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包扎的方法或类型有哪些多选题

包扎的方法或类型有哪些多选题

发布时间:2022-06-10 14:38:09

A. 伤员包扎方法有哪些

包扎是对震后外伤伤员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伤口应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发现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头部的伤口,如颅脑损伤,不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就完事了,还需要加强监护。对于头部受砸打的伤员,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能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临时措施进行临时止血处理,然后送往医疗点或是等待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包扎材料以绷带、三角巾最为多见。在现场急救时,如没有专用的绷带和三角巾,可将衣物、床单、手巾等物撕成布条来代替绷带,也可将衣物、床单裁成三角巾。绷带包扎一般用于固定肢体、关节,或固定敷料、夹板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等。

绷带的包扎方法有环形法、螺旋形法、螺旋反折法、蛇形法、8字形法和回返法几种。

1.环形法:通常用于包扎手腕部及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如胸部、腹部。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做环绕时稍呈斜形,第二圈、第三圈以环形缠绕压住第一圈,在绷带末端剪出两个布条,对绕肢体后打结。

2.螺旋形法:适用于前臂、手指、躯干等处。多用于粗细大致相等且大面积受伤的肢体的包扎。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1/2处。

3.螺旋反折法:多用于前臂、大小腿。由下而上,先做螺旋状缠绕,待到渐粗的地方,每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一圈的1/3~2/3处。

4.蛇形法:多用于夹板之间的固定。将绷带环形缠绕数圈后,以一定间隔斜行缠绕,在末端按环形缠绕后打结。

5.“8字形”法:多用于肩、髂、膝、髁等处的包扎。本包扎法是将绷带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在前一圈的1/2处。

6.回返法:该法多用于头和断肢端。用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进行缠绕,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用环形缠绕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

三角巾主要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面部包扎法:在三角巾的顶角打一个结,然后把顶角放在头顶部,三角巾的中心部分包住面部,在耳、眼、鼻及嘴的地方剪洞,把左右底角拉到颈后交叉,再绕到前额打结。

2.头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前额,两底角绕到脑后,交叉后经耳绕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嵌入底边,向上反折后打结固定。

3.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向后方紧贴腰部打结,顶角朝下,在顶角处接一小带,将顶角从两腿之间拉向臀部,与在腰部打结后的底角再打结固定。

4.手部包扎法:将手掌放于三角巾中央,顶角折回盖于手背上,两底角左右包绕手背呈交叉状,并将顶角反折于交叉处,然后两底角再回绕腕部一周压住顶角打结。

5.足部包扎法:将脚放于三角巾中央,提起顶角折回盖于足背上,将一侧底角提起折向足的另一侧,绕踝关节一周与顶角打结,然后提起另一侧底角绕踝关节一周,再与另一底角打结。

除了掌握绷带、三角巾的包扎使用方法外,了解一些特别伤口的包扎方法和包扎禁忌,对于挽救震后伤员的生命,防止错误包扎导致伤口感染和肢体坏死的情况发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腹部伤包扎时,可以用湿润布条润湿病人嘴唇和舌部,会使病人感觉好受许多;如果伤员肠子流出腹腔,要保护好,并保持润湿。不要企图把它复位,这会为营救后的手术带来麻烦。如果没有内脏器官外露,应将伤口清洗包扎好。腹部内脏发生溢出,包扎时伤员应取仰卧位,屈曲下肢,使腹部放松,以降低腹腔内的压力。先盖上干净的敷料保护好脱出的内脏,再用厚敷料或宽腰带围在脱出的内脏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碗罩住),然后进行包扎。

如果胸腔受伤穿孔形成开放性气胸,吸气时胸腔扩展,空气会进入伤口,引发肺功能衰竭,这是胸部伤引起的最大危险之一。这时应及时用手掌捂住伤口,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应尽快封闭胸壁创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让伤员仰卧,头和肩膀倾向受伤的一边。用多层纱布或棉花做垫,用绷带加压包扎;或者利用塑料片或铝箔堵塞伤口,用三角巾包扎好。

头部受伤很可能会伤及脑部,伤口也可能会影响正常呼吸和饮食。要确保舌根不会抵住喉管,使得呼吸通畅,必须除去义齿或已脱落的碎牙,控制住流血。清醒病人可以坐卧。昏迷病人如果颈部和脊椎无伤,必须按照恢复位侧卧。如果脑组织发生膨出,则要用无菌纱布覆盖膨出的脑组织,然后用纱布折成圆圈放在脑组织周围(也可用干净的瓷碗扣住),以三角巾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

另外,在包扎伤口时要特别注意,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布料进行包扎;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或伤口污染;包扎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移动;包扎四肢时,指(趾)端最好暴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血液流通情况;用三角巾包扎时,角要拉紧,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打结处不要位于伤口上或背部,以免加重疼痛。

B. 外伤包扎有哪几种技巧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如果受伤矿工伤口被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感染,气性坏疽及破伤风等病症,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受伤以后,在井下无法手术的条件下,必须先进行包扎。

包扎的材料有橡皮膏、绷带、三角巾等。现场没有上述包扎材料时,可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用。

根据伤员不同部位的伤情,现场常采用的简易包扎方法有;螺旋式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环形包扎法等。

螺旋式包扎通常先做环形缠绕开头的一端,再斜向上绕,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此法适用于四肢、胸背、腰部等处。

螺旋反折包扎先用环形法包扎开头一端,再斜旋上升缠绕,每圈反折一次。此法适用小腿、前臂等处。

“8”字环形包扎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与前圈重叠或压盖一半。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件。

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很快,危害性很大;二是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徐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三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能自身凝固止血。

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种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采取其他急救处理措施,类似这种出血情况,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作方法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也可在肢体的弯曲处加垫,然后用绷带缠好。

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

C. 包扎止血法发有几种其方法各是什么

( 1 )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 2 )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 20-30 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 45-60 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2 、包扎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 1 )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 ( 2 )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 3 )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4 )“8” 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D. 常见的绷带包扎法有几种

1、绷带螺旋法:主要用于厚度相近的地方。其方法是:首先,用环形缠绕几次将其固定,然后每个绕组覆盖前绕组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形成螺旋。

2、三角毛巾头罩绷带:将三角毛巾的顶角和底边分别绑成头罩。包扎头部和面部时,顶点结放在前额,底部结放在脑后包裹头部,两个角朝面部收紧,向外折叠包裹下颌,然后拉到枕头上打结。

3、手脚捆绑:将手和脚放在三角形毛巾上,顶角放在手和脚的背面,然后将底边包起来并绑在一起。手臂悬吊:如果上肢骨折需要悬吊和固定,可以使用三角形毛巾杆。悬吊法是将患肢以弯曲的肘部形状放置在三角形毛巾上,然后将底边的一个角包在肩部周围,并在背部打结形成悬臂形状。

(4)包扎的方法或类型有哪些多选题扩展阅读:

包扎时的注意事项:

1、家庭没有三角毛巾,但它广泛用于急救,应配备。制作起来非常简单。用一块一米见方的布斜着剪下来。

2、除上述用途外,三角形毛巾还可用于手足包扎,也可用于脚挫伤的包扎固定,不方便包扎的伤口的包扎止血。

3、三角形毛巾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悬挂手臂。固定用过的夹板的臂架;对于没有夹板的受伤肢体,也可以考虑夹板固定效果。

E. 运动损伤中,常用的绷带包扎技术有哪些

1、环形包扎法
这种运动绷带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3、螺旋反折包扎法
这种运动绷带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4、“8”字形包扎法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
5、反回包扎法
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

F. 部队包扎法有哪几种

绷带螺旋法、三角巾头部包扎、绷带环形法、绷带蛇形法等。

伤口经过清洁处理后,要做好包扎。包扎具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

包扎伤口,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包扎材料和包扎方法。包扎材料最常用的是卷轴绷带和三角巾,家庭中也可以用相应材料代替。卷轴绷带即用纱布卷成,一般长5米,三角巾是一块方市对角剪开,即成两块三角巾,三角巾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各个部位都可以应用。

操作要领:

1、普通头部包扎。

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2、风帽式头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 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3、普通面部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

G. 常用的开放伤口的包扎方法有哪些

对所有开放伤口,应立即进行妥善包扎,其常用包扎方法如下:

1.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二指宽,放于前额眉上,把顶角及左右底角均拉到枕后,彼此相交叉,压紧顶角,最后将顶角塞到结里,再将左右底角包到前额做结。

2.面部包扎法

(1)单面部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折成鱼尾状,将一尾角放于伤侧面部,鱼尾底边沿耳上绕头至对侧打结,然后将前面尾角向外翻折拉紧后,绕下颌与覆盖头后之尾角打结。

(2)全面部包扎法:以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于下颌,底边置于头后,两底角斜向头后拉直,左右交叉压底边,经耳上缘绕到前额打结包扎后,可在眼、鼻、口等处提起布块各剪一洞,露出两眼和口鼻。

(3)下颌、颞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一条宽6~9厘米横带状,在颞部开始绕下颌经对侧耳前与另一端交叉,两端依相反方向绕头部幅缘一圈,到对侧耳部打结。

3.躯干部包扎法

(1)胸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胸部,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将两边角在背部打结,顶角或顶角的带子与原结打结。

(2)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腹部,顶角跨过阴部,两过角绕到背后做结,并将顶角上方之带子与原结做结。

(3)臀部包扎法:

臀部包扎将三角巾两边角叠成鱼尾状,鱼身在腿部打结,两边角绕腰部前后在对侧

做结。

4.手足包扎法

手或脚底向下放于三角巾上,手指(脚趾)向三角巾顶角,并将顶角折盖手背或

足背,两底角拉向手背或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或踝上而打结。

H. 伤口包扎的方法有哪些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动和松紧适度,并尽量注意无菌操作。

用绷带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一、环形包扎法

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做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扎法

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的1/3~2/3成螺旋状。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做两圈环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处,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此点反折向下,此时绷带上缘变成下缘,后圈覆盖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伤包扎。

四、头顶双绷带包扎法

将两条绷带连在一起,打结处包在头后部,分别经耳上向前于额部中央交叉。然后,第一条绷带经头顶到杭部,第二条绷带反折绕回到枕部,并压住第一条绷带。第一条绷带再从杭部经头顶到额部,第二条则从杭部绕到额部,又将第一条压住。如此来回缠绕,形成帽状。

五、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来回缠绕,例如锁骨骨折的包扎。另外,目前已经有门的锁骨固定带,可直接应用。包扎前,首先做简单清创,并覆盖无菌纱布,然后再用绷带包扎。

六、用三角巾如何对伤口进行包扎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分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式。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

适应全身各个部位。目前军用的急救包,体积小(仅一块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枕部的外伤。先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在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并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适用于面部较大范围的伤口,如面部烧伤或较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顶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两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后在前颌部打结。在眼、鼻和口处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单眼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其下1/3处盖住伤眼,下2/3从耳下端绕经枕部向健侧耳上额部并压上上端带巾,再绕经伤侧耳上,枕部至健侧耳上与带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结固定。

⑤双眼三角中包扎法。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带形三角巾从头后部拉向前从眼部交叉,再绕向枕下部打结固定。

⑥下颌、耳部、前额或颈部小范围伤口三角巾包扎法。先将无菌纱布覆盖在伤部。将带形三角巾放在下颌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经双耳分别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额部交叉,然后将短端经枕部、对侧耳上至领侧与长端打结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放在伤侧肩上,顶角朝下,两底角拉至对侧腋下打结,然后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边中点,另一手持顶角,将三角巾提起拉紧,再将三角巾底边中点由前向下、向肩后包绕,最后顶角与三角巾底边中点于腋窝处打结固定。

腋窝三角巾包扎法,先在伤侧腋窝下垫上消毒纱布,带巾中间压住敷料,并将带巾两端向上提,于肩部交叉,并经胸背部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①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

②残肢三角巾包扎法。残肢先用无菌纱布包裹,将三角巾铺平,残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对着顶角,并将顶角反折覆盖残肢,再将三角巾底角交叉,绕肢打结。

不要马虎包扎小而深的伤口,否则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到医院注射防感染药品。

张宇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但在一次户外探险中发生意外,差点丧命。当时,他在爬山时不慎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滚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动弹不得,他心想:“坏了,可能是骨折了。”于是急忙用手机报警。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为了减轻疼痛,张宇用毛巾将受伤的手臂包扎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救援人员赶来将其送往医院。由于包扎及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伤员的搬运

搬运伤(病)员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术之一。搬动的目的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危险地带,纠正当时影响伤(病)员的病态体位,减少痛苦,减少再受伤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搬运伤(病)员的方法,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器材和人力而选定。

I. 包扎的方法分类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各打一结,即成风帽状。
在包扎头面部时,将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然后拉到枕后打结即成。 对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等,需应用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领
⒈普通头部包扎: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⒉风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⒊普通面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
⒋普通胸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向上,贴于局部,如系左胸受伤,顶角放在右肩上,底边扯到背后在后面打结;再将左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相同,唯位置机反,结打于胸部。
注意事项
⒈一般家庭没有三角巾,但其在急救时用途较广,应配备。制作很简单,用一米见方的布,从对角线剪开即成。
⒉三角巾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手、足部包扎,还可对脚挫伤进行包扎固定,对不便上绷带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止血。
⒊三角巾另一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的手臂桢固定作用;还可对无夹板的伤肢想到夹板固定作用。 ⒈石膏未干以前不得用手压迫、活动关节、搬运等,以免石膏变形、断裂。
⒉石膏包裹后应注意肢体血液循环(观察肢体末端皮肤有否发紫、苍白、知觉麻木或剧痛,如有以上情况速来医院复查)。
⒊如发现石膏断裂,应立即来院调换,以免影响治疗。
⒋注意石膏卫生,防止臭虫、跳蚤等进入,如固定肢体发痒只能用拍击方法,禁用硬器、手插入搔扒,以免造成压迫皮肤等意外。
⒌肢体在固定中应锻炼肌肉,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
⒍未经医生同意,不得自行拆除石膏。
⒎拆除石膏后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肌力、神经、局部肿痛的最大限度恢复。
烧烫伤 ⒈有下列情况不宜采取包扎疗法:
⑴、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
⑵、头面、须及会阴等部位。
⑶、包括后对防治感染不利,待别是炎热季节不宜采用。
⒉包扎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肢体远端血运,外层一旦被渗液浸馈,应及时更换。
⒊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包扎要完善。
⒋更换敷料时间。首次应根据烧伤创面深浅、感染与否及感染程度而定。一般浅度烧伤创面,无感染象征时,于伤后1周换药,此时创面已基本愈合;深Ⅱ度创面采用包扎疗法很难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即使不招致感染,亦需通常换药,逐步清除坏死组织,上皮细胞方能再生扩展而修复创面。深Ⅱ度创面坏死组织于伤后5—7天开始溶脱时,容易发生感染,应开始换药和分次清除坏死组织。Ⅲ度创面根据手术选择的时间而定。
⒌更换敷料指征。主要是检查创面是否感染,体温升高或下降至正常以下,白细胞骤增或骤减,创面潮湿,疼痛加重,分泌物恶臭,血清纤维结合在伤后5—7天仍继续下降者,应立即揭除敷料,检查创面,诊断有无感染,再次判断创面深浅度,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凡内层纱布与创面紧贴,干燥者,不必揭除,尤其是浅Ⅱ度创面,可更换外层敷料,或改取半暴露疗法。潮湿部分显示轻度感染的创面,宜开窗剪除,继续局部使用抑菌药物治疗。如内层用生物或人工薄膜包敷者,不论刨面深浅,均可改用半暴露疗法,以利观察创面,控制感染。

阅读全文

与包扎的方法或类型有哪些多选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辣椒碱检测方法 浏览:38
乌药种植方法 浏览:177
平常如何侧方入库最笨方法 浏览:490
踝骨软化锻炼方法 浏览:421
如何活到极致的方法 浏览:599
平面图钢筋计算方法 浏览:675
用什么方法给小孩做棉裤 浏览:597
鲢鱼怎么做才好吃简单的方法火锅 浏览:638
和田籽料二上色的鉴别方法 浏览:715
圣荷纳米霜使用方法 浏览:168
货车多利卡打不着火解决方法 浏览:395
韩束紧致水分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113
摩托车前叉连接方法 浏览:428
交流和直接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465
龟田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67
曾仕强怎么使自己开悟的方法 浏览:253
大拇指甲沟炎治疗方法 浏览:911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汇总 浏览:332
u盘扩展内存方法手机 浏览:37
除螨包的最佳方法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