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猪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猪的生活习性:
(1)杂食动物,食量大猪是杂食性动物,猪胃的类型介于肉食动物简单胃和反刍动物复杂胃之间,饲料利用广泛而多样,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必须借助于盲肠内共生的微生物,所以猪的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应太高,用青粗饲料喂猪时,要注意调配一定量的精料。猪的采食量较大,一般为体重的3.5%~4.5%。
(2)采食具有竞争性猪采食具有竞争性是其采食行为的突出特征,喂食时,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位置,有时将前肢踏入食槽,因此食槽应注意加设栏挡。群饲较单饲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快。
(3)群居性猪为喜群居的胆小动物,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同窝或异窝体重相同的猪应收容在同一猪舍饲养。群体间彼此能和睦相处,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离群独居者,多为疾病发生的先兆。
‘贰’ 猪的生活习性
猪的生活习性有拱土、拱土觅食、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等。
猪有天赋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一个突出特征。是由于猪鼻的构造适于掘土,自出生后一周左右,即能得鼻尖掘土采食。猪的本性如此,所以猪舍床面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的小仔猪就喜欢甜食。
猪爱好清洁,猪有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排粪的习惯,睡卧在偏高干燥的地方,有经常保持清洁的特性。
(2)猪的活动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猪有天赋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喜爱甜食,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就喜爱甜食。颗粒料和粉料相比一下,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
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5min左右开始排粪1~2次,多为先排粪后再排尿,在饲喂前也有排泄的,但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饲喂的间隔时间里猪多为排尿而很少排粪。
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的排泄量最大,猪的夜间排泄活动时间占昼夜总时间的1.2%~1.6%。
‘叁’ 猪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1、猪没有汗腺
猪是通过呼吸、体表散热来适用高温环境的,夏天的猪呼吸频率加快,喜欢玩水把身体弄湿,降低采食量,都是为了适用高温环境的行为表现。
2、猪是色盲
颜色对猪来说只有黑、白或深、浅色之分,很多人说猪喜欢蓝色,惧怕红色等等都是凭人的想象而已。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猪是几乎不动的,如果运动也是毫无目标的到处乱撞。这一点已经被猎手验证了,猎手晚上很少发现野猪,一经发现,就会成为猎手囊中之物。
3、猪怕风
了解猪的这7个习性,让它再也不生病!
猪和人一样既喜欢新鲜空气流动的环境,又都是怕风的,猪对风的感受,是相当于人不穿衣服对风的感觉,因此,猪对风速非常敏感,风速过大的通风会产生应激,就是贼风,这也是我们近几年来大规模采用机械通风后,由于不科学的的机械通风,反而造成应激不断猪病频发。
证实猪怕风的这个习性的行为:夏天产床仔猪易拉稀腹泻、猪喜欢靠实墙趴卧、环境温度过低时猪喜欢打堆取暖。
4、猪嗅觉灵敏
猪的嗅觉非常灵敏,据相关资料说是狗嗅觉灵敏度的十倍。以下行为可证实:猪在野外拱食食物(虽然眼睛看不到所拱食物),阶段换料和喂食药品采食量降低及猪群可以定点排泄等。
5、猪不喜运动
猪懒惰成性,不喜欢运动,如果环境适宜,猪群健康,一天中除了吃喝拉撒,80%的时间是用来休息的,因此猪几乎不喜欢运动的。
少量的运动,一般发生在13:30-18:00之间。猪睡觉最佳时间是晚上22:30至次日早上6.00,这个阶段猪需要很好的休息来修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这个时间开灯容易扰乱猪的生物钟,打扰猪的休息,从而降低猪的抗病能力。
6、猪的采食习惯
了解猪的这7个习性,让它再也不生病!
猪在各个阶段其采食习惯各有不同,断奶仔猪常常吃的速度慢,采食频率高,但每次采食量少;中大猪采食速度快,采食频率低,每次采食量大;根据以上猪的习性,我们应该在断奶后50日龄内仔猪栏舍内,额外增加补料料槽是非常必要的。
7、猪采食量规律
猪一天的采食量是有规律的。中午12点之前,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的30%左右,下午13点到16点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的20-30%左右,而下午16点到20点的采食量占40-50%左右。
如果喂猪群,一天饲喂三顿,春秋冬季最科学的饲喂量是30%、30%、40%,夏天饲喂量是30%、20%、50%。
‘肆’ 猪的活动与睡眠有规律吗
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部分在白昼,在温暖季节和夏天,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猪昼夜活动也因年龄及生产特性不同而有差异,昼夜休息时间,仔猪平均为60%~70%,公猪为70%,母猪为80%~85%,肥猪为70%~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
哺乳母猪的睡卧时间,表现出随哺乳天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猪特有的行为表现。
哺乳母猪睡卧休息有两种,一种是静卧,一种是熟睡。静卧休息姿势多为侧卧,少为伏卧,呼吸轻而均匀,虽闭眼但易惊醒;熟睡为侧卧,呼吸深长,有鼾声且常有皮毛抖动,不易惊醒。
仔猪出生后3天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甜睡不动,随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活动量逐渐增多,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增加,饱食后一般会较安静地睡眠。仔猪活动与睡眠一般都尾随效仿母猪。出生后10天左右,便开始同窝仔猪群体活动,单独活动很少;睡眠休息,主要表现为群体睡卧。
‘伍’ 养猪有哪些技巧
养猪有哪些技巧?技巧如下:
一、养猪操作技巧之:七点定位
吃、拉、睡三点定位对育肥猪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个办法可供参考:
三、养猪操作技巧之:清粪
许多人都会说,养猪就是清粪和喂料,清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冬季保育舍清粪 许多人都会把清粪的时间安排在上班加料后,这个工作在舍内外温差小的夏秋季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舍内外温差大的寒冷冬季,就不合适了,因为清粪时会散发许多有害气体,而舍内外温差大,开窗通风往往会形成贼风,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不通风则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过多,再加上一晚上的有害气体在舍内囤积,氧气严重不足,也会引起猪呼吸道的伤害。为此我们认为,冬季保育舍的清粪时间要安排在舍内外温差变小的接近中午的时段,而且要先开窗通风,然后再开始清粪,这也是因为通风需要一个由小到大开窗的过程;如果在天气合适的日子,下午用水冲洗一下网床下面,然后通风晾干,可以保证一晚上猪呼吸到新鲜空气,对预防呼吸道病是非常有利的。
2、定位栏母猪清粪 定位栏母猪粪便清理比较容易,在夏季可以水冲的情况下更好操作;但在冬季不能水冲时则需要讲究清粪的方法。下面是清粪方法:每次喂料的同时,将水关掉,添完料后马上清粪,先将粪便刮到定位栏外,待大部分粪便清理后,打开阀门放水,这样还有保持舍内干燥的功效。因为猪一般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躺下,这就使这一工作变得轻松了。
3、产床母猪接粪 产房仔猪腹泻的最大危险来自大肠杆菌,而母猪粪便是大肠杆菌的滋生地,如果仔猪不与母猪粪便接触,患病的可能会小得多,所以也就出现了部分猪场实行母猪接粪的做法,也就是粪便不与网床接触就由人接住;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职工的工作量很大,没有时间去这样干;但如果仔细考虑,这也是可以操作的,不一定每猪都接,但一部分猪是可以的,而且接粪减少了粪便落地后的清理刷洗,工作量也并不大,关键是如何操作。我们的办法是每次喂料前,先将料拌成湿拌料,猪听见拌料声会起立等待,这时先不去喂料,而是拿粪锹在母猪后面转,发现哪个母猪有拉粪的迹象,马上跑去将粪便接住,这样十到二十分钟,大部分母猪都会排便,然后开始喂料,而且料经过一阶段后闷软,也会变得适口性更好。
‘陆’ 养猪的方法与技术
养猪方法和技术
养猪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里也有很多知识。 例如猪的优良品种是什么,有什么猪?小猪是如何饲养等,掌握这些知识,在养殖中活用,做好猪的养殖工作,才能养猪。 在此说明养猪的基础知识
1 .猪的优良品种有什么要求?
优良品种一般指生长快、品质好、抗性强、性状稳定、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适合规模化养殖的品种。 但是,要具体去养殖家,必须根据自己的饲养目的来决定。 如果其生产目的以生产肉质优良的产品为主,我国许多地方的猪种如蓝塘猪、太湖猪、宁乡猪等为优良品种,但其生产目的在于利益,杜洛克、长白、白白、白白、瘦肉猪套为优良品种。
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品质特性?
我国地区广泛,各地自然气候、饲料资源、饮食习惯等千差万别,人们的筛选要求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的选择,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地方猪种。 根据其起源、生产性能、外观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可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种类型。
(1)华北型。 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 这种类型体质结实,骨发达,四肢粗,腰细,腹部不下垂,肌肉发达。 头平,嘴长,耳垂大,毛粗,黑色多。 母猪成熟快,繁殖性强,产率10头~12头,乳头8头左右。 耐寒、耐粗饲料,但体重增加缓慢,板油多,屠宰率低,一般为60%~70%。 代表品种有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和县蒙黑猪等。
(2)华南型。 分布在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 表现出“低、短、宽、圆、胖”的外部特征,肚子大大下垂。 头相对宽,口短,耳小,毛多为黑白花。 母猪成熟早,繁殖性稍差,分娩8头~9头。 耐热、早熟易肥,皮薄肉嫩,脂肪型猪种,屠宰率75%。 代表性品种有青塘猪、陆川猪、香猪、五指山猪、粤东黑猪、洋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
(3)华中型。 分布在长江与珠江之间的广阔地区。 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体型较大,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和华北型之间。 母猪分娩数为10头~12头,乳头为6对~7对。 增长快,经济成熟快,肉质柔软,屠宰率在70%左右。 本型以猪居多,代表品种有浙江金华猪、大花白猪、宁乡猪、皖浙江花猪、武夷黑猪、莆田猪和大围仔猪等。
(4)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过渡地带。 主要是华北型和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种类而异。 共同特点是有毛黑或少量白斑,头中等大,耳垂大。 性成熟快,繁殖率高。 母猪平均出生率在13头以上,乳头在8头以上,经济成熟快,体重增加,屠宰率在70%左右。 代表品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姜曲猪、安徽的圩猪、虹桥猪等。
(5)西南型。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头大,脚短,毛全黑或以“六白”为主,也有黑白花和红发猪。 繁殖率中等,生育数为8只~10只,乳头为5对~6对。 肥育能力强,屠宰率为65%~79%,多为肉脂兼用型。 代表品种有荣昌猪、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和雅南猪等。
(6)高原型。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海拔较高的地区。 体型小,像野猪,头细,腹小,瘦,腰斜。 毛是黑色或黑白色的花。 繁殖率低,乳头5对多,产仔5头~6头,饲养率不高。 成年人体重小,是晚熟品种。 肉的味道醇厚,但屠宰率低,只有65%左右。 代表品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
我国饲养的瘦肉猪种类是什么?典型特征和生产率如何?
我国饲养的瘦肉猪种主要有长白猪、白白猪、杜洛克猪等。
(一)长白猪;。 原产丹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着名瘦身型品种,1964年引入我国。 毛白,头细,颜面笔直,耳朵大前倾,背长,腹线笔直无松弛,前体狭窄,后体宽,流线型,肋骨16对~17对,大腿丰满,蹄质稍细。 性成熟迟缓,母猪初产10头左右,经产10头~12头,乳头6对~8对。 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后备猪6月龄可达~100公斤,屠宰率72%左右,胴体瘦身率可达66%。
白猪。 原产于英国北部约克郡及其邻近地区,是大型瘦身型品种。 毛白,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腰弱弓多,四肢高,身体丰满。 性成熟慢,繁殖率强,初产10只,经产12只,乳头7对~8对。 预备猪6月龄达到100公斤,屠宰率达到74%左右,瘦身率达到63.5%。
(3)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 体质结实,抗性强,饲养条件低于其他瘦身型品种。 毛和棕红色,浓淡不同的头清,口短耳中等大小,稍前倾,耳尖垂下的背部直或稍弓,身体厚,全身肌肉丰满,后身发达的四肢粗壮,蹄黑,多直立。 繁殖性稍低,初产8头~9头,经产10头左右。 乳头5对~6对。 前期生长缓慢,后期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躯干瘦身率达68%。 4 .猪的生长发育分为哪个主要阶段?
仔猪出生后,根据其生理特征和营养需求,通常分为哺乳期、保育期、生长肥育期等几个阶段,各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哺乳阶段。 小猪出生至断奶阶段,一般为3至5周。 哺乳期小猪处于生命初期,易受外环境影响生病,饲养管理差,小猪死亡。 因此,加强哺乳期仔猪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保育阶段。 小猪断奶到保育结束的阶段,通常为5周。 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饲料的种类和环境发生变化,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此阶段猪容易消瘦、体质减弱、发病率增加、易成为饲养管理不当、僵化的猪,甚至死亡。 因此,搞好断奶后仔猪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3)生长发育阶段。 幼猪保育结束后在生长舍饲养,到出栅栏为止的阶段,一般饲养7周左右(约70日龄~180日龄)。 这个阶段是猪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养猪业者经济效益高的时期。 要在饲养管理中加强营养供给,提供充分清洁的饮水,搞好内外环境卫生和疫病的防治,保证猪的充分生长发育。
5 .母猪的生产周期怎么样?
母猪生产周期包括空腹、妊娠、哺乳等几个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交配、生育、断奶等几个主要技术环节。 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年产率,提高生产效果。 母猪生产周期的各阶段的饲养时间为,从断奶到播种阶段(饲养1周~2周)、播种妊娠阶段(饲养16周)、分娩哺乳阶段(饲养3周~5周)。
6 .理想后备猪体型的外表是什么?
理想的后备猪体质结实紧凑,肩胸结合良好,背腰宽平,腹大适中,足蹄坚实。 具有毛色、耳型、头型、体型等品种的典型特征。 公猪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对称整齐,摸起来结实,无隐睾或单睾,无疝或包皮积尿肥大等疾病。
7 .理想的后备母猪体型外表是什么?
理想的后备母猪腹线突出7对以上,有整齐乳头的阴户大,上或侧翘脚趾大小均匀,间隔合理的前后肢系、膝、跗关节支撑理想; 山脊增高,臀部合理位置生长的体长,背部平坦,后腿长,肌肉丰满,但非“球状”的前后肢间宽度合理的肋骨形状良好,呈桶状的颊清秀体相对消瘦,肌肉丰满。
8 .如何选择选项,达到最大生产效率?
期权是指猪的交配原则,决定哪个公猪和哪个母猪交配。 期权与期权相同,是改良猪性状的手段。 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合理的异种期权和同质期权是必须的。 具体以瘦肉率为例说明,如果某母猪的瘦肉率低,一定要选择瘦肉率高的公猪进行交配,这是不同的选择,但如果某母猪的瘦肉率中等,瘦肉率过高会对猪的其他生产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瘦肉率也不同 一般的纯种选育,在多采用随机选择的商品猪的生产中,进行杂交的品种间的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即所谓的异种选择是一般的。
9 .目前有什么主要疫病危害我国养猪生产?
我国猪病种类繁多,特征复杂,大致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 我国危害养猪生产的病毒病主要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通称“青耳病”)、猪传染病、猪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细菌病,主要有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哮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红细胞 10 .猪场消毒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什么?
猪场消毒是排除感染源、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定期消毒,对畜舍、养殖场的环境、用具、饮水等进行常规消毒,以预防疫病发生为目的的疫源性消毒是指在猪场发生传染病或发生传染病后,为了抑制病原体的扩散,对污染环境、畜舍、饲料、饮水、工具、场所等物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预防消毒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如下:
(1)猪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消毒药为2%的碱性溶液,消毒对象主要为车辆轮胎喷雾消毒装置,消毒对象为车体和车辆。
(2)作业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消毒期间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更换工作服的帽子。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用淋浴换衣。 参观者的消毒和工作人员一样,按指定的路线参观,但必须尽量减少参观者的进入。
(3)采用全入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引进猪群之前,空猪舍要彻底消毒除去垃圾、粪尿、秸秆的天花板、墙壁、地板、扶手,用高压水彻底清洗,水洗干燥至清洗后,关闭门窗,福尔马林(每立方米30毫升) 用12小时~24小时熏蒸消毒,再用2%碱或3%苏打水消毒地面,24小时后用净水冲走残留药的猪用0.1%的钕灭绝,用2%~3%的新生儿和0.5%的过氧乙酸等消毒的产房地板和设备用水洗净,干燥后, 用福尔马林(每立方米30毫升)蒸2小时,再用0.1%的新洁面、3%的苏等消毒,用净水冲走残留药物,再用10%的石灰水冲洗地板和墙壁。
(4)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清洗干净,用0.1%的螺钉全身消毒后,进入产房的母猪在产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产后用消毒液擦拭乳房和阴部和后身,立即清理胎衣和产房。
以上10个养猪基础知识是养猪知识中的一小部分,养猪知识非常多,大家在养猪的时候,可以边学边养殖,改善、改善自己的养殖技术,养猪越来越好。 回到搜狐,让我们更详细地看看
‘柒’ 猪有什么习性
猪在不断进化和人类的驯养、驯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物学习性,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要充分了解猪的生物学习性,扬长避短,并按当地的条件加以充分利用,以便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猪一般4~6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猪是常年发情多胎高产动物,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般1年能分娩2胎以上。经产母猪平均胎产仔数10头左右,我国一些地方品种窝产活仔数可达14头以上。
(2)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
猪是杂食动物,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采食有一定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甜食。猪的采食量大,消化道长,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但是,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较差,因为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所以,在日粮配制中要注意精、粗饲料的搭配,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我国地方猪种较国外引入品种,具有更好的耐粗饲特性。
(3)生长期短,周转快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仅占成猪体重的1%,各器官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初生仔猪需要精心护理。仔猪出生后为了补偿胚胎期内发育不足,生长发育特别快,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一般160~180日龄体重可达到90~100千克,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有特殊的鼻子,嗅觉非常灵敏。猪的耳形大,头颈转动灵活,容易对声音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但猪对危险信息也特别警觉,即使睡眠,一旦有意外响声,就立即苏醒,站立警备。因此,为了保持猪群安静,应尽量避免突然的音响,以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对光的强弱和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也弱,辨色能力也较差。人们常利用猪这一特点,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
(5)适应性强,分布广
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6)对外界温、湿度变化较敏感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猪因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对高温、高湿反应明显,生产中应注意。
‘捌’ 猪生活习性
猪是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那么猪的生活习行如何,有哪些行为特点?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猪的生活习性及行为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猪的生活习性
猪的群居性
猪为喜群居的胆小动物,同窝或异窝同大的猪应收容在同一猪舍饲养。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群体内个体间表现出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彼此能和睦相处,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离群独居者,可怀疑其有问题。
猪对颜色的感觉比较迟纯,但对嗅觉敏感,寄养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很强,对与吃喝有关的时间、声音、气味、食槽方位等很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饲管理制度,并进行合理的行为调教与训练,如每天定时饲喂,训练猪只采食、睡卧、排泄三角定位等。
猪有点神经质,易受干扰引起应激。所以饲养者一定要精心照顾猪群。
猪的热调节习性
生长育肥猪的最适宜温度是20~24℃。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2~32℃。当环境温度不适宜时,猪表现出热调节行为,以适应环境温度。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猪会自觉在粪尿或湿处打汪,为了有利于散热,躺卧时四肢张开,充分伸展驱体,呼吸加快或张口喘气。
当温度过低时,猪则蜷缩身体,最小限度的暴露体表。站立时表现夹尾,曲背,四肢紧收,采食时也表现为紧凑姿势。
猪的行为特点
猪的采食行为
猪的采食行为的突出特征,喂食时,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位置,有时将前肢踏入食槽,因此食槽应注意加设拦挡。猪自由采食,白天6~8次,夜间4~6次,每次10~20分钟,猪采食具有竞争性,群饲较单饲猪吃的快,吃的多,增重快,猪的采食量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加,生长猪的采食量一般为体重的3.5%~4.5%。吃干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每次采食后立即饮水,任意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限饲时,猪则吃完所有料后才饮水。
‘玖’ 猪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习性有哪些
猪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以下7点:
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地方品种猪6~8月龄、引进品种猪8~10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114天。世代间隔1~1.5年。年产胎数2~2.5胎,每年平均产仔10头左右。
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猪是杂食性动物,有发达的门齿、犬齿、臼齿。胃很特别,介于单胃和复胃之间,能利用各种动物性、植物性和矿物性饲料,食性范围很广。但它也有择食性,特别喜欢甜食和咸食。猪的采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利用率高,猪对精饲料消化率可达75%,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弱,但我国地方猪要比国外引入猪种强。
3.生长发育快
猪初生重小,仅为成年猪体重的0.5%~1%,但出生后发育迅速。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为1月龄的2~3倍,瘦肉型猪6月龄可达90~100kg。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的嗅觉非常发达,仔猪在出生以后几小时内就能很好地鉴别不同气味,大猪和成年猪鉴别气味的能力非常强。猪的听觉分析器相当完善,能够很好地辨别声音来源、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口令和其他声音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猪的视觉很弱,对色彩的识别能力很差,属高度近视加色弱。所以母仔之间认识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5.对温度敏感
大猪怕热,一般的适宜温度为18℃~23℃,超过30℃时,随温度上升,猪的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甚至不能忍受。小猪怕冷,抗寒力差,一般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2℃~35℃,1月龄内的仔猪适宜温度为30℃左右。
6.喜清洁,易调教
猪喜欢在清洁干燥的地方和生活和卧睡,喜欢在墙角、潮湿、蔽荫、有粪便气味处排泄,这在我国地方猪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猪进栏时要耐心细致地调教驯养,尽快达到“三点定位”。三点定位即吃食在一处,睡觉在一处,排粪、尿在一处,三点定位一旦固定,基本不变。
7.群居位次明显 一个猪群中有强、中、弱之分,强者在饮食、睡觉和活动中都占先,弱者只能排在后面。因此在组群时,一定要将不同品种、强弱分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