湿量在45%~55%范围时粒度分布较宽。科学家们为找到最适宜含湿量的计算方法作了不少努力,普遍认为湿式转动制粒时第一粒子间的液体以毛细管状存在。
2.从液体架桥到固体架桥的过渡
在湿法制粒时产生的架桥液经干燥后固化,形成一定强度的颗粒。从液体架桥到固体架桥的过渡主要有以下二种形式:
(1)架桥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包括可溶性粘合剂和药物)经干燥后析出结晶而形成固体架桥。
(2)高粘度架桥剂靠粘性使粉末聚结成粒。干燥时粘合剂溶液中的溶剂蒸发除去,残留的粘合剂固结成为固体架桥。
B. 颗粒剂的制粒方法有哪些
制备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提取液的精制——》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以感冒退热颗粒说明其制剂操作方法:
处方:大清叶50克,板蓝根50克,连翘25克,拳参25克,制成颗粒200克
制法:取药加水1200ml、900ml煎煮各0.5h,合并煎液,过滤浓缩为150ml,冷却后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h以上,取上清液,抽滤,滤液浓缩为10-15ml清膏,加入蔗糖:糊精3:1(过80目筛)约150g,混匀,制软材,挤压制粒,干燥,整粒,过12目筛,分装后即得。
制粒方法有如下图:
C. 用什么方法把固体研磨成细小的颗粒
把固体研磨成细小的颗粒,有很多种方法。大体上包括:
1,机械粉碎。各种机械粉碎机,例如锤式破碎机,适合于粉碎大块的物料,涡轮式粉碎机适合将小块的物料粉碎成较细的粉,并有分级功能。
2,球磨。水泥等物料都是通过机械粉碎加球磨的方式生产的。
3,气流粉碎。适合于粉碎熔点不太高,粒径分布要求较窄,细度要求高的粉体粉碎。利用物料的自磨作用,用压缩空气产生的高速气流或热蒸汽对物料进行冲击,使物料相互间发生强烈的碰撞和摩擦作用,以达到细碎的目的。
(3)常见的制颗粒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球磨结构特点
1,主轴承采用了大直径双列调心滚子轴承,代替原来的滑动轴承,减少了摩擦,降低耗能,磨机容易启动。
2,保留了普通磨机的端盖结构形式,大口径进出料口,处理量大。
3,给料器分为联合给料器和鼓形给料器两种,结构简单,分体安装。
4,没有惯性冲击,设备运行平稳,并减少了磨机停机停车维修时间,提高了效率。
D. 常用的湿法制粒方法有哪些
工业中湿法制粒常用的方法有挤压制粒、转动制粒、流化制粒和搅拌制粒等。
湿法制粒首先是黏合剂中的液体将药物粉粒表面润湿,使粉粒间产生黏着力,然后在液体架桥与外加机械力的作用下制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的方法。经干燥后最终以固体桥的形式固结。制粒操作使颗粒具有某种相应的目的性,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在颗粒剂、胶囊剂中颗粒是产品,制粒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物料的流动性、飞散性、黏附性及有利于计量准确、保护生产环境等,而且必须保证颗粒的形状大小均匀、外形美观等。而在片剂生产中颗粒是中间体,不仅要改善流动性以减少片剂的重量差异,而且要保证颗粒的压缩成型性。制粒方法有多种,制粒方法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处方不仅所得制粒物的形状、大小、强度不同,而且崩解性、溶解性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药效。因此,应根据所需颗粒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制粒方法。
E. 冲剂颗粒是如何制作的
冲剂制作方法一、
1、在挤出法制粒中制备软材很关键,判断方法:制软材是挤出法制粒中最关键的一步,判断标准为“手捏成团,轻按即散”或“握之成团、轻压即散”。
2、糖粉与糊精是颗粒剂制备中常用的辅料,其与稠膏比例一般为:稠膏:糖粉:糊精的比例为1:3:1
3、颗粒剂制备中若软材过粘而形成团块不易通过筛网,可采取加适量高浓度的乙醇措施解决: 软材过软时可酌加加药材细粉;软材太干而粘性不足可加适量粘合剂;软材过粘必须降低粘度,而加高浓度的乙醇可以起到分散的作用,而加大投料量及拧紧过筛用筛网对解决该问题没有帮助。
4、一般流化喷雾制粒制粒方法多用于无糖型及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
5、酒溶性颗粒剂一般以60%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
6、混悬性颗粒剂的药料处理原则错误的是:糖粘性成分的药材宜粉碎成细粉
7、泡腾性颗粒剂的泡腾物料为:A+C
8、关于水溶性颗粒剂的质量要求是:含水量在5.0%以内。
9、颗粒剂对粒度的要求: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10、颗粒剂溶化性的要求:可溶性颗粒剂包括水溶性和酒溶性两种,后者热水冲服显然不能全部溶化。
11、我国药典对颗粒剂装量差异检查有详细规定,应怎样检验:不得有1袋(或瓶)超出限度1倍。
二、
1、制粒时软材形成团块不易压过筛网,原因: 软材过粘
2、制粒时软材通过筛网后呈疏松的粉粒或细粉过多, 原因:软材太干
3、制粒时软材易粘附或压出的颗粒成条状, 原因:软材过软
4、以药材细粉作为辅料可用作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
5、采用水提醇沉工艺一般用作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6、以枸橼酸作为辅料可用作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7、用酒冲服饮用的是酒溶性颗粒剂
三、
1、颗粒剂的理解正确:颗粒剂是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它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贮存过程呈固体干燥状态,含水量低,因此制剂稳定性好,而当使用时用开水(或酒)冲服,呈液体状态,药物高度分散在溶媒中易吸收,因此奏效快。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颗粒剂29种
2、水溶性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精制方法:水提醇沉法是较多采用的方法,但最新研究发现醇沉过程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往往损失较大量的有效成分,因此一些新的净化方法在不断研究,出现了很多好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就包括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沉淀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等。
3、可用于颗粒剂制粒的方法:挤出制粒法是将辅料与药物稠膏在适宜容器内混匀制软材,通过摇摆式制粒机以挤压方式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是固体辅料、药物细粉与稠膏共置快速搅拌容器内,通过调整搅拌桨转速使物料沿器壁抛起通过高速旋转的制粒刀而制粒;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是先将药粉呈流化态,再将药液或粘合剂以雾状间歇喷入,使粉末被润湿而凝结成多孔状颗粒;干法制粒是将药粉直接压成薄片,再打碎成颗粒;包衣锅滚转制粒是先将药粉置包衣锅中再喷入粘合剂制粒。
4、颗粒剂制备中湿颗粒干燥的注意事项:若干燥湿颗粒时温度迅速上升,将使颗粒表面干燥过快而形成一层硬壳影响内部水分继续蒸发,造成所谓“假干”,此外颗粒中若有糖粉骤遇高温时会熔化而使颗粒变得坚硬,因此要逐渐升温。
5、酒溶性颗粒剂一般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方法制备:酒溶性颗粒剂为可溶性颗粒剂,要求澄明度,煎煮法所得成分为极性很强的物质,很多不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中;水蒸气蒸馏法是用于提取挥发油的方法。
6、酒溶性颗粒剂: 酌加冰糖以矫味;为节约药材可将药材粉碎成细粉充当辅料是制备混悬性颗粒剂时的原料药处理方法。
7、泡腾性颗粒剂:有机酸与弱碱在水中可发生中和反应,也就是说饮用时有机酸已经反应掉,起矫味作用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呈酸性,能刺激味蕾而矫味。
F. 制颗粒有哪些方法各种制粒方法所用物料有什么区别
流化床制粒过程中微粒长大的机理分为:包衣长大和团聚长大,包衣长大是指粘合剂以雾滴形式铺展在颗粒表面,层层包裹,使颗粒长大;团聚长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颗粒由粘合剂形成的液体桥或固体桥而团聚在一起,使颗粒长大。在制粒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
1、 制粒结束后颗粒粒径分布较宽,且细粉太多
风机频率太高或喷枪位置较高,增加了粘合剂的溶剂挥发,造成物料不能完全润湿,颗粒间不能形成稳定的固体桥,呈现喷雾干燥现象,阻断颗粒团聚长大;
粘合剂的用量较少,增加粘合剂的用量,使较多的颗粒间形成固体桥,促进颗粒长大;
粘合剂的种类或浓度不合适,颗粒间不能形成稳定的固体桥,建议更换粘度较大的粘合剂,但同时需注意粘合剂粘度太大造成堵枪;
喷枪的喷雾范围小于物料床的面积,造成中间物料因接触较多粘合剂而形成较大颗粒,而外围物料因接触粘合剂较少而形成的颗粒较小。此时应调节喷枪的喷雾范围使其与物料床面积相同(若粘合剂喷雾范围过大,则造成湿物料贴壁)。此外也可调整物料的流化状态,若物料的流化状态好,也能使物料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若粘合剂的用量加大后仍出现细粉太多现象,则有可能是由于粘合剂。
2、 制得的颗粒中有较大颗粒,甚至塌床
颗粒较大的原因是粘合剂与颗粒接触后不能及时干燥,粘合剂在大量粉末颗粒间形成液体桥使物料团聚成较大颗粒。防止形成较大颗粒或塌床的方法有:
增加雾化压力或降低供液速度,使雾滴减小,粘合剂与颗粒接触后及时干燥,防止粘合剂与大量物料团聚;
增加风机频率 ,改善物料流化状态,防止物料粘连结块;
升高进风温度,使雾滴与颗粒接触后能及时干燥,防止物料继续长大。
注意空气湿度,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物料的干燥效率降低,因此,应降低供液速或提高进风温度。
G. 药品颗粒怎么做出来的
兄台不是要生产假药吧?呵呵,开个玩笑
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传统制备工艺简介如下:
药物的粉碎、过筛、混合操作完全与散剂的制备过程相同。
1.制软材 将药物与适当的稀释剂(如淀粉、蔗糖或乳糖等)、崩解剂(如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等)充分混匀,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粘合剂制软材,像这种大量固体粉末和少量液体的混合过程叫捏合。制软材是传统湿法制粒的关键技术,粘合剂的加入量可根据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准。由于淀粉和纤维素衍生物兼具粘合和崩解两种作用,所以常用做颗粒剂的粘合剂。
2.制湿颗粒 颗粒的制备常采用挤出制粒法。将软材用机械挤压通过筛网,即可制得湿颗粒。除了这种传统的过筛制粒方法以外,近年来开发许多新的制粒方法和设备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流化(沸腾)制粒,流化制粒可在一台机器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因此称为“一步制粒法”。
3.颗粒的干燥 除了流化(或喷雾制粒法)制得的颗粒已被干燥以外,其他方法制得的颗粒必须再用适宜的方法加以干燥,以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常用的方法有箱式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等。
4.整粒与分级 在干燥过程中,某些颗粒可能发生粘连,甚至结块。因此,要对干燥后的颗粒给予适当的整理,以使结块、粘连的颗粒散开,获得具有一定粒度的均匀颗粒,这就是整粒的过程。一般采用过筛的办法整粒和分级。
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含量检查与粒度测定等,按剂量装入适宜袋中。颗粒剂的贮存基本与散剂相同,但应注意均匀性,防止多组分颗粒的分层,防止吸潮。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要含量外,中国药典2000年版还规定了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以及重量差异等检查项目。
1.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单剂量包装颗粒剂5包或多剂量包装颗粒剂1包,称重,置药筛内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粉末总和不得过8%。
3.干燥失重 取供试品照药典放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0%。
4.溶化性 取供试颗粒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可允许有轻微混浑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遇水时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5.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其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4-7)。检查方法参考药典有关规定。
表4-7 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要求
标示装量/g
装量差异限度/%
1.0或1.0以下
士10.0
l.0以上至1.5
士8.0
1.5以上至6
士7.0
6以上
士5.0
6.卫生学检查 符合要求。
颗粒剂举例
例一: 感冒颗粒剂
【处方】 (万袋量)
金银花 33.4kg 大青叶 80kg 桔梗 43kg 连翘 33.4kg 苏叶 16.7kg
甘草 12.5kg 板蓝根 80kg 芦根 33.4kg 防风 25kg
【制法】 ①连翘、苏叶加4倍水,提取挥发油备用;②其余7种药材与第①项残渣残液混合在一起,并凑足6倍量水,浸泡30min,加热煎煮2h;第2次加4倍量水,煎煮1.5h;第3次加2倍量水,煎煮45min;合并3次煎煮液,静置12h,上清夜过200目筛,滤液待用;③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稠膏状,停止加热,向稠膏中加入2倍量75%乙醇液,搅匀,静置过夜,上清液过滤,滤液待用;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5倍量的糖粉,混合均匀,加入70%乙醇少许,制成软材,过14目尼龙筛制粒,湿颗粒于60℃干燥,干颗粒过14目筛整粒,再过4号筛(65目)筛去细粉,在缓慢的搅拌下,将第①项挥发油和乙醇混合液(约200ml)喷入干颗粒中,并闷30min,然后分装,密封,包装即得。
【作用与用途】 本品为抗感冒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咳嗽、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症。
【用法与用量】 冲服, 一日3次,一次1袋,开水冲服。
【规格】 10g
【贮藏】 密闭保存。
至于机器,这个就难回答了,如果只是自己弄一点吃,豆浆机就可以打了,但真的是要大生产的做药,建议从基础学起
H. 常用的挤出制粒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挤出制粒
药粉加入润湿剂或粘合剂制成软材后,强制挤压通过一定孔径的筛网或孔板制粒。
设备:摇摆式制粒机、旋转式制粒机等。
(二)高速搅拌制粒
药粉、辅料、粘合剂,用高速旋转搅拌器混合并制成颗粒。
(三)流化喷雾制粒
用气流使药粉成悬浮流化状态,喷入粘合剂液体,使粉末凝结成粒的方法。适用于对湿和热敏感的药物制粒。
优点:制得颗粒粒度均匀、完整、流动性好;简化工序。
缺点:动力消耗大,药物粉末飞扬。
(四)喷雾干燥制粒
药物浓缩液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雾滴,在干燥室很快被干燥成球状粒子。适用于中药全浸膏片浓缩液直接制粒。
(五)滚转法制粒
浸膏或半浸膏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转动,滚转中将润湿剂乙醇或水呈雾状喷入,润湿粘合成粒。适用于中药浸膏粉、半浸膏粉及粘性强的药粉制粒。
(六)滚压法制粒
药物与辅料混匀,滚动圆筒压成薄片,颗粒机破碎成颗粒。
(七)重压法制粒(压片法)
药物与辅料混匀,压片机压成大片,破碎成颗粒。
(六)、(七)为干法制粒,物料不经湿、热的过程,对湿、热敏感物料适用。
I. 湿法制粒有多少种 比如 50湿法 100湿法 希望是具体点的
湿法制粒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黏合剂或润湿剂而制备颗粒的方法.
湿法制粒主要包括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等几个过程.
湿法制粒包括挤压过筛制粒、转动制粒、流化制粒和高速搅拌制粒等.
1.挤压过筛制粒
系将软材用手工或机械强制挤压方式通过一定大小孔径的筛网制成湿颗粒.
制粒设备有摇摆式颗粒机、旋转挤压式制粒机、螺旋挤压式制粒机.
挤压制粒法是传统的制粒方法.
制粒前必须将物料混合制软材,程序多、劳动强度大.
2.转动制粒
系在药物粉末种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或润湿剂,在搅拌、振动、摇动等作用下使粉末聚结成球形粒子.
制粒设备有圆筒旋转制粒机、倾斜转动锅、糖衣锅、离心制粒机等.
3.流化制粒法
系通过热气流将固体粉末悬浮流化后,再喷入粘合剂或润湿剂溶液.是粉末粘合成颗粒的方法.
4.高速搅拌制粒
系将药物粉末、辅料加入到高速搅拌制粒机内,搅拌均匀后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靠高速搅拌器的作用迅速混匀并制成颗粒.
J. 制颗粒除了采用湿法制粒以外,还有哪些办法
你说的湿法是水冷的意思吧。
其实制粒通过挤出机出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冷却的,不光光是水冷,并且很多材料是不能接触水的。我以前用过两种风冷的制粒机,一台要拉出胶条风冷,一台直接风冷,效果都可以。
风冷应该就是一种你所谓的干法制粒。其他的方法可以让别的朋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