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控制应激的有效方法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应激预防训练
一种提高个体应付技能,减少焦虑情绪的手段。个体在暴露于应激情境时,一旦成功地学会处理程度轻微的应激性事件,对应激情境的认知和应付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或提高,渐渐地就能承受强度越来越强的应激性情境。包括三个阶段:
1、教育阶段
让个体理解应激反应的本质,阐述认知的基本原理;
2、演练阶段
个体应用放松训练法以减轻焦虑,发展有关情境多次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或应付性自我对话;
3、应用训练阶段
鼓励个体在应激情境中使用新的应付技巧,在这一阶段应付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包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回避行为、促进情境的应付技巧最有效,也应用于减轻愤怒、物质滥用与减轻疼痛等方面。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体育心理训练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1)应激的一般性处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应激源编辑
了解应激后,我们来看看引发应激的因素--应激源。应激源是指能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或局限性适应综合症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根据来源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1、外部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寒冷、酷热、潮湿、强光、雷电、气压等,可以引起冻伤、中暑等反应。属于人为因素的有大气、水、食物及射线、噪声等方面的污染等,严重时可引起疾病甚至残废。
2、个体的内环境:内、外环境的区分是人为的。内环境的许多问题常来自于外环境,如营养缺乏、感觉剥夺、刺激过量等。机体内部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如内分泌激素增加,酶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既可以是应激源,也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
3、心理社会环境:大量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具有应激性。尤其,亲人的病故或意外事故常常是重大的应激源,因为在悲伤过程中往往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研究表明,在配偶死亡的这一年中,丧偶者的死亡率比同年龄其他人要高出很多。
㈡ 应激理论的应对方法
在应对心理应激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
1、逃避或回避应激源,即远离应激源,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但也不妨尝试。
2、增强自身的各种能力,改善自身的性格特点,学会采取不同的但对于自己试有效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3、防御机制可以在心理应激初期使用,可以减轻心身反应,保持暂时的心态平衡,但长期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紧张。如,否认、合理化等。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及机理: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㈢ 心理学应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拉瑞鲁斯(1968)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知其将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地位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
应对是指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时,需要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行为策略,经过努力、行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来消除或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霍尔姆斯和雷赫(1966)把在现代社会中人体遇到的重大正性生活变化(结婚、升学等)和遭受到的负性生活危机(离婚、死亡等)称为生活事件,不同的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应激量或心理刺激强度是不同的。他将43种生活事件经统计计算后列出分值,称为生活事件单位(LEU)。最强的为配偶死亡,LEU为100;最弱的为轻微违法,LEU为11;居中的为结婚,LEU为50。霍尔姆斯发现,一年内LEU累计分超过300,则75%的人,在今后两年内有重大疾病发生;一年内累计在150~300者,则来年有50%的人发病;一年累计在150以下者,只有33%人患病。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㈣ 在应对应激中你积累过哪些经验,你认为哪些应激的方法,你可以做到
应激事件:
1、高考失利,本可以考上985学校,最后只考了过一本线的成绩。
2、去电影院看恐怖片的时候,总是被吓到。
3、上课的时候老师抽取同学点名提问。
4、家里的亲人突然离世。
5、来到新环境,对于人际交往和自我适应能力有一定压力。
可以做到接受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更合适的大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而不是一味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情绪缓解可以是倾诉、、抒发、宣泄,可以找朋友大哭一场,也可以自己窝在某处慢慢消化,只要把情绪全部释放出来,就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应激事件。
找准问题的要点:
应对方式分为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在生活中遇到应激事件,其实我们主要首先采用的应对方式,就是问题关注应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对这个应激事件进行处理。
很多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所以我们就要采用第二种应对方式情绪关注应对。从情绪缓解入手,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应对方式,积极面对生活。
㈤ 电大心理学应激应对有哪些调节方式
应激是机体(应激中介机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评价和个性特征、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紧张刺激物(应激源)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心理、生理、行为)反应。可针对应激源和应激中介机制下手。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㈥ 请举例说明你所碰到的心理应激及处理方式
拉瑞鲁斯(1968)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过认识评价后,知其将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地位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这一概念不同于一般应激的定义。
应对是指人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时,通过解决问题的行为策略,以消除或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提高个体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但过强的、持续长时期的心理应激,则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中介,而产生心身疾病、精神病和神经症等。
三、生活事件与疾病
霍尔姆斯(1966)把在现代生活中遇到的重大生活变化(结婚、升学)和负性生活危机(离婚、亲人死亡)称之为生活事件,共43项。他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不同生活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刺激量或强度是不同的。经统计计算后,每种事件都列出分值,称生活事件单位(LEU)。他发现,一年内LEU累计分超过300,则75%的人在今后两年内有重大疾病发生;一年累计在150~300者,则来年有50%的人发病;一年累计在150以下者,只33%的人患病。
四、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1.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或用乐观、心胸宽大的态度处理负性生活事件。
2.增强自己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3.学会各种放松技术,使心身放松。
4.取得社会支持以解决问题。
㈦ 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处理有哪些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会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反应,生理反应主要是肾上腺和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张力变化等以应对各种刺激。心理上的反应最常见的是焦虑,还有愤怒、内疚、恐惧、抑郁、习得无助等。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期的焦虑会导致头晕、头痛、头部、背部不适,麻木,消化不良,胃炎,睡眠障碍等。
处理方式有:1、离开应激源,即回避一些场合或相应的情境(这是消极的应对)。2、习得应对技巧:(1)投入到积极的工作中去,(2)及时处理当前事件,(3)建立合理的认识(心理咨询),(4)学习应对应激的心理技能,包括学习放松技术,加强深呼吸来促进放松等。
㈧ 应激反应怎么克服
人在精神紧张时一般均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出现血压轻度升高、心率增快、四肢肌肉收缩,应对外来的刺激。当人体过度紧张时就会导致手抖的症状,如果经常出现紧张手抖,通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部分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患者要消除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态放松,尽量多做户外运动,可以多与其他人交流,有助于改善以上症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可以鼓励多做演讲之类的活动,调节紧张的情绪让精神放松。如果在紧急状态下如果没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可以服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药物临时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心得安等,但此类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㈨ 什么叫应激反应,什么情况下会应激,如何处理
应激反应是身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一般无意识的时候发生,例如手碰到火焰会应激性缩回去。也有心理因素导致的应激反应,比如看恐怖片时被人吓时的心跳加速、冒冷汗等反应
㈩ 遇到应激事件怎么处理
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迅速思考这个事情怎么处理,立即作出行动,解决问题。